資源簡介 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1672─1725),原名彼得·阿列克塞也維奇·羅曼諾夫,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史稱彼得大帝。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實權,稱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在位期間,對內實行改革,對外侵略擴張。他派了一個“大使團”到西歐各國考察,學習先進文化及科學技術,彼得本人也喬裝化名秘密隨同前往。從1689年起他在俄國推行歐化政策,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彼得一世大力發展工業,允許外國人在俄國設立工廠,招聘外國技術人員到俄國來,工場主可以買進農民做工。同時限制進口,保護關稅,擴大國內市場,發展對外貿易。改革軍隊體制,廢除了舊軍隊,實行征兵制,建立正規的海陸軍。與此同時,還派遣貴族子弟出國學習,聘請外國教師,興建兵工廠,開辦軍事學校,培養軍官,增強軍事實力。發展教育和文化事業。 實行國家機構和官吏制度的調整和改革,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國的農奴制國家機器更加完備,為以后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對外擴張奠定了物質基礎。對外方面,彼得一世為建立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北冰洋到印度洋的大俄羅斯帝國,爭奪霸權,多次發動對外侵略戰爭。為爭奪黑海出海口,曾兩次對土耳其發動戰爭。發動俄瑞北方戰爭,戰勝瑞典,取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及其沿岸大部分領土;并把俄國首都從莫斯科遷往彼得堡(1713年)。 通過戰爭,獲得里海沿岸一帶土地。他還企圖染指我國黑龍江流域。盡管其“世界性的侵略體制”未能實現,但他的內外政策確把俄國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內陸國家擴張成為瀕臨海洋的強大的封建帝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