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6節(jié) 透鏡和視覺(透鏡及透鏡成像規(guī)律)-學案(綜合提高)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6節(jié) 透鏡和視覺(透鏡及透鏡成像規(guī)律)-學案(綜合提高)

資源簡介


2019浙教版七年級下—2.6透鏡及透鏡成像規(guī)律-綜合提高
知識點詳解
一、透鏡的認識
1.透鏡的類型
仔細觀察比較老花眼鏡的鏡片與近視眼鏡的鏡片,你會有哪些發(fā)現(xiàn)?分析比較如圖所示的一些透鏡的截面圖,你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

在生活中,經(jīng)常看到一些玻璃元件,它們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叫做透鏡.
透鏡的兩種類型
a.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做凸透鏡.
b.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做凹透鏡.
3.透鏡的基本概念
①主光軸:通過透鏡的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每個透鏡都有一條主光軸;
②光心:每個透鏡主軸上都有一個特殊點,凡通過該點的光,其傳播方向不變,這個點叫光心,用字母“O”表示;
③焦點: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會聚在一點,這個點叫做焦點,凸透鏡兩側(cè)各有一個焦點,且關(guān)于光心對稱,焦點用字母“F ”表示;
④虛焦點:凹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透過凹透鏡變得發(fā)散,且這些發(fā)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主光軸上的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故稱為凹透鏡的虛焦點;
⑤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透鏡兩側(cè)焦距相等,焦距用字母“f ”表示.


4.透鏡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此時透鏡的材質(zhì)密度大于空氣密度,反之呢?)
①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比原來入射光線沿原方向傳播更靠近主光軸,使它的光束變窄.
②光線經(jīng)過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比原來的入射光線沿原方向傳播更遠離主光軸,使它光束變寬.

注意:雖然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但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不一定是會聚的;同樣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的光線不一定是發(fā)散的 例如:在圖甲、乙方框中放入恰當?shù)耐哥R.甲圖中光線經(jīng)透鏡折射后雖然是發(fā)散的,但與折射前相比,發(fā)散程度減弱,說明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故應在方框中放入凸透鏡 乙圖中光線經(jīng)透鏡折射后雖然是會聚的,但與折射前相比,會聚程度減弱,說明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故應在方框中放入凹透鏡.

凸透鏡曲率半徑(或者凸度)越大,對光線的偏折能力越強,焦距越小。
5.光線通過透鏡的光路圖
觀察思考:與主光軸平行的入射光線,經(jīng)過透鏡折射后的光路;通過焦點的入射光線,經(jīng)過透鏡折射后的光路圖;通過光心的光線,經(jīng)過透鏡后的光路圖.
可以得出透鏡作圖時的三條特殊光線:
(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必經(jīng)過焦點;通過凹透鏡后,反向延長線相交于焦點;

(2)從焦點出發(fā)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必平行于主光軸;入射光線的延長線相交于焦點,通過凹透鏡后,必平行于主光軸.


(3)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

6.關(guān)于三條特殊光線:
(1)利用三條特殊光線中的任意兩條,就可以確定不在主軸上的任意發(fā)光物體的像,但應注意物體經(jīng)透鏡所成的像并不是僅由這三條光線會聚而成的,而是由物體發(fā)出的射向透鏡的所有光線經(jīng)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因此,凸透鏡遮住一部分(破碎),仍能形成完整的像,但是像變暗一些。
(2)作圖基本技巧
①多線共點規(guī)律:同一發(fā)光點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透鏡折射后一定全都通過(或反向延長線通過)像點.
②利用三點共線規(guī)律——不論物點、透鏡的位置怎樣變化,物點、光心和相應的像點一定位于通過光心的同一條直線上.
③在某些情況下不能直接用三條特殊光線中任兩條求作像點時,可采用輔助手段.如設(shè)想物點、設(shè)想物體等方法.


夯實基礎(chǔ)
①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塊磨制成一個光學器件,卻可以取火.這塊用冰磨制成的光學器件相當于下面的(  )
平面鏡 B.凸透鏡 C.凹透鏡 D.近視眼眼睛片
②一束光在空氣中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對于折射光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會聚光束
C.一定是發(fā)散光束 D.折射光束比原來光束會聚
③夏天,小明的爸爸經(jīng)常開車帶他出外旅游.小明發(fā)現(xiàn)爸爸喜歡在烈日下洗車,并認為這樣洗車后車身上的水干得快.小明卻告訴爸爸這樣洗車不好,原因是水滴能形成 鏡,對光起 作用,使車漆最上部溫度升高,久之,車漆會失去光澤,并且造成色澤不均勻.

①如圖所示,有一圓柱形玻璃體,在它的中心軸線上有一球形氣泡,柱體低面是磨砂的毛面,當平行光沿柱軸方向向下照射時,在磨砂的毛面上可能會看到( )
A.圓形亮斑 B.圓型暗斑
圓形暗斑且中心有一亮點 D.圓形亮斑且中心有一暗點

②截面為正方形、中空部分為橢圓形的玻璃體如圖所示。則這個玻璃體(  )
A.可以看做兩塊凹面鏡 B.可以看做一塊凸透鏡
C.對圖示光束具有發(fā)散作用 D.對圖示光束具有會聚作用

③如圖容器水中有一個空氣泡,則其對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線有何作用(  )
A.會聚作用 B.發(fā)散作用 C.既不會聚也不發(fā)散 D.無法判斷

①如圖所示,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其下方的紙上呈現(xiàn)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這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L,該凸透鏡的焦距為f,若f小于L,則凸透鏡從此位置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會(  )
A.一直變大 B.一直變小 C.先變大后變小 D.先變小后變大

②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其下方的紙上呈現(xiàn)一個光斑,這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L,若凸透鏡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先變小再變大,該凸透鏡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①作出光線經(jīng)過透鏡前后的光線.

②完成下列各透鏡的光路.

③圖中空格處填上合適的透鏡

知識點詳解
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1.回顧:
焦距(f):光心到焦點的距離
物距(u):物體到透鏡的距離
像距(v):像到透鏡的距離
2.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1)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2)凸透鏡成像口訣:
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
實像倒立在異側(cè),虛像正立在同側(cè);
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實像時);
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

(3)實驗裝置如圖

注意:開始時應使燭焰中心、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三者處于 ,并使三者正對。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光路圖
條件 成像光路圖 成像情況 u與v的關(guān)系 像的位置(與物同側(cè)或異側(cè)) 像隨物距變化的情況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u>v 異側(cè) f<v<2f 物近像遠像變大
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u=2f= v 異側(cè)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實像 u<v 異側(cè) v>2f 物近像遠像變大
u=f 不能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虛像 u<v 同側(cè) 物近像近像變小



夯實基礎(chǔ)
①一束平行光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傳播方向如圖甲所示,由圖可知,此透鏡的焦距為 cm;當把蠟燭
放在此凸透鏡左側(cè)16cm處時,如圖乙所示,則從該凸透鏡右側(cè)通過透鏡可以看到一個 的 像.

②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時,在離凸透鏡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個亮點,那么物體位于凸透鏡前20cm時,在透鏡的另一側(cè)移動光屏可得到一個清晰的(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
C.倒立、等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③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時,將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和蠟燭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圖所示.則在光屏上(  )
A.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B.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C.光屏上不會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④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將蠟燭置于透鏡前30cm處時,在另一側(cè)的光屏上得到了一個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現(xiàn)保持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調(diào),則光屏上(  )
A.無法成像 B.呈現(xiàn)正立、放大的像
C.呈現(xiàn)倒立、放大的像 D.呈現(xiàn)倒立、縮小的像

① 一物體放在凸透鏡前18cm處,在透鏡另一側(cè)20cm處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則此透鏡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9?cm C.一定在10?cm到8?cm之間 D.一定在9?cm到10?cm之間
②一物體在一凸透鏡前30cm處時,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放大的像,則這凸透鏡焦距的可能值是(  )
A.45cm     B.30cm      C.16cm     D.8cm
③在做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物體放在距離凸透鏡60cm處,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30cm C.60cm D.80cm
④物體從距凸透鏡12cm處移到距凸透鏡20cm處,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總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20cm C.12cm D.以上都不對
⑤在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當物距u=5cm,凸透鏡成正立的像,當物距u=8cm時,成倒立的像,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當u=4cm,成放大的實像 B.當u=9cm,成放大的像
C.當u=14cm,成倒立、縮小的像 D.當u=7cm,成倒立的實像

①如圖是凸透鏡成實像時像距v和物距u的關(guān)系圖象,分析圖象可知(  )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B.當物距u=30cm時,像距v=30cm
C.物距增大時像距也增大 D.當物距u=15cm時成的縮小的像

②(多選)用一個凸透鏡成像時,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實像總是倒立的,虛像總是正立的 B.實像和虛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縮小的
C.成實像時,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越大 D.成虛像時,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越大
③若空間有一豎直放置的大凸透鏡,在主光軸位置上拉二根鋼絲,一個小雜技演員從很遠的地方沿著鋼絲向焦點處勻速走來.下列敘述中:
①小演員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
②像的腳步始終比小孩大;
③像大時腳步大,像小時腳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
④像總朝遠離小演員的方向運動,好像在逃離.
其中正確的是(  )
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①②④正確 C.只有①③④正確 D.只有③④正確
④在凸透鏡的主軸上放著一根粗細均勻的木棒,A端在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B端在2倍焦距之外,則木棒所成的像(  )
A.a(chǎn)端變粗,b端變細 B.b端變粗,a端變細
C.a(chǎn),b端都變細 D.a(chǎn)b端都變粗

①在凸透鏡成像實驗中,凸透鏡與蠟燭及光屏之間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若將蠟燭放在凸透鏡前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可能是放大像 B.可能是縮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的像 D.一定是正立的像
②小華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另一側(cè)的光屏移動到距凸透鏡10厘米處時,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接著把光源換成蠟燭,調(diào)整好相關(guān)器材的高度,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線處,移動蠟燭到光具座的左端并點燃,再移動光屏至如圖所示位置時,在光屏中央得到一個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通過移動蠟燭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況符合實際的是( )
A.若蠟燭放置在10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蠟燭放置在30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縮小的像
C.若蠟燭放置在35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蠟燭放置在45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③下圖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裝置示意圖,凸透鏡的焦距是20cm,如圖的情景,眼睛可能觀察到燭焰經(jīng)凸透鏡折射所成的虛像( )

④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光屏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燭焰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燭焰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縮小的像,調(diào)節(jié)的方法是( )
A.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靠近透鏡移動
B.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
C.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
D.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移動,光屏靠近透鏡移動
⑤如圖所示,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圖中未標出),點燃的蠟燭放在光具座上的a點,調(diào)節(jié)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縮小倒立的像;將蠟燭從a點滑到b點后,再移動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變小.則(  )
凸透鏡位于a點左側(cè)
凸透鏡位于b點右側(cè)
C.蠟燭在a點時,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D.蠟燭在b點時,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鞏固提高
1、某同學做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記下了物距和像距之間的關(guān)系,并繪出如圖所示的圖像.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A.透鏡的焦距等于20cm
B.透鏡的焦距小于10cm
C.物距從10cm增至20cm的過程中所成像為實像
D.物距從10cm增至20cm的過程中所成像為虛像

2、小陽在利用蠟燭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當凸透鏡的焦距是15cm,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凸透鏡35cm處,在凸透鏡另一側(cè)的光屏上觀察到燭焰清晰的像.這個像一定是(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正立、放大的實像

3、一物體放在凸透鏡前20厘米的主光軸上,在光屏上能得到放大的像,據(jù)此可判斷(  )
A.物體放在凸透鏡前主光軸上21厘米處,一定能得到放大的實像
B.物體放在凸透鏡前主光軸上10厘米處,一定能得到縮小的像
C.物體放在凸透鏡前主光軸上10厘米處,一定能得到放大的虛像
D.物體放在凸透鏡前主光軸上19厘米處,一定能得到縮小的實像

4、圖中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下列哪一項操作可能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
A.透鏡不動,蠟燭、光屏靠近透鏡
B.透鏡不動,蠟燭、光屏向右移動
C.透鏡、光屏都不動,蠟燭向右移動
D.蠟燭、光屏都不動,透鏡靠近光屏

5、如圖所示,a、b、c、d是距凸透鏡不同距離的四個點,F(xiàn)為焦點.下列幾種光學儀器的成像原理與物體在不同點時的成像情況相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幻燈機是根據(jù)物體放在c點時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B.照相機是根據(jù)物體放在d點時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C.使用放大鏡時的成像情況與物體放在a點時的成像情況相似
D.人眼看物體時的成像情況與物體放在F點時的成像情況相似



【實驗名稱】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設(shè)計實驗與進行實驗】
(1)實驗器材:刻度尺、蠟燭、凸透鏡、光屏;
(2)如圖所示,從左到右分別放置蠟燭、凸透鏡和光屏,
A.只需要將三者中心調(diào)至同一高度.
B.需將三者中心調(diào)至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線上.
其中說法 正確(填序號).
正確調(diào)整后,不斷改變蠟燭與凸透鏡間的距離,并移動光屏進行實驗,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序號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m 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鏡的距離/m
1 40 13.3
2 30 15
3 20 20
4 15 30
5 10 光屏上沒有像
6 8 光屏上沒有像

【分析與論證】
(1)當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 .
(2)如圖所示,光屏應移至 區(qū)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3)觀察火焰經(jīng)凸透鏡所成正立、放大的虛像,人眼應透過凸透鏡向 觀察(填“左”或“右”).
(4)在整理器材時,香香同學偶然在凸透鏡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縮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
(填“直線傳播”、“反射”或“折射”).

7、如圖所示,是某物理實驗小組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擺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找不到蠟燭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
A、光屏、凸透鏡和蠟燭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透鏡的一倍焦距
C、蠟燭在透鏡的兩倍焦距處?????? D、蠟燭在透鏡的焦點上
(2)如果凸透鏡焦距為10cm,當透鏡到蠟燭的距離為15cm時,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的
的實像.
(3)當光屏上出現(xiàn)蠟燭清晰的像時,如果用遮光板擋住透鏡的上半部分,我們觀察光 屏時,將會在光屏上看到
A、蠟燭像的下半部分? B、蠟燭像的上半部分?
C、蠟燭完整的像,像的亮度變暗? D、蠟燭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變.




(
1
)

2019浙教版七年級下—2.6透鏡及透鏡成像規(guī)律-綜合提高
知識點詳解
一、透鏡的認識
1.透鏡的類型
仔細觀察比較老花眼鏡的鏡片與近視眼鏡的鏡片,你會有哪些發(fā)現(xiàn)?分析比較如圖所示的一些透鏡的截面圖,你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

在生活中,經(jīng)常看到一些玻璃元件,它們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叫做透鏡.
透鏡的兩種類型
a.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做凸透鏡.
b.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做凹透鏡.
3.透鏡的基本概念
①主光軸:通過透鏡的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每個透鏡都有一條主光軸;
②光心:每個透鏡主軸上都有一個特殊點,凡通過該點的光,其傳播方向不變,這個點叫光心,用字母“O”表示;
③焦點: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會聚在一點,這個點叫做焦點,凸透鏡兩側(cè)各有一個焦點,且關(guān)于光心對稱,焦點用字母“F ”表示;
④虛焦點:凹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透過凹透鏡變得發(fā)散,且這些發(fā)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主光軸上的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故稱為凹透鏡的虛焦點;
⑤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透鏡兩側(cè)焦距相等,焦距用字母“f ”表示.


4.透鏡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此時透鏡的材質(zhì)密度大于空氣密度,反之呢?)
①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比原來入射光線沿原方向傳播更靠近主光軸,使它的光束變窄.
②光線經(jīng)過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比原來的入射光線沿原方向傳播更遠離主光軸,使它光束變寬.

注意:雖然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但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不一定是會聚的;同樣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的光線不一定是發(fā)散的 例如:在圖甲、乙方框中放入恰當?shù)耐哥R.甲圖中光線經(jīng)透鏡折射后雖然是發(fā)散的,但與折射前相比,發(fā)散程度減弱,說明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故應在方框中放入凸透鏡 乙圖中光線經(jīng)透鏡折射后雖然是會聚的,但與折射前相比,會聚程度減弱,說明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故應在方框中放入凹透鏡.

凸透鏡曲率半徑(或者凸度)越大,對光線的偏折能力越強,焦距越小。
5.光線通過透鏡的光路圖
觀察思考:與主光軸平行的入射光線,經(jīng)過透鏡折射后的光路;通過焦點的入射光線,經(jīng)過透鏡折射后的光路圖;通過光心的光線,經(jīng)過透鏡后的光路圖.
可以得出透鏡作圖時的三條特殊光線:
(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必經(jīng)過焦點;通過凹透鏡后,反向延長線相交于焦點;

(2)從焦點出發(fā)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必平行于主光軸;入射光線的延長線相交于焦點,通過凹透鏡后,必平行于主光軸.


(3)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

6.關(guān)于三條特殊光線:
(1)利用三條特殊光線中的任意兩條,就可以確定不在主軸上的任意發(fā)光物體的像,但應注意物體經(jīng)透鏡所成的像并不是僅由這三條光線會聚而成的,而是由物體發(fā)出的射向透鏡的所有光線經(jīng)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因此,凸透鏡遮住一部分(破碎),仍能形成完整的像,但是像變暗一些。
(2)作圖基本技巧
①多線共點規(guī)律:同一發(fā)光點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透鏡折射后一定全都通過(或反向延長線通過)像點.
②利用三點共線規(guī)律——不論物點、透鏡的位置怎樣變化,物點、光心和相應的像點一定位于通過光心的同一條直線上.
③在某些情況下不能直接用三條特殊光線中任兩條求作像點時,可采用輔助手段.如設(shè)想物點、設(shè)想物體等方法.


夯實基礎(chǔ)
①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塊磨制成一個光學器件,卻可以取火.這塊用冰磨制成的光學器件相當于下面的(  )
平面鏡 B.凸透鏡 C.凹透鏡 D.近視眼眼睛片
B
②一束光在空氣中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對于折射光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會聚光束
C.一定是發(fā)散光束 D.折射光束比原來光束會聚
D
③夏天,小明的爸爸經(jīng)常開車帶他出外旅游.小明發(fā)現(xiàn)爸爸喜歡在烈日下洗車,并認為這樣洗車后車身上的水干得快.小明卻告訴爸爸這樣洗車不好,原因是水滴能形成 鏡,對光起 作用,使車漆最上部溫度升高,久之,車漆會失去光澤,并且造成色澤不均勻.
凸透;會聚.

①如圖所示,有一圓柱形玻璃體,在它的中心軸線上有一球形氣泡,柱體低面是磨砂的毛面,當平行光沿柱軸方向向下照射時,在磨砂的毛面上可能會看到( )
A.圓形亮斑 B.圓型暗斑
圓形暗斑且中心有一亮點 D.圓形亮斑且中心有一暗點
B.
②截面為正方形、中空部分為橢圓形的玻璃體如圖所示。則這個玻璃體(  )
A.可以看做兩塊凹面鏡 B.可以看做一塊凸透鏡
C.對圖示光束具有發(fā)散作用 D.對圖示光束具有會聚作用
C.
③如圖容器水中有一個空氣泡,則其對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線有何作用(  )
A.會聚作用 B.發(fā)散作用 C.既不會聚也不發(fā)散 D.無法判斷
B.

①如圖所示,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其下方的紙上呈現(xiàn)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這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L,該凸透鏡的焦距為f,若f小于L,則凸透鏡從此位置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會(  )
A.一直變大 B.一直變小 C.先變大后變小 D.先變小后變大
A.
②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其下方的紙上呈現(xiàn)一個光斑,這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L,若凸透鏡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先變小再變大,該凸透鏡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C.

①作出光線經(jīng)過透鏡前后的光線.

故作圖如下:

②完成下列各透鏡的光路.

如下圖.

③圖中空格處填上合適的透鏡

如下圖所示.



知識點詳解
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1.回顧:
焦距(f):光心到焦點的距離
物距(u):物體到透鏡的距離
像距(v):像到透鏡的距離
2.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1)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2)凸透鏡成像口訣:
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
實像倒立在異側(cè),虛像正立在同側(cè);
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實像時);
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
(3)實驗裝置如圖

注意:開始時應使燭焰中心、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三者處于 ,并使三者正對。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光路圖
條件 成像光路圖 成像情況 u與v的關(guān)系 像的位置(與物同側(cè)或異側(cè)) 像隨物距變化的情況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u>v 異側(cè) f<v<2f 物近像遠像變大
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u=2f= v 異側(cè)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實像 u<v 異側(cè) v>2f 物近像遠像變大
u=f 不能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虛像 u<v 同側(cè) 物近像近像變小


夯實基礎(chǔ)
①一束平行光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傳播方向如圖甲所示,由圖可知,此透鏡的焦距為 cm;當把蠟燭
放在此凸透鏡左側(cè)16cm處時,如圖乙所示,則從該凸透鏡右側(cè)通過透鏡可以看到一個 的 像.

20 正立 虛
②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時,在離凸透鏡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個亮點,那么物體位于凸透鏡前20cm時,在透鏡的另一側(cè)移動光屏可得到一個清晰的(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
C.倒立、等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B 
③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時,將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和蠟燭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圖所示.則在光屏上(  )
A.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B.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C.光屏上不會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A 
④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將蠟燭置于透鏡前30cm處時,在另一側(cè)的光屏上得到了一個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現(xiàn)保持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調(diào),則光屏上(  )
A.無法成像 B.呈現(xiàn)正立、放大的像
C.呈現(xiàn)倒立、放大的像 D.呈現(xiàn)倒立、縮小的像
D 

① 一物體放在凸透鏡前18cm處,在透鏡另一側(cè)20cm處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則此透鏡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9?cm C.一定在10?cm到8?cm之間 D.一定在9?cm到10?cm之間
D
②一物體在一凸透鏡前30cm處時,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放大的像,則這凸透鏡焦距的可能值是(  )
A.45cm     B.30cm      C.16cm     D.8cm
C
③在做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物體放在距離凸透鏡60cm處,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30cm C.60cm D.80cm
A
④物體從距凸透鏡12cm處移到距凸透鏡20cm處,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總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20cm C.12cm D.以上都不對
D
⑤在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當物距u=5cm,凸透鏡成正立的像,當物距u=8cm時,成倒立的像,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當u=4cm,成放大的實像 B.當u=9cm,成放大的像
C.當u=14cm,成倒立、縮小的像 D.當u=7cm,成倒立的實像
B

①如圖是凸透鏡成實像時像距v和物距u的關(guān)系圖象,分析圖象可知(  )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B.當物距u=30cm時,像距v=30cm
C.物距增大時像距也增大 D.當物距u=15cm時成的縮小的像
A
②(多選)用一個凸透鏡成像時,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實像總是倒立的,虛像總是正立的 B.實像和虛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縮小的
C.成實像時,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越大 D.成虛像時,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越大
AC 
③若空間有一豎直放置的大凸透鏡,在主光軸位置上拉二根鋼絲,一個小雜技演員從很遠的地方沿著鋼絲向焦點處勻速走來.下列敘述中:
①小演員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
②像的腳步始終比小孩大;
③像大時腳步大,像小時腳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
④像總朝遠離小演員的方向運動,好像在逃離.
其中正確的是(  )
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①②④正確 C.只有①③④正確 D.只有③④正確
C
④在凸透鏡的主軸上放著一根粗細均勻的木棒,A端在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B端在2倍焦距之外,則木棒所成的像(  )
A.a(chǎn)端變粗,b端變細 B.b端變粗,a端變細
C.a(chǎn),b端都變細 D.a(chǎn)b端都變粗
A

①在凸透鏡成像實驗中,凸透鏡與蠟燭及光屏之間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若將蠟燭放在凸透鏡前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可能是放大像 B.可能是縮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的像 D.一定是正立的像
D
②小華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另一側(cè)的光屏移動到距凸透鏡10厘米處時,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接著把光源換成蠟燭,調(diào)整好相關(guān)器材的高度,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線處,移動蠟燭到光具座的左端并點燃,再移動光屏至如圖所示位置時,在光屏中央得到一個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通過移動蠟燭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況符合實際的是( )
A.若蠟燭放置在10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蠟燭放置在30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縮小的像
C.若蠟燭放置在35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蠟燭放置在45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C
③下圖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裝置示意圖,凸透鏡的焦距是20cm,如圖的情景,眼睛可能觀察到燭焰經(jīng)凸透鏡折射所成的虛像( )

B
④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光屏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燭焰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燭焰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縮小的像,調(diào)節(jié)的方法是( )
A.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靠近透鏡移動
B.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
C.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
D.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移動,光屏靠近透鏡移動
A
⑤如圖所示,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圖中未標出),點燃的蠟燭放在光具座上的a點,調(diào)節(jié)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縮小倒立的像;將蠟燭從a點滑到b點后,再移動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變小.則(  )
凸透鏡位于a點左側(cè)
凸透鏡位于b點右側(cè)
C.蠟燭在a點時,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D.蠟燭在b點時,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A

鞏固提高
1、某同學做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記下了物距和像距之間的關(guān)系,并繪出如圖所示的圖像.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A.透鏡的焦距等于20cm
B.透鏡的焦距小于10cm
C.物距從10cm增至20cm的過程中所成像為實像
D.物距從10cm增至20cm的過程中所成像為虛像
C
2、小陽在利用蠟燭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當凸透鏡的焦距是15cm,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凸透鏡35cm處,在凸透鏡另一側(cè)的光屏上觀察到燭焰清晰的像.這個像一定是(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正立、放大的實像
B
3、一物體放在凸透鏡前20厘米的主光軸上,在光屏上能得到放大的像,據(jù)此可判斷(  )
A.物體放在凸透鏡前主光軸上21厘米處,一定能得到放大的實像
B.物體放在凸透鏡前主光軸上10厘米處,一定能得到縮小的像
C.物體放在凸透鏡前主光軸上10厘米處,一定能得到放大的虛像
D.物體放在凸透鏡前主光軸上19厘米處,一定能得到縮小的實像
C
4、圖中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縮小的像.下列哪一項操作可能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
A.透鏡不動,蠟燭、光屏靠近透鏡
B.透鏡不動,蠟燭、光屏向右移動
C.透鏡、光屏都不動,蠟燭向右移動
D.蠟燭、光屏都不動,透鏡靠近光屏
B
5、如圖所示,a、b、c、d是距凸透鏡不同距離的四個點,F(xiàn)為焦點.下列幾種光學儀器的成像原理與物體在不同點時的成像情況相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幻燈機是根據(jù)物體放在c點時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B.照相機是根據(jù)物體放在d點時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C.使用放大鏡時的成像情況與物體放在a點時的成像情況相似
D.人眼看物體時的成像情況與物體放在F點時的成像情況相似
A
【實驗名稱】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設(shè)計實驗與進行實驗】
(1)實驗器材:刻度尺、蠟燭、凸透鏡、光屏;
(2)如圖所示,從左到右分別放置蠟燭、凸透鏡和光屏,
A.只需要將三者中心調(diào)至同一高度.
B.需將三者中心調(diào)至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線上.
其中說法 正確(填序號).
正確調(diào)整后,不斷改變蠟燭與凸透鏡間的距離,并移動光屏進行實驗,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序號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m 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鏡的距離/m
1 40 13.3
2 30 15
3 20 20
4 15 30
5 10 光屏上沒有像
6 8 光屏上沒有像

【分析與論證】
(1)當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 .
(2)如圖所示,光屏應移至 區(qū)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3)觀察火焰經(jīng)凸透鏡所成正立、放大的虛像,人眼應透過凸透鏡向 觀察(填“左”或“右”).
(4)在整理器材時,香香同學偶然在凸透鏡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縮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
(填“直線傳播”、“反射”或“折射”).
【設(shè)計實驗與進行實驗】(2)B
【分析與論證】(1)減小(2)B (3)左 (4)反射
7、如圖所示,是某物理實驗小組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擺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找不到蠟燭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
A、光屏、凸透鏡和蠟燭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透鏡的一倍焦距
C、蠟燭在透鏡的兩倍焦距處?????? D、蠟燭在透鏡的焦點上
(2)如果凸透鏡焦距為10cm,當透鏡到蠟燭的距離為15cm時,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的
的實像.
(3)當光屏上出現(xiàn)蠟燭清晰的像時,如果用遮光板擋住透鏡的上半部分,我們觀察光 屏時,將會在光屏上看到
A、蠟燭像的下半部分? B、蠟燭像的上半部分?
C、蠟燭完整的像,像的亮度變暗? D、蠟燭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變.
(1)ABD;(2)放大;(3)C.


(
1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常市| 汤原县| 赤城县| 大理市| 东山县| 黑龙江省| 香港 | 鄂温| 绥江县| 积石山| 旌德县| 万州区| 韩城市| 昭觉县| 新安县| 界首市| 本溪| 东明县| 右玉县| 油尖旺区| 边坝县| 华容县| 辽中县| 麻栗坡县| 淮南市| 开远市| 津南区| 那曲县| 墨玉县| 永修县| 工布江达县| 宜昌市| 渝北区| 汉中市| 台湾省| 揭东县| 旺苍县| 潢川县| 和政县| 荣昌县| 玛纳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