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年湖北省襄陽市中考歷史要點(修正版)【內容要點】一、中國古代史(一) 史前時期: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1. 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①知道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②知道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2. 原始農耕生活①知道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分別代表了我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早期農業文明;②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3.遠古的傳說 ①知道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4. 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①知道夏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②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③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5. 青銅器與甲骨文①知道司母戊鼎。②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漢字。6. 動蕩的春秋時期①知道春秋時期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的社會變化。7.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①知道“戰國七雄”;②通過商鞅變法,認識改革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③了解都江堰。8. 百家爭鳴①知道老子和孔子 ②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對后世的深遠影響。(三)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9. 秦統一中國 ①知道秦始皇和秦統一中國;②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和鞏固統一的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10. 秦末農民大起義 ①知道秦朝因暴政而亡;②知道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11.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①知道西漢的建立;②了解“文景之治”。12.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①知道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13. 東漢的興亡①了解東漢的建立、劉秀和光武中興。14.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①知道“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②知道西域都護的設置(涉及新疆問題)。15.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①知道造紙術的發明及傳播對世界文明的貢獻;②知道華佗和張仲景③知道司馬遷和《史記》; ④知道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四)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16. 三國鼎立①知道赤壁之戰;②知道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17.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①了解西晉的建立結束了三國分裂的局面。18.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①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 ②初步理解民族交融與孝文帝改革之間的關系;19.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知道祖沖之的數學成就、“書圣”王羲之。(五)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20.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①知道隋朝的統一和滅亡原因;②了解大運河的開通和科舉制度的創立。21.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①知道“貞觀之治”;②知道“開元盛世”;③初步認識唐朝興盛原因。22. 盛唐氣象 知道盛唐氣象的表現:繁榮的經濟、開明的民族政策與和睦的民族關系、開放的社會風氣、唐詩的盛行等;23.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以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了解中外文化交流。24.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①知道“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②知道唐朝滅亡后五代十國的局面。(六)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25. 北宋的政治①知道北宋的建立;②了解宋朝重文輕武政策。26.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①知道遼、西夏與北宋的對峙局面。27. 金與南宋的對峙①知道岳飛抗金。28. 宋代經濟的發展①知道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29.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①知道成吉思汗。30. 元朝的統治①知道元朝是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統一王朝。②知道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元朝對臺灣和西藏的管轄。31.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①知道宋詞和元曲的流行。32.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①通過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以及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和外傳,認識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33.明朝的統治 ①知道明朝的建立。②通過皇權的強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專權的弊端。34. 明朝的對外關系①了解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②知道戚繼光抗倭。35.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①知道《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了解明代科技成就;②知道明長城和北京城,體會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36. 明朝的滅亡:了解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37.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①知道滿族入主中原;②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③知道冊封達賴和班禪與設置駐藏大臣;④知道西北邊疆的鞏固。認識臺灣、西藏、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9.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①通過軍機處的設置與文化專制措施,認識君主專制在清代的極端強化。 ②通過閉關鎖國政策,了解中國開始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40.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①了解《紅樓夢》。 二、中國近代史(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 鴉片戰爭①知道林則徐虎門銷煙;②列舉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③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2. 第二次鴉片戰爭①知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②知道俄國割占中國大片領土。3. 太平天國運動①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4. 洋務運動 ①了解洋務派為“自強”“求富”而創辦的主要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②初步認識洋務運動的作用和局限性。5. 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①知道鄧世昌、丁汝昌等民族英雄;②列舉《馬關條約》主要內容,說明《馬關條約》與中國民族危機加劇的關系。6. 戊戌變法①知道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維新”的主要史實。7. 抗擊八國聯軍①知道義和團運動和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②結合《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辛丑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8.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①知道同盟會的創立和三民主義;知道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9. 辛亥革命①了解武昌起義;②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0. 中華民國的創建①了解中華民國成立的史實。11. 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①知道袁世凱獨裁統治和復辟帝制的史實,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中國陷入軍閥混戰的黑暗局面。(四)新時代的曙光12. 新文化運動①知道陳獨秀、胡適、魯迅等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②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13. 五四愛國運動①知道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事實;②認識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4. 中國共產黨誕生①了解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史實;②了解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史實,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五)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峙15. 北伐戰爭①知道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北伐戰爭勝利進軍。②了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實。16.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①知道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②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17.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①知道長征的艱難歷程,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②知道遵義會議,認識其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六)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18.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①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②知道西安事變,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19.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①知道七七事變標志著全民族抗戰的開始;②認識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和全民族抗戰的意義;③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20. 正面戰場的抗戰①列舉正面戰場的抗日史實(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武漢保衛戰、長沙會戰等)21. 敵后戰場的抗戰①列舉敵后戰場的抗日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22. 抗日戰爭的勝利①知道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②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實;③認識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歷史意義。(七)解放戰爭23. 內戰爆發①知道重慶談判,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②知道內戰爆發。24.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①知道解放區的土地改革;②知道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③簡析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八)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25.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①知道張謇及其“實業救國”,了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26.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①以京師大學堂的開辦和科舉制度廢除為例,了解新式教育的開端。三、中國現代史(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1.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①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②知道開國大典,認識新中國成立的意義。2. 抗美援朝 ①認識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義性。 3. 土地改革①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義。(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4. 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①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②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三大改造①知道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6.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①知道“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是社會主義探索中的挫折、失誤;②了解王進喜、雷鋒、鄧稼先、焦裕祿等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艱苦奮斗精神。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7. 偉大的歷史轉折①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8. 經濟體制改革①了解農村改革。9. 對外開放①了解深圳特區的發展。10.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①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11. 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①知道“中國夢”的內涵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②知道“一帶一路”建設。(四)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12. 民族大團結①知道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13.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①知道“一國兩制”的構想;②了解香港、澳門回歸的基本史實。14. 海峽兩岸的交流①知道“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方針、“九二共識”等;②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趨勢。15. 鋼鐵長城①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成就。16.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①知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7. 外交事業的發展①了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②了解中美建交。(六)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18. 科學技術的成就①了解“兩彈一星”、雜交水稻與青蒿素,認識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四、世界近代史(一)步入近代1.文藝復興運動①知道《神曲》、莎士比亞戲劇等體現的人文主義思想;②初步理解文藝復興運動的意義。2. 探尋新航路①知道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環球航行;②初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3. 早期殖民掠奪①知道“三角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二)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建立4. 君主立憲制的英國①通過1640年革命和“光榮革命”,初步理解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歷史意義。5.美國的獨立①了解獨立戰爭的背景、經過等基本史實;②概述1787年憲法內容,理解其對美國美國歷史發展的重大影響。6.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①通過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的活動,初步理解法國革命的歷史意義。 (三)工業革命和工人運動的興起7. 第一次工業革命①知道珍妮機、蒸汽機和現代工廠制度、火車與鐵路;②初步理解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歷史意義。8.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的興起①了解馬克思、恩格斯和《共產黨宣言》的發表;②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 (四)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張9.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①知道南美的“解放者”——圣馬丁和玻利瓦爾;②知道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10. 俄國的改革①知道彼得一世改革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法令;②理解改革促進了俄國歷史的進步。11. 美國內戰①知道《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主要內容;②理解美國內戰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12. 日本明治維新①知道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②理解明治維新在日本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五)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13. 第二次工業革命 ①通過電的應用、內燃機與新的交通工具的誕生等史實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14.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①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五、世界現代史(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1. 第一次世界大戰①知道“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等;②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③了解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2.列寧與十月革命①了解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勝利;②理解列寧領導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的重要歷史意義。3. 《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①了解《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的基本內容;②知道戰勝國建立了戰后世界新秩序。4.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①知道新經濟政策、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5.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①知道甘地領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二)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6. 羅斯福新政①知道經濟大危機;②了解羅斯福新政,理解國家干預政策對西方經濟的影響。7. 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①了解德國納粹的暴行和日本對中國的侵略;②知道德國、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團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8. 第二次世界大戰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聯合國家宣言》和雅爾塔會議等國際會議;②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和勝利原因。(三)冷戰和美蘇對峙的世界9. 冷戰①知道美國冷戰政策、“北約”與“華約”,了解美蘇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10. 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①知道歐洲聯合的趨勢和日本經濟的發展。11.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①知道二戰后包括東歐和中國在內的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②知道東歐劇變和蘇聯的解體。12. 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①通過萬隆會議、“非洲年”、巴拿馬運河收回主權等史實,知道戰后殖民體系的崩潰和亞非拉國家為捍衛國家主權、發展經濟所進行的斗爭。(四)冷戰結束后的世界13. 聯合國與世界貿易組織①初步理解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和作用。14. 冷戰后的世界格局①初步了解冷戰后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15. 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 ①以計算機網絡、生態與人口等問題為例,了解現代社會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襄陽好風日》(一)卓有成就的歷代名人(1)一代明君——劉秀 (4)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2)千古名相——諸葛亮 (5)中共鄂北第一個黨小組的創始人——程克繩(3)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 (6)我國政法戰線的杰出領導人——黃火青(二)傳頌千古的歷史故事(1)劉備三顧茅廬訪孔明(2)劉秀兄弟舂陵起兵反新莽(3)巍然千古夫人城(4)宋元襄陽之戰(三)絢麗多彩的詩詞楹聯(1)歷代詩人與襄陽(四)革命火種撒襄陽(1)馬克思主義在襄陽的傳播(2)中共襄陽地方黨組織的創建與發展(五)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1)轟轟烈烈的工農運動(六)同仇敵愾御日寇(1)張自忠將軍在宜城為國捐軀(七)解放襄陽開新篇(1)桐柏戰役和襄陽地區的中原突圍(2)襄樊戰役——“活捉康澤”(3)襄樊全境獲解放★適當滲透襄陽建設漢江流域中心城市有關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