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17張PPT。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哥倫布鄭和提示:發現美洲、命名印第安人提示:明成祖時期、三寶廟丁橋初中 章卓泓確定可比項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時間船舶大小目的攜帶物品途經地點隨行人員帶回物品最遠到達評價(當時/后世)其他……出行次數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對比1:航海的規模對比2:航海的目的(動機)對比3:航海的影響(性質、評價)第一步:完成鄭和下西洋的有關情況。比較1:航海的規模第二步:完成哥倫布航海的有關情況。第三步:進行對比,得出結論提示:結合書本內容,查閱相關資料鄭和下西洋非洲阿拉伯半島--1502年只要我們能把希望的大陸牢牢地裝在心中,風浪就一定會被我們戰勝。 —— 哥倫布 巴哈馬群島海地島古巴船只大小(最大)起止時間船只數量隨行人數攜帶貨物出行次數途經地點最遠到達對比結論:……更……更……更……44丈4尺,寬18丈1405-1433首次62,百艘以上27000多絲綢、瓷器、茶葉等7東南亞、南亞等地南至爪哇,西到紅海、波斯灣、非洲東海岸長約24米,寬約7.8米1492-1502首次3,最多171000多牲畜、糧食、種子等4海地島、巴哈馬群島等美洲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直接目的在于尋找黃金;獲取經濟利益;發展資本主義。鄭和哥倫布比較2:航海的動機(目的)小組討論,概括書本P54頁的觀點: 目的為主 目的為主政治經濟拓展:哪個航海動力更為持久?對比3:航海的結果后來……公元1477年,明憲宗發現鄭和的航海日志失蹤,官員劉大夏評論道:“三保下西洋,費錢銀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于國家何益?” 遠洋航海的壯舉最終被當成“弊政”而遭廢止。 后來……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歐洲迎來大航海時代。地圓學說被證實、是人類文明進程中最重要的歷史之一。 你的結論: 鄭和每到一國,就向該地國王、酋長贈送珍貴禮品,“厚往薄來”,表示通好的誠意,所帶的物品中最受歡迎的是絲綢、瓷器。在國內造價不菲的瓷器,往往只用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價格就出售了。鄭和下西洋(想象圖)對比3:航海的性質印第安人遭到奴役哥倫布強迫每一個13歲以上的阿拉瓦克人,每三個月要完成在金礦和棉花種植園的定額勞動。……有病有殘疾的,則成了士兵們練槍法劍法的活靶子。……在哥倫布的統治下,兩年之內,20萬阿拉瓦克人就死掉了13萬。材料一:當19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五百周年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欲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日期作為全球節日,但最終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堅決反對而作罷。材料二:在迎接2005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際,世界各地紛紛開展活動紀念鄭和。馬達加斯加發行了《鄭和下西洋》小型張郵票;馬來西亞馬六甲州準備在三保山上建立鄭和紀念館;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個以“鄭和”命名之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亞東爪哇首府泗水舉行落成典禮并正式對外開放。思考:在紀念哥倫布航海500周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際,為什么會出現材料一、材料二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哥倫布航海的性質受到經濟利益驅使,是在于尋找黃金;到了美洲后,對印第安人進行殖民侵略,實行種族滅絕,所以拉丁美洲人民堅決反對。鄭和下西洋是和平外交活動。他帶去了中國的絲織品、瓷器、茶葉、印花布等貨物,造福亞非,所以受到了世界人民的緬懷。正反例子比較充分表明了世界人民愛好和平,反對戰爭和侵略。 對比3:航海的性質材料二: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一次空前絕后的壯舉。鄭和遠航將朝貢、勘合方式的對外關系推進到頂峰,……結果開支浩繁,“庫藏為虛”,被后來任事者視為耗民傷財之舉。 (吳于廑 齊世榮主編:《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材料一: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有兩個特點:首先,鄭和下西洋代表了一種和平交往的航海模式。其次,也是中國與有關各國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黃晴《鄭和屬于世界》《人民日報》2005年7月11日)結合以上材料,評價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與經濟文化交流; 但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對比4:航海的影響 提示:結合本單元所學知識材料三:從15世紀中葉起,西方殖民者則一手制造出長達四個多世紀、震驚世界的歷史悲劇──黑奴買賣。……地理大發現同時使美洲印第安人人口大減,歷來被屠殺的達1200萬到1500萬之多。 材料四: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被消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馬克思《資本論》 對比4:航海的影響結合以上材料,評價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提示:結合本單元第一課的內容材料五: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歐洲迎來大航海時代。地圓學說被證實,是人類文明進程中最重要的歷史之一。造成種族滅絕,給拉美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推動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加強了各大洲的聯系鄭和之后再無大規模遠洋活動。明清厲行海禁。“寸板不許下水”。至乾隆22年(1757),下令封閉其他海港,只留廣州一處對外通商。中國對外政策從積極發展對外商貿往來到厲行海禁、閉關鎖國,中國從自信開放逐步走向了封閉保守。中國未能跟上歷史發展的潮流,日漸落后。對比項4:航海的影響對比項4:航海的影響西歐國家聚集巨額財富殖民地1殖民地2殖民地3金銀糧食原材料宗主國1、居安思危,積極進取2、把握機遇,改革開放3、積極與其他國家交流,互通有無,取長補短4、緊跟歷史潮流,審時度勢……歷史的啟示歷史的教訓是沉重的,同時也引起我們深深的反思。歷史,我們無力改變,但現在,中國也正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機遇,那就是世界開放格局的形成和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這是中國再次崛起的大好機會。而面對這一機遇,中國應該怎么樣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