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9浙教版中考科學復習-物理-7、力與運動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9浙教版中考科學復習-物理-7、力與運動

資源簡介


2019浙教版中考復習物理——7、力與運動
一、知識點
1.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單位為牛頓(N)。
2.力的作用效果:改變物體的形狀、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3.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要素有關。
4.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測力計。在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彈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測力計叫做彈簧測力計。
5.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6.地球上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G=mg。
7.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壓力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8.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9.慣性是指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慣性是一種性質,不是一種力。
10.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
11.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同向求和,方向同二力;異向求差,方向同大力。
12.二力平衡:同體、共線、反向、等值。

二、例題精講
【例1】★
體育活動中蘊含很多物理知識,下列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用力扣殺排球時手感到疼痛,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繼續運動,是因為受到慣性力作用
  C. 乒乓球被扣殺后飛向對方,說明力可以維持物體運動
  D. 鉛球落地后將地面砸了個坑,說明鉛球受力發生了形變


【例2】★
用一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下部,水瓶會沿桌面滑動,用同樣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上部,水瓶會翻倒.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
  A. 力的大小有關 B. 力的方向有關 C. 力的作用點有關 D. 受力面積有關


【例3】★★
我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王亞平通過物理實驗,展示了飛船內部物體在失重(相當于物體不受重力)情況下的物理現象,王亞平利用小球做了兩次實驗,第一次實驗時,將小球偏離豎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實驗時,將小球偏離豎直位置后,在放手時對小球施加一個垂直于懸線的力,下列四圖表示小球在這兩次實驗中可能出現的運動情況,其中符合實際的是(  )

  A. 甲、丙 B. 甲、丁 C. 乙、丙 D. 乙、丁



【例4】★
如圖所示,水平公路上行駛的汽車中,有一豎直懸掛的拉手突然向后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汽車做勻速運動 B. 汽車突然減速運動
  C. 汽車突然加速運動 D. 汽車的運動不能確定


【例5】★
甲、乙、丙三位同學用同一個拉力器比試臂力,結果每個人都能把手臂撐直,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甲乙丙所用拉力一樣大 B. 丙的手臂長,所用拉力大
  C. 乙的手臂粗,所用拉力大 D. 甲的體重大,所用拉力大


【例6】★★
彈簧測力計分別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的拉力作用,F1、F2均為3N,彈簧測力計靜止時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N B.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6N
  C. F1、F2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 F1、F2是一對平衡力


【例7】★★
如圖a所示的長為L的彈簧,其重力不計,將下端剪2/3后,在剩下的部分彈簧的下端掛上重物G1,然后把剪下的彈簧掛在重物G1下面,再在彈簧下面掛上重物G2;如圖b所示.平衡后,上下兩彈簧的伸長量相等,則G1和G2的關系為(  )

  A. G1=G2 B. G1=2G2 C. G2=2G1 D. G1=2G2/3


【例8】★
2011年5月,科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適合地球生命居住的星球.該星球距離地球20光年,對物體的引力是地球的兩倍.若把地球上質量15kg的物體放在該星球表面,其質量是_______kg,受到該星球的引力是_______N.(g=10N/kg)

【例9】★★
小明游覽我市古跡文筆塔時,利用一根細棉線和一個小鐵球,對一根立柱是否豎直展開實驗探究,現象如圖(甲)、(乙)所示.相對于立柱底端而言,該立柱頂端(  )

  A. 略向東南方向傾斜 B. 略向西南方向傾斜
  C. 略向西北方向傾斜 D. 略向東北方向傾斜


【例10】★★
一輛小車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勻速向左運動,其受力分析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重力G和F支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 拉力F和F支是一對平衡力
  C. 拉力F和重力G是一對平衡力 D. 拉力F和摩擦力f是一對平衡力


【例11】★★★
如圖所示,長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鐵塊,木板由水平位置緩慢向上轉動(即木板與水平面的夾角α逐漸變大),另一端不動,則鐵塊受到的摩擦力F隨角度α的變化圖線可能正確的是(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

  A. B. C. D.


【例12】★★★
A、B、C疊放在一起,在水平力FA=FB=10牛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v沿水平方向向左勻速滑動,如圖所示.那么此時物體B作用于A的摩擦力大小和作用于C的摩擦力大小分別為(  )

  A. 20牛,0牛 B. 20牛,10牛 C. 10牛,20牛 D. 10牛,0牛


【例13】★★★
如圖所示,當傳送帶靜止不動時,物體從靜止開始滑動,沿傳送帶從上端A點滑到下端B點所需時間為5分鐘;則當皮帶輪轉動,傳送帶斜向上勻速運動時,物體從靜止開始滑動,沿傳送帶從上端A點滑到下端B點所需時間為(  )

  A. 5分鐘 B. 大于5分鐘 C. 小于5分鐘 D. 無法確定


【拓展題】
放在一輛足夠長且表面光滑的平板車上的兩個物體,隨車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車突然停止時,這兩個物體在車上將會(不考慮空氣阻力)(  )
  A. 一定不相碰 B. 一定相碰
  C. 若兩物體質量相等一定相碰 D. 若兩物體質量不相等,一定相碰


(多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汽車突然開動時,站在汽車上的人會向后仰,是由于人具有慣性
  B. 豎直拋向空中的石塊,運動的越來越慢,是由于石塊的慣性越來越小
  C. 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車,車未動,車受到的推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D. 打乒乓球時,球拍對球施加力的同時球拍也受到球的作用力,這兩個力的大小一定相等


(多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加力的同時,甲物體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B. 兩個不接觸的物體之間一定沒有力的作用
  C. 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意一個分力
  D. 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該物體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a、b為截面完全相同的直角楔形物體,分別在垂直于斜邊的恒力F1、F2作用下靜止在相同的豎直墻面上,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a、b受力個數一定相等
  B. b受到的摩擦力小于a受到的摩擦力
  C. a、b所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墻面向上
  D. F1、F2大小不一定相等


(多選)如圖所示,將兩相同的木塊a、b至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間用一輕彈簧連接,兩側用細繩固定于墻壁.開始時a、b均靜止.彈簧處于伸長狀態,兩細繩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Ffa≠0,b所受摩擦力Ffb=0,現將右側細繩剪斷,則剪斷瞬間(  )

  A. Ffa大小不變 B. Ffa方向改變 C. Ffb仍然為零 D. Ffb方向向右



參考答案
1、
考點: 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慣性;力與運動的關系.
專題: 運動和力.
分析: (1)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力的同時,也受到另一個物體對它的作用力,所以,一個物體既是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2)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稱之為慣性;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4)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一是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二是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快慢(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的改變.
解答: 解:A、用手擊排球,手對球施加力,排球飛走了;同時手感到疼,說明排球對手也施加了力,這個現象表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確; 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繼續運動,是因為足球具有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力作用.故B錯誤; C、乒乓球被扣殺后飛向對方,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不是維持物體的運動狀態,故C錯誤; D、鉛球落地時將地面砸出了一個小坑,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說明地面受力發生了形變,而不是鉛球受力發生了形變,故D錯誤. 故選A.

2、
考點: 力的三要素.
專題: 運動和力.
分析: 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 解:用手推礦泉水瓶的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點不同,使礦泉水瓶發生了不同的運動情況,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3、
考點: 重力;力與運動的關系.
專題: 運動和力.
分析: 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物體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這種性質叫做慣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解答: 解:飛船內部物體在失重(相當于物體不受重力)情況,第一次實驗時,將小球偏離豎直位置后放手,小球不受任何外力,根據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小球處于靜止狀態,故甲圖正確; 第二次實驗時,將小球偏離豎直位置后,在放手時對小球施加一個垂直于懸線的力,由于慣性,小球繼續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又因為受到細線的拉力作用,所以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故丁圖正確; 故選:B.

4、
考點: 慣性.
專題: 運動和力.
分析: 慣性是指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
解答: 解:車上懸掛的拉手開始隨車一起向前運動,當汽車突然加速運動時,懸掛的拉手由于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所以會向后傾. 故選C.

5、
考點: 彈簧測力計及其原理.
專題: 重力、彈力、摩擦力.
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變物體的形狀,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解答: 解: 甲、乙、丙三位同學用同一個拉力器比試臂力,結果每個人都能把手臂撐直,但手臂長度不同時,拉力器的變形程度不同,手臂越長,拉力器形變越大,受到的拉力越大. 故選B.

6、
考點: 彈簧測力計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應用.
專題: 基本儀器的使用專題.
分析: 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力不可能脫離開另一個力而單獨存在,兩個力分別向兩邊拉,與一端固定只拉另一端效果是相同的.
解答: 解: 用兩個方向相反的力向兩端拉彈簧測力計,與只拉一端效果是相同的;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拉一端時,另一端也必須有力的作用,因此,彈簧測力計不可能顯示兩邊的拉力之和,而只會顯示一個力的大小,即3N; 因為F1、F2方向相反,都作用在彈簧測力計上且均為3N,彈簧測力計靜止不動,所以F1、F2是一對平衡力. 故選D.

7、
考點: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專題: 應用題;圖析法.
分析: 把下面的彈簧看作由兩個上面的彈簧組合而成,因此可以看出由三個完全相同的彈簧承擔著物重;根據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和力的傳遞性可判斷出彈簧承受力的大小,從而可知G1和G2的關系.
解答: 解:由于上下兩彈簧的伸長量相等;如果將下面彈簧看作由上面兩個彈簧組合而成時,則下面每個彈簧的伸長量是上面彈簧伸長量的一半;因此下面兩個彈簧的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G2,而上面彈簧受到拉力的大小等于G1+G2,由于彈簧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因此上面彈簧所受拉力的大小等于下面每個彈簧所受拉力大小的二倍,故有G1=G2. 故選A.

8、
考點: 重力的計算;質量及其特性.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物體的質量不會隨物體的位置的變化而變化,根據公式G=mg可求物體的重力.
解答: 解:在該星球表面,物體的質量不變,仍為15kg;收到該星球的引力為G=2mg=15kg×2×10N/kg=300N. 故答案為:15;300.

9、
考點: 重力的方向.
專題: 重力、彈力、摩擦力.
分析: 如果物體豎直時,一個重垂線和物體的邊緣是平行的,物體傾斜時,重垂線和物體邊緣有夾角,物體向哪個方向傾斜,重垂線下面的小球就偏向哪個方向.
解答: 解:如圖,長方體的物體豎直放置時,重垂線掛在頂端,重垂線和物體邊緣平行;長方體物體傾斜放置時,重垂線下面的小球偏向傾斜的一側. 由題干甲圖知,物體向西傾斜,由乙圖知,物體向南傾斜,所以立柱向西南傾斜. 故選B.

10、
考點: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分.
專題: 應用題;運動和力.
分析: (1)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則物體受平衡力作用; (2)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力,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解答: 解:因為小車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勻速運動,所以物體受平衡力作用; A、重力G和F支是一對平衡力,故二力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拉力F方向水平向左,F支的方向豎直向上,因此二力不是一對平衡力; C、拉力F方向水平向左,重力G的方向豎直向下,因此二力不是一對平衡力; D、拉力F和摩擦力f,作用在小車上,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所以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 故選D.

11、
考點: 摩擦力的大小.
專題: 重力、彈力、摩擦力.
分析: 根據木板抬起的過程中鐵塊的受力及狀態的變化,通過受力分析可得出摩擦力隨角度的變化.
解答: 解:鐵塊受到的摩擦力在開始到滑動過程為靜摩擦力,f=mgsinθ,為正弦規律變化;而滑動后,f′=μmgcosθ,為余弦規律變化,而動摩擦力等于最大靜摩擦力,故C正確; 故選C.

12、
考點: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摩擦力的大小.
專題: 推理法.
分析: (1)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是兩個物體相互接觸,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或者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2)分別對A、B、C三個物體在水平方向進行受力分析,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結合二力平衡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出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 解:物體A受到水平向右、大小為10N的拉力,因為處于靜止狀態,所以A受到B對A水平向左、大小為10N的摩擦力作用;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A對B一個水平向右、大小也為10N摩擦力作用,由于B和A一起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并且B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和A對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因此C對B的摩擦力大小為零,即B對C的摩擦力大小也為零. 故選 D.

13、
考點: 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原因.
專題: 動態預測題.
分析: 物體在滑動過程中所用的時間,取決于前后兩次它的運動狀態是否發生了變化.而運動狀態的變化主要取決于物體與接觸面之間的阻力的大小,因此,弄清二者之間的阻力非常關鍵.
解答: 解:物體兩次受到的都是滑動摩擦力,無論物體與傳輸帶相對速度是多大,只要滑動起來,摩擦力就不變了.也就是兩次受力相同,運動過程也就相同,因此從A點滑到B點仍用5分鐘的時間. 故選A.


拓展題
考點: 牛頓第一定律.
解析: 兩物體隨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當車突然停止時,由于慣性,兩個物體仍會保持原來的速度和方向不變,繼續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因此,它們一定不會相碰.
答案: A


考點: 慣性;平衡力的辨別;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分.
解析: A、因為原來汽車和乘客都處于靜止狀態,當汽車突然開動時,汽車向前運動,而人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所以人會向后傾倒.故A正確; B、豎直拋向空中的石塊,運動的越來越慢,但質量不變,慣性不變,故B錯誤; C、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車,車未動,車受到的推力與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作用于同一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故C正確; D、打乒乓球時,球拍對球施加力的同時球拍也受到球的作用力,這兩個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大小一定相等.故D正確.
答案: ACD


考點: 力與運動的關系;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合成與應用.
解析: A、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加力的同時,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甲物體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該選項說法正確; B、兩個不接觸的物體之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鐵和鐵釘之間,不接觸仍然有磁力的作用,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當方向相同時,合力等于兩個分力之和,一定大于其中任意一個分力;但是當方向相反時,合力等于兩個分力之差,可能小于其中的一個分力,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該物體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該選項說法正確.
答案: AD


考點: 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 對a受力分析如圖1: 除摩擦力外的三個力不可能平衡,故一定有摩擦力.故a受四個力. 除摩擦力外對b受力分析如圖2: 除摩擦力外,N,F2,mg三力有可能平衡.沿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F2,設F2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α則有: F2cosα=mg…① F2sinα=N…② 由①得F2=…③ (1)若,F2=沒有摩擦力,此時b受3個力. (2)若F2>,摩擦力向下,b受四個力. (3)若F2<,摩擦力向上,b受四個力 A、當F2=,b只受3個力.而a一定受四個力.故A錯誤 B、由摩擦力公式得,f=μFN,f1=mg+F1cosα,f2=mg﹣F2cosα;f1﹣f2=(F1+F2)cosα>0,b 受到摩擦力小于 a 受到的摩擦力,故B 正確. C、當F2=時,b受到的摩擦力為0,故C錯誤. D、F1和F2有可能相等,但也有可能不等,故D正確.
答案: BD
考點: 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 將右側細繩剪斷,則剪斷瞬間,彈簧的彈力的大小不變,速度不能突變,故b仍靜止,彈簧對木塊b作用力方向向左,所以b所受摩擦力Ffb方向應該向右;由于彈簧彈力不能發生突變,剪斷瞬間,彈簧彈力不變,a的受力的情況不變,所受摩擦力也不變,所以選項AD正確.
答案: AD


(
1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坡县| 旅游| 英吉沙县| 胶南市| 远安县| 海淀区| 兴安县| 习水县| 芷江| 法库县| 闻喜县| 始兴县| 湛江市| 凯里市| 义马市| 桂平市| 襄汾县| 那坡县| 定远县| 彭水| 海林市| 定远县| 辽中县| 九江市| 德保县| 绥江县| 隆子县| 光山县| 尉氏县| 卫辉市| 桐乡市| 苏尼特右旗| 泾川县| 封开县| 天台县| 武胜县| 屯留县| 佛冈县| 华宁县| 闻喜县|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