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9高考重大時政熱點備考匯編(共7個專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9高考重大時政熱點備考匯編(共7個專題)

資源簡介

2019高考重大時政熱點備考匯編(共7個專題)
(一)個稅改革

【熱點掃描】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如何科學合理調整個稅是我國經濟生活中面臨的重大問題。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句“將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引來廣泛關注。個稅起征點的提升,有利于直接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有利于間接增加對勞動者的激勵,提升就業率;無疑有助于壯大中等收入群體,讓個稅真正起到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的作用。
★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大修,也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征稅;個稅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個稅起征點上調為每月5000元。這是自1980年個稅立法以來的第七次修改,與上次修改時隔7年。此次修改的最大亮點在于開啟了從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改革,把以前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作為綜合所得,按照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進行征稅。納稅人總體上稅負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稅負下降明顯,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新個人所得稅法已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為了讓納稅人盡早享受減稅紅利,201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我國對納稅人實際取得的工資和薪金按每月5000元的基本減除費用(“起征點”)進行扣除,并適用新稅率表。
【設問舉例】
1.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說明個稅起征點提升的原因。
答:個稅起征點的提升是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的本質的必然要求;個稅起征點的提升有助于抑高提低,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有利于減少居民稅負,增加收入,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增加就業,促進生產。
2.如何實現國家財政與個人財富之間的平衡?
答:制定科學合理的分配政策,正確處理國家、企業與個人三者的關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注: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命題風向】
1.為了讓廣大納稅人享受改革紅利,從2018年10月1日起,我國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即“起征點”)從現行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下圖能夠正確反映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調整(D1代表政策實施前,D2代表政策實施后)對居民消費需求影響的是 (?http:?/??/?z3.2003y.net?/?117787?/?uploadpic?/?2019011317562826856.jpg" \o "點擊圖片看全圖" \t "http:?/??/?z3.2003y.net?/?117787?/?_blank?) (?http:?/??/?z3.2003y.net?/?117787?/?uploadpic?/?2019011317562826856.jpg" \o "點擊圖片看全圖" \t "http:?/??/?z3.2003y.net?/?117787?/?_blank?)

???????A.①?????B.②?????C.③?????D.④
2.自2018年10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至每月5000元,增加贍養老人支出、子女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
①增加了居民財產性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
②減輕了居民稅收負擔,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③優化了個人所得稅稅率結構,體現稅收公平
④減少了國家財政收入,優化財政收入的結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2018年8月31日通過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將個稅免征額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仍然實行從3%到45%的7檔超額累計稅率,但擴大了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
此外,修正案還將子女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贍養老人等支出設為專項附加扣除。不少專家學者指出,此次稅改對低中收入群體影響最為明顯,與消費息息相關的零售業將受惠最大,也將極大地促進社會公平。
(1)從消費的角度,說明為什么此次稅改零售業將受惠最大?
(2)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此次稅改如何促進社會公平?
【參考答案】
1.C 2.B
3.(1)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基礎。個稅免征額提高有助于增加低中收入群體收入,刺激這部分人群擴大消費,從而利好零售業;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升級起導向作用,個稅免征額提高增加了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擴大了這部分人的消費,從而對零售行業生產的調整升級起導向作用。
(2)①此次稅改有助于增加居民收入,保護勞動所得,實現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從而促進社會公平;②此次稅改降低個稅免征額,設立個稅專項扣除,這以再分配手段理順了國家與個人的分配關系,推動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社會公平;③此次稅改仍實行7檔稅率,并擴大低稅率級距,這能以再分配手段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從而促進社會公平。



(二)民企開“門”

【熱點掃描】
★201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6個方面的政策舉措,為保持民營經濟發展勢頭注入了強大動力,為民營經濟走向更加廣闊舞臺注入了堅定信心。
★40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人們常用“五六七八九”來形容民企的巨大作用: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設問舉例】
1.運用所學經濟生活知識,分折說明黨中央為什們既重視國有企業又要支持和扶持民營企業發展。
答:(1)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堅持這一制度,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本質要求。
(2)國有經濟在公有制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國民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3)民營經濟屬于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實踐證明,積極發展民營經濟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發展,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對于增加國家稅收、自主創新、擴大就業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2.運用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的相關知識,說明應如何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
答:(1)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這要求我們抓主要矛盾,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要重點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2)辯證否定觀要求我們樹立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破除一切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讓創新源泉涌流,創新活力迸發。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一刀切。
【命題風向】
1.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要打破各種各樣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在市場準人、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軍民融合等方面,為民營企業打造公平競爭環境。這表明
①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得到新的提升
②民營經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環境逐漸改善
③我國取消了限制民營經濟市場準入的門檻
④我國高度重視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8年11月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近來,一些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遇到市場融資轉型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等多重矛盾問題碰頭的結果。這些困難是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定能在發展中得到解決。”這段話啟示我們
①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曲折性與前進行的統一
②把握聯系的多樣性,有利于正確認識事物
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問題的關鍵
④承認矛盾的特殊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材料一

材料二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我國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市場準入限制仍然較多;政策執行中“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現象大量存在;一些政府部門為民營企業辦事效率仍然不高;融資渠道狹窄,民營企業資金鏈緊張等。
(1)簡要說明材料一包含的經濟信息。
(2)就民營經濟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之策,為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
【參考答案】
1.C 2.B
3.(1)我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成效顯著;我國非公有制企業效益總體良好。
(2)①進一步減稅降費,降低非公有制經濟的經營成本;②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③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④定向降準,并通過再貸款、再貼現以及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等手段化解民企流動性困境,切實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改革開放

【熱點掃描】
★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習近平指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會上,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向阿蘭·梅里埃等10名國際友人頒授中國改革友誼獎章。
【設問舉例】
1.我國40年來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成功,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黨在領導改革過程中始終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運用認識論的知識,分析人類追求真理標準的過程充滿坎坷與艱辛的原因。
答:(1)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主體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實踐水平的限制,總要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因素等條件的限制。
(2)從認識的客體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
(3)因此,人類對真理標準的探索具有反復性,不可能一蹴而就。
2.運用文化作用有關知識,分析“真理標準大討論”對推動改革開放的作用。
答:(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的實踐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2)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3)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4)“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經濟建設領域堅持了生產力標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破除了阻礙改革的思想障礙,直接催生了偉大的改革開放。
【命題風向】
1.“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2018年11月在國家博物館舉辦。通過展覽,不同年齡的參觀者都能鉤沉起一段屬于自己的記憶。這表明
①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的支撐 ②商業貿易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③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④文化創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40周年。40年間,改革開放成為中國發展最顯著的特征,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40年來,我們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當今令人矚目、可以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材料反映了:
①審時度勢,用正確的社會意識推動社會的發展?
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推動發展、創造奇跡的基礎
③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發展,要善于把握主要矛盾,抓重點
④促進矛盾的斗爭性向矛盾的同一性轉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018年12月18日,在隆重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為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黨中央、國務院表彰了100名改革開放杰出貢獻者,充分肯定他們在歷史條件下做出的正確選擇。從小崗村農民達成的“大包干”協議到以步鑫生為代表推行企業承包制,都用自己的大膽實踐,為改革開拓出了一條新路。改革不僅需要實踐的探索,還需要理論的創新。厲以寧等經濟學家為國企改革建言獻策。四川長虹的倪潤峰等優秀企業家將股份制和國企改革大膽結合,為國企改革探索出了成功經驗。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興起,以馬云、馬化騰為代表的一批創業者建立不同于傳統工商業模式的新業態、新模式。
100個名字涵蓋了我國農業、工商業、經濟、科技、文化、體育等各方面,見證了40年來改革開放的風雨歷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堅定前行,黨的正確領導起到決定性作用。除此以外,各個行業不斷涌現出的杰出人物起到了重要的先鋒模范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正是有他們的出現,給整個社會樹立了榜樣,激勵著國人投身于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
(1)改革開放40年實踐證明,以100名杰出貢獻者為代表的人民群眾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結合材料,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知識加以分析說明。
(2)結合材料,從文化影響人的角度說明表彰改革開放突出貢獻者的意義。
【參考答案】
1.B 2.B
3.(1)①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②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企業承包制等改革調動了生產的積極性,推動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③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在改革開放中直接創造和提供了許許多多的精神財富。④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直接參與并推動了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
(2)改革開放突出貢獻者表現出來的精神是先進文化的集中體現。表彰改革開放突出貢獻者,有利于弘揚他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發揮榜樣的作用;有助于人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出的正確價值選擇(樹立正確的“三觀”),有利于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激勵和影響著廣大中華兒女投身改革開放事業。






(四)科技之光

【熱點掃描】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嫦娥四號探測器后續將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并通過已在使命軌道運行的“鵲橋”中繼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與此同時,我國第二艘航母首次出海試驗,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成功誕生,北斗導航系統開始服務全球……從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到關鍵核心技術開發,中國科技全面發力,向著世界科技強國穩步邁進。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港珠澳大橋總長約55公里,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這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大橋在設計理念、建造技術、施工組織、管理模式等方面進行一系列創新,標志著我國隧島橋設計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大橋建成將極大便利居民通行,成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兩岸的重要樞紐。
【設問舉例】
1.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人工智能+健身”的應用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答:(1)經濟效益:①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健身需求,提升健身體驗,引領健康消費觀念,為健身消費創造動力。②可以提供更好的運動產品和服務,提高健身房的市場占有率,塑造科技健身、時尚健身的品牌和形象,培育競爭優勢,增加利潤。③促進科技創新,帶動人工智能+健身相關產業發展,刺激健身消費,引導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2)社會效益:提升居民身體素質,引導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態度,宣傳北京奧運的科技、人文和現代的理念,推動全民健身,構建健康中國。
2.從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說明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的意義。
答:①港珠澳大橋精湛的施工工藝和世界橋梁建造史上前所未有的技術創新,是中華文化獨特性的表現,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②大橋被外媒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有利于激發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有助于凝魂聚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③建設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中央政府支持地方快速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命題風向】
1.2018年11月7日,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拉開帷幕。大型多媒體交響樂《良渚》在本屆大會上進行首演,通過藝術與科技、世界與民族的完美融合,為嘉賓們呈現了 5 000年良渚文明的源遠流長。另外,烏鎮設置十余個5G基站,嘉賓可以通過5G網絡+8K高畫質的視頻來觀看相關節目。材料體現了
①文化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凝聚力的保證 ②信息技術推動文化生產和消費方式的變革
③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服務于人民群眾 ④文化創新要立足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嫦娥四號任務的工程目標,一是實現國際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測控及中繼通信;二是實現國際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這說明
①科技的發展有利于開辟更廣闊的認識對象 ②探測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③探測的根本目的是獲得對月球的全面認識 ④月球的復雜性決定了認識的反復性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歷經6年的前期準備和9年的建設,港珠澳大橋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開通。
為實現海陸空交通的互不影響,大橋采取了世界首創的橋、島、隧一體方案。全長6.7公里的海底隧道,由33節大型沉管在海底對接而成,每個沉管重量超過8萬噸,而沉管對接的精度達到了厘米級。這在世界橋梁建造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技術創新。在隧道兩端有兩座人工島,為了快速成島,采用深插式鋼圓筒圍護技術,創造了中國奇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制造的力量。在整體橋梁的設計上,大橋主體橋梁大量采用預制鋼結構建造,總用鋼量足以建造十座鳥巢。精湛的施工工藝,讓大橋使用壽命長達120年,成為世界橋梁建設新的標桿。
(1)港珠澳大橋被英國《衛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對弘揚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意義。
(2)作為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的里程碑之作,港珠澳大橋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請運用系統與要素的辯證關系加以分析說明。
【參考答案】
1.C 2.A
3.(1)①港珠澳大橋精湛的施工工藝和世界橋梁建造史上前所未有的技術創新,是中華文化獨特性的表現,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②大橋被外媒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是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的表現,大橋建成通車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激發創造活力,提升創新能力;③有利于激發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2)①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要求我們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②港珠澳大橋采取了世界首創的橋、島、隧一體方案。在整體橋梁的設計上,大橋主體橋梁大量采用預制鋼結構建造,讓大橋使用壽命延長,這是著眼于事物整體性的表現,是在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③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和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海底隧道由33節大型沉管在海底對接而成,每個沉管之間對接的精度達到了厘米級。


(五)文化繁榮

【熱點掃描】
★央視《新聞聯播》節目在春節期間,每日推出“快閃系列活動——新春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快閃!成都寬窄巷子新春唱響我和我的祖國,令人動容!.mp4?)系列報道,《我和我的祖國》先后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深圳北站、“南海上的璀璨明珠”三沙、“音樂之島”廈門鼓浪嶼、成都寬窄巷、武漢黃鶴樓、廣東乳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長沙橘子洲頭唱響。而后在祖國各地展開的“快閃系列活動——新春唱響《我和我的祖國》”活動,其他城市對《我和我的祖國》也進行了各自的創新演繹,并融入了當地特色。
★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講述了未來人類為了自救啟動“流浪地球”計劃,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宜居星系的故事。該片開啟了“國產科幻元年”,截至2019年2月21日,票房已突破40億元。
★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將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可以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1月25日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設問舉例】
1.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如何實現中國優秀傳統農耕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
答:中國農民豐收節依托深厚悠遠的傳統農耕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傳統農耕文化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集中展示農業發展新成就,農村建設新風貌,賦予傳統農耕文化新的時代內涵;通過節日的形式,結合民族特性、地域特性舉辦鄉土氣息的文化活動,創新了中國優秀傳統農耕文化的表現形式;歡樂的節日氛圍激發了農民內心的傳統農耕文化情結,調動了億萬農民、全社會廣泛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2.運用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說明黨中央決定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現實意義。
答: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促進實踐的發展。黨中央立足鄉村發展的客觀實際,依托深厚悠遠的中國傳統農耕文化資源,決定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和慶祝,有助于全社會營造重視“三農” 工作的氛圍,增強廣大農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激發社會各界建設美麗鄉村的積極性,推動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事業的發展。
【命題風向】
1.我國是一個數千年農業文明古國,古代就有慶五谷豐登、盼國泰民安的農事節慶習俗。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和舉辦此節日有利于
①展現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②具體展示農民情感,助力鄉村振興
③復興農耕文化,弘揚中華農耕文明???④發揮農耕文化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引領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網絡直播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自我表達及互動的平臺,在諸多領域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同時,網絡直播也泥沙俱下、亂象叢生,如拜金媚俗、暴力獵奇、炒作負面輿情等。對此,身處互聯網時代的我們應該:
①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多元多樣的社會意識形態
②培育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道德責任,傳遞社會正能量
③堅定理想信念,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知行合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對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
材料一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影響其價值觀的形成。上海社科院發布的《上海“00后”青少年心目中偶像調查報告》顯示,習近平、毛澤東、鄧小平和周恩來四位政治領袖高居前位;馬云、錢學森、雷鋒、袁隆平、魯迅、愛因斯坦和一些當紅藝人進入前15位。這折射了青少年對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成就的積極認同和對偉大人物的崇敬心理,他們更看重偶像的個性品質、奮斗經歷、社會成就。
材料二 新媒體呈現“交互性、共享性、個性化、社群化”的特點。人民日報與抖音合作征集“捕捉身邊的美好”的視頻,傳播人間正能量,播放總量超82億次;新華社通過其移動客戶端,推出《紅色氣質》微電影,唱響紅色主旋律,點擊量達2億次;光明網、光明日報以“改革開放40年40城”為主題征集短視頻、VR、航拍、全景等適合在移動端傳播的新媒體素材,展示社會發展新氣象......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快速融合,構建起引領青少年成長,傳播、宣揚主流價值觀的媒體方陣。
(1)結合材料一,運用價值觀導向作用的相關知識,分析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折射出的價值取向對其健康成長的引領作用。
(2)結合材料二,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主流媒體應如何與新媒體融合發力,傳播、直揚主流價值觀。
【參考答案】
1.A 2.D
3.(1)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青少年在學習偶像過程中,形成的貢獻國家、奉獻社會的價值取向,對他們正確認識和評價事物以及改造世界將產生積極的影響。②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青少年對習近平、馬云等偶像的優秀個性品質、拼搏奮斗的精神、奉獻社會的追求的認同,能夠引領其形成優秀的個性品質,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生活方式,實現人生價值。
(2)①利用新媒體交互性、共享性強的特點,發揮其在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促進主流價值觀的傳播。②不斷進行文化創新,借助新媒體傳播先進文化產品,擴大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力;同時加大對落后、腐朽文化的批判力度。③宣傳主流意識形態,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六)生態文明

【熱點掃描】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于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充分利用改革開放40年來積累的堅實物質基礎,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萬里長江奔騰不息。展望未來,長江經濟帶如何發展?習近平指明方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新時代,一曲雄渾壯美的新長江之歌正在母親河上唱響。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長江經濟帶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正越拓越寬……
★秦嶺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更是涵養八百里秦川的一道生態屏障,具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諸多功能。2018年7月以來,“秦嶺違建別墅拆除”備受社會關注。中央、省、市三級打響秦嶺保衛戰,秦嶺北麓西安段共有1194棟違建別墅被列為查處整治對象。
★2018年12月5日,西藏自治區定日縣珠峰管理局發布的公告顯示,從即日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入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絨布寺以上核心區域旅游。這也就意味著,游客去珠峰參觀需止步絨布寺,不能去往兩公里之外的珠峰大本營。
【設問舉例】
1.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過程中我國企業應該如何承擔自己的責任。
答:(1)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創新、綠色、開放的新發展理念,自覺承擔企業應盡的綠色生產責任。
(2)依靠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等手段推進生產方式的變革,實現綠色生產,引導綠色消費,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3)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依法貫徹落實國家法律中關于綠色生產的要求。
(4)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吸收借鑒國際企業低碳、環保的生產經驗和技術,實現綠色發展。
2.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說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什么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
答:(1)在我國,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
(2)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這是憲法賦予及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黨的領導,有利于發揮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起到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有利于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3)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黨中央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體現了黨的性質,踐行了黨的宗旨。
3.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請就如何打贏藍天保衛戰提幾點建議。
答:(1)公民要有序參與政治生活,通過多種渠道對環境保護積極建言獻策,對破壞環境問題的行為加強監督。
(2)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積極履行經濟建設職能和社會建設職能,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
(3)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十九大提出“打贏藍天保衛戰”正是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表現。
(4)人大要加強立法,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法律依據。
【命題風向】
1.推行碳排放權交易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減排能力較強的企業通過將富余的碳排放額轉讓給需求方,促使所有相關企業減緩溫室效應從而實現減排。這種交易有利于
A.形成良好的市場秩序 B.建立開放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
C.克服市場固有的弊端 D.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
2.綠色發展指數和公眾滿意程度不僅展示了當年各省份綠色發展情況,還將納入五年一次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考核結果將成為各省份黨政領導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這說明
①基于實踐的理論創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②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必須以人民為中心
③價值觀對人的行為具有驅動和制約作用
④社會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材料:十九大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重視經濟發展而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結合材料,運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如何處理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參考答案】
1.D 2.D
3.①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片面強調經濟發展會加大環境保護的壓力,片面強調保護環境也會一定程度影響經濟的發展;但制定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規劃能夠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促進。②應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努力實現綠色發展,形成生態環境良好和經濟持續發展的雙贏局面。



(七)大國外交
HYPERLINK "理論達人為你解讀十九大第17集%20中國特色大國外交_新浪新聞.mp4" INCLUDEPICTURE "http://n.sinaimg.cn/news/crawl/60/w550h310/20180516/RJDs-harvfht8244116.jpg" \* MERGEFORMAT \d
【熱點掃描】
★開放與合作,成為2018年中國外交一以貫之的主旋律。4月,我們舉辦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一系列重大舉措。11月,我們舉行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表明中國支持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愿意向世界打開市場、讓各方分享機遇。12月,黨中央召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向世界表明了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
★2018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5周年。經過多年來努力,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顯著擴大,又有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我國新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總數達到150多個。2018年也是中國外交的“南南合作年”。一年來,從中拉、中阿到中非合作論壇,我們同發展中國家集體對話實現了全覆蓋。9月成功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是中非友好大家庭的一次歷史性盛會。
★2018年以來,美國單方面挑起并且不斷升級兩國經貿摩擦,給中美關系帶來了不穩定、不確定性。中方為維護國家的正當利益,為了捍衛民族的尊嚴和發展的權利,依法依規做出了必要反應。習近平主席同特朗普總統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舉行了成功會晤,雙方進行了深入的戰略溝通,同意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系。雙方就經貿問題進行的討論具有建設性,達成了重要共識,不僅阻止了貿易摩擦的進一步升級,推動問題重回對話協商解決的軌道,也確立了謀求合作共贏的目標。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中美交往40年來的教訓和啟示集中到一點就是: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2018年中俄之間保持了密切的高層交往。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多次會晤,雙方的戰略協調與合作不斷加深。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雙方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在推進中俄關系的同時,我們也致力于加強中國同歐洲各領域的合作。2018年是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建立15周年,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相繼出訪歐洲,英法德等歐洲國家領導人先后訪華,雙方的利益紐帶更加緊密,務實合作更加深入。
★2018年我國周邊外交好戲連臺。在南亞方向,習近平主席與莫迪總理在武漢舉行首次非正式會晤,進行深度戰略溝通,增進了彼此的互信和認知,引領中印關系呈現健康穩定發展的新態勢。在東北亞方向,我們對日本改善兩國關系的意愿作出積極回應,雙方開展一系列高層往來,推動兩國關系走出低谷,重回正軌。在東南亞方向,中國和東盟制定戰略伙伴關系2030年愿景,彼此關系進入成熟期;瀾湄六國開辟的新型次區域合作務實高效,步入成長期;制定“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形成單一文本,駛入快車道。
【設問舉例】
1.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進博會的成功舉辦對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
答:(1)進博會進口滿足多樣化民生需求的消費品,進一步釋放消費者的消費潛力,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2)進口大量中高端消費品,倒逼我國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優勢。
(3)進口智能及高端技術裝備,有助于增加我國產業升級所需的技術、設備產品供給,夯實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的物質技術基礎。
(4)進口節能環保型產品,有助于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推動我國經濟的綠色發展。
(5)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強共同發展新動力,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2.運用國家利益的相關知識,分析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的原因。
答:(1)國際關系的實質是一種利益關系,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華貿易戰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
(2)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利益對立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中美貿易存在利益的差別,特朗普片面強調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
(3)國家利益不是抽象的,歸根到底是該國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體現。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是為了維護美國資產階級的利益,是美國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命題風向】
1.從2013年到2018年“一帶一路”倡議從愿景變為現實,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在沿線國家投資289億美元,為當地創造24.4萬個就業崗位和20多億元的稅收,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信任和支持。這體現了我國
①致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推動和平發展的中堅力量
②順應時代潮流,構建以國家利益為基礎的新型國際關系
③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堅持開放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④具有世界情懷和大國擔當,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建設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在2018年9月3日至4日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順應中非友好合作的時代潮流,提出要攜手打造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文化共興、安全共筑、和諧共生的中非命運共同體。這告訴我們
①歷史有其規律和邏輯,中非雙方有著相同的遭遇和使命
②中非應放棄傳統合作領域,在新經濟領域加快培育亮點
③中非要匯聚南南合作理論,積極參加全球治理體系建設
④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中非關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018年12月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中美兩國元首就兩國貿易摩擦問題舉行會晤達成協議,推動雙邊經貿關系回到正常軌道,實現雙贏。在談判中,中方向美國提出了自己的嚴正關切,尤其是一些美方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美方作出了積極的回應,我國對于美方合理關切,也不妨積極予以解。對此相關專家也一致認為,中美兩國突破舊的思維方式,致力于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為構建新型國家關系提供了一個典范。
結合材料,運用“當代國際社會”的知識,分析為什么說中美兩國談判成功為構建新型國家關系提供了典范?
【參考答案】
1.A 2.D
3.①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中美兩國談判取得成功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中美兩國構建新型國家關系有利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③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中美兩國構建新型國家關系的調整,國家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原县| 广昌县| 博客| 梨树县| 饶平县| 句容市| 桐城市| 上栗县| 龙井市| 铜梁县| 九龙城区| 丹凤县| 临城县| 英山县| 富锦市| 铅山县| 宜君县| 石柱| 仙居县| 洪湖市| 兰坪| 英吉沙县| 东港市| 荥经县| 苏尼特右旗| 五莲县| 宿州市| 靖江市| 阿拉善左旗| 萨迦县| 德兴市| 克什克腾旗| 大同县| 台湾省| 宜春市| 重庆市| 沙田区| 镇坪县| 右玉县| 托里县| 开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