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
【課程標準】?通過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以及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和外傳,認識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學習重點】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和傳播,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宋元時期陸路和海路交通發達的表現及影響。
【學習難點】宋元時期科技先進的原因。
【自主學習】請閱讀課文59—64頁,完成下列填空題:
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發明:我國在隋唐時期發明了 _____。
北宋時, 發明活字印刷術。
元代,王禎發明了_________法。
2、傳播:13世紀時,活字印刷術傳入朝鮮,之后傳到日本及東南亞地區,又經絲綢之路傳到波斯,后來經過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徑傳入_________。
3.意義: 。
二.指南針的應用
1、發明:戰國時人們利用天然磁鐵做成指南工具,稱為“_________”。
__????__時,宋代開始用 制成指南的工具。后來人們把這種有磁性的鋼針安置在刻有度數的盤中,于是就制成了發明了 。
2、應用:_____末年,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
3、傳播:由_________商人傳到阿拉伯國家,后來又傳到歐洲。
4、作用:大大促進了世界______________ 的發展。
三、火藥的應用
1、發明:_________時,中國人已經發明了火藥。
2、應用:_______時期,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
_______時期,火藥廣泛運用到軍事領域。元朝發明了_________。
3、傳播:火藥和煙火經________人傳到了歐洲。
4、影響:火藥和火器傳入歐洲后,對歐洲的___________和 產生了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 。
二.發達的中外交通
1、陸路交通暢通的表現:
陸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成為通往 的交通要道。
驛站制度:宋朝驛站比較 ,元朝建立了四通八達的 。
2、海路交通暢通的原因:宋元時期________和_________有了較大的發展。
表現:海上交通發達,海外貿易繁榮。元朝時,海上絲綢之路進入?????????? 時期。
3、陸路和海路交通暢通的影響: 。
【合作學習與探究】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一 圖二 圖三
材料二:渺茫無際,天水一色,舟舶來渺茫無際,天水一色,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惟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南宋&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時期的《諸藩志》
材料三:古代中國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從公元1世紀到18世紀的中國傳到歐洲的重要
科技發明有26項,他們對世界歷史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問題一:材料一中的三幅圖片分別代表了我國古代的哪三大發明?
圖一:___________ 圖二:___________ 圖三:___________
問題二:圖2在南宋的時候被廣泛應用于哪個方面?(1分)結合課文所學,說說其產生了什么影響?(1分)
問題三:結合所學指出在中國科技發明傳入歐洲中起到橋梁紐帶作用的是什么人?(1分)
問題四:結合以上材料,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是什么時候?(1分)結合所學,思考分析原因所在。(2分)
【強化訓練】
1.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曾說:“每當人們在中國文獻中查找任何一個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主要焦點就在宋代。”我國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
①造紙術的發明 ②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③指南針的廣泛使用 ④火藥的廣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指南針應用于航海事業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3.火藥廣泛應用于戰爭的朝代是 ( )
A.唐朝 B.五代 C.宋朝 D.隋朝
4.《金史》有“聲如雷震,……人與牛皮皆碎迸無跡,甲鐵皆透”的戰爭場景描繪,對此解釋不正確的是( )
A.戰爭場面慘烈 B.火藥已應用于軍事戰爭
C.火藥的使用改變了戰爭結局 D.火藥威力巨大
5.弗蘭西斯·培根說:“這三種東西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和狀態,第一種是在文學上,第二種是在戰爭上,第三種是在航海上。”這里的“第三種”是指( )
A.指南針 B.造紙術 C.印刷術 D.火藥
6.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材料中的“極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北宋城市商業的繁榮 B.造紙術的重大改進
C.“瓦子”、“瓦舍”的出現 D.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7. “北宋時,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個個小方塊上刻單字,再用火燒成陶字。排版時,把陶字放在一個鐵框里,排滿為一版;印刷時可以同時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還可以再用。”這里介紹的是( )
A.雕版印刷術 B.火藥的使用 C.指南針的發明 D.活字印刷術
8.據考證,唐朝的《邸報》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報紙之一。與該報產生密切相關的科技發明是( )
①造紙術 ②活字印刷術 ③雕版印刷術 ④轉輪排字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按照發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
①火藥 ②紙 ③活字印刷術 ④司南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10.我國四大發明中在北宋時發明的是( )
A.造紙術和雕版印刷術 B.活字印刷術和指南針 C.火藥和雕版印刷術 D.指南針和造紙術
11.美國學者羅茲?墨菲在《亞洲史》中說:“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都是最令人激動的時代,它統轄著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科技發明屬于宋代的是( )
①活字印刷術 ②改進造紙術 ③指南針應用于航海 ④火藥的發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宋元時期造船和航海技術有了發展,可通往的國家和地區有( )
①日本 ②高麗 ③波斯灣 ④東非海岸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中國的火藥、羅盤針、印刷術這三項偉大發明推動了歐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請問它們是通過什么人傳到歐洲的( )
A.羅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
14.海上絲綢之路在哪一朝代進入鼎盛時期( )
A.元朝 B.清朝 C.明朝 D.宋朝
【知識歸納】(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歸納知識)
參考答案: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與探究】
問題一:圖一: 雕版印刷術; 圖二:指南針; 圖三:火藥
問題二:方面:用于遠洋航海
影響:大大促進了遠洋航海事業的發展
問題三:什么人:阿拉伯人
問題四:什么時候:宋元時期
原因:重視文教事業,改革發展了科舉制度;
海路交通便利,內外交流頻繁;
【強化訓練】
選擇題:1-5:DBCAA 6-10:DDBCB 11-14:BADA
歡迎進入
歷史世界
Enter Weiming,
Embrace the history!
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學習目標
1.探究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發明過程,掌握宋元時期燦爛輝煌的科學技術成就及其影響;
2.掌握宋元時期對外交往的基本史實、了解古代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基本情況,并結合“一帶一路”倡議進行知識拓展。
本課中考考點
1.四大發明;
2.海上、陸上絲綢之路與“一帶一路”倡議。
智囊團成果展示
活字印刷術
指南針
火藥
展示預習內容
一.活字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
發明于隋唐時期
在遼宋夏金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
唐朝時期雕印的《金剛經》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上面畫著釋迦牟尼端座在蓮花上,對長老須菩提法的情景。
材料一:宋太祖時,官府刻印《大藏經》,共耗時 12年,雕版13萬塊,印刷完成后,13萬塊雕版被堆放在當地府庫內,從此無人問津。
材料二:當時一個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個字,一本6萬字的書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看了上面兩則材料,你能否告訴大家雕版印刷技術有哪些不足?
雕版印刷術的弊端在于刻版費工費時,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種書籍。
材料研討
活字印刷術
北宋 畢昇發明
膠泥刻字,然后用火燒制,使字模變硬。制版時,在一塊四周有框的鐵板上撒上松脂、石蠟、紙灰等,將燒好的字模在鐵板上排成版,用火將鐵板中的松脂熔化,將字版壓平,這樣就可以印書了。印完之后,再將松脂熔化,泥字拆開,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
活字印刷制版步驟
循環使用
膠泥刻字
燒制字模
排字固版
印刷拆版
步驟簡圖
此后又發明了木活字。到了元代,王禎發明了轉輪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現了銅活字印刷。
北宋泥活字
木制
活字
王禎轉輪排字法
元中期
銅制活字
活字印刷術的發展
木活字印刷術
轉輪排字法
激光打印機
激光打印機
活字印刷術的傳播
傳播過程:13世紀時,活字印刷術傳入朝鮮,之后傳到日本及東南亞地區,又經絲綢之路傳到波斯,后來經過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徑傳人歐洲。
朝鮮、日本
東
東南亞地區
南
活字
印刷術
西
歐洲、波斯
王選,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創始人,被稱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
紀念這位專家
王選
當代畢昇
漢字激光照排系統
內容補充
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進步在哪些地方?
1.省時省工,可重復使用。
2.節約時間,可以提高印刷效率
3.降低了書籍的成本,有利于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二.指南針
漢代,人們利用天然磁鐵做成指南工具,稱為“司南”
北宋末年,中國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
宋初,開始用人造磁鐵制成指南的工具,稱為“羅盤”
指南針的發展進程
各式指南針
司南的形狀像一把湯勺,放置在銅制的方形地盤中,地盤四周刻有24個方位。司南在光滑的盤中轉動,當它停下來時,勺柄就指向南方。
司南
宋代羅盤是怎樣制成的?
人們用帶有磁性的鋼針放在碗邊,或用線將針懸起,鋼針就可以靈活地指向南方,后來人們把這種帶有磁性的鋼針安置在刻有度數的盤中,于是就制成了羅盤。
羅盤
阿拉伯人
具體過程:乘坐中國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將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國家,后來又傳到歐洲。
指南針的外傳
宋代,阿拉伯人在世界上四處奔走,帶走了中國的指南針和火藥,傳到了世界很多國家。
內容補充
指南針
指南針應用的意義(影響)
1.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
2.為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
3.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三.火藥
煉丹家的煉丹
活動發現火藥
秦漢時期
火藥發明于唐末,并開始用于戰爭
唐末
宋元時期
大規模
使用火藥武器
13世紀末
十三世紀火藥武器作戰
(傳入阿拉伯)
14世紀
十四世紀歐洲火藥作坊
火
藥
的
發
明
與
對
外
傳
播
火藥的發明和應用
竹管突火槍
火箭
火
蒺
藜
元
代
銅
火
銃
現代火炮
火藥的外傳及影響
火藥和火器傳入的影響
1.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
2.改變了作戰方式,推動了冷兵器向熱兵器的轉變;
3.加速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火藥是怎樣傳入歐洲的?
中國的火藥和煙火在13世紀傳入阿拉伯地區,14世紀初又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學生展示完畢
謝謝!
1.宋元時期政治的發展:國家相對統一,社會相對穩定;
2.宋元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各民族、各地區間的交流;
3.各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
思考:宋元時期科技得到高度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四.發達的中外交通
絲綢之路
長安
大秦
大月氏
安息
烏孫
絲綢之路:東至漢唐古都長安為起點,經過河西走廊西一直延伸到大秦。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以產自中國的絲綢最具代表性,“絲綢之路”因此得名。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張騫,投筆從戎的班超,西天取經的玄奘,他們的一些故事都與這條路有關。
①宋代航海技術的進步,南方的海上貿易頻繁,海路交通發達。
②元朝建立后,陸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開創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宋元時期
中外交通發達的原因
陸路交通的發展
①陸上絲綢之路: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②驛站:宋代驛站比較發達,元朝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驛站遍及各地。
③元代陸路交通范圍很廣:元代的陸路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羅斯等歐洲國家,往來方便。
驛站,是古代供傳遞軍事情報的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周朝就設有烽火臺及郵驛傳遞軍事情報。至漢朝每30里就有驛站。
驛站的由來
討論: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國的驛站,對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有什么作用?
政治方面:
驛站加強了中央與地方的聯系,有利于鞏固統治;
經濟方面:
增進了中外經濟交流,促進了元代商業貿易的繁榮,;
文化方面:
驛站使各地區、各民族間的交流日益頻繁,促進文化繁榮。
海路交通的狀況
①宋朝時期造船和航海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
①
②宋代開通了多條海路航線,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
②
③元朝繼承了宋朝的海路基礎,使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
③
結果:宋元時的對外貿易空前繁榮。
馬可·波羅
意大利威尼斯人,代表作《馬可·波羅行紀》,講述其在元朝時期的見聞,描述中國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物產,反映了中國的富庶和先進。他的游記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世界的極大向往。
中外交通代表人物
假如你是馬可·波羅,你會把意大利的什么帶到中國,又會把什么帶回意大利呢?
帶到中國:意大利面?披薩?
帶回意大利:絲綢?熊貓?
中外交通發達的影響
陸路和海路交通的暢通,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進一步發展起來
外傳:中國的創造發明,如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紙幣和驛站制度等輸往西方,天文歷法、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傳入亞洲各國。
影響:對歐亞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傳入:西方的藥物、天文歷法、數學等也傳到中國。外來的科學技術與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視。
元朝在中央設置了回回司天監、回回藥物院等機構,來自伊斯蘭地區的天文歷法、醫藥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
回回:元代至民國時期對回族的泛稱,現為回族的特定別稱。
“一帶一路”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倡議
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習主席與“一帶一路”
使中國與其它各國的經濟聯系更為密切(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促成相互合作,最終實現中國與沿線國家間的合作共贏。
今天中國重提絲綢之路,并積極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現實價值
小結
活字印刷術
火藥
指南針
發明及改進
發明及改進
傳播及影響
傳播及影響
發明
應用
傳播及影響
陸路交通
海路交通
影響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
科技
發達的中外交通
本課相關書籍
《夢溪筆談》
《元史·地理志》
《馬可波羅行紀》
1.北宋時,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個個小方塊上刻單字,再用火燒成陶字。排版時,把陶字放在一個鐵框里,排滿為一版;印刷時可以同時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還可以再用。”這里介紹的是( )
A.雕版印刷術 B.火藥的使用
C.指南針的發明 D.活字印刷術
2.《宋史》記載:“……有造突火槍,內安子窠,如燃放,焰絕然后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五十余步。”它描繪的是我國“四大發明”中哪一項的應用?( )
A.造紙術 B.印刷術 C.火藥 D.指南針
D
C
隨堂檢測
3.中國的火藥、羅盤針、印刷術這三項偉大發明推動了歐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請問它們是通過什么人傳到歐洲的( )
A.羅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
4.海上絲綢之路在哪一朝代進入鼎盛時期( )
A.元朝 B.清朝 C.明朝 D.宋朝
D
A
感謝您的觀課
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
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
一、知識點
(一)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宋元時期
原因:重視文教事業,改革發展了科舉制度;海路交通便利,內外交流頻繁;
經濟發展、社會相對安定。
(二)印刷術
1、隋唐時期:雕版印刷術
2、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泥活字)
(1)傳播:13世紀傳入朝鮮、日本及東南亞地區,又經絲綢之路傳到波斯,后來經過
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徑傳入歐洲。
(2)影響: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3、元朝:王禎發明了轉輪排字法;
元中期,出現銅活字印刷。
(三)指南針的應用
1、戰國:人們用天然磁鐵做成指南工具“司南”。
2、宋代:人們用人造磁鐵制成指南針,放在羅盤上叫羅盤針。
北宋末年中國海船開始使用指南針;
3、傳播:阿拉伯商人將其傳到阿拉伯國家和歐洲。
4、影響: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
(四)火藥的應用
1、唐朝:發明火藥。
2、唐朝末年:火藥運用到軍事領域。
3、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宋代應用竹管突火槍,元朝還用金屬作筒,取代竹筒,發明了火銃。
4.傳播: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5、影響:改變了作戰方式,推動歐洲社會的變革。
(五)發達的中外交通
1、陸上絲綢之路:宋元時期成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1)宋、元驛站發達;
(2)元代的陸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羅斯等歐洲國家 。
2、海上絲綢之路:
(1)原因:宋元時期造船和航海技術發展;指南針的運用;
(2)宋代海路通往日本、高麗、東南亞、印度、阿拉伯、波斯灣及東非海岸。
(3)元朝時,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與中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達140多個。
3、影響:陸路和海陸交通的暢通,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進一步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