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古代史整理 一、選擇題 1.以下文物圖片集中反映了我國遠古時期( ) A.元謀人的生活狀況 B.北京人的生活狀況 C.山頂洞人的生活狀況 D.半坡人的生活狀況 2.“春秋五霸”中,首先稱霸的是( ) A.齊桓公B.晉文公C.楚莊王D.越王勾踐 3.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下列屬于他編訂的教材有( ) ①《詩》 ②《書》 ③《論語》 ④《春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歷史事件與漢武帝沒有直接關系的是( ) A.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B.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勢力 C.派張騫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以夾擊匈奴 D.賜給日本倭奴國王“漢委奴國王”金印 5.將下圖所示的各種貨幣統一為圓形方孔錢,這一史實發生于(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秦朝 6.公元前209年,領導大澤鄉起義的是 ( ) ①陳勝②項羽③吳廣④劉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右圖所示文物出土于( ) A.河南安陽 B.湖北隨州 C.陜西西安 D.北京周口店 海南省200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歷史試題 21.2006年7月,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中國安陽殷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殷墟”為我們研究哪一朝代的歷史提供了依據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22.醫術高明,擅長外科手術,研制成全身麻醉的藥劑“麻佛散”,他是 A扁鵲 B張仲景 C華佗 D李時珍 23.商鞅變法使秦國實力大增,為后來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下列不屬于商鞅變法措施的是 A承認土地私有 B按軍工大小授予爵位 C建立縣制 D焚書坑儒 24.右圖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它出現于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25.清朝前期,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的重大事件是 A 張騫出使西域 B 文成公主入藏 C 回族形成 D 設置駐藏大臣 2007年常德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試卷歷 史 1.“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反映了下列哪一時期的歷史現象 A.西周 B.春秋 C.戰國 D.秦朝 2.秦朝時期,王家四兄弟的情況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A.老大被征去修長城 B.老二被征去與匈奴作戰 C.老三在家練小篆 D.老四整日在家讀四書五經,準備參加科舉考試 3.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國歷史上的偉大改革家,他們變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B.學習了漢族先進文化 C.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D.加速了封建化進程 4.假如穿越時光隧道來到唐朝,你不能經歷的事情是 A.到趙州橋上散步 B.閱讀《金剛經》 C.用紙寫詩 D.乘坐裝有指南針的海船從事海外貿易 5.“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唐朝詩人這兩句詩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A.三省六部制 B.科舉制 C.丞相制 D.中央集權制 6.“蘇湖熟,天下足”這句俗語不可能出現在 A.漢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7.下列地區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管轄區域的時間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臺灣 ②新疆 ③廣東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8.歷史影視作品是歷史史實的藝術加工,但必須尊重歷史史實,下列情節與歷史史實不相符的是 A.秦朝時有人談論儒家詩書被處死 B.在唐都長安隨處可見回族商人 C.北宋時,商人在四川經商可以使用紙幣 D.清雍正帝率軍機要員私訪江南 韶關市2007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政史 1、下列選項中,屬于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是: A、推行郡縣制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實行八股取士 D、設立廠衛特務機構 2、下列關于我國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確的是: A、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B李春——趙州橋 C賈思勰——《齊民要術》 D祖沖之——造紙術 恩施州2007年中考歷史試題 1、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藝術寶庫。下列實物圖片與它有關的是 A B C D 2、一座古代石橋歷經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長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云宵”,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是隋朝的 A、趙州橋 B、玉帶橋 C、寶帶橋 D、瀘定橋 安徽省2007年中考歷史試卷 1.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中熱播的《《論語〉心得》,引起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經典的關注。《論語》中所記載的言論出自我國古代思想家……………………………( ) A.孔子 B.孟子 C.韓非子 D.董仲舒 小明從2007年“中國國際徽商大會”的宣傳資料中了解到徽商興盛于………( )A.秦漢 B.東晉 C.唐宋 D.明清 2007年河南省中招歷史試卷(試驗區開卷) 1、2007年6月9日是我國第二個“文化遺產日”。按照“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下列哪項的存在形式明顯不同于其它三項( ) A、北京故宮 B 、北京八達嶺 C、 秦始皇陵兵馬俑 D、 孔子的教育思想 2007年福州市初中畢業會考、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歷史試卷 1.2007年,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播出“王立群讀《史記》”吸引了眾多觀眾的視線。《史記》的作者是 A.孔子 B.司馬遷 C.司馬光 D.魏源 2.下列反映唐與吐蕃交往的史實是 A.張騫出使西域 B.絲綢之路的開通 C.文成公主入藏 D.“金瓶掣簽”制度的制定 2007年山東臨沂市中考歷史試題 11.史書記載:主父住說上曰:“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侯之”于是上從其計。文中的“上”指的是 A.秦始皇 B.漢高祖 C.漢武帝 D.唐太宗 12.一位法國學者說,(宋代中國)“現代化”的程度令人吃驚.……在經濟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國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家。下列名詞能夠反映宋代社會經濟與人民生活“現代化”水平的有①會子②蕃坊③瓦舍④歲幣⑤互市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2007年福建省龍巖市九年級學業(升學)質量檢查 歷史試題 1、你認為下列遠古居民最有可能住在右圖所示房屋的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2、歷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時期稱為( ) A、文景之治B、貞觀之治C、開元盛世D、康乾盛世 3、下列人物中能稱得上“化佗再世”的是( ) A、李耳B、李冰C、李春D、李時珍 2007年廣東省汕頭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歷史試卷 1.某電視臺舉行“愛我家鄉”知識競賽,其中有道題是:“廣東大部分地區在秦朝時屬于 下列哪一郡管轄?”正確答案應該是 A.象郡 B.桂林郡 C.遼東郡 D.南海郡 2.張騫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種傳到中原,豐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種,哪一種不是從西域傳人的(B) 3.隋唐時期,青年李進是當地遠近聞名的騎射好手。一天,他告別父母,滿懷信心地趕赴洛陽參加武舉考試。這可能發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統治時 A.隋文帝 B.隋煬帝 C.唐太宗 D.武則天 2007年漳州市初中畢業班質量檢查試卷 1、 400多年前意大利傳教士翻譯了記錄孔子言行的書并帶到歐洲,孔子學說開始西傳,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學院140所。當年傳教士翻譯的那本書是:( ) A.《論語》 B. 《史記》 C. 《資治通鑒》 D. 《本草綱目 》 2、 圖1所示工程修筑于戰國時期,至今仍碧水長流。如果想一睹這一古代工程的風采,應該到:圖1是都江堰)( ) A.浙江紹興 B. 湖北隨縣 C. 四川成都 D. 河南洛陽 3、 下列四項史實, 沒有內在聯系的是:() A.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 B. 火燒赤壁——三國鼎立 C.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 D.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開元盛世” 2007年蕪湖市初中畢業學業考試 歷史試卷(開卷) l、 西漢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滅亡,它實際存在 A、 211年 B、 210年 C、 212年 D、193年 2、某歷史興趣小組同學搜集了一組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圖像,請你按時間順序為其排列 A、①②④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3、某歷史興趣小組同學在探究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出現的共同原因時提出了以下意見,其中正確的是: ①都是在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時出現的 ②統治者都注意調整統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實行高壓政策 ④都重視生產技術的改進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題 重慶市2007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歷史參考試卷 22.以下是《華陽國志》中有關都江堰的敘述: 岷山多梓(樹)、柏(樹)、大竹,頹隨水流,坐致材木工省用饒(都江堰修成后可利用岷江水運送岷山上的木材)。又灌溉三郡,開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請回答: (1)都江堰是在哪一時期由誰主持修建的?(2分) (2)根據以上材料,歸納都江堰的作用。(3分) (3)你認為我國古代都江堰的建成向人們昭示了什么?(1分) (1)戰國時期,李冰主持。(2分) (2)運輸、灌溉、防旱防澇。(3分) (3)中華民族的勇敢和智慧等。(1分。符合題意的答案均可得分,但總分不得超過1分。) 海南省200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歷史試題 41.仔細觀察以下三幅圖: 請回答: (1)圖A中人物的學說后來發展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他是 ______ (名字)(2分)生活在______ (時期)(1分)。 (2)圖B顯示的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______ (名稱)(3分)。 (3)圖C為某古典名著的插圖,描繪了女主角林黛玉焚毀詩稿的情景,這一名著是《 ______ 》(3分)。 41(1)孔子(2分) 春秋(1分) (2)造紙術(3分) (3)《紅樓夢》(3分) 河南省課改實驗區中考歷史試卷及答案 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本題共5分) 材料一:2006年8月3日至15日,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意大利等絲綢之路亞歐沿線國家的代表和中國的代表在新疆參加了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和國家文物局主辦的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國家協商會議,最終形成未來共同行動綱領,這標志著絲綢之路聯合申遺進入實質性準備階段。 材料二:近兩年來,中國先后與法國、俄羅斯、印度等國互辦文化交流年活動,促進了中國同世界各國的經濟與文化交流,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1)列舉出沿絲綢之路傳播到東方和中國西傳的一些物產和文化藝術。(2分) 中國西傳的有絲織品、冶鐵技術、造紙技術等;西域歐洲傳入中國的有毛皮、汗血馬、瓜果蔬菜、佛教、雕塑藝術等 (2)古代不同民族間交往的形式有哪兩種?現代文明交往中我們應持什么態度?(3分) 暴力沖突與和平交往兩種形式。現代文明交往中對代不同的文明我們應愛其所同,敬其所異,借鑒吸收,平等互利,和平交往 韶關市2007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政史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工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16、閱讀下列材料: 自永樂(明成祖年號)三年,奉使西洋,詒今七次,所歷……三十余國,涉滄溟十萬余里,觀夫海岸,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視諸夷城,回隔于煙霞縹緲之間,而我之云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衡者。 ——《明史》 請回答: (1) 上述材料與什么歷史試卷有關?(2分)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促成這一歷史事件的主要條件有哪些?(2分) (2)明朝時既有友好的對外交流,也有敵對的戰爭沖突。明政府曾派出一位韶關籍明將援朝抗倭,你知道他是誰嗎?(1分)你能再列舉一位古代韶關的歷史名人嗎?(1分) (1)鄭和下西洋;(2分)明政府的支持、國力雄厚、 船舶先進、 航海技術先進、 航海圖和羅盤針的應用、 航海人員不畏艱險的頑強意志等(2分) (評分說明:學生只要列出其中兩點即可) (1) 陳璘(1分)張九齡、余靖、侯安都等(1分) (評分說明:學生答出其中一個即可) 安徽省2007年中考歷史試卷 13.閱讀下列材料 請回答: (1)圖一是古代歐洲( )式建筑的典范(1分);圖二是達?芬奇的經典名畫《 》,它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 )思想。(2分) (2)圖三是京劇的臉譜,近代安徽戲曲大師( )被譽為京劇的鼻祖(2分)。 (3)圖四“中國印 舞動的北京”把中國傳統的印章和( )等藝術形式與運動特征結合起來 蘊涵著濃濃的中國韻味,展現著漢字的獨特魅力(1分)請你完成以下漢字字體的演變圖 ——金文——小篆—— ——楷書、草書、行書(4分) (1)哥特、《蒙娜麗莎》、人文主義(各1分);(2)程長庚(2分);(3)書法(1分),甲骨文,隸書(各2分)。 2007年福州市初中畢業會考、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歷史試卷 26.(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隋朝時,并沒有像今天這樣現代化的開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開通全長2000多千米的大運河呢?原來,我們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大運河的絕大多數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運河的基礎上,有計劃加以疏浚、改建和擴展的,新開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摘自《中國歷史》地圖冊七年級(下) 請回答: (1)從材料一,你得到關于大運河的歷史信息是什么?(3分) (2)除大運河外,請你寫出兩個古代著名工程。(4分) (3)從材料二大運河開鑿情況的描述中,談談你的體會。(3分) (4)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百姓關注,國家重視。申報世界遺產的重要條件之一是遺產本身必須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請從歷史角度說出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的理由。(3分) 26.(1)大運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3分,答案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長城、金字塔。(每個工程2分,共4分。答案符合題意即可得分。) (3)體會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3分。答案符合題意,言之有理,體現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即可得分。) (4)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鑿促進了我國南北的交流,影響深遠。大運河是人類利用自然、造福人類的杰作,是人類共同的財富。(3分。答案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007年山東臨沂市中考歷史試題 閱讀下列材料: 今棉之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蓋老少貴殘無不賴之。其衣被天下后世,為功殆過于蠶桑矣,而皆開自黃婆一人,是不當尸而祝之,社而稷之.與先蠶同列祀典乎? —王應安《柳南續筆》 原文大意::現在榨布廣泛應用,用來御寒保暖,無論老少貴賤都離不開它。棉布成為后世的主要衣被原抖,其作用甚至超過了絲綢,這都是黃道婆一人的功勞.難道不應該像拜祭神靈一樣崇敬她,讓她享有與蠶神螺祖同等的祭祀嗎? 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回答: {1)在棉布盛行之前,我國人民的主要衣被原料是什么?(2分) (2)材料中所說“黃道婆一人的功勞”是指什么?(2分)你怎樣看待這一說法?(4分) (3)黃道婆的成就對她的故鄉產生了什么影響?(2分) (1)絲織品(絲、絲綢)、麻織品(麻布、麻)。(2分)(2)革新棉紡織工具和織造方法,促進棉紡織業發展。(2分)這一說法充分肯定了黃道婆對棉紡織業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但說成是“黃道婆一人的功勞”,夸大了其個人作用(因為她是在學習黎族人民先進棉紡織技術的基礎上進行的革新)。(4分)(3)使她的故鄉松江地區的棉紡織業發生了報木性變化,逐漸上升為江南棉紡織業中心。(2分) 2007年廣東省汕頭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歷史試卷 2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鄭和與哥倫布航海情況對比表 航海家項目 鄭和 哥倫布 時間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數 7次 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17只 每次航行人數 約2.7—2.8萬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材料二 英國馬嘎爾尼使團1793年來到中國時的日記記載:經過廣州時了解到雖有 指南針,中國船的構造根本不適應航海,在廣州港一個口岸,每年海上遇難人數達l萬至 1.2萬人。……(在定海時)驚奇地發現中國帆船很不結實。安得遜看了兩個世紀以前的圖畫后發現:“帆船沒有任何變化”。馬嘎爾尼寫道“他們毫不掩飾對我們航海技術的贊賞,然而,他們從未模仿我們的造船工藝或航海技術。他們頑固地沿用他們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相撞》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為什么說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不得照抄材料)(4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馬嘎爾尼使團對清朝當時航海狀況的評價。(3分)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導致出現材料二所述情況的原因是什么?(5分) 29. (1)時間早(1分),次數多(1分),人數多(1分),船隊規模大(1分)。(如學生只是照抄材料一,酌情給1—2分。) (2)中國的航海技術停滯不前。(3分)(如學生僅從造船技術方面作答,酌情給1—2分。) (3)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2分);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缺乏創新精神(3分)。 2007年漳州市初中畢業班質量檢查試卷 31、材料1:見圖6(玄奘) 材料2: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材料3: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乾隆帝 請回答: (1) 材料1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誰? (2) 依據材料1,2指出唐朝時期對外政策的特點? (3) 材料3中的“天朝”是指哪個朝代?“天朝“推行的對外政策是什么 (4) 對比以上兩種對外政策,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以古鑒今? 31、(1)玄奘 (2)開放或開明 (3)清朝 “ 閉關鎖國政策”或“閉關政策” (4)堅持改革開放的對外政策,學習別人的長處,發展自己(其他意思相近即可) 三、綜合題 2007年常德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試卷歷史 43、明清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你認為這一時期最顯著的特征是什么?(2分) (2)明朝和清朝前期為抗擊外國侵略維護國家主權進行了哪些斗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3)為加強與外國的聯系,明朝采取了怎樣的措施?收到什么效果?(2分) (4)清朝前期采取怎樣的對外政策?你認為這一對外政策的實行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對此你有何感想?(5分) 43、(1)君主專制達到頂點,社會出現全面危機,(1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1分) (2)戚繼光抗倭,蕩平了東南沿海一帶的倭患,保衛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2分)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2分)清軍在兩次雅克薩之戰中打敗沙俄,趕走了沙俄侵略者,保衛了祖國的疆土。(2分) (3)鄭和下西洋。(1分)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1分) (4)閉關鎖國。(1分)影響:對外國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衛作用,但限制了中外正當交往和中國吸收外國先進文化技術,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2分)感想:開放則興,封閉則衰。(2分)(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皆可給分)本篇文章轉載自618教育網原文鏈接:http://www.618jyw.com/Article/ShowInfo.asp?ID=78470&Page=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