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設計執教學科 數學 課題 三角形的特性 年級 四年級下冊教材版本 人教版 課型 新授 課時 1課時教 學 背 景 分 析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因此,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習平面圖形知識的起點,也為學習平面幾何、立體幾何打下基礎。本節課正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本節課是三角形認識的第二階段。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些生活經驗,正處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學生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地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但學生對三角形的定義和特征缺乏清晰的概念。因此,本節課遵循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設計一系列有意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去探索、去實驗、去發現,進一步認識三角形,體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 學 目 標 1.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并會給三角形畫高。 2.學會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獲得學習方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操作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在小組合作、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精神。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難點 會在三角形內畫高。教 學 方 法 教師教法 設疑誘導法、直觀演示法和操作發現法。 學生學法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相結合。教 學 準 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硬紙條制作的三角形、作業紙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引入新知 獨自探究 合作交流 構建新知 1、請學生欣賞一組圖片,說出圖片中蘊含的平面圖形。 2、生活中這么多地方都用到了三角形,究竟什么是三角形,它有什么特性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探尋三角形的價值。板書:三角形的特性 1、出示問題 請你畫一個你喜歡的三角形,標出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2、PPT出示圖片:你認為下列哪些是三角形? 3、通過剛剛的操作,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再到小組中交流你的想法。 看圖片,找圖形,重點說出三角形。 觀察 板書并齊讀課題 1.練習本上自由畫三角形,標出名稱。展示、觀察、辨別。 2.判斷說出理由,加深理解。 3.思考、交流、用自己的語言 經歷從現實中抽象出平面圖的過程,感受生活中處處有三角形的價值體現,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相互交流,為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做好準備,同時引導正確的三角形的畫法,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拓展訓練 鞏固新知 課堂總結 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4、認識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PPT出示圖片: 兩個三角形爭論誰高,它們都覺得自己高。到底誰更高一些呢? (2)怎樣才能畫出三角形的高呢?請你猜一猜,試著畫一畫。把你的想法講給同桌聽。 (3)翻開書驗證猜想。 教師結合課件操作演示。(4)請你畫出導學案中三角形的高。 5、三角形的特性 比賽,拉三角形和拉平行四邊形,拉變形的獲勝。 討論: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1、 基礎訓練 2、 拓展練習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概括,得出定義。并用字母表示。 4.比較認識三角形的高。 同桌合作,利用學具,嘗試畫出三角形的高。交流畫高的方法, 看書驗證,師生共同總結出畫高的方法。 游戲中思考,討論匯報。 完成練習 談收獲。 明確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它對應的底,在畫三角形高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底與高的相互依存性,為學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奠定基礎。 精心設計練習,層層深入,讓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去觀察、體驗生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知識 板 書 設 計 三角形的特性 特性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穩定性)(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三角形高圖叫做三角形。教學反思 與 改進措施 本節課我通過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三角形,體現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美然后通過探究活動一,由學生畫幾個不同的三角形,小組觀察討論採究出這些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完成活動單歸納出三角形有三個角三個頂點和三條邊。出示了一組含正、反例的圖形讓學生排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角形概念這時我華課件上出示三條線段根羯概念進行演示,抓住三條線段、國成這些關鍵詞,從面進一步學習現固三角形的概意。這一數學環節,通過直觀感受讓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草握識比牢固。不足之處:學情分析不到位,導致畫三角形三條邊上的高時,部分學生部分學生的還比較模糊。由于時間關系,沒有給孩子放寬畫高的空間,應該讓孩子多想象。 三角形的特性 ①②③④下列哪個是三角形?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頂點頂點頂點邊邊邊角角角 ABC三角形ABC ABC高底 ①②③ 底底底 ①② 椅子太搖晃了!怎樣加固它呢?感謝您的聆聽!《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后進行的反思在活動中感知,培養實踐意識 學習活動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經歷,去實踐。孩子或許會相信你告訴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經歷的事,這就是一種“體驗”。三角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穩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礎之上探究出來的,有必要讓學生經歷特性得出的全過程。三角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穩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礎上探究出來的,有必要讓學生經歷三角形特性得出的全過程。本節課讓學生了經歷了找三角形,畫三角形,說三角形,做三角形、拉三角形等活動。尤其是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中,讓學生分別做一個三角形框架和四邊形框架,然后親自動手拉一拉,親身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了畫三角形的高。整個學習過程都是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在數學活動中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二、注重合作交流,培養合作意識由于學生已經進行了自學,課堂上根據自學情況讓學生進行交流,企圖讓他們通過合作討論發現三角形的特征、各部分的名稱和它獨特的穩定性,在教學三角形的含義時,我通過讓學生觀察動態演示圍成三角形的過程,并在練習中讓學生理解圍成的含義,最后在此基礎上自己來總結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才叫做三角形。這節課中,討論三角形的意義,拉四邊形和三角形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都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課始,讓學生從主題圖中找三角形,從生活中找三角形,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許多幾何圖形構成的,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種。接下來又找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應用環節,引導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動手中體驗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時,讓學生修理松動的椅子、判斷小兔和小猴誰圍得籬笆更牢固等,就是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四、先學后教,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本節課,按照我校“二十四字”教學模式,,讓學生先根據設問導讀自學,先學后教,這樣各層次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都會有自己的發現和收獲,在本節課探究三角形的高時,由于學生有了自學基礎和畫平行四邊形的經驗基礎,已經試著畫了高,又在小組里交流了畫高的方法、步驟,在展示環節,又讓展示小組到黑板上畫高并說出自己是怎么畫的。通過交流、展示,學生很順利地掌握了高的畫法,這樣,大部分學生都能通過自學課本,從中獲得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五、欣賞生活中的圖片,感受數學之美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課快要結束時,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課件播放生活中三角形應用例子的圖片,通過欣賞圖片,使學生感受到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人類的智慧。同時使學生感受數學的美、生活的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體會數學的博大精深。不足之處:從課堂教學實際來看,重點內容畫三角形的三條高在課堂上照顧面不廣,個別輔導不到位。散思維方面還做得不夠。如:修理椅子時,可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的修理方案,沒有必要只局限在應用三角形穩定性這一種方法上。對概念的教學還不夠突出,畫高的地方引導還不是很好,沒很好的突破難點,關于怎樣做三角形的高,個別學生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在做練習時,我發現一個學生的三角尺放錯了,另一個學生在直角三角形作高時出現了找不清頂點的錯誤,這些錯誤的出現,歸結起來還是對底和高概念的認識模糊造成的。這個問題,沒有給孩子放寬畫高的空間,應該讓孩子多練習正確地放一放三角尺。如果這兩個環節處理得到位,會使全班同學對高的認識和畫法更清晰。每堂課下來,靜靜的反思,總還有一些不周全的地方,我也正在努力的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改進,相信自己就一定會更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三角形特性最終.pptx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docx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