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黨十九大滲透相關2019年歷史考點及命題方向黨十九大報告思想深邃,包羅萬象,宏觀架構中國未來30年的發展方向。十二個亮點:第一個亮點,是歷史新變革。總書記是從歷史性變革、歷史性影響來談這五年的工作的。他談的是全方位、根本性、開創性的變革。第二個亮點,是時代新開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五個方面對“新時代”進行了闡述:一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二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代;三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新時代;四是實現“強起來”的時代;五是中國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心、為人類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的時代。第三個亮點是矛盾新內涵。1981年,我們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有一個明確界定,那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增長與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是在十八大以后我們中國站在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歷史方位來談主要矛盾的轉化。這個轉化,總書記這么來表述,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第四個亮點,是歷史新使命。社會主要矛盾和黨的中心任務是統一的,是緊緊勾連在一起的,這就是主要矛盾決定中心任務、決定歷史使命。第五個亮點,是實踐新路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我們的歷史使命。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要敢于擔當,要擔負起這個歷史使命。怎樣來完成這個歷史使命呢?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講了推進“四個偉大”: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第六個亮點是時代新課題。這個時代課題,就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七個亮點,是成果新概括。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對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的創新理論加以概括和提煉。很多人關心這五年黨的指導思想怎么來概括、怎么來表述,有各種觀點和見解。在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明確給出了答案,就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亮點。第八個亮點,是理論新飛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際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既然十九大講了新變革、新方位、新矛盾、新課題、新使命、新路徑、新思想、新時代,那邏輯上自然而然的就是要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第九個亮點,是實踐新方略。十九大報告從十四個方面,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外交、國防、黨建等等,對今后的各項工作的基本方略做了具體的闡釋和論述。第十個亮點,是建黨新思路。第十一個亮點,是歷史新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特別談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大意義。這個重大意義,根據總書記的十九大報告,主要是從五個方面來談的。一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二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三是我們黨的發展史;四是國家發展史;五是民族發展史。從這五個方面的歷史發展來把握十九大報告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尤其是政治意義。最后一個亮點,是表述新界定。就是十九大報告對于一些重要的提法和表述,第一次給予明確界定。比如,初心和使命,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用兩句話對初心和使命進行了界定,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比如,精神狀態、奮斗姿態,即永不懈怠、一往無前。我在研讀十九大報告后重點歸納出九大考點。一、民本思想(從扶貧攻堅看農民問題)?教材相關對應:1、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的演變之先秦諸子的民本理念及其明末清初思想家對民本思想的繼承;2、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之發展農業的措施,如土地制度、水利工程、耕作技術等;3、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之新舊三民主義的認識與評價;4、中國近代民主革命之中國共產黨誕生,民主革命的基礎;5、從通史角度看中國從古到今土地政策的演變。二、城市化發展(農業現代化加快,城鎮居民增多)教材相關對應:1、中國近現代物質生活的變遷之社會變化對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影響。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之改革開放后農村、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階段性特征和影響;3、西方近代資本主義國家之比較中國古代,近現代城市化和西方近現代城市化的發展進程、特征和影響等;4、西方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之工業革命對生活各方面的影響;5、中國古代商業發展之城市的發展進程與城鎮經濟發展的特征;6、城市化進程中的全球人口流動。三、對外貿易(結合“一帶一路”)教材相關對應:1、中國古代政治經濟之周邊國家之間的關系及其中外物質經濟、科技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現;2、走向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之新航路開辟與中國傳統絲綢之路在世界文明中的貢獻;3、農耕文明的封閉性與海洋文明的開拓性探究;4、中國古代商業之從傳統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看影響中國崛起的背景、表現、啟示及其精神特征;5、當今經濟全球化之歷史角度看待“一帶一路”下的國際合作及其風險。6、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之早期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及其明中后期的隆慶開關白銀內流和貨幣化賦稅制度變革的影響;四、民主法治建設(結合法治社會完善角度)教材相關對應:1、中國政治制度之古代司法、監察制度與近代西方司法制度的演變、特點及其聯系性;2、西方古代政治制度之希臘公民政治、羅馬法律理念對近現代中西方民主政治的價值探索;3、中國社會轉型之春秋戰國時期專制制度形成、清末民初舊政治制度嘗試性建設及其新時期中國民主法制建設。五、核心價值觀念(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文化)教材相關對應:1、中國傳統主流思想之儒家思想的現世價值,理學的積極作用,陽明心學的修身和道德重建及其經世致用的思想。2、中外對比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和西方人文精神發展之民族主義、自由主義觀念的形成原因及其特點;3、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的發展演變之人文主義和民主政治建設,民族國家意識,科技文化發展及其社會轉型的價值;4、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之核心價值觀念對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認識。六、生態文明(應對環境變化,降低能源消耗)教材相關對應:1、運用生態史觀解釋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的發展表現及其反思;2、西方近現代科技之人工智能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與挑戰;3、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之經濟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現象分析及其中國的大國意識;4、中國古代農業之古代氣候對草原游牧文明和中原農耕文明的影響及其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和南方開發的啟示。七、社會改革(全方位改革)教材相關對應:1、中國古代政治之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創新及其反思;2、唯物史觀解釋中西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原因;3、以現代蘇聯改革、近代西方改革、近現代中國改革反思改革應遵循的原則及其成功性探索;4、中國近代反侵略求民主之以強軍建設為切點分析近代中國反侵略失敗的原因,強化清末新政與現代軍事建制之間關系,抗日戰爭的價值思考;5、西方近代資本主義制度之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權利分立理論的認識;6、中國古代政治之正確認識中國古代腐敗的根源及其調節措施;結合蘇聯解體分析加強黨政建設的意義;7、中國近代民主革命之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針對軍隊建制的幾次重要會議;8、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之政府與市場在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作用,認識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在近代西方發展的命運及其啟示。八、全方位外交教材相關對應:1、現代中國對外關系之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歷史淵源,今天國際社會格局的影響,一國兩制政策的成功對多極化視野下中國國際的影響;2、現代中國對外關系之新中國成立初期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大國外交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大國擔當和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構建及其中國在世界經濟、政治發展中的地位。?九、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教材相關對應:1、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之無產階級社會運動的階段性特征及其中西社會主義模式的探索與實踐;2、近現代物質生活變遷之人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非物質需求對近代中國求民主潮流的啟示;3、通過當前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的切點認識中西古代和近代社會建設的價值實踐。總之,在二輪復習過程中我們要注重以下幾點:一是滲透史學理論,強化核心素養;二是夯實基礎概念,構建相關聯系;三是關注社會熱點,重視民族觀念;四是立足經濟文化;對比古今中外;五是選取細微切點,挖掘轉型因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黨十九大報告思想深邃,包羅萬象,宏觀架構中國未來30年的發展方向。十二個亮點:第一個亮點,是歷史新變革。總書記是從歷史性變革、歷史性影響來談這五年的工作的。他談的是全方位、根本性、開創性的變革。第二個亮點,是時代新開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五個方面對“新時代”進行了闡述:一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二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代;三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新時代;四是實現“強起來”的時代;五是中國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心、為人類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的時代。第三個亮點是矛盾新內涵。1981年,我們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有一個明確界定,那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增長與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是在十八大以后我們中國站在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歷史方位來談主要矛盾的轉化。這個轉化,總書記這么來表述,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第四個亮點,是歷史新使命。社會主要矛盾和黨的中心任務是統一的,是緊緊勾連在一起的,這就是主要矛盾決定中心任務、決定歷史使命。第五個亮點,是實踐新路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我們的歷史使命。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要敢于擔當,要擔負起這個歷史使命。怎樣來完成這個歷史使命呢?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講了推進“四個偉大”: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第六個亮點是時代新課題。這個時代課題,就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七個亮點,是成果新概括。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對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的創新理論加以概括和提煉。很多人關心這五年黨的指導思想怎么來概括、怎么來表述,有各種觀點和見解。在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明確給出了答案,就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亮點。第八個亮點,是理論新飛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際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既然十九大講了新變革、新方位、新矛盾、新課題、新使命、新路徑、新思想、新時代,那邏輯上自然而然的就是要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第九個亮點,是實踐新方略。十九大報告從十四個方面,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外交、國防、黨建等等,對今后的各項工作的基本方略做了具體的闡釋和論述。第十個亮點,是建黨新思路。第十一個亮點,是歷史新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特別談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大意義。這個重大意義,根據總書記的十九大報告,主要是從五個方面來談的。一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二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三是我們黨的發展史;四是國家發展史;五是民族發展史。從這五個方面的歷史發展來把握十九大報告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尤其是政治意義。最后一個亮點,是表述新界定。就是十九大報告對于一些重要的提法和表述,第一次給予明確界定。比如,初心和使命,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用兩句話對初心和使命進行了界定,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比如,精神狀態、奮斗姿態,即永不懈怠、一往無前。我在研讀十九大報告后重點歸納出九大考點。一、民本思想(從扶貧攻堅看農民問題)?教材相關對應:1、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的演變之先秦諸子的民本理念及其明末清初思想家對民本思想的繼承;2、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之發展農業的措施,如土地制度、水利工程、耕作技術等;3、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之新舊三民主義的認識與評價;4、中國近代民主革命之中國共產黨誕生,民主革命的基礎;5、從通史角度看中國從古到今土地政策的演變。二、城市化發展(農業現代化加快,城鎮居民增多)教材相關對應:1、中國近現代物質生活的變遷之社會變化對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影響。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之改革開放后農村、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階段性特征和影響;3、西方近代資本主義國家之比較中國古代,近現代城市化和西方近現代城市化的發展進程、特征和影響等;4、西方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之工業革命對生活各方面的影響;5、中國古代商業發展之城市的發展進程與城鎮經濟發展的特征;6、城市化進程中的全球人口流動。三、對外貿易(結合“一帶一路”)教材相關對應:1、中國古代政治經濟之周邊國家之間的關系及其中外物質經濟、科技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現;2、走向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之新航路開辟與中國傳統絲綢之路在世界文明中的貢獻;3、農耕文明的封閉性與海洋文明的開拓性探究;4、中國古代商業之從傳統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看影響中國崛起的背景、表現、啟示及其精神特征;5、當今經濟全球化之歷史角度看待“一帶一路”下的國際合作及其風險。6、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之早期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及其明中后期的隆慶開關白銀內流和貨幣化賦稅制度變革的影響;四、民主法治建設(結合法治社會完善角度)教材相關對應:1、中國政治制度之古代司法、監察制度與近代西方司法制度的演變、特點及其聯系性;2、西方古代政治制度之希臘公民政治、羅馬法律理念對近現代中西方民主政治的價值探索;3、中國社會轉型之春秋戰國時期專制制度形成、清末民初舊政治制度嘗試性建設及其新時期中國民主法制建設。五、核心價值觀念(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文化)教材相關對應:1、中國傳統主流思想之儒家思想的現世價值,理學的積極作用,陽明心學的修身和道德重建及其經世致用的思想。2、中外對比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和西方人文精神發展之民族主義、自由主義觀念的形成原因及其特點;3、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的發展演變之人文主義和民主政治建設,民族國家意識,科技文化發展及其社會轉型的價值;4、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之核心價值觀念對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認識。六、生態文明(應對環境變化,降低能源消耗)教材相關對應:1、運用生態史觀解釋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的發展表現及其反思;2、西方近現代科技之人工智能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與挑戰;3、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之經濟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現象分析及其中國的大國意識;4、中國古代農業之古代氣候對草原游牧文明和中原農耕文明的影響及其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和南方開發的啟示。七、社會改革(全方位改革)教材相關對應:1、中國古代政治之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創新及其反思;2、唯物史觀解釋中西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原因;3、以現代蘇聯改革、近代西方改革、近現代中國改革反思改革應遵循的原則及其成功性探索;4、中國近代反侵略求民主之以強軍建設為切點分析近代中國反侵略失敗的原因,強化清末新政與現代軍事建制之間關系,抗日戰爭的價值思考;5、西方近代資本主義制度之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權利分立理論的認識;6、中國古代政治之正確認識中國古代腐敗的根源及其調節措施;結合蘇聯解體分析加強黨政建設的意義;7、中國近代民主革命之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針對軍隊建制的幾次重要會議;8、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之政府與市場在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作用,認識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在近代西方發展的命運及其啟示。八、全方位外交教材相關對應:1、現代中國對外關系之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歷史淵源,今天國際社會格局的影響,一國兩制政策的成功對多極化視野下中國國際的影響;2、現代中國對外關系之新中國成立初期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大國外交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大國擔當和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構建及其中國在世界經濟、政治發展中的地位。?九、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教材相關對應:1、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之無產階級社會運動的階段性特征及其中西社會主義模式的探索與實踐;2、近現代物質生活變遷之人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非物質需求對近代中國求民主潮流的啟示;3、通過當前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的切點認識中西古代和近代社會建設的價值實踐。總之,在二輪復習過程中我們要注重以下幾點:一是滲透史學理論,強化核心素養;二是夯實基礎概念,構建相關聯系;三是關注社會熱點,重視民族觀念;四是立足經濟文化;對比古今中外;五是選取細微切點,挖掘轉型因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