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易錯專練10:水和溶液易錯點一:不理解影響溶質質量分數大小的因素致錯典例:將少量的生石灰加到一定質量的飽和石灰水中,溶液的溫度升高,再恢復到室溫(不考慮水分蒸發)。溶液的質量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下同),溶質質量分數______。跟蹤訓練:在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食鹽溶液時,下列操作會導致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是:(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1)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______。(2)用來配制溶液的燒杯剛用少量蒸餾水潤洗過:______。(3)用托盤天平稱取食鹽時,物碼顛倒,且使用了游碼:______。(4)稱量時,使用了生銹的砝碼:______。(5)用了含少量雜質的食鹽配制溶液:______。(6)溶解時少部分水濺出:______。(7)將已配制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在瓶外:______。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步驟用食鹽和水配制10%的食鹽水50 g(即固體物質與水配成溶液)所需儀器:托盤天平、燒杯、玻璃棒、量筒、藥匙、滴管等。步驟:(1)計算:配制此溶液需要氯化鈉5g,水45mL。(2)稱量和量取:用托盤天平稱取所需的氯化鈉,放入燒杯中。注意氯化鈉放在天平左盤,砝碼放在天平右盤。用50 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當倒入的水接近45 mL時,改用滴管加水。(3)溶解:將用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里,用玻璃棒攪拌。待氯化鈉完全溶解時,10%的氯化鈉溶液就配制好了。典例:某同學配制50g 6%氯化鈉溶液,整個操作過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配制溶液的正確操作順序為____________(填序號,下同),其中操作錯誤的是______。(2)圖②中盛放氯化鈉固體的儀器名稱是____________,需稱取氯化鈉______g。(3)量水時選用的量筒量程最合適的是______,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____________保持水平。A.10mL B.25mL C.50mL D.100mL(4)經檢測,該同學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A.氯化鈉固體不純 B.用生銹砝碼稱量C.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 D.溶解時燒杯內壁有水珠跟蹤訓練:用溶質質量分數為98%、密度為1.84g/cm3的濃硫酸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100mL,計算時必須查閱的數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制過程除使用量筒、玻璃棒和膠頭滴管外,還需要的一種儀器是____________。配制過程中,當用量筒取水時俯視讀數,則所得溶質質量分數______10%(選填“<”“=”或“>”)。一、選擇題1. [2018·臺州]如圖為自來水生產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清水池中的水是溶液 B.過濾池中主要發生化學變化C.消毒用的液氯是化合物 D.供水系統流出的水是純凈物2. 用恒溫蒸發氯化鈉溶液來模擬海水曬鹽的過程(如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②均為不飽和溶液,③、④均為飽和溶液B.①→②,溶質質量不變,溶質質量分數不變C.②→③,溶質質量減小,溶質質量分數減小D.③→④,溶質質量減小,溶質質量分數不變3. [2018·嘉興改編]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圖是有關硝酸鉀溶液的實驗操作及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 ( )A.操作I一定是降溫B.操作I一定是加溶質C.①與③的溶質質量一定相等D.②與③中硝酸鉀的溶解度一定相等4. 如表給出了氯化鈉和碳酸鈉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根據此表推斷合理的是( )溫度(℃)10203040溶解度(g)氯化鈉35.836.036.336.6碳酸鈉12.221.839.749.6A.氯化鈉的溶解度比碳酸鈉大B.碳酸鈉與氯化鈉相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更大C.20℃時,將30g碳酸鈉加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得到不飽和溶液D.20℃時,將30g氯化鈉加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每10g溶有3g氯化鈉5. 要將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溶液,小明選擇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溫度 ④降低溫度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6. 20℃時,四個實驗小組分別取不同質量的NaCl,逐漸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燒杯中,不斷攪拌直到不再溶解為止,然后分別稱量剩余NaCl的質量。記錄數據如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實驗小組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水的質量(g)50505050所取NaCl的質量(g)15202530剩余NaCl的質量(g)02712A.20℃時,50g NaCl飽和溶液中含有18g NaClB.用蒸發的方法可以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C.第二組所得溶液的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9∶25D.相同溫度下,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與水的質量無關7. [2018·金華]20℃時,在各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10g甲、乙、丙三種純凈物(不含結晶水,不與水反應),充分溶解后,結果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飽和溶液B.20℃時,乙溶液的溶質質量最小C.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甲>丙>乙D.升高溫度,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變大8. [2018·巴中]對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BCD實驗裝置解釋集氣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熱量量筒中的水:通過水的體積的變化得出氧氣體積集氣瓶中的水:冷卻濺落熔融物,防止集氣瓶炸裂燒杯中的水:①加熱銅片;②隔絕空氣9. 小金在做電解水實驗時,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鈉溶液(硫酸鈉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電一段時間,現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燃著的木條檢驗氣體a,發現木條上火焰熄滅B.在酒精燈火焰上檢驗氣體b,氣體b不能燃燒C.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附近溶液中存在大量OH-D.在此反應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10.在盛有20mL 20℃的水的燒杯中,加入一藥匙的蔗糖后攪拌,蔗糖很快就全部溶解了,再加入一藥匙蔗糖,攪拌后,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若將燒杯放在酒精燈上加熱,攪拌后,蔗糖又很快溶解完了。下列結論不符合上述實驗研究的是( )A.物質的溶解能力不是固定不變的 B.溫度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C.在一定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數量是有限的D.不同種類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11.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是 ( )A.稱取5.0g氯化鉀,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攪拌B.稱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攪拌C.量取5.0mL濃鹽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攪拌D.稱取5.0g二氧化錳,放入95mL水中,充分攪拌12.t℃時A物質的溶液,第一次恒溫蒸發10g水,結果沒有晶體析出,第二次恒溫蒸發掉10g水,結果析出2g A,第三次再恒溫蒸發10g水。下列有關晶體析出質量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A.一定大于2g D.一定等于2gC.一定小于2g D.一定大于或等于2g13.如圖圖甲所示為硝酸鉀(KNO3)的溶解度曲線,某同學在20℃時進行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得到相應的溶液①~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保持溫度不變,若在④中加入4.5g硝酸鉀固體可得到飽和溶液B. ②③⑤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C.①③④均為不飽和溶液D.④→⑤可析出53.9g硝酸鉀晶體14.科學研究中常用圖像來表示兩個量(x,y)之間的關系,以使研究的問題變得直觀明了。在某溫度下,將少量氧化鈣加入到一定量的飽和氫氧化鈣溶液中。如圖中圖甲表示整個過程中溫度的變化,圖乙表示氫氧化鈣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小陽同學又根據觀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圖丙所示的圖像,此圖像反映了該過程中( )A.溶質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B.溶劑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C.溶質的溶解度與時間的關系D.以上說法均正確15.向100g水中不斷加入固體A或改變溫度,得到相應的溶液①~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25℃100g水①②③④⑤資料:A的溶解度溫度(℃)2030405060溶解度(g)37.241.445.850.455.2A.②中A的質量分數最大 B.③⑤中A的質量分數相等C.②④⑤的溶液為飽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沒有固體存在二、非選擇題16.如圖所示,圖甲是水電解實驗裝置,圖乙是老師針對圖甲實驗的創新裝置。圖乙的創新實驗操作步驟如下:先將裝置固定在鐵架臺上,向其中注入250g的氫氧化鈉溶液作電解液,以增強溶液的導電性,用注射器將電解液注滿移液管并倒立在裝置的兩極,連接好導線,開啟直流電源,約4min,產生一定量的氣體時,關閉電源,隨即檢驗兩極產生的氣體。請你結合上述圖示和操作步驟,回答問題:(1)圖乙中與電源正極相連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氣體是____________,檢驗此氣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認為圖乙的創新實驗相對圖甲來說,所具備的優點組合是______(填字母編號)。①實驗時,手不用直接接觸有腐蝕性的電解液②使用注射針頭作電極,兩極距離近,反應快③非常方便兩極氣體的檢驗④所用實驗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見的物品改制而成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7.如圖是實驗室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NaCl溶液的流程圖。請回答:(1)應稱量______g NaCl,需加水______mL。(2)若稱量NaCl固體時指針向右偏轉,則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釋到____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18.[2018·雅安]研究“水”可從多角度展開。(1)水的電解如圖是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過程中出現的微粒示意圖,請按它們在化學變化過程中出現的順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用圖中序號表示)。(2)水的性質將黃豆大小的金屬鉀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生成H2;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的用途①碘與鋅在常溫下反應速度很慢,若滴入幾滴水則反應劇烈,水在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②下列實驗中,對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______(填字母)。A.a圖中的水便于觀察燒瓶內氣壓變化B.b圖中的水作反應物且便于觀察生成氣體的體積比C.c圖集氣瓶中的水排盡空氣且便于觀察H2何時集滿19.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請根據如圖回答問題。(1)圖A所示實驗是配制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在稱量氯化鈉時發現指針向左偏轉,這時你的正確操作應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配制的NaCl溶液質量分數小于6%,則可能造成誤差的原因有______。A.量取水時俯視讀數 B.玻璃棒使用前洗凈擦干C.使用的燒杯內壁有水珠 D.配制好的溶液轉移時灑出一部分(3)圖B所示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圖C所示實驗,接通直流電源一段時間后,玻璃管b內產生的氣體是______,該管內產生約10mL氣體時,玻璃管a內產生約______mL氣體。(5)在電解水的過程中常加入硫酸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微觀的角度說明該反應的實質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電一段時間后,發現玻璃管a、b中收集的氣體體積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6)若取36g質量分數為1%的硫酸鈉溶液進行電解,消耗了6g水,則電解后硫酸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______。20.控制變量法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1)在探究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有:①溶質的種類;②溶劑的種類;③溶質最多被溶解的質量;④溶劑的質量;⑤溫度。如測定“某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______(填序號)受溫度的影響,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變。(2)表中是利用控制變量法測得的氯化鈉、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請根據表格內容及實驗現象回答下列問題。溫度(℃)204050溶解度(g)NaCl36.036.637.0KNO331.663.985.5①從上表可知,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是______;②20℃時,將等質量的NaCl、KNO3分別放入盛有100g水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圖a所示,升溫到50℃時如圖b所示。試判斷:50℃時甲燒杯中的溶液一定是____________(選填“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或“不能確定”)。21.請回憶“溶液”相關知識,并回答下列問題: (1)現有一杯硝酸鉀溶液,實驗測得其上部密度為a g/cm3,下部密度為 b g/cm3,則a與b的大小關系是a______b。21教育網(2)如圖為A物質的溶解度曲線。M、N兩點分別表示A物質的兩種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實現M、N間相互轉化的是(A從溶液中析出時不帶結晶水)______。A.從N→M:先向N中加入適量固體A再降溫B.從N→M:先將N降溫再加入適量固體AC.從M→N:先將M降溫過濾后再將其溶液升溫D.從M→N:先將M升溫再將其蒸發掉部分水22.小明陪媽媽到醫院輸液,不小心將護士手中的盤子打翻,碘酒灑在了小明的白襯衣上,白襯衣上立即出現了一大塊紫黑色的痕跡。為找到去掉白襯衣上的痕跡的最好方法,小明與幾位同學進行了探究,他們準備了六塊與白襯衣相同布料的面條,染上同樣的碘酒,準備用以下幾個方案并進行實驗:①用水洗;②用無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請你與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問題。(1)你認為留在白襯衣上的紫黑色物質是什么?______。(2)衣服上能留下痕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用白布條進行實驗,為使實驗結果更加準確,你認為該實驗中需控制哪些實驗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為了去掉白襯衣上的痕跡,小明和幾位同學用白布條下按圖所示方法進行了實驗,結果是⑤、⑥幾乎完全褪色;②略帶顏色;③、④略為變淺;①幾乎不變。www-2-1-cnjy-com由此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223.小明同學繪制了如圖(a)所示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1)當溫度為________℃時,A物質與B物質的溶解度是相等的。(2)若將B物質從溶液中結晶析出,宜采用的結晶方法是:________。(3)如果A物質中混有少量B物質,宜采用______方法提純A物質。(4)我國有許多鹽堿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氫化鈉和碳酸鈉,那里的人們冬天撈堿,夏天曬鹽.據此你認為圖中(填字母)_________曲線與純堿的溶解度曲線相似。(5)如圖(b)所示,20 ℃時,將盛有飽和碳酸鈉溶液的小試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質后,試管中有晶體析出。加入的物質可能是_________(填字母序號)。A.硝酸銨 B.氫氧化鈉固體 C.氯化鈉 D.熟石灰24.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動和生產、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小紅同學(a)裝置對學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質進行凈化,經過此裝置后,所得水為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2)燒杯中盛有一定質量、溫度為80 ℃、溶質為M的溶液,將其置于室溫環境中,測定不同溫度時析出固體M的質量。測定結果記錄如下表:溶液的溫度/℃7565503520析出固體M的質量/g002.04.58.4若不考慮水蒸發對實驗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①65 ℃時,_______(填“能”“不能”)判斷該溶液是飽和溶液。②40 ℃時接近飽和的M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達到目的的有:_______。A.升溫 B.降溫 C.加固體M D.恒溫蒸發水(3)如圖(b)實驗,將水加入到試管中,觀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飽和石灰水變渾濁,則X固體可能為_______,由此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5.溶解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1)下表是硝酸鉀、氯化鈉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單位:g)。溫度/℃020406080100硝酸鉀/g13.331.663.9110169246氯化鈉/g35.736.036.637.338.439.8①上表中的兩種物質在40℃時,_______的溶解度較大;請用相應的數據列式表示該溫度時硝酸鉀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求計算)。②請寫出一種將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③20℃時,將20g 氯化鈉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質量是_______g。④從氯化鈉溶液中得到氯化鈉晶體的方法是_______。(2)用硫酸銅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完成下列填空(用編號表示)。三個溶液中:一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______,溶液中溶劑質量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26.已知食鹽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數據如下表所示:溫度0℃10℃20℃30℃40℃溶解度(克)35.735.83636.336.6在20℃的實驗室中,小明挖去新鮮冬瓜的瓤,將底部尚有晶體存在的食鹽水倒入其中,并將一木塊放入這一溶液中,木塊處于漂浮狀態,如圖甲所示。經過t1分鐘,觀察到僅有部分晶體溶解,此時,食鹽水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經過t2分鐘后,才發現木塊下沉。請在圖乙中畫出食鹽水溶質質量分數隨時間變化的趨勢。27.如圖,在室溫下的飽和食鹽水中放了一個塑料小球.(1)現加入少量食鹽晶體,充分攪拌和靜置后,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況有何變化?簡敘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況下使小球略上浮,你準備采取的具體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在實驗室,小金分別用甲鹽的晶體配制了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A溶液和30%的B溶液,但忘了貼標簽。請你運用兩種不同的科學原理,分別設計兩個簡單實驗來判別這兩瓶溶液。請寫出簡要的實驗方案和明確的判斷依據,有下列儀器、物品供選擇,量筒、天平、小燒杯、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漏斗、玻璃棒、濾紙、溫度計、新鮮蘿卜、甲鹽的晶體。(實驗室的室溫為30℃,30℃甲鹽的溶解度為50g)29.向26.4g硫酸鈉和碳酸鈉的混合物中滴加硫酸溶液,直到不再產生氣體為止(假設氣體全部逸出),共用去98g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溶液。求:(1)原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2)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易錯專練10:水和溶液易錯點一:不理解影響溶質質量分數大小的因素致錯典例:將少量的生石灰加到一定質量的飽和石灰水中,溶液的溫度升高,再恢復到室溫(不考慮水分蒸發)。溶液的質量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下同),溶質質量分數______。【錯解】變小 變大【析錯】不理解同一溫度下同一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認為生石灰溶于水后,溶質質量增加,溶質質量分數增加。【正解】變小 不變 將少量的生石灰加到一定質量的飽和石灰水中,生石灰與水反應,相當于溶劑減少,恢復到室溫后,得到的仍然是原溫度下的飽和石灰水,所以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溶液的質量變小。跟蹤訓練:在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食鹽溶液時,下列操作會導致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是:(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1)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__偏大__。(2)用來配制溶液的燒杯剛用少量蒸餾水潤洗過:__偏小__。(3)用托盤天平稱取食鹽時,物碼顛倒,且使用了游碼:__偏小__。(4)稱量時,使用了生銹的砝碼:__偏大__。(5)用了含少量雜質的食鹽配制溶液:__偏小__。(6)溶解時少部分水濺出:__偏大__。(7)將已配制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在瓶外:__不變__。【解析】 (1)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小,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大。(2)燒杯剛用少量蒸餾水潤洗過,會造成實際所用的水的體積偏大,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3)用托盤天平稱取食鹽時,藥品和砝碼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碼,會造成實際稱取的溶質質量偏小,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4)用了生銹的砝碼,會造成實際稱取的溶質質量偏大,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大。(5)用了含少量雜質的食鹽配制溶液,溶質質量小于配制所需要的溶質質量,則溶質質量分數偏小。(6)溶解時少部分水濺出,會導致溶劑質量變少,溶質質量分數偏大。(7)轉移已經配制好的溶液,少量灑在瓶外,這對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沒有影響。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步驟用食鹽和水配制10%的食鹽水50 g(即固體物質與水配成溶液)所需儀器:托盤天平、燒杯、玻璃棒、量筒、藥匙、滴管等。步驟:(1)計算:配制此溶液需要氯化鈉5g,水45mL。(2)稱量和量取:用托盤天平稱取所需的氯化鈉,放入燒杯中。注意氯化鈉放在天平左盤,砝碼放在天平右盤。用50 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當倒入的水接近45 mL時,改用滴管加水。(3)溶解:將用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里,用玻璃棒攪拌。待氯化鈉完全溶解時,10%的氯化鈉溶液就配制好了。典例:某同學配制50g 6%氯化鈉溶液,整個操作過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配制溶液的正確操作順序為__②①⑤③④__(填序號,下同),其中操作錯誤的是__①__。(2)圖②中盛放氯化鈉固體的儀器名稱是__廣口瓶__,需稱取氯化鈉__3__g。(3)量水時選用的量筒量程最合適的是_C__,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_凹液面的最低處_保持水平。A.10mL B.25mL C.50mL D.100mL(4)經檢測,該同學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AD__。A.氯化鈉固體不純 B.用生銹砝碼稱量C.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 D.溶解時燒杯內壁有水珠【解析】 (4)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的原因是溶質偏少或者溶劑偏多。氯化鈉固體不純,導致氯化鈉偏少;溶解時燒杯內壁有水珠,導致水的量偏多。跟蹤訓練:用溶質質量分數為98%、密度為1.84g/cm3的濃硫酸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100mL,計算時必須查閱的數據是__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的密度____。配制過程除使用量筒、玻璃棒和膠頭滴管外,還需要的一種儀器是__燒杯____。配制過程中,當用量筒取水時俯視讀數,則所得溶質質量分數__>__10%(選填“<”“=”或“>”)。【解析】 將濃硫酸配制成稀硫酸,稀釋前后溶液中硫酸的質量是恒定不變的,即mH2SO4稀=mH2SO4濃,ρ稀液V稀液×a%稀液=ρ濃液V濃液×a%濃液,配制時要求的是取用濃硫酸的體積和加水的體積,即要求V濃液,已知V稀液、a%稀液、ρ濃液、a%濃液,則還需要知道ρ稀液,即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的密度。一、選擇題1. [2018·臺州]如圖為自來水生產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清水池中的水是溶液 B.過濾池中主要發生化學變化C.消毒用的液氯是化合物 D.供水系統流出的水是純凈物2. 用恒溫蒸發氯化鈉溶液來模擬海水曬鹽的過程(如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①、②均為不飽和溶液,③、④均為飽和溶液B.①→②,溶質質量不變,溶質質量分數不變C.②→③,溶質質量減小,溶質質量分數減小D.③→④,溶質質量減小,溶質質量分數不變3. [2018·嘉興改編]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圖是有關硝酸鉀溶液的實驗操作及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 ( D )A.操作I一定是降溫B.操作I一定是加溶質C.①與③的溶質質量一定相等D.②與③中硝酸鉀的溶解度一定相等4. 如表給出了氯化鈉和碳酸鈉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根據此表推斷合理的是( B )溫度(℃)10203040溶解度(g)氯化鈉35.836.036.336.6碳酸鈉12.221.839.749.6A.氯化鈉的溶解度比碳酸鈉大B.碳酸鈉與氯化鈉相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更大C.20℃時,將30g碳酸鈉加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得到不飽和溶液D.20℃時,將30g氯化鈉加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每10g溶有3g氯化鈉5. 要將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溶液,小明選擇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C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溫度 ④降低溫度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6. 20℃時,四個實驗小組分別取不同質量的NaCl,逐漸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燒杯中,不斷攪拌直到不再溶解為止,然后分別稱量剩余NaCl的質量。記錄數據如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實驗小組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水的質量(g)50505050所取NaCl的質量(g)15202530剩余NaCl的質量(g)02712A.20℃時,50g NaCl飽和溶液中含有18g NaClB.用蒸發的方法可以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C.第二組所得溶液的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9∶25D.相同溫度下,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與水的質量無關7. [2018·金華]20℃時,在各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10g甲、乙、丙三種純凈物(不含結晶水,不與水反應),充分溶解后,結果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飽和溶液B.20℃時,乙溶液的溶質質量最小C.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甲>丙>乙D.升高溫度,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變大8. [2018·巴中]對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ABCD實驗裝置解釋集氣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熱量量筒中的水:通過水的體積的變化得出氧氣體積集氣瓶中的水:冷卻濺落熔融物,防止集氣瓶炸裂燒杯中的水:①加熱銅片;②隔絕空氣9. 小金在做電解水實驗時,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鈉溶液(硫酸鈉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電一段時間,現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用燃著的木條檢驗氣體a,發現木條上火焰熄滅B.在酒精燈火焰上檢驗氣體b,氣體b不能燃燒C.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附近溶液中存在大量OH-D.在此反應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10.在盛有20mL 20℃的水的燒杯中,加入一藥匙的蔗糖后攪拌,蔗糖很快就全部溶解了,再加入一藥匙蔗糖,攪拌后,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若將燒杯放在酒精燈上加熱,攪拌后,蔗糖又很快溶解完了。下列結論不符合上述實驗研究的是( D )A.物質的溶解能力不是固定不變的 B.溫度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C.在一定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數量是有限的D.不同種類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11.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是 ( A )A.稱取5.0g氯化鉀,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攪拌B.稱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攪拌C.量取5.0mL濃鹽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攪拌D.稱取5.0g二氧化錳,放入95mL水中,充分攪拌12.t℃時A物質的溶液,第一次恒溫蒸發10g水,結果沒有晶體析出,第二次恒溫蒸發掉10g水,結果析出2g A,第三次再恒溫蒸發10g水。下列有關晶體析出質量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D )A.一定大于2g D.一定等于2gC.一定小于2g D.一定大于或等于2g13.如圖圖甲所示為硝酸鉀(KNO3)的溶解度曲線,某同學在20℃時進行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得到相應的溶液①~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保持溫度不變,若在④中加入4.5g硝酸鉀固體可得到飽和溶液B. ②③⑤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C.①③④均為不飽和溶液D.④→⑤可析出53.9g硝酸鉀晶體14.科學研究中常用圖像來表示兩個量(x,y)之間的關系,以使研究的問題變得直觀明了。在某溫度下,將少量氧化鈣加入到一定量的飽和氫氧化鈣溶液中。如圖中圖甲表示整個過程中溫度的變化,圖乙表示氫氧化鈣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小陽同學又根據觀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圖丙所示的圖像,此圖像反映了該過程中( A )A.溶質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B.溶劑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C.溶質的溶解度與時間的關系D.以上說法均正確15.向100g水中不斷加入固體A或改變溫度,得到相應的溶液①~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25℃100g水①②③④⑤資料:A的溶解度溫度(℃)2030405060溶解度(g)37.241.445.850.455.2A.②中A的質量分數最大 B.③⑤中A的質量分數相等C.②④⑤的溶液為飽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沒有固體存在二、非選擇題16.如圖所示,圖甲是水電解實驗裝置,圖乙是老師針對圖甲實驗的創新裝置。圖乙的創新實驗操作步驟如下:先將裝置固定在鐵架臺上,向其中注入250g的氫氧化鈉溶液作電解液,以增強溶液的導電性,用注射器將電解液注滿移液管并倒立在裝置的兩極,連接好導線,開啟直流電源,約4min,產生一定量的氣體時,關閉電源,隨即檢驗兩極產生的氣體。請你結合上述圖示和操作步驟,回答問題:(1)圖乙中與電源正極相連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氣體是__氧氣__,檢驗此氣體的方法是__將帶火星的木條移到與電源正極相連接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使氣體導出,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2)你認為圖乙的創新實驗相對圖甲來說,所具備的優點組合是__B__(填字母編號)。①實驗時,手不用直接接觸有腐蝕性的電解液②使用注射針頭作電極,兩極距離近,反應快③非常方便兩極氣體的檢驗④所用實驗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見的物品改制而成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7.如圖是實驗室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NaCl溶液的流程圖。請回答:(1)應稱量__7.5__g NaCl,需加水__42.5__mL。(2)若稱量NaCl固體時指針向右偏轉,則應__繼續向左盤添加氯化鈉__直到天平平衡。(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釋到__30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18.[2018·雅安]研究“水”可從多角度展開。(1)水的電解如圖是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過程中出現的微粒示意圖,請按它們在化學變化過程中出現的順序排列__丙、甲、乙__(用圖中序號表示)。(2)水的性質將黃豆大小的金屬鉀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生成H2;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2K+2H2O===2KOH+H2↑__。(3)水的用途①碘與鋅在常溫下反應速度很慢,若滴入幾滴水則反應劇烈,水在此的作用是__加快反應速度(或催化劑)__。②下列實驗中,對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__A__(填字母)。A.a圖中的水便于觀察燒瓶內氣壓變化B.b圖中的水作反應物且便于觀察生成氣體的體積比C.c圖集氣瓶中的水排盡空氣且便于觀察H2何時集滿19.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請根據如圖回答問題。(1)圖A所示實驗是配制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在稱量氯化鈉時發現指針向左偏轉,這時你的正確操作應該是__取出多余的氯化鈉固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__。(2)若配制的NaCl溶液質量分數小于6%,則可能造成誤差的原因有__C__。A.量取水時俯視讀數 B.玻璃棒使用前洗凈擦干C.使用的燒杯內壁有水珠 D.配制好的溶液轉移時灑出一部分(3)圖B所示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產生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水霧__。(4)圖C所示實驗,接通直流電源一段時間后,玻璃管b內產生的氣體是__氫氣__,該管內產生約10mL氣體時,玻璃管a內產生約__5__mL氣體。(5)在電解水的過程中常加入硫酸鈉,其目的是__增加導電性,加快反應速度__;從微觀的角度說明該反應的實質為__水分子變成氫原子和氧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氫分子和氧分子__。通電一段時間后,發現玻璃管a、b中收集的氣體體積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__在相同條件下,O2較H2稍易溶于水__(寫出一條即可)。(6)若取36g質量分數為1%的硫酸鈉溶液進行電解,消耗了6g水,則電解后硫酸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__1.2%__。20.控制變量法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1)在探究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有:①溶質的種類;②溶劑的種類;③溶質最多被溶解的質量;④溶劑的質量;⑤溫度。如測定“某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__③__(填序號)受溫度的影響,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變。(2)表中是利用控制變量法測得的氯化鈉、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請根據表格內容及實驗現象回答下列問題。溫度(℃)204050溶解度(g)NaCl36.036.637.0KNO331.663.985.5①從上表可知,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是__KNO3__;②20℃時,將等質量的NaCl、KNO3分別放入盛有100g水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圖a所示,升溫到50℃時如圖b所示。試判斷:50℃時甲燒杯中的溶液一定是__不飽和溶液__(選填“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或“不能確定”)。21.請回憶“溶液”相關知識,并回答下列問題: (1)現有一杯硝酸鉀溶液,實驗測得其上部密度為a g/cm3,下部密度為 b g/cm3,則a與b的大小關系是a______b。21教育網(2)如圖為A物質的溶解度曲線。M、N兩點分別表示A物質的兩種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實現M、N間相互轉化的是(A從溶液中析出時不帶結晶水)______。A.從N→M:先向N中加入適量固體A再降溫B.從N→M:先將N降溫再加入適量固體AC.從M→N:先將M降溫過濾后再將其溶液升溫D.從M→N:先將M升溫再將其蒸發掉部分水答案:(1)等于 (2)D 22.小明陪媽媽到醫院輸液,不小心將護士手中的盤子打翻,碘酒灑在了小明的白襯衣上,白襯衣上立即出現了一大塊紫黑色的痕跡。為找到去掉白襯衣上的痕跡的最好方法,小明與幾位同學進行了探究,他們準備了六塊與白襯衣相同布料的面條,染上同樣的碘酒,準備用以下幾個方案并進行實驗:①用水洗;②用無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請你與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問題。(1)你認為留在白襯衣上的紫黑色物質是什么?______。(2)衣服上能留下痕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用白布條進行實驗,為使實驗結果更加準確,你認為該實驗中需控制哪些實驗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為了去掉白襯衣上的痕跡,小明和幾位同學用白布條下按圖所示方法進行了實驗,結果是⑤、⑥幾乎完全褪色;②略帶顏色;③、④略為變淺;①幾乎不變。www-2-1-cnjy-com由此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2答案:(1)碘 (2)酒精揮發,剩余碘而出現紫黑色痕跡(3)所浸碘的量一樣;試管中的液體用量一樣;所處的環境(周圍溫度)一樣;觀察時間一樣等(4)小明的衣服用肥皂水或用淀粉液洗效果都很好;碘幾乎不溶于水。23.小明同學繪制了如圖(a)所示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1)當溫度為________℃時,A物質與B物質的溶解度是相等的。(2)若將B物質從溶液中結晶析出,宜采用的結晶方法是:________。(3)如果A物質中混有少量B物質,宜采用______方法提純A物質。(4)我國有許多鹽堿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氫化鈉和碳酸鈉,那里的人們冬天撈堿,夏天曬鹽.據此你認為圖中(填字母)_________曲線與純堿的溶解度曲線相似。(5)如圖(b)所示,20 ℃時,將盛有飽和碳酸鈉溶液的小試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質后,試管中有晶體析出。加入的物質可能是_________(填字母序號)。A.硝酸銨 B.氫氧化鈉固體 C.氯化鈉 D.熟石灰答案:(1)40 (2)蒸發結晶 (3)降溫結晶 (4)A (5)A24.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動和生產、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小紅同學(a)裝置對學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質進行凈化,經過此裝置后,所得水為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2)燒杯中盛有一定質量、溫度為80 ℃、溶質為M的溶液,將其置于室溫環境中,測定不同溫度時析出固體M的質量。測定結果記錄如下表:溶液的溫度/℃7565503520析出固體M的質量/g002.04.58.4若不考慮水蒸發對實驗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①65 ℃時,_______(填“能”“不能”)判斷該溶液是飽和溶液。②40 ℃時接近飽和的M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達到目的的有:_______。A.升溫 B.降溫 C.加固體M D.恒溫蒸發水(3)如圖(b)實驗,將水加入到試管中,觀察到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飽和石灰水變渾濁,則X固體可能為_______,由此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混合物 (2)①不能 ②BCD(3)氫氧化鈉 X固體溶于水放熱;氫氧化鈣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25.溶解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1)下表是硝酸鉀、氯化鈉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單位:g)。溫度/℃020406080100硝酸鉀/g13.331.663.9110169246氯化鈉/g35.736.036.637.338.439.8①上表中的兩種物質在40℃時,_______的溶解度較大;請用相應的數據列式表示該溫度時硝酸鉀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求計算)。②請寫出一種將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③20℃時,將20g 氯化鈉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質量是_______g。④從氯化鈉溶液中得到氯化鈉晶體的方法是_______。(2)用硫酸銅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完成下列填空(用編號表示)。三個溶液中:一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______,溶液中溶劑質量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答案:溶解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1)①硝酸鉀 63.9g/(63.9g+100g)×100%②降低溫度 ③68 ④蒸發溶劑(2)A B>C>A26.已知食鹽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數據如下表所示:溫度0℃10℃20℃30℃40℃溶解度(克)35.735.83636.336.6在20℃的實驗室中,小明挖去新鮮冬瓜的瓤,將底部尚有晶體存在的食鹽水倒入其中,并將一木塊放入這一溶液中,木塊處于漂浮狀態,如圖甲所示。經過t1分鐘,觀察到僅有部分晶體溶解,此時,食鹽水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經過t2分鐘后,才發現木塊下沉。請在圖乙中畫出食鹽水溶質質量分數隨時間變化的趨勢。答案:26.5% 趨勢如圖所示(表示出在t2后趨勢向下即可) 27.如圖,在室溫下的飽和食鹽水中放了一個塑料小球.(1)現加入少量食鹽晶體,充分攪拌和靜置后,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況有何變化?簡敘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況下使小球略上浮,你準備采取的具體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沉浮情況不變 因為氯化鈉晶體加入到氯化鈉飽和溶液中,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不會繼續溶解,溶液的密度不變,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也不變升高溫度后加入氯化鈉晶體,使溶液的密度增大(或加入其他可溶性固體物質,如硝酸鉀,使溶液的密度增大等)。28.在實驗室,小金分別用甲鹽的晶體配制了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A溶液和30%的B溶液,但忘了貼標簽。請你運用兩種不同的科學原理,分別設計兩個簡單實驗來判別這兩瓶溶液。請寫出簡要的實驗方案和明確的判斷依據,有下列儀器、物品供選擇,量筒、天平、小燒杯、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漏斗、玻璃棒、濾紙、溫度計、新鮮蘿卜、甲鹽的晶體。(實驗室的室溫為30℃,30℃甲鹽的溶解度為50g)答案:方案1:量取質量相同的兩種溶液各一杯,向兩杯溶液中各加入50g甲鹽晶體,用玻璃棒攪拌溶解,直到不能繼續溶解,杯底剩余晶體多的為B溶液。 判別依據:相同質量的A、B溶液,B溶液達到飽和時,溶入的溶質更少,所以剩余晶體更多。方案2:取兩份等量的溶液于燒杯中,向溶液中加等規格的兩塊新鮮蘿卜,先使蘿卜萎蔫的為B溶液。判別依據:外界溶液濃度越大,植物細胞失水越快,則新鮮蘿卜萎蔫得越快。29.向26.4g硫酸鈉和碳酸鈉的混合物中滴加硫酸溶液,直到不再產生氣體為止(假設氣體全部逸出),共用去98g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溶液。求:(1)原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2)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答案:(1)10.6g (2)25%解析:設原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生成Na2SO4的質量為y,生成CO2的質量為z,Na2CO3+H2SO4===Na2SO4+CO2↑+H2O 106 98 142 44 x 98g×10% y z= x=10.6g= y=14.2g= z=4.4g原混合物中Na2SO4的質量為26.4g-10.6g=15.8g,反應后溶液中Na2SO4的總質量為15.8g+14.2g=30g,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2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易錯專練10:水和溶液 原卷.doc 易錯專練10:水和溶液 解析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