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政治二輪復習:國際社會與外交政策專題考點突破(1)第一課時:核心考點突破核心考點一:國際社會與國際形勢考點整理1.國際社會的成員主權國家構成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主權作為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國際組織分類政府間的和非政府的;世界性的和區域性的積極作用促進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協調國際政治、經濟關系;調解國際爭端,緩解國家間的矛盾,維護世界和平國際組織聯合國①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②作用: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實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聯合國也有其局限性③中國與聯合國:中國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按《聯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2. 國際關系內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關系等基本形式競爭、合作與沖突決定因素原因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表現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是什么我國國家利益的主要內容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我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為什么①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②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當的、正義的怎么樣①在當代國際社會中,中國要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要始終把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抵制外國干涉我國的內政;要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②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③從公民角度看,要自覺履行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政治義務,同損害國家利益的現象作斗爭3.國際形勢時代主題①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②當今世界仍不安寧,南北發展不平衡,和平與發展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③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要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建立國際新秩序世界多極化趨勢①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②世界向多極化發展,是時代進步的要求,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國際競爭①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②我國應抓住機遇,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增強綜合國力如何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1)主權國家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積極履行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義務。(2)充分發揮國際組織的作用:促進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協調國際政治、經濟關系;調解國際爭端,緩解國家間的矛盾,維護世界和平。(3)聯合國是當今世界最大、影響最廣泛的國際組織,充分發揮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中的作用。(4)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各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尊重其他國家正當的國家利益,并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5)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推動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真題解析1.(2017·天津高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是中國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議。2017年3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是被載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贏得了世界范圍的認同。這表明( )①中國的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 ②中國為世界各國對外交往提供了新的法理依據 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順應了和平與發展的歷史潮流 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契合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被載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并贏得世界的認同,說明這個理念契合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順應了和平與發展的世界潮流,③④說法正確,故答案選D;①中的“世界各國的認可”與事實不符;②中“法理依據”說法不妥。故①②均排除。2.(2018·全國Ⅰ)2017年11月30日到12月3日,120多個國家近300個政黨和政治組織的領導人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就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美好世界以及政黨的責任和作用達成廣泛共識,發表了《北京倡議》。對話會的成功舉辦( )①開辟了政黨交流合作消除國家間利益分歧的新路徑 ②匯聚了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力量 ③打造了各國政黨互學互鑒共建國際新秩序的新平臺 ④推動了政黨間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國際新秩序的形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②對: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就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達成廣泛共識,這說明對話會匯聚了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力量。③對: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的成功舉辦為各國政黨相互交流、共建國際新秩序提供了新平臺。①錯:國家之間既存在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差別和對立,“消除國家間利益分歧”的說法錯誤。④錯: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的成功舉辦為建立國際新秩序提供了可能,但目前各政黨間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國際新秩序并沒有形成。3.(2018·全國Ⅱ)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的1500多名代表參會,達成一系列合作共識,形成涵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類270多項具體成果。中國成功舉行高峰論壇( )①強化了以和平發展為特征的結盟伙伴關系 ②標志著以相互依存為核心的國際新秩序的建立 ③踐行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 ④展示了多極化趨勢下共同發展的新成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③④入選:“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達成一系列合作共識,形成270多項具體成果體現了多方的合作共贏,踐行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展示了多極化趨勢下共同發展的新成就。①錯誤:我國不與任何國家結盟。②錯誤:我國倡導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核心的國際新秩序。核心考點二: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考點整理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決定因素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基本內容①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②基本立場:獨立自主(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國際問題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③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我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絕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凌弱④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外交成就進入新時代,我國開啟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征程。我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進一步增強,發揮著負責任大國的作用。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思維拓展:正確理解外交政策(1)外交政策與國家利益一個國家在對外活動中,無論表現出友好合作還是表現出沖突對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和維護本國的利益。所以,一定的外交政策是由一定的國家利益決定的,是為實現和維護一定的國家利益服務的。(2)外交政策與國家性質國家性質決定外交政策,國家性質不同,對外政策也不同。如我國的外交政策和美國的外交政策因國家性質不同而不同。(3)外交政策與國際關系國家的外交政策體現國家性質,維護本國國家利益;國家利益、國家力量的變化,會導致外交政策的調整和變化,從而引起國際關系的變化。(4)外交政策與國家職能外交政策是國家對外職能的具體體現,是國家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2.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為什么①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的②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順應了時代主題和當今世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時代潮流③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是落實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怎么做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系,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等我國應如何實現自身的和平發展(1)積極履行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義務。(2)自覺遵守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3)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國際關系;在謀求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4)推動國際新秩序的建立,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5)努力增強綜合國力,推動世界多極化發展。(6)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發展道路。3.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經濟上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生態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真題解析1.(2016·天津高考)2015年,中國外交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績單。從夯實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共識,到鞏固深化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從參與解決伊核問題,到推動巴黎氣候大會協議達成;從中韓、中澳自貿協定生效,進口商品降價,到多國調整對華簽證政策,出入境更加方便,中國與世界進入了深度互動。從中可以看出( )①中國已成為維護世界秩序的主導力量 ②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③國際關系是由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決定的 ④我國的外交政策是為人民的利益服務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導力量,選②不選①,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間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利益的差別和對立,所以說“國際關系是由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決定的”說法錯誤,故選C。2.(2018·全國Ⅲ)60多年來,中國在致力于消除本國貧困的同時,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和國際機構在減貧與人權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向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4000多億元人民幣援助,為發展中國家培訓各類人員1200多萬人次,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中國參與國際減貧扶貧( )①積極履行了應盡的國際責任 ②推動了世界多極化發展 ③意在展示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 ④體現了共同發展的外交宗旨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對:中國參與國際減貧扶貧體現了中國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積極履行了應盡的國際責任。④對:中國參與國際減貧扶貧體現了我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宗旨。②排除:中國參與國際減貧扶貧體現的是中國積極履行國際責任,與世界多極化發展無關。③排除:中國參與國際減貧扶貧的目的在于促進世界共同發展,而不是展示我國的綜合國力。3.(2017·全國Ⅰ)近些年來,中國同有關國家共同發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建立中國—東盟執法安全合作部長級對話機制,共同建設瀾滄江—湄公河綜合執法安全合作中心,積極支持“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加強能力和機制建設,參與東盟主導的安全對話合作機制。中國的上述行動表明( )①中國積極推動形成適應本地區特點和需要的安全架構②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開展睦鄰友好合作③雙邊合作是中國推進地區安全機制建設的主要方式 ④中國已逐步成為協調亞太地區各國間安全事務的中心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旨在強調中國針對安全問題與有關國家或國際組織開展不同形式的合作,是多邊而非雙邊合作,且推進地區安全機制建設的主要方式不是雙邊合作,③錯誤;中國是負責任大國,但“中國已逐步成為協調亞太地區各國間安全事務的中心”夸大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④錯誤;①②表述正確且符合題意,答案為A。4.(2015·全國Ⅰ)我國在堅持不結盟原則的前提下廣交朋友。截至2014年底,我國同67個國家、5個地區或區域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伙伴關系,基本覆蓋了世界上主要國家和重要地區。“結伴但不結盟”的外交實踐表明我國( )①尊重各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與價值觀念 ②通過伙伴關系應對全球性挑戰和第三方威脅 ③處理國際問題時主要根據伙伴國的利益制定政策 ④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全面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立足于本國國家利益是一國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所以③錯誤;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是獨立自主,所以“通過伙伴關系應對全球性挑戰和第三方威脅”,不符合我國的國情與現實,故②排除;①④體現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和基本準則,符合題意;故選B。5.(2013·全國Ⅱ)在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區域外的國家中,中國第一個與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第一個明確支持《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第一個確定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這表明( )①中國重視發展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的合作關系②中國與東盟之間用戰略伙伴關系取代了競爭關系③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國的自身利益④中國對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事務發揮著建設性作用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正確,中國與東盟戰略伙伴關系的建立,體現了中國重視發展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的合作關系;②排除,戰略伙伴關系的建立并不意味著中國與東盟之間沒有了競爭;③把國與國之間的共同利益擺在了高于各國的國家利益之上是錯誤的,舍去;④正確,中國第一個明確支持《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說明中國在為維護地區和平與促進地區發展作貢獻。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