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易錯點撥】中考科學二輪備考13:酸、堿、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易錯點撥】中考科學二輪備考13:酸、堿、鹽

資源簡介

易錯專練13:酸、堿、鹽
易錯點一:鹽溶液中實質反應離子分析有誤致錯
典例: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鋇溶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粉末(不考慮溶液體積變化),直至過量。如圖橫坐標表示加入碳酸鈉粉末的質量,根據圖像判斷,縱坐標可能表示(  )
A.生成沉淀的質量
B.溶液中溶劑的質量
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D.溶液的pH
跟蹤訓練: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NO3)2、NaCl中的一種或幾種。現進行如下實驗:
(1)取樣溶于水,有白色沉淀產生(假設該步驟中的反應均恰好完全反應)。
(2)振蕩后,在懸濁液中逐滴滴加鹽酸,產生的沉淀質量與加入鹽酸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分析白色固體肯定存在的物質: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質:________。為了證明原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物質是否存在,可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原白色固體溶于足量水,攪拌,使其充分反應(假設該步驟中的反應恰好完全反應);②________(填寫一種混合物分離的物理方法);③取第②步所得的溶液,滴加________________;④根據現象得出結論:若有________________現象產生,就可確定該物質存在。
易錯點二:中和反應中過量物質判斷不清致錯
典例:室溫下,將稀鹽酸慢慢滴入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利用溫度計測出燒杯中溶液的溫度,溶液溫度隨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而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
(1)由圖可知,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中和反應是________(選填“吸熱”“放熱”或“無熱量變化”)反應。
(2)在A處溶液中加入石蕊試液,溶液呈________色。
(3)B處溶液的溶質是________(填化學式)。
(4)B到C的過程中溶液的pH逐漸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無變化”)。
(5)在C點溶液中加入碳酸鈣,現象為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蹤訓練:往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根據實驗事實繪制如圖所示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b段有藍色沉淀生成
B.d點溶質種類為三種
C.c~d段,溶液pH不斷減小
D.c點所含的溶質種類最少
酸堿中和反應
1. 教材實驗原理圖
2. 實驗原理
酸中的氫離子與堿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的過程(即H++OH-===H2O)。
3. 實驗步驟
在盛有少量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加入1滴酚酞試液,再逐滴滴加稀鹽酸,邊滴邊振蕩,直至紅色褪去。
4. 實驗分析
圖像
圖像分析
AB段
pH>7;紅色溶液;溶質:NaOH、NaCl
B點
pH=7;無色溶液;溶質:NaCl
BC段
pH<7;無色溶液;溶質:NaCl、HCl
5. 實驗關鍵點
指示劑一般選用無色酚酞試液。不選用紫色石蕊試液的原因是紫色石蕊試液在堿性溶液中呈藍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藍色和紫色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現象不明顯。
6. 實驗拓展
在盛有少量稀鹽酸的試管中加入1滴酚酞試液,再逐滴滴加氫氧化鈉溶液,邊滴邊振蕩,直至溶液變成紅色。
圖像
圖像分析
AB段
pH<7;無色溶液;溶質:NaCl、HCl
B點
pH=7;無色溶液;溶質:NaCl
BC段
pH>7;紅色溶液;溶質:NaOH、NaCl
典例:為探究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設計下列實驗方案:將稀硫酸逐滴滴入含有無色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pH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1)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
(2)寫出此實驗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圖中c點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___(寫化學式)。
若在上述實驗中,氫氧化鈉溶液中事先沒有滴加酚酞試液。為確定鹽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程度,某同學對反應后溶液的溶質成分又進行如下探究。
(4)該同學認為此時燒杯中的溶液有以下三種情況:①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②鹽酸過量;③________________。
(5)為確定溶液中的溶質成分,該同學設計如下方案進行探究。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加入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振蕩;
________________
鹽酸過量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碳酸鈉溶液
(6)經過分析,該同學認為可利用下列物質代替碳酸鈉溶液,你認為其中不正確的是________。
A.鋅粒 B.鐵銹 C.硫酸鈉 D.氫氧化銅
鹽的性質
1. 實驗原理:復分解反應的原理
2. 實驗結論:鹽可以和酸、鹽發生反應。
3. 實驗關鍵點
(1)我們知道可用氯化鋇溶液檢驗稀硫酸,可用硝酸銀溶液檢驗稀鹽酸,為什么在本實驗中,還可用這兩種溶液分別檢驗含SO和Cl-的化合物?
他們發生反應的實質是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反應及銀離子和氯離子的反應。
(2)混合離子的檢驗
物質鑒別的原則
①操作簡便:能用物理方法鑒別的不用化學方法;能用一種試劑鑒別的不用多種試劑。
②現象明顯:使待檢物質的現象對比度較大。
③防止干擾:鑒別Cl-和SO時,先用足量硝酸鋇溶液然后用AgNO3溶液。
特征離子關系圖:
典例:從鹽酸、CuSO4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和Ca(NO3)2溶液六種溶液中任取出兩種(分別編號為a和b)混合,得到無色澄清溶液,無其他明顯現象,測得混合溶液pH=1。僅根據上述現象和數據,對a、b作出以下推斷,其中不正確的是(  )
A.肯定有一種是鹽酸,另一種可能是NaOH溶液
B.符合上述實驗現象的a、b組合可能不止一種
C.a、b都不可能是CuSO4溶液、Na2CO3溶液
D.a、b都不可能是CuSO4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
一、選擇題
1. [2018·嘉興舟山]某同學在學習了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規律后,繪制了可以通過一步反應制取MgSO4的思維導圖,其中所選用的物質錯誤的是 (  )
A.①—Mg
B.②—MgCl2
C.③—H2SO4
D.④—Mg(OH)2
2. 某待測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NO、SO、OH-離子中的某些,現通過以下實驗進行檢驗。
①取少量待測液,仔細觀察,呈無色;
②向上述待測液中逐滴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先無明顯現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向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無現象。
由上述實驗得出的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
A.該待測液呈無色,Mg2+、Cu2+、Fe3+的溶液都有顏色,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B.該待測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離子是H+、Mg2+、NO
C.該待測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離子是H+、Mg2+、NO、SO
D.該待測液中不能確定存在的離子是K+、NO
3. 實驗室里的Na2CO3試劑中可能混有Ba(NO3)2、KCl、NaHCO3雜質,今取10.6g樣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g樣品,加入足量的鹽酸,收集到4g CO2,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樣品中只含有NaHCO3 B.樣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
C.樣品中混有NaHCO3和Ba(NO3)2 D.樣品中混有NaHCO3,也可能有KCl
4. 向一定量的鹽酸與CaCl2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過量,有關量隨Na2CO3溶液質量(m)增加的變化關系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5. 培養郁金香的無色營養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小金設計并完成如圖所示的實驗以探究其成分,分析錯誤的是 (  )
A.實驗甲說明原營養液含有Ca(NO3)2
B.實驗乙中得到的白色沉淀為AgCl
C.由實驗甲和實驗乙不能確定原營養液的所有成分
D.顛倒實驗甲和實驗乙順序,會影響原營養液成分的結論
6. 小明同學歸納總結了初中所學稀硫酸的化學性質,并用“H2SO4+X→鹽+Y”這種表達式進行整理,下列小明的觀點錯誤的是 (  )
選項
X的物質類別
觀點描述
A
金屬
若X為Cu,則反應能夠發生
B
金屬氧化物
若X為MgO,則Y為H2O
C

若X為NaOH,則鹽為Na2SO4
D

若X為BaCl2,則生成白色沉淀
7. [2018·成都]如圖物質經一步反應轉化的兩種途徑,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氧化物為SO2
B.X只能是硫酸
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
D.①②屬于復分解反應
8. 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會和二氧化碳反應,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通過用pH試紙檢測出溶液的pH大于7,可以判斷溶液沒有變質
B.加入少量稀鹽酸,沒有氣泡產生,可以確定氫氧化鈉溶液沒有變質
C.先滴加酚酞,溶液變紅,再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層溶液仍然呈紅色,可以確定氫氧化鈉溶液部分變質
D.一定質量的NaOH溶液,變質前后分別與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反應,變質前消耗鹽酸的量小于變質后消耗鹽酸的量
9. 某實驗小組將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與加入的Ba(OH)2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a點溶液為酸性
B.b點恰好完全反應
C.c點溶液的溶質為硫酸
D.b、c兩點沉淀質量相等
10.[2018·青島]根據你的科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打開濃鹽酸試劑瓶瓶塞,能聞到刺激性氣味,是因為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滴加洗滌劑能將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為洗滌劑能溶解油污
C.吃松花蛋時可加入少量食醋,因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堿性物質的澀味
D.稀鹽酸能用來除去鐵制品表面的鐵銹,因稀鹽酸能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11.向裝有50g稀硫酸的小燒杯中,不斷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過量。有關量的變化情況見圖(縱坐標表示小燒杯中量的變化)。其中肯定不正確的是(  )
12.如圖所示,某河旁甲、乙、丙、丁四座化工廠排放的工業廢水中分別含有碳酸鈉、氯化銅、氫氧化鈉、鹽酸中的一種。某同學對①、②、③、④處水質監測時記錄了以下現象。根據現象推斷甲、乙、丙、丁四座化工廠排放工業廢水的成分,錯誤的是(  )




記錄現象
無色溶液
藍色渾濁
渾濁消失
產生氣泡
A.甲:碳酸鈉 B.乙:氯化銅 C.丙:鹽酸 D.丁:碳酸鈉

第12題圖 第13題圖
13.有A、B兩種酸堿指示劑,它們顯示的顏色與溶液pH的關系如圖所示,它們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顯示的顏色如表。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溶液
指示劑  


A
黃色
藍色
B
無色
粉紅色
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pH可能為11
C.只用A指示劑就可鑒別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餾水三種液體
D.在滴有A指示劑的甲溶液中不斷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綠色
14.[2018·杭州]小金在做硫燃燒實驗時,進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鋪有細沙的燃燒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將燃燒匙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直至硫燃燒;③將燃燒匙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集氣瓶內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試液的少量水)。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象與結論不符合的是(  )
A.對比①和②可說明硫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
B.對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燒現象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硫燃燒是化學變化
D.在③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硫燃燒產物是一種酸
15.[2018·臺州]某固體由Ba2+、Cu2+、Na+、Cl-、CO、SO中的幾種離子構成,取一定質量的該固體樣品,進行如下實驗:
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后得到5g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仍有3g白色沉淀。
③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則該固體中一定含有(  )
A.Na+、CO、SO B.Cu2+、CO、SO
C.Cl-、CO、SO D.Na+、Ba2+、Cl-
二、非選擇題
16.[2018·杭州]CO2的轉化和利用是一個熱門的研究課題。2016年我國科研人員研制出一種“可呼吸CO2”的電池,放電時該電池“吸收CO2”,充電時該電池“放出CO2”。放電時,金屬鈉和CO2發生置換反應生成一種非金屬單質和一種常見的鹽,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寓學于樂”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如圖是“蓋房子”的游戲示意圖,其規則是根據“上下相鄰兩層的物質之間均可發生化學反應”來堆砌樓層。圖中已放置好四種物質,還有硝酸銀溶液、碳酸鈉溶液、硫酸鋅溶液三種物質待放置。請回答:
(1)寫出序號所對應的物質名稱: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第二層內的兩物質間也能相互發生反應,請寫出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純堿樣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鈉雜質,現用如圖所示裝置來測定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鐵架臺、鐵夾等在圖中均已略去)。實驗步驟如下:
①按圖連接裝置,并檢查氣密性;
②準確稱得盛有堿石灰(固體氫氧化鈉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質量為83.4g;
③準確稱得6g純堿樣品放入容器b中;
④打開分液漏斗a的旋塞,緩緩滴入稀硫酸,至不再產生氣泡為止;
⑤打開彈簧夾,往試管A中緩緩鼓入空氣數分鐘,然后稱得干燥管D的總質量為85.6g。
試回答:
(1)若④⑤兩步的實驗操作太快,則會導致測定結果____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
(2)裝置A中試劑X應選用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沒有C裝置,則會導致測定結果____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
(4)E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據實驗中測得的有關數據,計算出純堿樣品Na2CO3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計算結果精確到0.1%)。
19.有一包白色固體樣品,可能由硫酸鈉、氫氧化鈉、碳酸鈣、氯化鋇、氯化鎂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探究該樣品的組成,某小組取適量樣品按下列流程進行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過濾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濾渣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濾液中溶質的成分除氯化鈉外還有________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________。
(3)若現象①“濾渣全部溶解”變為“濾渣部分溶解”,其他現象不變,則原樣品中不能確定是否存在的物質是__________。
20.[2018·長春]為驗證Ba(OH)2的化學性質,做如圖所示的四個實驗:
(1)實驗一中能夠觀察到的明顯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二、三驗證了Ba(OH)2能和某些__________(填物質類別)發生化學反應。
(3)實驗四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4)將上述實驗后四支試管中的所有物質倒入同一個燒杯,充分混合后過濾,得到白色固體和溶液A。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振蕩后只得到無色溶液。綜上分析,溶液A中除酚酞外,一定還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課堂上,同學們開展了如下“溶液酸堿性檢驗”的實驗活動: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圖甲所示方法,分別滴加到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如表所示:
溶液
白醋
鹽酸
食鹽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顏色
紅色
紅色
紫色
綠色
綠色
據上表推測,紫薯汁能做酸堿指示劑,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顯示的顏色是__________。
(2)用pH試紙測定圖甲中部分溶液的酸堿度:草木灰水pH>7,屬于__________(選填“酸性”“中性”或“堿性”)溶液。
(3)圖乙是三位同學分別測定土壤酸堿度的操作示意圖,其中正確的是____(選填“A”“B”或“C”)。
22.在研究酸和堿的化學性質時,同學們想證明:稀H2SO4與NaOH溶液確實發生了反應。請你與他們一起完成實驗方案設計、實施和評價。(注:硫酸鈉溶液呈中性)
(1)根據如圖所示實驗中的顏色變化,確定稀H2SO4與NaOH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為溶液變成了無色,小林說“稀硫酸一定過量了”,小林這么說的理由是__________。
(3)為確定小林的說法是否正確,同學們又設計了下列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實驗方案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方案一
取樣,滴入適量的氯化鋇溶液
出現白色沉淀
稀H2SO4過量
方案二
取樣,滴入2~3滴紫色石蕊試液
溶液變成紅色
稀H2SO4過量
上述方案中,你認為正確的是__________(選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個實驗方案錯誤的原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請你再設計一種實驗方案確定稀H2SO4過量,你選用__________(填藥品名稱)。
23.歸納總結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某科學興趣小組學習堿的性質后,通過實驗對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進行了驗證和總結,如圖所示,“—”表示物質兩兩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請據圖回答問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學將酚酞試液滴入氫氧化鈣溶液中,觀察到溶液變紅,得出結論:氫氧化鈣溶液呈__________(選填“酸性”“堿性”或“中性”)。
(2)乙同學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到甲同學所得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此時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酸堿指示劑除外)。
(3)丙同學將碳酸鈉溶液加入氫氧化鈣溶液中,充分反應后,與乙同學所得溶液混合,靜置后發現: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則上層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_(酸堿指示劑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為驗證可能含有的溶質,請寫出實驗操作過程及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小金通過圖示裝置驗證CO2能與NaOH發生化學反應。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滿CO2的集氣瓶中注入過量20%的NaOH溶液,振蕩集氣瓶后打開止水夾。
(1)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應后將集氣瓶中混合物過濾,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還存在的溶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018·金華麗水]碳酸氫鈉片是一種常用藥,能用于治療胃酸過多,這是因為人體的胃液中含有鹽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為測定藥片中碳酸氫鈉的含量,小科進行了如下實驗:
(1)小科認為,要測定藥片中碳酸氫鈉的含量,實驗中需要采集兩個數據:一是測出碳酸氫鈉片樣品的質量;二是根據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原理,通過實驗測出反應生成的__________質量。
(2)小科按如圖甲的實驗方案,取藥片和足量的稀鹽酸進行實驗,通過測量反應前后總質量的變化來采集實驗數據。同學們認為,測得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會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
(3)為減小實驗誤差,小科又設計了如圖乙的實驗方案,取藥片和足量的稀鹽酸進行了三次實驗,采集的實驗數據如表:
實驗序號
1
2
3
碳酸氫鈉片樣品質量(g)
3.0
3.0
3.0
反應前總質量(g)
193.8
194.6
193.6
反應后總質量(g)
192.6
193.6
192.5
二氧化碳質量(g)
請計算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
26.實驗室有一瓶碳酸鈣和氯化鈣粉末組成的均勻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和該混合物反應(所得溶液均為不飽和溶液),四組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請分析計算:
實驗組別




稀鹽酸質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質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質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體質量(g)
0
0
m
n
(1)反應后,稀鹽酸還有剩余的是第__________組。
(2)求混合物中碳酸鈣和氯化鈣質量之比。
(3)表中a的值為__________。
(4)求表中m的值。
27.某校興趣小組在參與“五水共治”行動中,考察了某工廠的廢水處理工程,并取該廠未經處理的廢水樣品進行測定分析:
(1)用紫色石蕊試液檢驗廢水的酸堿性,石蕊試液呈__________色,說明該廢水顯酸性。
(2)另取該酸性廢水少量,滴加適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該廢水中一定含有的酸根離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學們進一步了解到該廢水中只含有一種酸,為測定其所含酸的質量分數,取該廢水200g于燒杯中,逐漸加入硝酸鋇溶液,生成的沉淀質量與加入硝酸鋇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假設該廢水中的其他物質均溶于水且不與硝酸鋇溶液反應)
①當加入的硝酸鋇溶液的質量為__________g時,沉淀剛好不再產生。
②計算廢水中該酸的質量分數。
(4)活動后小組同學推測該廠廢水處理時可能是加入__________,使廢水達到中性后再排放。
28.有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鈉、硫酸銅、氯化鈉、硝酸鋇、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設計了如下實驗流程(所加試劑均足量)。
(1)操作Ⅰ、Ⅱ的名稱是__________。
(2)無色氣體的質量是__________g。
(3)固體甲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種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求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質總質量。
易錯專練13:酸、堿、鹽
易錯點一:鹽溶液中實質反應離子分析有誤致錯
典例: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鋇溶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粉末(不考慮溶液體積變化),直至過量。如圖橫坐標表示加入碳酸鈉粉末的質量,根據圖像判斷,縱坐標可能表示(  )
A.生成沉淀的質量
B.溶液中溶劑的質量
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D.溶液的pH
【錯解】選D
【析錯】受酸堿反應時pH變化圖像的影響,同時對于反應的實質沒有真正的理解,不清楚pH變化的真正原因。pH的變化是因為溶液中的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發生變化。
【正解】選C 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鋇溶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粉末直至過量,根據化學反應物質之間的質量比可以知道,生成的氫氧化鈉的質量小于溶液中氫氧化鋇的質量,所以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先減小;當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鋇溶液反應完全,碳酸鈉粉末過量,所以溶質質量變大。
跟蹤訓練: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NO3)2、NaCl中的一種或幾種。現進行如下實驗:
(1)取樣溶于水,有白色沉淀產生(假設該步驟中的反應均恰好完全反應)。
(2)振蕩后,在懸濁液中逐滴滴加鹽酸,產生的沉淀質量與加入鹽酸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分析白色固體肯定存在的物質:__Na2SO4、Na2CO3、Ba(NO3)2__,可能含有的物質:__NaCl__。為了證明原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物質是否存在,可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原白色固體溶于足量水,攪拌,使其充分反應(假設該步驟中的反應恰好完全反應);
②__過濾__(填寫一種混合物分離的物理方法);
③取第②步所得的溶液,滴加__硝酸銀溶液__;
④根據現象得出結論:若有__白色沉淀__現象產生,就可確定該物質存在。
易錯點二:中和反應中過量物質判斷不清致錯
典例:室溫下,將稀鹽酸慢慢滴入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利用溫度計測出燒杯中溶液的溫度,溶液溫度隨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而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
(1)由圖可知,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中和反應是________(選填“吸熱”“放熱”或“無熱量變化”)反應。
(2)在A處溶液中加入石蕊試液,溶液呈________色。
(3)B處溶液的溶質是________(填化學式)。
(4)B到C的過程中溶液的pH逐漸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無變化”)。
(5)在C點溶液中加入碳酸鈣,現象為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錯解】(2)紅 (3)NaCl、NaOH
【析錯】(2)誤以為加入了稀鹽酸溶液便顯酸性。(3)誤以為到C點時氫氧化鈉才反應完。
【正解】(1)放熱 (2)藍 (3)NaCl (4)減小(5)有氣泡產生 CaCO3+2HCl===CaCl2+H2O+CO2↑
跟蹤訓練:往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根據實驗事實繪制如圖所示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a~b段有藍色沉淀生成
B.d點溶質種類為三種
C.c~d段,溶液pH不斷減小
D.c點所含的溶質種類最少
酸堿中和反應
1. 教材實驗原理圖
2. 實驗原理
酸中的氫離子與堿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的過程(即H++OH-===H2O)。
3. 實驗步驟
在盛有少量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加入1滴酚酞試液,再逐滴滴加稀鹽酸,邊滴邊振蕩,直至紅色褪去。
4. 實驗分析
圖像
圖像分析
AB段
pH>7;紅色溶液;溶質:NaOH、NaCl
B點
pH=7;無色溶液;溶質:NaCl
BC段
pH<7;無色溶液;溶質:NaCl、HCl
5. 實驗關鍵點
指示劑一般選用無色酚酞試液。不選用紫色石蕊試液的原因是紫色石蕊試液在堿性溶液中呈藍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藍色和紫色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現象不明顯。
6. 實驗拓展
在盛有少量稀鹽酸的試管中加入1滴酚酞試液,再逐滴滴加氫氧化鈉溶液,邊滴邊振蕩,直至溶液變成紅色。
圖像
圖像分析
AB段
pH<7;無色溶液;溶質:NaCl、HCl
B點
pH=7;無色溶液;溶質:NaCl
BC段
pH>7;紅色溶液;溶質:NaOH、NaCl
典例:為探究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設計下列實驗方案:將稀硫酸逐滴滴入含有無色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pH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1)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__。
(2)寫出此實驗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2NaOH+H2SO4===Na2SO4+2H2O__。
(3)圖中c點溶液中的溶質是__Na2SO4、H2SO4__(寫化學式)。
若在上述實驗中,氫氧化鈉溶液中事先沒有滴加酚酞試液。為確定鹽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程度,某同學對反應后溶液的溶質成分又進行如下探究。
(4)該同學認為此時燒杯中的溶液有以下三種情況:①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②鹽酸過量;③__氫氧化鈉過量__。
(5)為確定溶液中的溶質成分,該同學設計如下方案進行探究。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加入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振蕩;
__溶液仍為無色,有氣泡產生__
鹽酸過量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碳酸鈉溶液
(6)經過分析,該同學認為可利用下列物質代替碳酸鈉溶液,你認為其中不正確的是__C__。
A.鋅粒 B.鐵銹 C.硫酸鈉 D.氫氧化銅
鹽的性質
1. 實驗原理:復分解反應的原理
2. 實驗結論:鹽可以和酸、鹽發生反應。
3. 實驗關鍵點
(1)我們知道可用氯化鋇溶液檢驗稀硫酸,可用硝酸銀溶液檢驗稀鹽酸,為什么在本實驗中,還可用這兩種溶液分別檢驗含SO和Cl-的化合物?
他們發生反應的實質是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反應及銀離子和氯離子的反應。
(2)混合離子的檢驗
物質鑒別的原則
①操作簡便:能用物理方法鑒別的不用化學方法;能用一種試劑鑒別的不用多種試劑。
②現象明顯:使待檢物質的現象對比度較大。
③防止干擾:鑒別Cl-和SO時,先用足量硝酸鋇溶液然后用AgNO3溶液。
特征離子關系圖:
典例:從鹽酸、CuSO4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和Ca(NO3)2溶液六種溶液中任取出兩種(分別編號為a和b)混合,得到無色澄清溶液,無其他明顯現象,測得混合溶液pH=1。僅根據上述現象和數據,對a、b作出以下推斷,其中不正確的是( D )
A.肯定有一種是鹽酸,另一種可能是NaOH溶液
B.符合上述實驗現象的a、b組合可能不止一種
C.a、b都不可能是CuSO4溶液、Na2CO3溶液
D.a、b都不可能是CuSO4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
一、選擇題
1. [2018·嘉興舟山]某同學在學習了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規律后,繪制了可以通過一步反應制取MgSO4的思維導圖,其中所選用的物質錯誤的是 ( B )
A.①—Mg
B.②—MgCl2
C.③—H2SO4
D.④—Mg(OH)2
2. 某待測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NO、SO、OH-離子中的某些,現通過以下實驗進行檢驗。
①取少量待測液,仔細觀察,呈無色;
②向上述待測液中逐滴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先無明顯現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向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無現象。
由上述實驗得出的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B )
A.該待測液呈無色,Mg2+、Cu2+、Fe3+的溶液都有顏色,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B.該待測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離子是H+、Mg2+、NO
C.該待測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離子是H+、Mg2+、NO、SO
D.該待測液中不能確定存在的離子是K+、NO
3. 實驗室里的Na2CO3試劑中可能混有Ba(NO3)2、KCl、NaHCO3雜質,今取10.6g樣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g樣品,加入足量的鹽酸,收集到4g CO2,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 )
A.樣品中只含有NaHCO3 B.樣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
C.樣品中混有NaHCO3和Ba(NO3)2 D.樣品中混有NaHCO3,也可能有KCl
4. 向一定量的鹽酸與CaCl2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過量,有關量隨Na2CO3溶液質量(m)增加的變化關系中正確的是( B )
A       B       C       D
5. 培養郁金香的無色營養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小金設計并完成如圖所示的實驗以探究其成分,分析錯誤的是 ( D )
A.實驗甲說明原營養液含有Ca(NO3)2
B.實驗乙中得到的白色沉淀為AgCl
C.由實驗甲和實驗乙不能確定原營養液的所有成分
D.顛倒實驗甲和實驗乙順序,會影響原營養液成分的結論
6. 小明同學歸納總結了初中所學稀硫酸的化學性質,并用“H2SO4+X→鹽+Y”這種表達式進行整理,下列小明的觀點錯誤的是 ( A )
選項
X的物質類別
觀點描述
A
金屬
若X為Cu,則反應能夠發生
B
金屬氧化物
若X為MgO,則Y為H2O
C

若X為NaOH,則鹽為Na2SO4
D

若X為BaCl2,則生成白色沉淀
7. [2018·成都]如圖物質經一步反應轉化的兩種途徑,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C )
A.氧化物為SO2
B.X只能是硫酸
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
D.①②屬于復分解反應
8. 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會和二氧化碳反應,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C )
A.通過用pH試紙檢測出溶液的pH大于7,可以判斷溶液沒有變質
B.加入少量稀鹽酸,沒有氣泡產生,可以確定氫氧化鈉溶液沒有變質
C.先滴加酚酞,溶液變紅,再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層溶液仍然呈紅色,可以確定氫氧化鈉溶液部分變質
D.一定質量的NaOH溶液,變質前后分別與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反應,變質前消耗鹽酸的量小于變質后消耗鹽酸的量
9. 某實驗小組將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與加入的Ba(OH)2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
A.a點溶液為酸性
B.b點恰好完全反應
C.c點溶液的溶質為硫酸
D.b、c兩點沉淀質量相等
10.[2018·青島]根據你的科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
A.打開濃鹽酸試劑瓶瓶塞,能聞到刺激性氣味,是因為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滴加洗滌劑能將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為洗滌劑能溶解油污
C.吃松花蛋時可加入少量食醋,因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堿性物質的澀味
D.稀鹽酸能用來除去鐵制品表面的鐵銹,因稀鹽酸能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11.向裝有50g稀硫酸的小燒杯中,不斷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過量。有關量的變化情況見圖(縱坐標表示小燒杯中量的變化)。其中肯定不正確的是( B )
12.如圖所示,某河旁甲、乙、丙、丁四座化工廠排放的工業廢水中分別含有碳酸鈉、氯化銅、氫氧化鈉、鹽酸中的一種。某同學對①、②、③、④處水質監測時記錄了以下現象。根據現象推斷甲、乙、丙、丁四座化工廠排放工業廢水的成分,錯誤的是( A )




記錄現象
無色溶液
藍色渾濁
渾濁消失
產生氣泡
A.甲:碳酸鈉 B.乙:氯化銅 C.丙:鹽酸 D.丁:碳酸鈉

第12題圖 第13題圖
13.有A、B兩種酸堿指示劑,它們顯示的顏色與溶液pH的關系如圖所示,它們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顯示的顏色如表。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D )
溶液
指示劑  


A
黃色
藍色
B
無色
粉紅色
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pH可能為11
C.只用A指示劑就可鑒別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餾水三種液體
D.在滴有A指示劑的甲溶液中不斷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綠色
14.[2018·杭州]小金在做硫燃燒實驗時,進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鋪有細沙的燃燒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將燃燒匙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直至硫燃燒;③將燃燒匙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集氣瓶內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試液的少量水)。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象與結論不符合的是( D )
A.對比①和②可說明硫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
B.對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燒現象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硫燃燒是化學變化
D.在③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硫燃燒產物是一種酸
15.[2018·臺州]某固體由Ba2+、Cu2+、Na+、Cl-、CO、SO中的幾種離子構成,取一定質量的該固體樣品,進行如下實驗:
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后得到5g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仍有3g白色沉淀。
③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則該固體中一定含有( A )
A.Na+、CO、SO B.Cu2+、CO、SO
C.Cl-、CO、SO D.Na+、Ba2+、Cl-
二、非選擇題
16.[2018·杭州]CO2的轉化和利用是一個熱門的研究課題。2016年我國科研人員研制出一種“可呼吸CO2”的電池,放電時該電池“吸收CO2”,充電時該電池“放出CO2”。放電時,金屬鈉和CO2發生置換反應生成一種非金屬單質和一種常見的鹽,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4Na+3CO2===2Na2CO3+C__。
17.“寓學于樂”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如圖是“蓋房子”的游戲示意圖,其規則是根據“上下相鄰兩層的物質之間均可發生化學反應”來堆砌樓層。圖中已放置好四種物質,還有硝酸銀溶液、碳酸鈉溶液、硫酸鋅溶液三種物質待放置。請回答:
(1)寫出序號所對應的物質名稱:①__硫酸鋅溶液__;②__碳酸鈉溶液____;③__硝酸銀溶液__。
(2)第二層內的兩物質間也能相互發生反應,請寫出化學方程式:__Na2CO3+BaCl2===BaCO3↓+2NaCl__。
18.某純堿樣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鈉雜質,現用如圖所示裝置來測定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鐵架臺、鐵夾等在圖中均已略去)。實驗步驟如下:
①按圖連接裝置,并檢查氣密性;
②準確稱得盛有堿石灰(固體氫氧化鈉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質量為83.4g;
③準確稱得6g純堿樣品放入容器b中;
④打開分液漏斗a的旋塞,緩緩滴入稀硫酸,至不再產生氣泡為止;
⑤打開彈簧夾,往試管A中緩緩鼓入空氣數分鐘,然后稱得干燥管D的總質量為85.6g。
試回答:
(1)若④⑤兩步的實驗操作太快,則會導致測定結果__偏小__(選填“偏大”或“偏小”)。
(2)裝置A中試劑X應選用__NaOH溶液(或堿性溶液)__。
(3)若沒有C裝置,則會導致測定結果__偏大__(選填“偏大”或“偏小”)。
(4)E裝置的作用是__防止空氣中CO2和水蒸氣進入干燥管D中__。
(5)根據實驗中測得的有關數據,計算出純堿樣品Na2CO3的質量分數為__88.3%__(計算結果精確到0.1%)。
19.有一包白色固體樣品,可能由硫酸鈉、氫氧化鈉、碳酸鈣、氯化鋇、氯化鎂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探究該樣品的組成,某小組取適量樣品按下列流程進行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過濾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__漏斗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引流__。
(2)濾渣a的成分是__CaCO3、Mg(OH)2__,濾液中溶質的成分除氯化鈉外還有__NaOH、BaCl2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BaCO3__。
(3)若現象①“濾渣全部溶解”變為“濾渣部分溶解”,其他現象不變,則原樣品中不能確定是否存在的物質是__MgCl2__。
20.[2018·長春]為驗證Ba(OH)2的化學性質,做如圖所示的四個實驗:
(1)實驗一中能夠觀察到的明顯現象是__溶液變紅色__。
(2)實驗二、三驗證了Ba(OH)2能和某些__鹽__(填物質類別)發生化學反應。
(3)實驗四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Ba(OH)2+2HCl===BaCl2+2H2O__。
(4)將上述實驗后四支試管中的所有物質倒入同一個燒杯,充分混合后過濾,得到白色固體和溶液A。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振蕩后只得到無色溶液。綜上分析,溶液A中除酚酞外,一定還含有的溶質是__氯化鈉、氯化鎂、氯化氫__。
21.課堂上,同學們開展了如下“溶液酸堿性檢驗”的實驗活動: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圖甲所示方法,分別滴加到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如表所示:
溶液
白醋
鹽酸
食鹽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顏色
紅色
紅色
紫色
綠色
綠色
據上表推測,紫薯汁能做酸堿指示劑,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顯示的顏色是__紅色__。
(2)用pH試紙測定圖甲中部分溶液的酸堿度:草木灰水pH>7,屬于__堿性__(選填“酸性”“中性”或“堿性”)溶液。
(3)圖乙是三位同學分別測定土壤酸堿度的操作示意圖,其中正確的是__B__(選填“A”“B”或“C”)。
22.在研究酸和堿的化學性質時,同學們想證明:稀H2SO4與NaOH溶液確實發生了反應。請你與他們一起完成實驗方案設計、實施和評價。(注:硫酸鈉溶液呈中性)
(1)根據如圖所示實驗中的顏色變化,確定稀H2SO4與NaOH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H2SO4+2NaOH===Na2SO4+2H2O__。
(2)因為溶液變成了無色,小林說“稀硫酸一定過量了”,小林這么說的理由是__酸溶液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__。
(3)為確定小林的說法是否正確,同學們又設計了下列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實驗方案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方案一
取樣,滴入適量的氯化鋇溶液
出現白色沉淀
稀H2SO4過量
方案二
取樣,滴入2~3滴紫色石蕊試液
溶液變成紅色
稀H2SO4過量
上述方案中,你認為正確的是__方案二__(選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個實驗方案錯誤的原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BaCl2+Na2SO4===BaSO4↓+2NaCl__。請你再設計一種實驗方案確定稀H2SO4過量,你選用__鐵粉__(填藥品名稱)。
23.歸納總結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某科學興趣小組學習堿的性質后,通過實驗對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進行了驗證和總結,如圖所示,“—”表示物質兩兩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請據圖回答問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學將酚酞試液滴入氫氧化鈣溶液中,觀察到溶液變紅,得出結論:氫氧化鈣溶液呈__堿性__(選填“酸性”“堿性”或“中性”)。
(2)乙同學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到甲同學所得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溶液紅色褪去__,此時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__氯化鈣、氯化氫(或CaCl2、HCl)__(酸堿指示劑除外)。
(3)丙同學將碳酸鈉溶液加入氫氧化鈣溶液中,充分反應后,與乙同學所得溶液混合,靜置后發現: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則上層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氯化鈉(或NaCl)__(酸堿指示劑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質是__氯化鈣(或CaCl2)__;為驗證可能含有的溶質,請寫出實驗操作過程及現象:__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加碳酸鈉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氯化鈣(合理即可)__。
24.小金通過圖示裝置驗證CO2能與NaOH發生化學反應。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滿CO2的集氣瓶中注入過量20%的NaOH溶液,振蕩集氣瓶后打開止水夾。
(1)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_CaCl2溶液通過導管進入集氣瓶,且集氣瓶原有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合理即可)__。
(2)反應后將集氣瓶中混合物過濾,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還存在的溶質有__NaCl、NaOH、Ca(OH)2__。
25.[2018·金華麗水]碳酸氫鈉片是一種常用藥,能用于治療胃酸過多,這是因為人體的胃液中含有鹽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為測定藥片中碳酸氫鈉的含量,小科進行了如下實驗:
(1)小科認為,要測定藥片中碳酸氫鈉的含量,實驗中需要采集兩個數據:一是測出碳酸氫鈉片樣品的質量;二是根據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原理,通過實驗測出反應生成的__二氧化碳__質量。
(2)小科按如圖甲的實驗方案,取藥片和足量的稀鹽酸進行實驗,通過測量反應前后總質量的變化來采集實驗數據。同學們認為,測得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會偏大,原因是__二氧化碳逸出時帶走一部分水蒸氣__(答出一點即可)。
(3)為減小實驗誤差,小科又設計了如圖乙的實驗方案,取藥片和足量的稀鹽酸進行了三次實驗,采集的實驗數據如表:
實驗序號
1
2
3
碳酸氫鈉片樣品質量(g)
3.0
3.0
3.0
反應前總質量(g)
193.8
194.6
193.6
反應后總質量(g)
192.6
193.6
192.5
二氧化碳質量(g)
請計算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
答案:(3)三次實驗所得二氧化碳質量的平均值:
m(CO2)=(1.2g+1.0g+1.1g)÷3=1.1g。
設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為x。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x            1.1g
=,x=2.1g,
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100%=×100%=70%。
26.實驗室有一瓶碳酸鈣和氯化鈣粉末組成的均勻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和該混合物反應(所得溶液均為不飽和溶液),四組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請分析計算:
實驗組別




稀鹽酸質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質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質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體質量(g)
0
0
m
n
(1)反應后,稀鹽酸還有剩余的是第__一、二__組。
(2)求混合物中碳酸鈣和氯化鈣質量之比。
(3)表中a的值為__105.5__。
(4)求表中m的值。
答案:(2)第一組產生CO2質量為m=100.0g+3.0g-101.9g=1.1g,
設3.0g混合物中碳酸鈣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1g
=,x=2.5g;
3.0g混合物中氯化鈣質量為3.0g-2.5g=0.5g,混合物中碳酸鈣和氯化鈣質量之比為2.5g∶0.5g=5∶1。
(4)解法一:第三組實驗中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未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總質量為100.0g+9.0g-105.0g=4.0g,
9.0g混合物中碳酸鈣的質量為2.5g×3=7.5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7.5g-m           4.0g-m
=,m=1.25g。
解法二:據前三次實驗所得溶液質量可知,質量為m的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能使溶液質量增加:103.8g+(103.8g-101.9g)-105.0g=0.7g,
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m-0.7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m            m-0.7g
=,m=1.25g。
27.某校興趣小組在參與“五水共治”行動中,考察了某工廠的廢水處理工程,并取該廠未經處理的廢水樣品進行測定分析:
(1)用紫色石蕊試液檢驗廢水的酸堿性,石蕊試液呈__紅__色,說明該廢水顯酸性。
(2)另取該酸性廢水少量,滴加適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該廢水中一定含有的酸根離子是__硫酸根離子(或SO)__。
(3)同學們進一步了解到該廢水中只含有一種酸,為測定其所含酸的質量分數,取該廢水200g于燒杯中,逐漸加入硝酸鋇溶液,生成的沉淀質量與加入硝酸鋇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假設該廢水中的其他物質均溶于水且不與硝酸鋇溶液反應)
①當加入的硝酸鋇溶液的質量為__100__g時,沉淀剛好不再產生。
②計算廢水中該酸的質量分數。
(4)活動后小組同學推測該廠廢水處理時可能是加入__堿性物質__,使廢水達到中性后再排放。
答案:(3)②由題意可知該酸是硫酸,設200g廢水中含硫酸的質量為x。
H2SO4+Ba(NO3)2===BaSO4↓+2HNO3
 98        233
 x        23.3g
=,x=9.8g,
廢水中該酸的質量分數=×100%=4.9%。
28.有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鈉、硫酸銅、氯化鈉、硝酸鋇、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設計了如下實驗流程(所加試劑均足量)。
(1)操作Ⅰ、Ⅱ的名稱是__過濾__。
(2)無色氣體的質量是__2.2__g。
(3)固體甲的成分是__碳酸鈣與硫酸鋇__。
(4)這種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硫酸銅__。
(5)求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質總質量。
【答案】 (5)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鈣質量為x,則
CaCO3CaO+CO2↑
100       44
x       2.2g
=,x=5g;
設參加操作Ⅱ反應的硫酸鈉質量為y,則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142         233
y         4.66g
=,y=2.84g;
設參加操作Ⅰ反應的硫酸鈉質量為z,硝酸鋇的質量為w,則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142   261   233
 z    w    2.33g
==,z=1.42g,w=2.61g;
總質量為2.61g+1.42g+2.84g+5g=11.87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胜| 桂林市| 泰兴市| 仙游县| 榆社县| 葵青区| 邵武市| 明星| 商城县| 三河市| 图们市| 共和县| 桦甸市| 正阳县| 舟曲县| 海原县| 清远市| 巴楚县| 平江县| 高雄市| 青河县| 右玉县| 谢通门县| 疏附县| 安泽县| 花垣县| 延边| 柳河县| 华坪县| 清苑县| 高唐县| 崇左市| 全州县| 库伦旗| 湖南省| 多伦县| 桐乡市| 会宁县| 太仆寺旗| 尖扎县| 舒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