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歷史第二冊(人教版新課標) 為了方便老師充分地準備中考,我們經過收集和整理了有關資料,以知識目標和考點的有機結合為基調,點線面解決問題,使同學們在中考時,以不變應萬變,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我們準備了這套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處,不當之處,在所難免,請多提寶貴意見!中考考點五: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知識目標一、建立隋朝:581年,楊堅建立,定都長安。唐朝:618年,李淵建立,定都長安。二,政治1),唐太宗和貞觀之治原因:吸取隋亡教訓,減免田租,提倡節儉等表現:輕徭薄賦,提倡節儉;知人善任,重視納諫;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數; 合并州縣,大力精簡機構;完善科舉制,大興學校。——唐太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國力強盛。史稱“貞觀之治”2),武則天(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的統治:有貞觀遺風。(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重用人才,重視發展農業生產(鼓勵發展農桑,把開墾耕地和生產糧食多少作為對地方官進行賞罰的重要依據。減輕徭役。),首創殿試、武舉、“自薦”求官制度,社會經濟繼續發展。 重用武氏家族,任用酷吏,鼓勵告密。大興佛教。3),唐玄宗的開元盛世表現:穩定政局;任用姚崇、宋璟為相;大力發展生產;整頓吏治、嚴格執法。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唐朝進入全盛。三,教育(科舉制度的演變)1),科舉制的誕生 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錄用人才。(之前選拔官吏主要看門第的高低。)隋煬帝時,正是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意義:科舉制打破了門第的限制,給一般的知識分子提供了做官參政的機會,同時選拔官吏的權力也從地方集中到中央,為統治者吸收、籠絡人才拓寬了道路。對后世具有深遠的影響。2)科舉制的完善 唐太宗時,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武則天時,創造了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詩賦被作為進士科的主要內容。常設科目:明經科(主要考試儒家經典)、進士科(主要考試詩賦和政論)3)科舉制的衰落 明朝時,科舉考試內容限于四書五經,文體嚴格限于八股文。這種八股取士制度,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會的進步??婆e制在我國延續了1300多年,直至清朝末年(1905年)才廢除。4)科舉制的影響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是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政府機關任職??婆e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但后來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四,民族關系和中外交往唐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對外政策。1),與吐蕃的交往和親: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嫁給松贊干布。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嫁給尺帶珠丹。會盟:821年唐蕃會盟并立碑“患難相恤,暴掠不作”。(拉薩大昭寺前)2),外交a,遣唐使:日本派到唐朝的使官。200年間先后13批。(居各國之首)將唐朝先進的政治制度和科技文化帶回日本;推動了日本的改革;促進了日本經濟文化的發展。b,鑒真東渡:唐朝最富影響的僧人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法等,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貢獻。 (為日本設計唐招提寺;日本藥學界奉他為始祖。)C,玄奘西游:唐初著名僧人玄奘不畏艱險,西游天竺取經,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玄奘——《西游記》中唐僧的原型) (玄奘的佛經譯本是研究印度半島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學習兩人出生入死、百折不撓的獻身精神。中考考點六:經濟重心的南移與民族關系的發展知識目標一,遼宋夏金政權的并立和經濟重心的南移1)遼宋夏金政權的并立1、并立:(北宋與遼、西夏、大理并立)遼: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后改國號為遼。北宋: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定都開封(東京)。西夏:1038年,黨項族元昊建立,建都興慶。2、對峙:(南宋與金、西夏、大理并立)金:1115年,女真族完顏阿骨打建立。南宋:1127年,趙構建立,定都臨安。岳飛是抗金名將2),經濟重心的南移(黃河流域移到長江流域)時間:唐朝安史之亂后開始南移, 南宋時完成。(標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史實:宋朝a,南方生產發展農業:南方逐漸超過北方,傳入占城稻。水稻是主要糧食作物。棉花擴展到長江流域。手工業:景德鎮發展為瓷都,紡織業發達,采煤、造船業居世界首位。b,商業繁榮商業都市多而繁榮,打破了居民區與商業區的界限,出現“瓦肆”。海外貿易發展,廣州、泉州成為大商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時在四川出現。二,元朝的建立與民族關系的發展1), 元朝的建立1206年,鐵木真(后尊稱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1271年,忽必烈改號為元,定都大都。 2), 民族關系的發展a,元朝的統一,許多漢族人來到邊疆,邊疆各族也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與漢人雜居相處。b,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與漢人長期相處融合逐漸被漢化了。c,唐朝以來,定居我國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與漢、蒙、畏兀等族長期居住相處,互相通婚,逐漸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最主要表現,也是民族關系的發展的特點)d,元朝設置宣政院,負責管理藏族地區事務,加強了與藏族人民的聯系和交流。元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的經濟文化的發展與融合。考點 7: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知識目標一,明朝加強專制統治(1)政權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成祖遷都北京。(2)措施:1、變更統治機構:(1)在中央,撤中書省,廢丞相,六部長官直接聽命于皇帝。(2)地方,廢除行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與財政、刑獄和軍事,監管對臣民的監視和偵查。2、設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東廠、西廠和錦衣衛。這是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表現。3、實行八股取士,束縛知識分子思想。二、多民族國家的鞏固(1)鄭和下西洋目的:擴大明朝政治影響,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時間、次數:1405-1433年;7次。最遠到達地點: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影響:促進了我國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我國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經商。他們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對開發南洋做出了重大貢獻。比歐洲航海家遠航印度和美洲早半個多世紀,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注:與新航路開辟比較)(2)戚繼光抗倭1、倭寇: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盜組成武裝集團,經常到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進行掠奪和騷擾,沿海人民把他們叫做倭寇。(它不代表日本政府,也不代表日本人民。)2、時間:16世紀中期3、領導人:民族英雄戚繼光(臺州九捷)、余大猷4、結果:取得勝利。——抗擊外來侵略,保衛祖國國防。三、清朝專制統治 (1)政權建立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順治帝遷都北京,清朝開始對全國的統治。(2)措施1、設立軍機處清朝初期,中央政權機構才用明朝制度,設立內閣和六部,但保留著議政王大臣會議.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軍國大事完全聽憑皇帝裁決.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2、制造文字獄 摧殘了人才,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5、多民族國家的鞏固(1)對內維護統一 1、冊封達賴,班禪,設置駐藏大臣,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乾隆時建立”金瓶掣簽”制度.2、康熙清征,大敗葛爾丹.乾隆時,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管轄漠北地區.3、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新疆地區.4、康熙平定三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5、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得到妥善安置. (2)、對外1、鄭成功收復臺灣原因: 荷蘭侵占臺灣,實行殖民統治時間:1662年。領導人:鄭成功結果:荷蘭殖民者戰敗,臺灣回歸祖國。管理:1684年,清設置臺灣府,鞏固海防和國家統一2、雅克薩之戰原因: 沙俄強占雅克薩、尼布楚等地。領導者:康熙帝經過:兩次圍攻雅克薩,給沙俄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結果:1689年,沙俄與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影響:是中俄第一個邊界條約,在法律上肯定了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3)清朝疆域圖西:蔥嶺和巴爾喀什湖 東 :太平洋西北 :唐努烏梁海地區東北 :外興安嶺以北.北 :西伯利亞, 南: 南沙群島. 是亞洲東部最大的國家.四、閉關鎖國政策(1)表現: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即嚴格控制外國商人來華貿易,又限制中國商民出海 。(2)影響: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了一定的自衛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當的經濟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國人民接觸外國的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使清朝與世隔絕,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未能及時向世界學習,在世界上逐漸落伍,是中國近代落后就要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五、社會危機原因:1,中國的封建制度,封建統治走向衰落。2,西方各國先后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跨入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時代,中國閉關鎖國,導致落于世界。3,18世紀走在世界前列的英國侵略矛頭指向中國時間:從乾隆后期起,清朝開始由強盛走向衰落。表現:政治吏治腐敗 ,人民起義不斷。財政匱乏,土地集中,賦稅繁重,軍備廢弛考點 8: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知識目標一、數學:1、東漢的數學名著———《九章算術》,奠定了中國古代數學以計算為中心的特點,反映了我國古代高度發展的數學水平,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其中,分數四則和比例的算法在當時居于世界領先地位。負數的概念和正負數的加減運算,是世界數學史上最早的。書中的一些成就曾傳到日本、朝鮮、越南、印度、阿拉伯和歐洲,對世界古代數學的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2、南朝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3.1415926—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1100年。二,商朝青銅器:司母戊鼎(圖)(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的鼎),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是商王權力的象征。四羊方尊是青銅器中的精品。三,科學著作:1、北魏的酈道元所著《水經注》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它是為漢朝的地理學專著《水經》作的注。)2、北魏的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是世界農學史上的名著。書中反映了當時民族融合的社會現象。英國大生物學家達爾文稱它是“古代中國的百科全書”3、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4、明末的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5、明末清初的宋應星的手工業著作《天工開物》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丐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與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四,醫學:1、東漢醫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的基礎。被尊稱為“醫圣”。2、東漢名醫華佗精通針灸和外科手術,創制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術的醫生,被后世尊為外科鼻祖。還編成“五禽戲”鍛煉身體。3、明朝李時珍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被西方國家稱為“東方醫學巨典”五,工程建筑1,都江堰(圖):戰國時期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綜合性防洪灌溉工程。(岷江流域,四川號稱“天府之國”源于此。)2,長城:為解除北方少數民族的威脅而修建,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戰國時開始修建。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一萬多華里。(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方的長城連接延伸而成。)明長城(圖)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1。3萬里。(現在的長城是明長城)3,大運河(圖):時間:隋朝,隋煬帝公元前605年起開鑿,2000多公里長。(元世祖時開通兩段運河)中心:洛陽;南北起止點:北到涿郡,南至余杭。大運河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作用: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國家統一的鞏固。4,趙州橋(圖):隋朝李春設計和主持修建,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橋。(又名安濟橋,建于今河北趙縣城南洨河上)六,四大發明1,造紙術:西漢早期出現麻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東漢宦官蔡倫于105年改進造紙術,制成植物纖維紙(“蔡侯紙”)。傳播:首先傳入朝鮮、日本,公元8世紀傳入阿拉伯,經阿拉伯傳入歐洲,最后傳遍全世界。2,印刷術 隋唐時期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唐朝的《金剛經》是現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 傳播:向東傳入朝鮮、日本,向西由阿拉伯傳入歐洲。3,指南針 戰國時,人們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北宋時,人們發明了人工磁化法,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主要用途:辨別方向,航海,看風水。傳播:宋元時期傳入阿拉伯,再由阿拉伯傳入歐洲,為后來歐洲的航海家開辟新航路和發現新大陸提供了條件。4,火藥 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代已有火藥配方。(唐朝孫思邈《千金方》中有記載。)唐末開始用于軍事,宋元時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還用來制各種焰火和鞭炮。明朝采礦時已應用了火藥爆破法傳播:13世紀傳入阿拉伯,13世紀末,傳入歐洲,引起了歐洲軍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崩潰。歐洲人還將火藥用于采礦、筑路等工程,促進了社會進步。考點 9:輝煌燦爛的中國古代思想知識目標一、春秋:孔子(像) 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核心是“仁”,主張“為政以德”、“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他的言論記載在弟子們整理的《論語》一書中。老子:二,戰國百家爭鳴 1、墨家:墨家派創始人墨子,“兼愛”、“非攻”、“尚賢”、“互助”、“互愛”。2、儒家:孟子,儒家代表,提出仁政治國,民貴君輕,主張保護自然,愛護自然資源。荀子提出人定勝天。3、道家:莊子,道家學派代表,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4、法家:韓非,法家學派代表,主張改革,提倡法治。5、兵家:孫臏,著有《孫臏兵法》。6、西漢: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和“天人感應”的思想,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三,漢字的演變:1、甲骨文:商朝人可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今天的漢字與它一脈相承,商朝是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的開始。2、金文(鐘鼎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3、小篆:秦統一后,以小篆為全國統一的文字。4、隸書:隸書產生于秦代,盛行于漢代。5、草書:草書是秦隸的草化、連筆而成。章草中還保留隸書的波磔,以杜牧《急就章》為代表?!〗癫輰㈦`書的偏旁結構、象形性消失,由于它筆畫相連,越發展越潦草難認,不合楷模,所以漸漸由實用轉變為書法藝術了,如,晉代王羲之的《十七帖》、唐張旭的狂草等。6、楷書:楷書又名真書、正書,產生于漢末,盛于魏、晉、南北朝,成熟于唐代。7、行書:行書是楷書的快寫體,介于草、楷之間,既不像草書潦草,也不像楷書工整,筆畫連綿呼應,字字獨立,寫得快,認得清。是人們常用的手寫體,它和楷書一樣并行使用至今。從以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七種漢字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到:漢字字形的總變化是由繁到簡,每一種新字的出現,都改變著前一種字形難寫、難記的特點;同時,漢字不斷趨于定型化、規范化。四,文化1,文學1)唐詩 a,盛唐:李白,杜甫成就最高,詩仙李白代表作《蜀道難》 《觀廬山瀑布》等詩圣杜甫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別》等。 b,中唐:白居易為代表,代表作《秦中吟》和《新樂府》等2)宋詞a,北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等b,兩宋之交:女詞人 李清照。?。悖纤危盒翖壖?,《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3)元曲 元曲是元雜劇和散曲組成。戲劇代表作家有關漢卿等。4)明清小說 a,元末明初:羅貫中著《三國演義》是最早的長篇歷史小說。 施耐庵著《水滸傳》是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猓鞔衅冢簠浅卸髦段饔斡洝肥抢寺髁x的長篇神話小說。 c,清朝曹雪芹著《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因其具有 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史學?。?,春秋:孔子著編年史《春秋》,編訂《尚書》。b,西漢:司馬遷著,《史記》,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C,北宋,司馬光編《資治通鑒》,是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著作。3,藝術1) ,繪畫 a,西漢: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畫,是我國古代藝術的珍品。b,東晉 :顧愷之擅長人物畫,代表作《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c,隋朝:展子虞代表作《游春圖》d,唐朝:閻立本代表作《歷代帝王圖》《步輦圖》。畫圣吳道子代表作《天王松子圖》e,北宋:風俗畫是這一時期的特色。代表作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是我國美術史上不朽的作品。f,元朝: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琥,當時人們稱他的畫為“神品”2),書法:a,東漢:東漢末年,書法已成為一種藝術。b,東晉:王羲之被尊為書圣。代表作《蘭亭序》c,唐朝:顏真卿創“顏體”,柳公權創“柳體”。后人把柳書和顏書并稱為“顏筋柳骨”d,宋朝:著名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人稱“宋四家”。e,元朝:趙孟琥的書法勁秀雄健,功力深厚。3),雕塑與雕刻a,秦朝:秦兵馬俑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b,北魏: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是雕刻藝術的寶庫。c,隋唐: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4,宗教a,西漢末年,佛教有古印度傳入。b,東漢,佛教得以傳播,道教興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