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31張PPT。第二次工業革命歷史與社會人教版 八年級下新知導入 《流浪地球》在2019年橫空出世,盡管它還有很多不完美,但是,注定它在中國電影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電影和哪一次工業革命有關?它給我們什么啟示?第二次工業革命 科技和想象力推動著人類進步和發展… …新知講解背景 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強有力的政權,勞動力被大量解放出來;蒸汽機造就大量財富,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場均來自遙遠的地區;蒸汽機激發了人的需求,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摘自王思德《世界近代史》結合材料,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條件有哪些?資產階級統治在世界范圍內鞏固和發展(19世紀五六十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政治前提經濟基礎技術支持19世紀,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展開,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科學研究也取得了重大進步。各國都重視科學技術發展,鼓勵科學研究。新知講解特點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學科究研在19世紀,自然科學特別是熱力學、電磁學、化學等方面的新發展,開始與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在技術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帶動了相應的許多新興工業部門興起。總之,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物理學方面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果成英國物理學家焦耳發現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學方面德國植物學家施菜登和動物學家施旺建立細胞學說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提出進化論化學方面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化學元素周期律新知講解電的出現學電父之a.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后來,人們根據這一現象發明了早期電動機和發電機。法拉第為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出生貧苦,僅上過小學,但自學成才。1831年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法拉第 1791年~1867年電磁感應現象指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的現象。電磁感應現象新知講解 1991年至2001年法拉第的照片被印在20元英鎊紙幣上。電容則以法拉作為單位。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在一次會議上展示了他發明的圓盤發電機,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臺發電機。盤圓動發機電的出現新知講解電發機1866年,德意志人西門子研制出發電機,但這種發電機存在許多缺點。電動機是把電能轉換成機械能的一種設備。19世紀70年代,經過不斷完善的發電機進入生產領域,電力開始作為動力帶動機器。動電機電的出現1870年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了電動機,電力開始被用來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新知講解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利用電學研究最新成果,發明了耐用的白熾燈泡、堿性蓄電池、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等。美利堅民族崇尚的那種傳奇般的人物——沒有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他一生取得了1300多項的發明專利,被稱為“發明大王”,特別在電氣應用領域,成果累累、功勛卓著。明發王大愛迪生代表人物及其發明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1931年新知講解迪愛及生明發 1862年——救人,有機會學習收發電報技術。 1869年——愛迪生在紐約一家經紀人處得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幾個月后,他為華爾街的老板們設計了一臺股票行情自動收報機。這項發明的成功促使愛迪生決意當一名職業發明家。他辭去工作,自己開了一家咨詢公司,專門從事發明和技術開發工作。他改進了電報機,發明了臘紙和油印機,將公司辦得有聲有色。 1876年——他做出了一個使他聲名鵲起的偉大發明:留聲機。 1878年——愛迪生將興趣轉到電燈的研制上來……代表人物及其發明新知講解愛迪生發明的電燈19世紀巴黎的電力鐵路最早的電影放映機影響:電力在工廠和家庭中得到了普遍應用,標志著人類邁進了電氣時代。 電 力(新能源)電動生產工具、家用電器出現大型發電廠出現遠距離輸電網絡建立→→→新知講解到1882年,愛迪生已經在紐約建成了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電力系統。他的直流發電機功率達到600多千瓦,為幾千用戶提供照明用電。明光者使愛迪生還在紐約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火力發電站。發電站為電燈提供了能源,促進了電燈的廣泛使用。代表人物及其發明新知講解 各國發明家的共同努力下,發電機、電動機、電焊、電鉆、電話、電車、電報等紛紛問世。世界由此進入“電氣時代”。1876年貝爾獲得發明電話專利有軌電車無軌電車氣電代時1871年的英國倫敦電報總局影響新知講解“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 功效高、污染小、應用范圍大、使用方便。思考:與蒸汽相比,電力作為動力有何優點?新知講解內燃機發明過程a.1876年,德國人奧托制造出一臺煤氣內燃機。b.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內燃機。c. 德國工程師迪塞爾發明了柴油內燃機奧托制造出以煤氣為燃料的四沖程內燃機,成為頗受歡迎的小型動力機。 戴姆勒制成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馬力大、重量輕、體積小、效率高,可充作交通工具的發動機。1892年,狄塞爾發明了結構更簡單、燃料更便宜的柴油內燃機,它雖笨重,但卻非常適用于重型運輸工具。新知講解車汔發的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本茨制造出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 1885年德國的卡爾.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以內燃機為動力的三輪汽車,奔馳1號三輪汽車于1886年1月29日獲汽車制造專利,車速最快為15km/h。專利號為37435,專利名為氣態發動機車明新的交通工具新知講解車汔發的1913年,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帶來了汽車制造業的革命。汽車價格大幅下降,汽車開始成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讓汽車進入千家萬戶的美國汽車巨頭-亨利福特。他的杰作是世界上第一種流水線作業的汽車產品-T型車。福特的T型車使汽車成為大眾化商品。它創下了一個驚人的紀錄,19年間總共生產銷售了一千五百萬輛。明早期的福特汽車乘坐T型車的福特和他的兒子新的交通工具新知講解 一方面應積極發展汽車工業,另一方面盡力減少或消除它的消極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就,趨利避害。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對待汽車工業呢? 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請你談一下汽車的出現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新的交通工具擁堵的道路汽車尾汽新知講解新的交通工具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試驗飛機成功服征空天的王者1903年12月17日,美國的萊特兄弟制成的第一架有動力裝置的飛機并試飛成功,試飛最長一次飛行59秒,行程約260米。把人類飛上藍天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新知講解動新內力內燃機的發明帶動了相關的新興工業的發展,以內燃機為發動機的汽車、輪船、飛機、拖拉機等出現,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燃機影響新知講解內燃機廣泛應用石油開采和提煉電力工業、石油工業、化學工業等新興工業興起并開始在工業中占據主導地位——石油、電力、煤炭成為三大能源新知講解化學工業和新材料石油化學工業簡稱石油化工,石油化學工業是基礎性產業,它為農業、能源、交通、機械、電子、紡織、輕工、建筑、建材等工農業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油石工化新知講解影響二第工次影業響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19世紀最后30年,資本主義世界鋼產量從52萬噸增長到2800多萬噸;石油產量從80萬噸增加到2000萬噸,增長了24倍;鐵路從21萬公里增加到79萬公里,延長了近3倍。1870年-1913年世界工業生產分布比例%新知講解影響在科技影響生產的同時,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工廠不斷改進經營管理方式改變了生產方式:采用流水線生產方法談一談,流水線生產有什么利弊。(評價) 一方面簡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對勞動者的技術要求,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另一方面,流水線作業連續不斷運轉,強制工人快速操作,增加了勞動強度,不利于工人健康新知講解影響新知講解影響斷壟資主本義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隨之而來的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壟斷即獨占,少數大資本家通過兼并和聯合的方式,組成集團,控制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價格和市場,賺取高額利潤,把越來越多的社會財富控制在自己手中。這種集團被稱為壟斷組織。美國漫畫,壟斷資本家控制的美國參議院新知講解影響1、電力得到了普遍利用,人類邁入了電氣時代。2、19世紀后期,美國和德國后來居上,率先實現了電氣化,工業發展勢頭超過了英國。歐洲、北美國家把工業文明引向了更高的發展階段。3、直到今天,我們仍在享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感受著科技在推動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魅力。影響第二次工業革命與中國帝國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先后發動——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知講解拓展延伸 兩次工業革命早期階段(蒸汽時代)新階段(電氣時代)18世紀60年代19世紀70年代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的廣泛應用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蒸汽機、蒸汽機車電動機、電燈、汽車、飛機、電話英國美國、德國紡織業、機器制造業、冶金業、采礦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電力工業、鋼鐵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都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促進了經濟迅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②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板書設計第二次工業革命1.背景2.開始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4.成就(1)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 5.影響3.特點①②(2)內燃機的發明(3)化學工業和新材料①內燃機發明過程②新的交通工具③內燃機發明的影響①電的出現②代表人物及發明③影響最顯著成就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第七單元第五課第二次工業革命同步練習選擇題1. 右圖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明的新型交通工具,它們的出現促使哪一新能源廣泛使用( )A.煤炭 B.太陽能C.石油 D.原子能2.交通工具伴隨科技的進步而不斷發展。人類社會進入汽車時代開始于( )A.文藝復興時期 B.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C.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3. 飛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下列同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的是( )4. 小敏同學在學習“第二次工業革命”時,繪制了思維導圖(見右圖)。其中內容正確的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 “電工技術革命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而電的利用為我們開辟一條道路。”人類由此進入( )A.蒸汽時代 B.電氣時代 C.信息時代 D.網絡時代6. 19世紀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圍來看,資本主義充滿了“青年時代”所具有的活力,處于高速發展期,出現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B.蒸汽時代的到來C.列強的殖民擴張與掠奪 D.電氣時代的到來7. 某歷史學家認為“19世紀80年代,世界交通領域里的一場革命源于一種新動力的發明”。這種“新動力的發明”應是( )A.蒸汽機 B.內燃機 C.發電機 D.飛機8. 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產量的變化。對這一變化的出現產生了直接影響的是( )年份1880190019101920產量(億噸)0.040.210.460.94A.蒸汽機的改良 B.火車的誕生 C.內燃機的應用 D.電燈的發明9. 觀察右圖,導致19世紀末20世紀初石油開采量發生變化的原因是( )①蒸汽機的產生 ②汽車的發明 ③飛機的研制 ④核能的利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④ D.②③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千年數據看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表1 公元1300-1820年中國和西歐人均GDP比較1300年1400年1500年1820年中國600元600元600元600元西歐593元676元771元1 204元注:按照1990年國際元單位計算。——資料來源: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統計》(1)從數據識趨勢。表1中相比中國,西歐的經濟發展呈現怎樣的趨勢?并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從1500年到1820年,西歐出現這一趨勢的主要原因。表2 中國與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比較 表3 中國科技研發支出和部分學段入學率情況注:1978、2016年我國大學生人數分別為16.5萬人、704.2萬人;1985年我國開始實施專利法,2017年我國成為第二大國際專利申請國。(2)從數據析聯系。表3所含信息對表2所示的我國發展趨勢有什么影響?(3)從數據悟啟示。中西千年發展歷程的上述回顧,對我們今后的發展有何啟示?參考答案1.C 2.C 3.C 4.B 5.B 6.D 7.B 8.A 9.D 10. (1)該時期內西歐人均GDP趕超中國,經濟持續發展。 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貿易的發展;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確立,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2)表2反映了該時期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在總量上趕超歐元區。表3所反映的我國勞動者素質和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3)要制度創新;要科教興國;要改革開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七單元第五課第二次工業革命.ppt 第七單元第五課第二次工業革命同步練習.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