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5節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要點整理】人體的呼吸系統包括 和 ,后者由鼻 、 、 、 組成,對進入肺的氣體起到 、 、 的作用。呼氣和吸氣是依靠 和 等的活動而產生的。 收縮,肋骨 , 移升,胸腔體積 ,肺內壓力 ,人就吸氣;反之, 舒張,肋骨 , 回落,胸腔體積 ,肺內壓力 ,人就呼氣。人體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是人體細胞內的 與 發生氧化反應所提供的。葡萄糖在細胞內氧化分解的過程: 。【例題講解】1、霧霾天氣PM2.5超標,對人體造成危害,PM2.5進入人體的途徑為( ?。?br/>A. 外界→咽喉→食道→肺B. 外界→鼻腔→咽喉→食道→氣管→肺C. 外界→鼻腔→氣管→肺D. 外界→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解、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稱為呼吸道,是氣體進出的通道.那么霧霾天氣PM2.5超標,對人體造成危害,PM2.5進入人體的途徑為:外界→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故選:D2、人在呼氣時胸部和膈發生的變化是( )①肋骨向上向外運動②肋骨向下向內運動③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④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⑤胸廓擴大⑥胸廓縮?。?br/>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解: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吸氣:肋間外肌、膈肌收縮→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膈肌頂部下降)→胸廓擴大→外界大氣壓力大于肺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呼氣:肋間外肌、膈肌舒張→肋骨下降,膈肌頂部回升→胸腔容積縮小→肺泡借彈性→縮回,導致肺內氣壓增大,→肺內氣體排出肺泡.因此人在呼氣時膈肌的變化是:;肋間肌和膈肌舒張,膈頂上升,胸腔容積縮?。鐖D所示:故選B.3、下列有關呼吸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r/>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呼吸作用合成有機物C.呼吸作用一般生成二氧化碳D.呼吸作用釋放能量解: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故選:B.4、根據下圖來回答:經數小時后,U型管A、B兩處的液面會出現下列哪種情況(實驗裝置足以維持實驗過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動,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氣和溫度變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A處上升,B處下降 B、A、B兩處都下降C、 A處下降,B處上升 D、A、B兩處都不變解:根據圖示的裝置可知:氧氣被小白鼠 (?https:?/??/?www.baidu.com?/?s?wd=%E5%B0%8F%E7%99%BD%E9%BC%A0&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_blank?)吸入,呼出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導致體系壓強變小,A液面升高,B液面降低。故選:A?5、小柯利用如下實驗裝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1)圖甲實驗設立B組的目的是 .(2)如圖乙,把幾棵新鮮菠菜裝入塑料袋中,扎緊袋口,在 環境中放置十二小時后,松開袋口,插入導管立即扎緊袋口,并將導管口插入燒杯中,緩慢擠壓塑料袋,蠟燭熄滅.該現象能否說明菠菜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判斷并說明理由: .(1)圖中兩個裝置中分別裝有萌發的種子和煮熟的種子,一段時間后,由于A瓶中的種子在呼吸時,產生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B瓶由于煮熟的種子,石灰水變化不大,因此B裝置起到對照作用.(2)圖乙,為防止新鮮菠菜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應在黑暗或無光照環境中放置十二小時后,否則,植物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實驗現象不明顯.蠟燭熄滅,該現象不能說明菠菜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燒杯中的燭焰熄滅只能說明塑料袋中的氧氣含量少,而不能說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不支持燃燒的氣體不僅有二氧化碳,還有其他氣體如氮氣、二氧化氮等氣體.證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進行檢驗.故答案為:(1)與A組進行對照(或對照)(2)黑暗或無光照???不能,燒杯中的燭焰熄滅只能說明塑料袋中的氧氣含量少,而不能說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證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進行檢驗。【同步練習】基礎篇1.人體進行呼吸時,胸廓容積的變化與肋間肌、膈肌有關。下列會導致呼氣的情況是( ?。?br/>A.膈肌收縮,肋間肌舒張 B.膈肌收縮,肋間肌收縮 C.膈肌舒張,肋間肌收縮 D.膈肌舒張,肋間肌舒張2.吃飯時大聲說笑容易被嗆到而發生危險,所以古人云“食不言”。原因是消化系統與呼吸系統有一個共同的器官是( ?。?br/>A.咽 B.口腔 C.鼻 D.氣管3.如圖所示是人體呼吸系統結構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 )A.氣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2 B.1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器官 C.痰形成的部位是6 D.呼吸系統包括1、2、3、4、54.如圖是模擬膈肌運動的示意圖,下列對其分析正確的是( ?。?br/>A.甲是呼氣過程,膈肌收縮 B.乙是呼氣過程,膈肌收縮 C.乙是吸氣過程,膈肌舒張 D.甲是呼氣過程,膈肌舒張5.人體的呼吸道不僅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還能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下列不是鼻腔對吸入的空氣進行處理的一項是( ?。?br/>A.鼻毛阻擋灰塵 B.鼻黏膜血管溫暖吸入的冷空氣 C.鼻黏膜分泌黏液清潔和濕潤空氣 D.鼻細胞能進行氣體交換6.某同學為了探究呼吸作用的產物,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組實驗裝置,將它們放在靠窗口的準備臺上,請你推測24小時后袋中氣體最可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 )A.甲塑料袋 B.乙塑料袋 C.丙塑料袋 D.丁塑料袋7.某研究小組用同種的、萌發和煮熟的種子進行植物呼吸作用實驗(如圖),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甲、乙瓶中均放入煮熟的種子 B.甲、乙瓶中均放入萌發的種子 C.甲瓶中的氧氣被萌發的種子吸收了 D.乙瓶中的二氧化碳被煮熟的種子吸收了8.有實驗小組對“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進行如下操作:在一個500毫升的透明塑料瓶中裝入大豆種子,然后密封,1小時后用裝有一定量澄清石灰水的針簡抽取瓶中的氣體,觀察石灰水的變化,發現并沒有變混。下列分析和評價錯誤的是( ?。?br/>A.該實驗設計不夠完善,沒有設置對照 B.石灰水沒有變混說明不能用它來檢驗二氧化碳 C.石灰水沒有變混可能是由于大豆種子呼吸作用弱 D.石灰水沒有變混可能是實驗時間短,產生二氧化碳少9.取等量的兩份新鮮菠菜和兩只相同的廣口瓶分別標號為甲、乙,將其中一份菠菜用沸水處理并放入甲瓶,另一份新鮮的菠菜放入乙瓶,同時置于溫暖、封閉、遮光的環境中24h,將點燃并穩定燃燒的蠟燭迅速伸入兩瓶中,蠟燭的燃燒變化是( )A.甲瓶中火焰變小,乙瓶中幾乎不變 B.甲瓶中幾乎不變,乙瓶中火焰變小 C.甲瓶中火焰變小,乙瓶中燃燒更劇烈 D.甲、乙瓶中變化都不明顯10.某同學要證明綠色植物具有呼吸作用,下列哪項是必須具備的?( )A.用被子植物做實驗材料 B.選用金魚藻做實驗材料 C.在光照下進行實驗 D.在黑暗處進行實驗提高篇11.為探究綠色植物和種子的生命活動,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并實施了以下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裝置實驗前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內的氧氣耗盡 B.乙裝置收集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細木條復燃 C.丙裝置觀察到的現象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D.丁裝置實驗現象說明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氣參與12.以溫度為測量值,設置甲、乙對照實驗,探究種子萌發過程中能量變化,在A~D四幅坐標圖中,能正確表達實驗結果的是( ?。?br/>A. B. C. D.13.如圖為探究綠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否會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A.此實驗裝置放在陽光下效果會更好 B.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檢測氧氣濃度的變化 C.將裝置置于黑暗環境中,澄清石灰水會變渾濁 D.用此裝置進行探究實驗時不需要設置對照實驗14.將萌發的黃豆種子平均分成兩份,一份裝入甲瓶,另一份煮熟,冷卻一段時間后裝入乙瓶,并將兩瓶密封。 24 小時后,將燃燒的蠟燭分別放入兩瓶,甲瓶中蠟燭很快熄滅,乙瓶中的依舊燃燒。 下列關于該實驗分析正確的是( ?。?br/>A.煮熟的種子也可以進行微弱的呼吸作用 B.萌發的種子呼吸放出二氧化碳導致蠟燭熄滅 C.萌發的種子呼吸消耗氧氣導致蠟燭熄滅 D.此實驗說明萌發的種子呼吸釋放熱量15.把正在萌發的種子裝在密閉的保溫裝置中,每隔一段時間測定裝置內的溫度和氧氣含量,并將結果繪制成下圖。圖中橫軸表示時間,甲表示該裝置中溫度的變化,乙表示該裝置中氧氣含量的變化。下列能正確反映出溫度和氧氣含量隨時間變化的是( ?。?br/>A. B. C. D.16.2017年2月14日,國家衛計委網站公布“2017年1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數據顯示,1月份全國“人感染H7N9禽流感”發病數為192,死亡數為79.許多患者是通過呼吸道感染而患病的,患者持續高燒不退、咳嗽,嚴重時導致死亡。甲型H1N1流感病毒到達患者肺部的旅程是:外界空氣→ → → → → → 。患者的初期癥狀往往是咳嗽,這說明致病生物已達到 ,所以要及時治療。17.如圖是檢驗呼出氣體的實驗裝置,根據所學的知識和實驗經驗回答下列問題.(1)在“呼吸處”作緩慢的吸氣和呼氣,吸氣時,用夾子夾緊B管的橡皮管;呼氣時,夾緊A管的橡皮管.進行多次后, ?。ㄌ睢癆”或“B”)試管內的石灰水變渾濁了.證明呼出的氣體中含 ?。?br/>(2)在實驗中設置A試管的目的是 .(3)人體內呼出的二氧化碳產生的部位是 A.血液 B.肺泡 C.細胞 D.氣管(4)在呼吸時,由于肋間肌和膈肌 ,胸廓擴大,氣體就被吸入.18.人體每時每刻必須從空氣中獲得氧氣,把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到空氣中,這一過程是通過呼吸運動來完成的。圖(一)為呼吸系統模式圖,圖(二)為人體在平靜呼吸時胸廓容積變化示意圖,圖(三)為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中的A指的是 ,圖(二)所示曲線中的 段表示人體吸氣過程,請結合圖(一)、圖(二)完整敘述人體的吸氣過程: 等呼吸肌收縮,胸廓容積增大,肺隨著 ,肺內氣壓降低,低于外界氣壓,于是外界氣體進入肺,完成吸氣動作。(2)圖(三)中1代表的物質是 ,血液從毛細血管的B端流到C端后,其成分的變化是 含量增加。19.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欲用下列裝置探究“綠色植物呼吸過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氣體產生”,其操作設計如下:①將整套裝置放在溫度較低的暗室中;②通過A裝置鼓入適量的空氣;③靜置一定時間后取出觀察。請分析回答:(1)裝置A可起到的作用是 ??;裝置B可起到的作用是 。(2)標志著本探究活動成功的現象是 。(3)若該研究性學習小組按上述設計進行操作,沒能觀察到預期的現象,可能的原因是 。(4)將整套裝置放在暗室中的目的是 。20.新鮮蔬菜堆放一段時間后就發熱了。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實驗,探究新鮮蔬菜堆中熱量的產生是否與蔬菜的呼吸作用有關。(一)實驗材料和器具同種新鮮蔬菜若干,同型號黑色塑料袋、保溫桶各兩個,同型號溫度計兩支,棉線若干等。(二)實驗步驟:(1)取兩個黑色塑料袋,分別編號為甲、乙。(2)甲袋放入一定量煮熟冷卻后的蔬菜,乙袋放入 ?。ㄌ睢暗攘炕颉安坏攘俊保┑奈醋鋈魏翁幚淼耐N新鮮蔬菜。(3)往甲、乙兩袋分別插入一支溫度計并用線把袋口扎緊,記錄溫度計的初始讀數。(4)將甲、乙兩袋分別放入兩個保溫桶中,并置于同一環境下,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溫度計讀數的變化。(三)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預期實驗結果:(Ⅰ)甲袋溫度無變化,乙袋溫度升高,則說明新鮮蔬菜堆中熱量的產生與蔬菜的呼吸作用有關。(Ⅱ)若甲、乙兩袋溫度無差異,則說明新鮮蔬菜堆中熱量的產生與蔬菜的呼吸作用 。請根據上述實驗設計回答下列問題:(1)請將實驗設計中的兩處空白補充完整:a ;b 。(2)請你為該同學做出實驗假設: 。(3)將甲、乙兩袋分別放入兩個保溫桶中,并置于同一環境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控制 變量。(4)設計乙組的目的是 。 參考答案:【要點整理】1、肺、呼吸道、咽、喉、氣管、支氣管、過濾、溫暖、濕潤;2、膈肌、肋間肌、膈肌和肋間外肌、向上、向外、增大、減小、膈肌和肋間外肌、向下、向內、減小、增大3、有機物、氧氣、葡萄糖+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同步訓練】D; 2.A; 3.A; 4.D; 5.D; 6.A; 7.C; 8.B; 9.B; 10.D; 11.A; 12.A; 13.C; 14.C; 15.C; 16.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氣管和支氣管; 17.B;較多的二氧化碳;對照;C;收縮; 18.膈??;b﹣c;肋間肌、膈肌;擴張;二氧化碳;氧氣; 19.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檢驗二氧化碳氣體是否除盡;裝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暗室的溫度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較弱,產生的二氧化碳太少;避免進行光合作用干擾實驗結果; 20.等量;無關;等量;無關;新鮮蔬菜堆中熱量的產生與蔬菜的呼吸作用有關;單一;進行對照;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