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9年中考歷史周年大事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9年中考歷史周年大事

資源簡介

歷史1.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虎門銷煙(180周年)
(1)概況: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則徐前往廣東查禁鴉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銷毀收繳的全部鴉片。(2)意義: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2.?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葡萄牙》簽訂(175周年)
1844年,清政府被迫與美國簽訂《望廈條約》與法國簽訂《黃埔條約》。通過條約,美法除享受英國在華取得的各種特權之外(1843年英國通過《虎門條約》獲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還擴大了侵略權益。
3.天京的陷落(155周年))
(1)失敗: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軍沖入城內。天京的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2)性質: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
(3)局限性: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太平天國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雞腿的團結。
(4)影響:堅持斗爭14年,轉戰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是最壯烈的一章。
4.甲午中日戰爭爆發(125周年)
(1)戰爭爆發:1894_年7月,日軍進攻駐守朝鮮的中國軍隊,并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
(2)主要戰役:
壤戰役(1894):清軍將領左寶貴中炮犧牲,統帥葉志超棄城逃跑,平壤陷落。
黃海戰役(1894):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激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殉國。
遼東半島戰役(1894);只有徐邦道孤軍迎敵,寡不敵眾而敗。日軍占領旅順,進行了大屠殺。
威海衛戰役(1895):水師提督丁汝昌嚴詞拒絕投降,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3)《馬關條約》的簽訂
①簽訂:189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簽訂《馬關條約》。
②內容: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
③影響: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_。
5.“門戶開放”政策提出(120周年)
(1)1899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的照會,承認各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和既得的特權,同時要求在各國租借地和“勢力范圍”內享有均等的貿易機會。得到各國的同意。
(2)這個政策反映出美國與其它帝國主義國家在侵華政策上的矛盾。
6.梁啟超(1873—1929)逝世(90周年)
參與“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的序幕、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義》提出“變著,天下之公理也”、參與百日維新(戊戌變法)
7.嚴復(1854—1921)誕辰(165周年)主持《國聞報》,號召變法自強,成為北方最有影響的報紙。
8.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成立興中會(125周年)
(1)上書李鴻章:1894年孫中山北上天津,上書李鴻章,提出變法自強等多項改革建議,遭到拒絕。它開始認識到,只有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才能拯救中國。
(2)成立興中會:1894年11月,在檀香山聯合華僑,成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9.章炳麟(1869—1936)誕辰(150周年)
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宣傳民族民主革命,號召人們起來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
10.袁世凱解散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105周年)
1914年初,袁世凱解散國會,不久,又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接著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可無限期連任,可指定繼承人;
袁世凱相當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11.五四運動爆發(100周年)
(1)原因(導火線):一戰結束后,英、美、法、日等戰勝國召開了巴黎和會,決定將大戰前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爆發:時間:1919年5月4日;地點:北京天安門;口號:“外爭國權,內除國賊”(最能體現運動性質)“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要求:嚴懲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
(3)擴大:全國200多個城市的學生一致罷課,支持北京學生的反帝斗爭;6月3日北京學生開展大規模的愛國宣傳活動,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罷市風潮隨即席卷全國十幾個商業中心城市。唐山、長辛店等地11人也舉行罷工,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工人階級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運動的中心也由北京轉移到了上海。
(4)成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釋放被捕的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也沒有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的直接目標得到了實現,這是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一次重大勝利。
(5)意義:①性質: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②在這次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展現了偉大的力量。③一些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了重要作用。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2.國民黨一大召開、黃埔軍校建立(95周年)
(1)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這次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
(2)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孫中山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亦稱“黃埔軍校”。軍校總理是孫中山,校長是蔣介石,政治部主任是周恩來。
13.古田會議召開(90周年)
1929年12月,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古田召開,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
14.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開始(85周年)
(1)原因:1933年秋,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由于博古和李德在軍事指揮上“左”的錯誤,紅軍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2)開始: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紅軍沖破敵人的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人員損失慘重。因紅軍損失慘重,毛澤東提出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紅軍強渡烏江,攻克了遵義。
(3)轉折:①時間: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遵義會議。②內容:會議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③意義: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4)過雪山草地:遵義會議后,毛澤東指揮紅軍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過大雪山,走過草地,突破臘子口,進入甘肅。
(5)紅軍勝利會師陜甘:①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帶領中央紅軍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②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與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
(6)意義: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15.豫湘桂戰役(75周年)
抗日戰爭后期,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1944年,日軍向國民黨正面戰場發動了大規模的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丟失了河南、湖南、廣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
16.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北平和平解放、渡江戰役勝利、南京解放、中國人民政治協商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
(1)1948年11月,中原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領導下,以徐州為中心發起淮海戰役。1949年1月,淮海戰役勝利結束。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
(2)幾乎與淮海戰役同時,東北野戰軍揮師入關,與聶榮臻指揮的華北人民解放軍共同發起平津戰役,解放軍武力攻占張家口、天津,威逼北平。北平國民黨守軍總司令傅作義在中國共產黨的爭取下,接受和平改編。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3)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
(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
①時間:1949年9月;地點:在北平召開。
②內容:A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共同綱領》,規定了國體、政體等;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B決定改北平為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采用公元紀年。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C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③意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功召開,初步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5)開國大典:
①時間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澤東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②意義:A.國內: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B.國際:壯大了世界和平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17.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65周年)
(1)時間地點: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性質: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3)內容: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大會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委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4)意義: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形成了人民代表會議制度。人民代表會議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18.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公私合營
(1)目的:為使私有制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公有制
(2)時間:1954年,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3)方式:逐步發展企業的公私合營,即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公方代表居于領導地位
(4)成就:1956年初,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
(5)政策(創舉):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這種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6)完成: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7)實質: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
(8)意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階段。
(9)問題:后期存在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
19.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35周年)
(1)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
(2)內容:①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②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③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
(4)作用:通過改革,企業有了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克服了長期以來的弊病。這就大大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我國城鄉出現了經濟大發展的嶄新局面。
20.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35周年)
(1)過程:①1984年,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等14個沿海城市。②1985年,中國又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③1988年,海南經濟特區建立。④1990年,上海浦東開發區建立。⑤1992年,對外開放的地域又向縱深推進,相繼開放了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滿洲里地邊境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陸等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等。⑥隨后幾年,又陸續開放了一大批符合條件的內陸市縣。
(2)結果: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2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提出(5周年)(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
(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全面從嚴治黨提出:2014年12月,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強調,從嚴治黨是全黨的共同任務,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3)重大意義:“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2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35周年)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的政治制度。1949年通過的《共同綱領》將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后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憲法。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
(2)意義: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23.《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簽署(35周年)、澳門回歸20(周年)
(1)“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為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中英兩國政府經過兩年談判,于1984年底正式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于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設立直轄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別行政區。
(2)1999年12月19-20日,中葡兩國政府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澳門回歸祖國。
(3)意義: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24.《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71頁圖片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
從1979年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中央人民政府倡議海峽兩岸直接實行通郵、通航、通商,歡迎臺灣同胞來大陸彈琴、旅游、考察、經商等。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
25.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古田召開(5周年)
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2014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古田召開,強調軍隊政治工作要為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201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調整組建五大軍種,即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五大戰區,即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構建軍隊聯合作戰體系。
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
26.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倡導(65周年),
(1)首次提出:①1953年底,周恩來接見印度(國家)代表團時首次提出。②其主要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共同倡導:1954年,中國、印度、緬甸等三國總理(周恩來、尼赫魯、吳努)發表聯合聲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準則。
(3)影響: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
27.中美正式建交(40周年)
①時間:1979 年。②美國態度: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28.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5周年)、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20周年)
(1)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兩彈一星”:原子彈、1966年導彈、人造地球衛星——1970年東方紅一號)
意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勢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家地位。
(2)1999年11月,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開啟了我國的飛天之旅。(2003年神舟五號--楊利偉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08年神舟七號--翟志剛太空行走)
2019年中考逢“五”逢“十”大事年表——世界史部分
1. 羅馬帝國(建國2035周年)
⑴掌權:前31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統治實權。
⑵建立帝國: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了羅馬帝國,采取許多措施解決矛盾,鞏固自己的獨尊地位。
⑶發展: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的版圖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
⑷法學貢獻:《十二銅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它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羅馬帝國的法學家對法律進行了廣泛論證,包括萬民法、經濟法,以及眾多的法律概念。它們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羅馬法學系統。
⑸衰亡
①原因:3世紀,羅馬陷入政治、經濟發危機。375年,日耳曼人入侵羅馬帝國。
②滅亡: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不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
2.?查理曼(742-814)帝國(查理曼去世1205周年)
(1)繼位:8世紀,查理成為法蘭克國王。
(2)擴張:800年前后,版圖擴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國西部的廣大地區,成為當時西歐最大的王國。
(3)統治:實行鼓勵基督教發展的政策,命令人民貢獻“十一稅”。
(4)加冕:800年的圣誕節,教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加冕禮,因此查理又稱“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法蘭克王國史稱“查理曼帝國”。
(5)分裂:814年查理曼去世。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 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
3.《查士丁尼法典》(頒布1490周年)
(1)帝國版圖:涵蓋了希臘以及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區。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進入了“黃金時代”。
(2)查士丁尼: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528年組建了法典編纂委員會。529年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后來又編成《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以上4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
(3)作用: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還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
4. 源賴朝(1147-1199)(去世820周年)
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鐮倉幕府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日本由此進入了長達近700年的幕府時期。
5. 達芬奇(1452-1519)(去世600周年)要認識課本67頁肖像圖
出生于意大利佛羅倫薩,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最大成就是繪畫。
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并稱“美術三杰”。
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麗莎》。(識圖:課本67頁《 蒙娜麗莎》圖)
6. 莎士比亞(1564-1616)(誕辰1455周年)要認識課本68頁肖像圖
(1)地位:英國文學藝術家
(2)代表作:《哈姆雷特》和《羅密歐與朱麗葉》。 這些作品反映了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倫理觀念和社會陋習,表現了人文主義的生活理想。
7. 麥哲倫開始環球航行(600周年)
1519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1522年返回歐洲。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創舉。麥哲倫成為第一位橫渡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的船隊 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
附: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2)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3)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8.英國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及成立共和國(370周年)
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隨后英國宣布為共和國。然而共和國的全力卻落在了以克倫威爾(1599-1658誕辰420周年)為首的軍隊手中,議會有名無實議會尊克倫威爾為“護國主”,克倫威爾大權獨攬。
9. 1689年,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330周年)
(1)主要內容:(1)重申英國人“自古就有的權利”,如議會定期召開,議員享有討論國事和言論自由的權利、征稅權屬于議會、國民可以自由請愿等。(2)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不得征收捐稅。(3)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擔任英國國王,英國國王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
(2)歷史意義:以《權利法案》為基礎,英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
10. 華盛頓(1732-1799)(去世220周年)
美國獨立戰爭中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領導人民贏得了美國的獨立;主持召開制憲會議,制定1787年美國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1789年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
11. 法國大革命爆發三級會議的召開(導火線),《人權宣言》(230周年)
1789年5月,為解決財政危機,討論征稅問題。國王暗中調集軍隊,企圖以武力控制局面,引發了革命。爆發: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國王統治的巴士底獄。1789年8月,制憲會議通過《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歷史意義: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
12. 拿破侖(1769-1821)帝國(誕辰250周年、發動政變220周年、建立帝國頒布《法典》215周年)
(1)政變奪權:1799年11月,拿破侖?波拿巴發動政變,組成了一個新政府。(2)制定法典:為整理革命以來的立法成果,1804年頒布實施《拿破侖法典》,體現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則。次后經過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國實行。后來很多國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侖法典》為參照藍本。 (3)建立帝國:1804年,拿破侖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4)對外戰爭:多次打敗反法聯盟,幾乎橫掃歐洲大陸,在廢除各地封建特權的同時,也對當地人民進行壓榨和掠奪。(5)帝國敗亡:1812年,拿破侖遠征俄國,大敗而歸。1815年,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
13.1849年馬克思移居倫敦(170周年)
完成《資本論》等著作。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4.第一國際成立(155周年)
1864年,英、法、德等國的工人代表聯合起來,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在各國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國工人階級的斗爭聯合起來,以提高工資、縮短工時、改善勞動條件為目標進行經濟斗爭。
15.印度民族大起義(1957—1859)(結束160周年)
(1)原因:19世紀中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進一步加強了對印度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激起印度各階層人民的強烈不滿,人們反抗隋緒日益高漲。
(2)經過:①時間、參與者: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來反抗英國殖民者,農民、手工業者以及一些被剝奪了權利的封建王公(領導者)也參加起義.
②領導人:章西女王
(3)影響:印度民族人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這次起義也是19世紀中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6.日本出現民族危機(165周年)和遷都東京(150周年)
(1)民族危機:1853年和1854年,美國海軍艦隊兩次強行進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開國門,否則開戰。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開放港口。不久,西方國家接踵而至,幕府統治發生動搖。
(2)武裝倒幕及遷都:1868年1月,倒幕派武裝在京都發動“王政復古”政變,擁立16歲的睦仁天皇親政,強令幕府將軍“辭官納地”。同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撲,結束了幕府統治,改年號為“明治”。1869年,日本首都遷到東京。
(3)明治維新:①時間:從1868年起,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史稱“明治維新”。
②內容:政治上,廢藩置縣,實現中央集權。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提倡忠君、服從、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經濟上,推行地稅改革,在“殖產興業”的口號下,大力發展近代經濟。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③影響: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但是,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它強大起來后,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17.第二次工業革命:1869年,美國人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現代塑料工業由此誕生。(150周年)1884年,法國人夏爾多內發明了人造纖維,開辟了新的紡織品生產領域。(135周年)
18.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809—1882)出版了《物種起源》(160周年)
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指出:物種都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生物的發展和進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決定的,而是遺傳變異、生存斗爭和自然選擇的結果;人類也是進化來的,不是上帝創造的。《物種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是生物科學的一次偉大革命。
19.巴爾扎克(1799-1850)誕辰(210周年)
是19世紀法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當時法國正處于資本主義興起和發展的社會轉型時期,巴爾扎克將所見所聞融入小說寫作中,完成了一套名為《人間喜劇》的系列小說。在小說中,他把觀察到的種種社會現象細致地描繪出來,塑造出許多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經典之作如《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等,再現了法國19世紀早期紛繁復雜的社會圖景,給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變遷史。
20.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線、爆發(105周年)
(1)導火索: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和妻子在離開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市政廳后,被事先埋伏在路旁的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槍殺, 釀成了薩拉熱窩事件。這一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2)爆發:一個月后,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持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和俄、英、法等國很快參戰。意大利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協約國達成秘密協定,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
21.列寧(1870-1924)逝世(95周年)1924年1月,列寧逝世。
貢獻:領導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成立蘇聯。
22. 巴黎和會召開 、《凡爾賽條約》簽訂(100周年)
(1)時間、地點、與會國: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會議討論對戰敗國主要是德國的和約問題,這就是巴黎和會。參加會議的有27個國家的代表。蘇俄和戰敗的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亞被排斥在和會之外。
(2)操縱會議國家巨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和美國總統威爾遜操縱了會議。由于各國都想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所以會議從一開始就陷入了激烈的爭吵之中。
(3)《凡爾賽條約》簽訂:和會一直持續了5個多月。最后,協約國與德國簽訂了《協約國及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包括:重劃德國疆界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薩爾煤礦歸法國開采;菜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占領15年,菜菌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德國擁有空軍,規定陸軍人數不得超過10萬;德國承認奧地利、波蘭等國獨立;由協約國設立“賠款委員會”,決定德國戰爭賠款的總數;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巴黎和會還決定建立國際聯盟,但戰敗國和蘇俄被排斥在外。美國因為奪取世界領導權的野心未能實現,既不批準《凡爾賽條約》,也不加《國家聯盟》。(列強無視中國的正當要求,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全部轉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引發了五四運動。中國代表團最后拒絕在條約上簽字。)
(4)凡爾賽體系:此后,協約國還分別與其他戰敗國答訂了系列和約,這些和約與《凡爾賽條約》一起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戰勝國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國際“新秩序”。
23.經濟大危機(爆發90周年)
1929年10月下旬,美國股票突然爆跌,一場空前的經濟大危機迅速席卷了美國以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90周年)從1929年到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40%以上,貿易額減少了2/3。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失業人數激增。
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規模空前的經濟大危機,各國政府紛紛應對。美國依靠羅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國和日本卻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先后建立起法西斯專政,并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二戰最終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而結束。這次戰爭在給各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的同時,也深刻影響了戰后世界的發展。
24. 羅斯福新政(85周年)
1933年3月,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
⑴目的:為了應付日益嚴峻的經濟危機,羅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實施“新政”,采用國家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
⑵內容:整頓金融體系;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調整農業政策;推行“以工代賑”
成效:新政期間,美國經濟開始了緩慢的復蘇,工業和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⑶局限:但是,新政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調整,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
25.希特勒上臺——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85周年)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開始掌握國家政權。不久,他解散國會,禁止其他政黨活動,將黨、政、軍大權集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專政,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
暴政:⑴納粹黨利用“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逮捕和迫害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⑵接著,納粹黨乘機解散了工會;⑶納粹政權為加強思想控制,還焚燒了大量的進步書籍;⑷瘋狂迫害猶太人;⑸希特勒大力發展軍事工業,積極擴軍備戰。
①1935年,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條約》,實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龐大的軍隊。②1936年,德國派兵進駐萊茵非軍事區;③1938年,吞并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26.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80周年)
1939年9月 1日凌晨,德國以“閃電戰”方式突襲波蘭。波蘭的盟國英、法被迫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隨著戰爭的進展,形成了歐洲西線、北非、蘇德及太平洋等主要戰場。
27. 諾曼底登陸(75周年)
1944年 6月,美、英盟軍成功登陸法國諾曼底,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攻克柏林指日可待。
28.?(1)柏林危機(70周年)
納粹法西斯政權垮臺以后,美、蘇、英、法四國占領了德國及其首都柏林。隨著杜魯門主義的出臺,蘇聯與美、英、法在處理德國問題的分歧越來越大。1948年2月、美、英、法三國計劃將占領區合并,準備發行貨幣,籌建政權,引起蘇聯的抗議。6月,蘇聯切斷西占區與柏林之間的水路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應煤、電、食品等生活物資,美英立即對蘇戰區實行反封鎖。柏林危機爆發。當時,蘇聯沒有封鎖空中通道,美英通過空運向西柏林供應物資,美國也沒有采取武力手段解除蘇聯對水路交通的封鎖。雙方都留有余地。11個月后,美、蘇通過秘密談判達成協議,雙方同時解除封鎖。
(2)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70周年)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又稱“聯邦德國”或“西德”。10月,在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又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從此,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3)北約成立(70周年)
美國把歐洲看作全球戰略的重點和遏制蘇聯擴張的第一線,而尚未復蘇的西歐各國也需要美國的援助。經過兩年多的醞釀和磋商,1949年,美、英、法等12個國家在華盛頓成立了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公約規定:任何一個成員國如果受到武裝攻擊,締約國將作出集體反應;各締約國決心維護共同的社會制度和文化傳統。
(4)中蘇建交(70周年)
1949年,中華人民 共和國成立后不久,蘇聯就與中國建立了外交 關系,這對新中國是很 重要的支持。1950年, 中蘇締結了友好同盟互 助條約,加強了社會主 義陣營的力量。新中國 掀起了學習蘇聯的熱潮。
29.1964年勃列日涅夫開始執政(55周年)
勃列日涅夫在經濟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進步、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加強經濟刺激。但是,改革仍然沒有從根然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為了同美 國展開軍備競賽,蘇聯把科技進步的重心放在軍事方面, 國民經濟呈現出畸形發展狀態。蘇聯的一些重工業產品產 量居世界首位,常規武器、核武器、航天技術可以同美國 抗衡,但是,它的輕工業產品和新興產業明顯落后。高投 入、高消耗、低效率成為蘇聯經濟的痼疾。
30.古巴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60周年)
古巴在政治和經濟上長期被美國控制。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等人的領導下,經過數年的武裝斗爭,最終在1959年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后來,古巴又挫敗了美國支持的雇傭軍入侵,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31.?《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簽訂(40周年)
受歷史、文化傳統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婦女在許多方面還沒有取得與男性完全平等的權利。197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實現婦女和男性的完全平等,還需要人類社會不斷努力。
32.科索沃戰爭(20周年)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幌子,越過聯合國安理會,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進行了持續78天的轟炸。
33.巴拿馬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20周年)
巴拿馬運河位于巴拿馬共和國中部,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巴拿馬運河開通后,美國在運河沿岸劃出運河區,一直由美國控制。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巴拿馬不斷爆發群眾性的反美運動,要求收回運河區主權。1977年,巴拿馬與美國簽訂條約,收回了運河區的海關、郵政、司法等主權,并參與運河的管理和營運。1999年底,巴拿馬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市| 丹寨县| 梧州市| 宁河县| 昌江| 乌苏市| 曲阜市| 竹北市| 永善县| 忻州市| 梁山县| 京山县| 那曲县| 大荔县| 简阳市| 习水县| 海兴县| 子洲县| 女性| 石楼县| 甘肃省| 驻马店市| 卫辉市| 长宁区| 筠连县| 香河县| 平顺县| 清丰县| 离岛区| 包头市| 鄄城县| 通海县| 天水市| 焦作市| 丹寨县| 定陶县| 广德县| 苏州市| 墨竹工卡县| 平凉市| 太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