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版科學八下第3章 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環(huán) 專題復習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版科學八下第3章 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環(huán) 專題復習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科學八下---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環(huán)專題復習課
一、小題精檢
1.如圖是測定金魚藻光合作用的裝置,對一定時間內金魚藻產生的氣泡數沒有影響的因素是( ? )
A.金魚藻數量
B.試管的體積
C.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D.光源與金魚藻間的距離
如圖表示人的膈肌收縮和舒張時在胸腔內的位置,下列有關表述正確的是( )
A.膈肌從甲到乙時,呼氣
B.膈肌從甲到乙時,吸氣
C.呼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甲狀態(tài)
D.吸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甲狀態(tài)
3.將裝有萌發(fā)種子的密閉玻璃瓶,在溫暖黑暗的地方放置一夜,能大致反映瓶內二氧化碳含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是( ?)
A. B.? C. D.
4.右圖是某人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據圖回答問題:

(1)曲線AB段表示_______過程,此過程肺內氣體壓力與外界大氣壓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這
個過程是由于肋間肌和膈肌_______的結果。
(2)曲線BC段的變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徑都_______。
(3)本次呼吸中,吸氣結束的那一瞬間是坐標中的____點,此時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關系
是 ? ??。
(4)在曲線AB、BC段變化中,與呼吸有關的肌肉的變化情況:AB__________BC__________。



5.冬天,我省的許多菜農利用溫室栽培蔬菜.在溫室中,蔬菜可直接在土壤中栽培,也可利用人工配制的營養(yǎng)液進行無土栽培.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菜農常采用白天適當增強光照,夜晚適當降低室溫的措施,以提高蔬菜產量.其中的道理是
增加光照可使 ? 增強,降低溫度可使 ? 減弱,從而增加有機物的積累。
(2)菜農常常對溫室內的土栽蔬菜施用有機肥,不但培育了綠色蔬菜,而且溫室內的CO2濃度也
大大增加。CO2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3)無土栽培也稱為溶液栽培.在配制培養(yǎng)液時,除了考慮到溶液的酸堿度、含氧量外,還應該
考慮到無機鹽的 ? 。
(4)某溫室從16點開始持續(xù)密封48小時,測得溫室內CO2體積分數的變化情況如右圖所示.試分析:曲線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 ? ,曲線c~d的成是 ? 。
(5)檢測結果表明,要提高溫室內的蔬菜產量必須適時通風.你認為每天通風的時間最好選在曲線 ? 區(qū)段相對應的時間內進行。
6.為解決日益加劇的溫室效應等問題,科學家正在研究建立如圖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環(huán)體系:

(1)步驟1用光照和催化劑分解水與電解水比較,其優(yōu)點是 ? ;
(2)試寫出步驟2二氧化碳和氫氣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化學方程式: ? .
(3)該工藝對你的啟示是 ? 。


二、考點精講
知識點1: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1.呼吸的定義:人體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整個過程稱為呼吸。呼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由呼吸系統通過呼吸運動完成的。
2.人體的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其中肺是氣體交換的器官,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包括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
3.呼吸運動:吸氣和呼氣時呼吸模型的變化
項目 吸氣 呼氣
肋間外肌 收縮 舒張
肋間內肌 舒張 收縮
膈肌 收縮 舒張
膈頂 下降 上升
肋骨 向上、向外 向下、向內
胸腔體積 增大 縮小
胸腔內大氣壓 變小 變大









吸氣具體過程:肋間外肌膈肌收縮——肋骨和胸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體積增大——肺擴張,
肺內氣壓下降,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空氣進入肺泡
呼氣具體過程:肋間外肌膈肌舒張——肋骨和胸骨向下、向內移動——胸腔體積減小——肺收縮,
肺內氣壓升高,大于外界大氣壓——肺泡內氣體排出體外
注:吸氣時,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呼氣時,肺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壓和外界大
氣壓所形成的壓力差是推動氣體進出肺部的動力。在吸氣結束尚未呼氣的一瞬間,肺內氣壓等于
外界大氣壓。
4.肺泡內的氣體交換
(1)實質: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指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2)原理:同種氣體總是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氣體的擴散作用):肺泡中氧氣濃度高,周圍毛細血管內氧氣濃度低,所以氧氣從肺泡到毛細血管中去;肺泡中二氧化碳低,周圍毛細血管中二氧化碳濃度高,所以二氧化碳從周圍毛細血管到肺泡中去。這樣就完成了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氣體交換。
(3)運輸: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在氧濃度高的地方易于氧結合,成為氧合血紅蛋白,在氧濃度低的地方易于氧分離,所以紅細胞易于運輸氧氣。
(4)結果:血液成分由靜脈血(二氧化碳濃度高,氧氣濃度低,顏色暗紅)轉變?yōu)閯用}血(二氧化碳濃度低,氧氣濃度高,顏色鮮紅)
知識點2:呼吸作用
1.定義: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與氧氣反應,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產物,同時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稱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人體內的一種緩慢進行的氧化反應。
2.呼吸作用的反應式:。
3.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4.條件:活細胞內(線粒體)。
5.意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命活動即結束。
6.動植物和人類一樣,也需要進行呼吸,都是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生物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也有呼吸作用。
知識點3: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為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3.光合作用的過程:主要發(fā)生在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它產生的葡萄糖經轉化后形成淀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大部分是從空氣中吸收的,水則主要是從土壤中吸收,然后運輸到葉片。葉綠體中含有的葉綠素等色素,能吸收陽光。
4.光合作用的實質:
(1)物質轉化方面:簡單的無機物(水、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如葡萄糖等),并釋放氧氣。
(2)能量轉化方面: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里)。
5.光合作用的意義:光合作用是生物界食物的來源、氧氣的來源、能量的來源。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繁榮和發(fā)展的根本保障。
6.影響光合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
(1)光:在一定的光照強度內,光合作用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
(2)溫度: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光合作用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溫度過高時,光合作用隨溫度的增強而減弱。一般情況下,當溫度處于25℃-30℃時,光合作用較強。
(3)二氧化碳: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隨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大而增強。
(4)其他因素:水、無機鹽等也能影響光合作用的強度。


知識點4: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
1.條件——光和葉綠體;產物——淀粉和氧氣。
2.植物制造淀粉實驗:
步驟 操作 目的 結論
暗處理 把銀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 將葉片內儲存的淀粉耗盡 光和葉綠素是合成淀粉不可缺少的條件
遮光 在葉片綠色部位的相同位置從上下兩面用鋁箔紙遮蓋后進行光照 設置有光與無光的對照實驗
脫去葉綠色 將該葉片摘下,去掉鋁箔紙,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熱,脫色或黃白色 溶解葉綠素
染色 用清水漂洗葉片后,用碘液染色 判斷是否含有淀粉
沖洗 用清水沖洗掉碘液后觀察 去掉碘液便于觀察
知識點5:自然界的氧循環(huán)
1.氧循環(huán)的含義:氧循環(huán)是指大自然中氧氣的含量會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質的燃燒等減少,但又會隨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復始地進行循環(huán)。
2.氧氣產生的主要途徑:植物的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
3.氧氣消耗的途徑:(1)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氣,產生二氧化碳。
(2)動植物死亡后的遺體被微生物分解,最后被氧氣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3)礦物質燃料(如煤、天然氣)等扥燃燒,消耗氧氣,放出二氧化碳。
知識點6:自然界中的碳循環(huán)
1.碳循環(huán)的含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隨動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機物的燃燒以及生物腐爛分解等過程,源源不斷地重新釋放出來,結果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數量與重新釋放出來的數量大致相等。
2.自然界中碳的形式:自然界中的碳以單質(金剛石、石墨等)或化合物(在空氣中,以二氧化碳為主;在生物體內,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
3.影響碳循環(huán)的因素:工業(yè)發(fā)展,大量燃燒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過多的CO2,增加大氣中的CO2含量,從而破壞碳在自然界中的平衡。
4.氧循環(huán)與碳循環(huán)的聯系: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氣中氧氣和CO2含量的相對穩(wěn)定,維持了整個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知識點7:溫室效應
1.地球上的有些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像玻璃、塑料薄膜一樣,讓太陽光輻射的能量穿過大
氣層被地面吸收,同時防止地面輻射的能量逸散到宇宙空間去,使地面的氣溫升高,產生類似溫
室的保溫效應。
三、考點精練
考點1:人體呼吸系統
例1.如圖是膈的運動與呼吸運動的關系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相當于人體的氣管和肺的分別是圖中的序號__________和序號__________.
(2)圖中的4相當于人體的__________,當4處于箭頭所指的運動狀態(tài)時,膈肌__________,
胸廓__________。
(3)當呼氣結束的一瞬間,肺內氣壓__________外界大氣壓.通過__________,肺實現了與外界環(huán)境的氣體交換。
例2.人呼吸時,在肺的形狀從圖中的甲圖變成乙圖的過程中,肺內氣壓與
大氣壓的關系是(? )
A.肺內氣壓大于大氣壓 B.肺內氣壓等于大氣壓
C.肺內氣壓小于大氣壓 D.肺內氣壓先大于大氣壓,后小于大氣壓
考點2: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例3.在黑暗的地方放了一晝夜的天竺葵葉上,用兩片相同大小的鋁箔紙蓋住相同位置的上下葉表皮,如下圖(甲)所示,這是為了?????????????????????????? ???。在陽光下放置小時后,經用酒精處理(圖乙),滴加碘液(圖丙),預計觀察到的現象是此未被遮部分???? ?????被遮部分????? ??? ?????;這說明???? ????????。



例4.為了驗證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和產物,東東同學按以下步驟進行了實驗:
①將一定量吸干水的新鮮豆芽分別裝入1只塑料袋和1只大口塑料瓶中;
②在塑料袋口連接上導管和橡皮管,扎緊塑料袋口,并用夾子夾緊橡皮管,將大口塑料瓶的蓋
子擰緊,不使外界空氣進入;
③在黑暗處放置12小時。
請回答:
(1)在黑暗處放置12小時后,將夾子移去,讓塑料袋中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到的現
象是??? ????? ,這個現象說明了??? ?????。
(2)在黑暗處放置12小時后,用溫度計測量豆芽的溫度,結果高于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這個現象
說明了??? ?????。
(3)在黑暗處放置12小時后,打開大口塑料瓶的瓶蓋,將點燃的蠟燭放人瓶內.預計應出現的
實驗現象是??? ?????,理由是??? ?????。
(4)本實驗中將豆芽放置在黑暗處的理由是??? ?????。
例5.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欲利用下列裝置探究綠色植物呼吸過程中是否有CO2氣體產生,設計的探究過程如下,請回答其中的有關問題。

【假設】綠色植物在呼吸過程中有CO2氣體產生.
【設計方案】使綠色植物在避光的黑暗處發(fā)生呼吸作用,檢驗呼吸過程中產生的氣體.
【查閱資料】
①光合作用過程: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
②綠色植物呼吸作用過程: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實驗】將各裝置按上圖連接好檢查氣密性后裝入藥品,C中放放綠色植物,往A的導管口緩緩連續(xù)鼓入空氣一段時間.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A裝置的作用是??? ?,
②C處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 ? ?????,
③能表示這個探究實驗獲得成功的有兩個主要現象:一是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是???。
如果該探究學習小組探究的結論不正確,原因是多方面的.請你從實驗條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一個原因??? ? ????。
例6.如圖示的曲線表示綠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強度下吸收與釋放二氧據圖分析回答:化碳的情況(不考慮溫度因素).A、B、C為曲線上的三個點,D為橫坐標上的點.請完成下列問題:

(1)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生理活動是??? ?? ???,植物釋放二氧化碳的生理活動是?? ? ?????.
(2)在A點植物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是??? ??????,在C點植物能進行的生理活動
是??? ?????。
(3)正條曲線說明光照強度與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關系是:光照強度在D點之前??? ?? ???;
光照強度在D點之后??? ?????。
(4)B點為曲線與橫軸的交點,該點表示植物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的情況是??? ?????。
(5)如果白天光照強度長時期為B,植物能不能正常生活???? ???。原因
是??? ??? ? ?。
例7.如圖是有關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動:b是___________.
(2)A、B表示兩種物質:A是___________.    
(3)a作用的意義:不但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有機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
________,同時減少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維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平衡。
(4)b作用的意義:分解有機物,釋放___________,供植物的生命活動利用。


例8.學習植物生理作用的知識后,某興趣小組設計如圖實驗進行驗證,請分析回答:①取盆栽牽牛
花植株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后,將植株枝條上長勢、大小相同的三個葉片分別置于A、B、C三
個透明的塑料軟瓶內,密封瓶口,設為甲裝置,其他處理見圖:

②將甲裝置移到光下照射6小時;
③取下三瓶內的葉片,分別用乙裝置脫色;
④取出葉片,漂洗后滴加碘液。
(1)盆栽牽?;ㄖ仓攴旁诤诎堤幰粫円梗淠康氖??? ??? ???。
(2)觀察甲裝置可知:B與C構成的對照實驗,變量是??? ?????,步驟④滴加碘液后,
變藍的是取自 瓶的葉片,此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是??? ??。
(3)乙圖裝置中,小燒杯中的液體是?? ,其作用是溶解??? ??。
考點3: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環(huán)
例9.如圖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則(  ?。?br/> A.2是呼吸作用,乙是糖類和氧氣,1是光合作用
B.2是光合作用,乙是二氧化碳和水,1是呼吸作用
C.2是光合作用,乙是糖類和氧氣,1是呼吸作用
D.2是呼吸作用,乙是二氧化碳和水,1是光合作用
例10.如圖是自然界碳循環(huán)簡圖,請回答:

(1)含碳單質礦物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植物光合作用時,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氣,其化學方程式
為??? ?????;
(4)人類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兩個方向:一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個
是??? ?????。
四、課后精練
一、選擇題
1.下列關于平靜呼吸過程的表示,正確的是(  )
A.胸廓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大氣壓→氣體入肺
B.胸廓縮小→肺擴張→肺內氣壓<大氣壓→氣體入肺
C.胸廓擴大→肺縮小→肺內氣壓>大氣壓→氣體入肺
D.胸廓擴大→肺擴張→肺內氣壓>大氣壓→氣體入肺
2.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占空氣總體積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huán)如圖所示,在A
處不參與該循環(huán)的是(  ?。?br/> A.植物的呼吸作用?????????? ??????????????????????
B.含碳燃料的燃燒
C.發(fā)展利用氫燃料????????????????????????????????
D.人和動物的呼吸
3.隆冬時節(jié),瓜農為提高黃瓜產量,在大棚內放置了三個煤球爐.甲的做法是在天氣晴朗的白天,三個煤球爐同時燒著,晚上燒兩個;而乙的做法是在天氣晴朗的白天燒兩個,晚上燒三個.你認為這兩個人的做法及理由合理的是(  ?。?br/>A.乙,因為晚上燒三個能提高大棚的溫度,有利于黃瓜的光合作用
B.乙,因為白天燒兩個能提高大棚的溫度,有利于黃瓜的呼吸作用
C.甲,因為白天煤球爐能釋放二氧化碳和提高大棚溫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甲,因為晚上煤球爐能釋放二氧化碳和提高大棚溫度,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4.取兩個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裝滿水后分別放入等量金魚藻,測出瓶內的含氧量 后密封,將甲瓶放在黑暗處,乙瓶放在陽光下,其他條 件相同,n小時后再次測出
瓶內的含氧量,兩次測量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對于n小時內甲乙兩瓶內的含氧量的分
析正確的是(   )????
A.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是:c克
B.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是:(a-b)克
C.乙瓶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量是:(a-c)克
D.乙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是:(a-b)克



二、非選擇題
5.如圖是人體呼吸系統模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寫圖中各部分的名稱: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2)E的分支末端形成許多________。F就是由這些_______構成的,是_______的主要場所。
(3)圖中__________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發(fā)聲的器官。
6.下圖是未完成的實驗裝置。在光照條件下,請利用A、B、C三支試管、新鮮葉片和必要的輔助材料,設計一個證明光合作用吸收CO 2 與呼吸作用釋放CO 2 的實驗,并預計實驗結果。

(1)當A管用于證明光合作用吸收CO 2 實驗時,需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果指示劑呈
_________色。
(2)當B管用于證明呼吸作用釋放CO 2 實驗時,需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果指示劑呈
________色。
(3)C管內放一高溫處理后的葉片在實驗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實驗結果指示劑呈
________色。
(4)用幾層紗布包上照光的D管,實驗結果表明管內指示劑的顏色沒有發(fā)生改變,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7.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以用以下兩個反應式來表示:
有氧呼吸:;
無氧呼吸:
某興趣小組成員為了探究酵母菌在呼吸作用過程中氣體體積的變化(已知相同條件下,分子數相
同的任何氣體,體積相同),進行了實驗.在裝有酵母菌和足量葡萄糖溶液的氣球中通入O2和
CO2直到飽和,再注入一定量的氧氣,扎緊后放入裝有溫水的量筒中(如圖所示),記下液面的
讀數,以后每隔一段時間進行觀察并記錄量筒中液面的讀數.請回答下列問題:
(1)酵母菌的細胞結構與下列哪種生物有明顯的區(qū)別?______
A.水稻 ?????B.蘑菇? ?????C.西瓜? ????D.大腸桿菌
(2)若不考慮溫度變化對氣體體積的影響,則實驗過程中量筒內的液面如何變化? _________.
(3)若將裝置中的溫水換成冷水,重復以上實驗,則量筒內液面變化的速率將_________(選填“加快”、“不變”或“減慢”).

8.農業(yè)生產中,在保證水肥等充足的條件下,要讓農作物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光能,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下圖(一)所示葉片在陽光下進行的一些生理活動;圖(二)所示葉面積指數與農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兩生理過程的關系(葉面積指數是指單位面積上植物的總葉面積,葉面積指數越大,葉片交錯重疊程度越大)。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 ?????
(1)若A表示二氧化碳,則C表示??????????????????????,此時,物質B是通過葉脈中的???????????????運輸到其他器官的;若C表示水,此時圖(一)表示葉片?????? ??。
(2)葉面積指數為???????? ?????時對農作物的增產最有利。
(3)通過對圖(二)曲線的分析你得出的結論是有效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需進行??????? ?。


9.甲圖是某人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乙圖表示人體呼吸時,
膈肌的不同活動狀態(tài)。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中曲線AB段表示吸氣時肺內氣壓變化,與之相對應的是乙圖的 (填A或B)狀態(tài)。
(2)甲圖曲線BC段表示呼氣時的肺內氣壓變化,這時胸廓的前后徑、左右徑、上下徑
都 。與之對應的是乙圖中的 狀態(tài)。
(3)本次呼吸中,吸氣結束的那一瞬間是甲圖坐標中的B點,此時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
值 。
(4)肺內氣壓最大的狀態(tài)是乙圖的 ,膈肌收縮最緊張的狀態(tài)是乙圖的 ,肋骨間的肌肉收縮時的狀態(tài)可能是乙圖的 。
10.人類發(fā)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作制冷劑)若干年后,科學家發(fā)現氟利昂進入大氣層后,在紫外線照射下分解出的氯原子能消耗臭氧,其破壞臭氧層的循環(huán)示意圖如下:

(1)請寫出臭氧的化學式 。
(2)上述三步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填序號) 。
(3)經過上述①②③的反應過程后,反應物氯原子的個數是否發(fā)生變化? (答:是或否).
(4)諾貝爾獎獲得者莫里納博士研究表明;“少量氟利昂就能對臭氧層產生巨大的影響”.請你根據循環(huán)示意圖簡要說明他的觀點 。
(5)在科學家的建議下,國際社會簽署了限制使用和消費氟利昂的協議,使得大氣中氟利昂的含量得到了控制.請你根據本題提供的信息,就怎樣有效保護環(huán)境談一點建議或認識
。



【提高訓練】
1.如圖是人體呼吸系統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問題:
(1)人的呼吸系統包括肺和呼吸道,呼吸道由圖中 (填數碼代號)組成。
(2)患感冒時,由于病毒感染,[5]中的粘膜會 ,
造成說話帶鼻音。
(3)[6]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是通過 作用實現的,
交換后,血液發(fā)生的變化是 。
(4)空氣中的氧氣進入循環(huán)系統,需經血液里的 運輸
到全身各處。
2.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了一種叫“富氧水”的高價飲用水,它是以飲用水為基質,加壓充入氧氣制得。
節(jié)目中對“富氧水”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觀點一:“富氧水”富含氧分子,活性強、易吸收.喝水后氧氣通過胃腸絨毛細胞膜直接進入細胞,能有效補充體內的氧,在細胞內分解各種營養(yǎng)物質產生能量.
觀點二:“觀點一”違背科學常識,是概念炒作,在“忽悠”消費者.
(1)石田教授曾對富氧水的效果進行研究.他以10名學生為對象,讓學生在不同時間分別飲用350毫升普通水和富氧水,但不告訴學生喝的是哪一種水.學生喝完水后被要求運動15分鐘,然后由研究人員測試并比較反映他們心率和耐力等生理指標,結果無明顯差異.
成分 吸入的空氣 呼出的氣體
N2 78% 78%
O2 21% 16%
CO2 0.03%, 4%,
其他 稀有氣體0.94%
較少的水汽 稀有氣體1%
較多的水汽
(1)石田教授研究的主要方法屬于: 。(選填“查閱資料”、“建立模型”或“對比實驗”)
(2)人應該是由 系統吸收氧氣。右表是人在呼吸時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成分比較。平靜狀態(tài)下,如果一個人每次吸入與呼出時的氣體都是500毫升,氧氣的密度為1.4克/升,根據表中信息,可求得呼吸1次人體可吸收氧氣 毫克。因此呼吸1分鐘(16次)人體吸收的氧氣相當于28瓶500毫升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3)依據(1)(2)的分析和所掌握的科學知識,你支持哪種觀點? 。


3.碳、氧循環(huán)是自然界中物質和能量循環(huán)的重要組成部分。請根據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自然界中存在著碳循環(huán),請在圖中①?④線上補加箭頭(其他箭頭已畫出),正確表示碳循環(huán)中的
各種變化關系。
(2)大氣中消耗二氧化碳主要途徑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 綠色植物在光照作用下可將二
氧化碳和水轉化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自然界中存在著氧循環(huán),以下為自然界中發(fā)生的一些變化:①金屬銹蝕②煤炭燃燒③人與動物
呼吸④陸地、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從①?④中選擇填空,其中消耗氧氣的有 (填數
字序號,下同),產生氧氣的有 。
(4)任何物質都具有兩面性,我們應趨利避害。如近些年來,化石燃料的過度使用,導致大氣中二
氧化碳含量增加,進而產生溫室效應,但是二氧化碳對人類又是不可缺少的。二氧化碳對地球生
命具有的重要意義是 。


4.氣象資料顯示,我市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請回答:?
(1)導致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因素有?。(答出一點即可)?
(2)下圖是1000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曲線圖,由此圖可以看出,近200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變化的特點是?。?
?
(3)汽車安裝的催化式排氣凈化器能將約90%的有害氣體轉化為危害較輕的氣體排出。根據下圖
提供的信息回答:?
?
①使用此凈化器? (填“能”或“不能”)減少汽車尾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②簡述凈化器是如何降低汽車尾氣危害的。

③為了使汽車尾氣的危害性更小,研究凈化器的科學家還要解決的問題有
。








浙教版科學八下---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環(huán)復習專題參考答案
一、小題精檢
1.B【解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題目裝置中植物在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氣泡,實際上是水生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所釋放的氧氣。B項,試管的體積是植物所處的環(huán)境空間,環(huán)境空間的大小與金魚藻進行光合作用的關系不大,因此試管體積對一定時間內金魚藻產生的氣泡數沒有影響,故B項符合題意。A項,金魚藻含有葉綠體的細胞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金魚藻的數量越多,參與光合作用的細胞也就越多,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氣泡也會越多,故A項不符合題意。C項,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光合作用強度越大,因此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對光合作用有影響,故C項不符合題意。D項,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而光在此過程中起到動力的作用,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旺盛。而光源與金魚藻間的距離與光照強度有關,因此光源與金魚藻間的距離與單位時間內氣泡的產生是有關的,故D項不符合題意。
2.BC【解析】呼吸運動是由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當膈肌與肋間肌收縮,膈肌頂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肺隨之擴大,造成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形成主動的吸氣運動,如圖中乙;當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時,膈肌頂部上升,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彈性而回位,結果胸廓縮小,肺也隨之回縮,造成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肺內氣體排出肺,形成被動的呼氣運動.膈肌從甲到乙時,吸氣;呼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甲狀態(tài);吸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乙狀態(tài).
3.A【解析】萌發(fā)的種子需要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密閉玻璃瓶內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因此瓶內二氧化碳含量會逐漸增加,氧氣含量會逐漸減少,曲線上升;一段時間后由于瓶內缺乏氧氣,種子呼吸作用逐漸減弱,二氧化碳增加量逐漸減小,曲線趨于水平,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4.(1)吸氣 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 收縮 ??(2)縮小
?? (3)B 肺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 (4)肋間肌和膈肌收縮? 肋間肌和膈肌舒張
(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機肥產生二氧化碳
(3)比例和種類 (4)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C02;植物進行呼吸作用釋放C02;
(5)b~c或d~e
【解析】(1)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進行,因此增加光照可以使光合作用增強;在一定范圍內,環(huán)境溫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強,環(huán)境溫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因此降低溫度可以使呼吸作用減弱,減少有機物的消耗,從而增加有機物的積累.
(2)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使用有機肥,不僅提高了蔬菜的品質,而且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機肥會產生二氧化碳,為溫室內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3)無土栽培是以草炭或森林腐葉土、蛭石等輕質材料做育苗基質固定植株,讓植物根系直接接觸營養(yǎng)液,采用機械化精量播種一次成苗的現代化育苗技術;不同植物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長時期所需要的無機鹽的種類和比例是不同的,因此在配制培養(yǎng)液時除了考慮到溶液的酸堿度、含氧量外,還應該考慮到無機鹽的比例和種類.
(4)由圖示可知,溫室密封后于第二天的凌晨4點開始,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大幅下降,這是因為此時光照逐漸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逐漸增強,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曲線c~d的成因是到了夜間,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只進行呼吸作用,因而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又逐漸增加.(5)曲線的b~c或d~e是每天的凌晨4點到下午的16點,此時段植物在光照下進行光合作用,因此,此時通風可以增加溫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從而增加了光合作用的強度.
6.(1)節(jié)約能源(電能); (2)
(3)化學可以使廢料轉化為資源、化學對于環(huán)境治理和合成新能源方面有重要的意義.
【解析】(1)光照和催化劑分解水與電解水比較,其優(yōu)點是節(jié)約能源(電能);
(4)二氧化碳和氫氣生成甲醇(CH?3?OH)和水,化學方程式:.
(5)該工藝的啟示是化學可以使廢料轉化為資源、化學對于環(huán)境治理和合成新能源方面有重要的意義.
三、考點精練
考點1:人體呼吸系統
例1.(1)1???2???(2)膈???收縮???擴大???(3)等于???呼吸運動
【解析】(1)相當于人體的氣管和肺的分別是圖中的序號1和序號2.
吸氣時:肋間外肌、膈肌收縮→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膈肌頂部下降)→胸廓擴大、胸腔容積增大→肺擴張→外界大氣壓力大于肺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呼氣時:肋間外肌、膈肌舒張→肋骨下降,膈肌頂部回升→胸腔容積縮小→肺借彈性回縮→導致肺內氣壓增大→肺內氣體排出肺.圖中的4相當于人體的膈,當4處于箭頭所指的運動狀態(tài)時,膈肌收縮,胸廓擴大.
(3)肺與外界環(huán)境的氣體交換叫做肺的通氣,是呼吸運動的結果.呼吸運動是呼吸肌收縮和舒張的結果,通過呼吸運動,肺實現了與外界環(huán)境的氣體交換.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當呼氣結束的一瞬間,肺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
例2.C
考點2: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例3.避免這部分葉子被光照???????變藍色??????呈棕?色?????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例4.(1)石灰水變渾濁;豆芽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
豆芽呼吸作用過程中能釋放熱量;
火焰熄滅;豆芽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導致大口瓶內缺氧;
(4)在黑暗處植物只能進行呼吸作用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這樣就排除了光合作用對實驗的干擾.
【解析】(1)植物在光下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的進行需要光;在黑暗處放置12小時后,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還要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會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因此將夾子移去,讓塑料袋中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石灰水變渾濁,這個現象說明了 豆芽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釋放能量,使溫度升高.在黑暗處放置12小時后,呼吸作用釋放了大量的熱.因此用溫度計測量豆芽的溫度,結果溫度高于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這個現象說明了 豆芽呼吸作用過程中能釋放熱量.
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在黑暗處放置12小時后,呼吸作用把瓶內的氧氣消耗了很多,導致瓶內氧氣很少.因此打開大口塑料瓶的瓶蓋,將點燃的蠟燭放人瓶內.預計應出現的實驗現象是 火焰熄滅,理由是 豆芽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導致大口瓶內缺氧..
(4)植物在光下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而光合作用的進行需要光;將豆芽放置在黑暗處,這樣就避免了塑料袋內的植物因進行光合作用而影響實驗結果.因此本實驗中將豆芽放置在黑暗處的理由是 在黑暗處植物只能進行呼吸作用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這樣就排除了光合作用對實驗的干擾.
例5.①A裝置的作用用來除去空氣中的CO2;故填:除盡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②C處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避免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消CO2,只發(fā)生呼吸作用;故填:避免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消CO2,只發(fā)生呼吸作用;
③A、B裝置用來檢驗空氣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和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一段時間后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D裝置用來檢驗空氣呼吸作用是否生成二氧化碳,一段時間后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呼吸作用生成了二氧化碳;B中不出現渾濁,這才說明空氣中的CO2被除盡;D中出現渾濁,說明CO2來自呼吸作用;故填:B中澄清石灰水不出現渾濁;
如果該探究學習小組探究的結論不正確,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的一個原因:鼓入空氣的時間不夠;D中石灰水的濃度太??;C中綠色植物的量太少;C裝置的玻璃罩漏光.故填:鼓入空氣的時間不夠.
例6.(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隨光照強度增強而增加;光合作用趨于穩(wěn)定.
(4)植物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5)不能;白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恰好相等,而夜間只能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長時間這樣植物無法正常生活.
【解析】(1)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要消耗二氧化碳,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
(2)A點吸收二氧化碳為0,但能釋放出二氧化碳,說明A點植物進行呼吸作用而不進行光合作用;C點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出的二氧化碳趨于平衡,說明植物此時進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時也進行呼吸作用釋放出二氧化碳.
(3)從A到C段表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隨光照度增強而增加,從B點開始光越來越強,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強,制造的有機物逐漸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使有機物得以積累.光照強度在D點之后光合作用趨于穩(wěn)定.
(4)B點為零界點,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與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質與合成的物質相等.
(5)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即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質量相等,但植物晚上只進行呼吸作用,因此從全天看,有機物的消耗大于積累,植物不能正常生活.
例7.(1)呼吸作用(2)二氧化碳(3)氧氣?? 碳﹣氧(4)能量
【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表達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能量;呼吸作用的表達式是:有機物(儲存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則圖示中的a部分表示光合作用,b部分表示呼吸作用.
(2)圖示中的A物質是二氧化碳,B物質是有機物.
(3)綠色植物通過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為自身提供了物質和能量,也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了物質和能量;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提供了氧氣.同時減少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b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是生物進行生命活動的動力.
例8.(1)讓葉片內的淀粉運走、耗盡
二氧化碳?B 有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淀粉
(3)酒精
【解析】該實驗的方法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分析現象,得出結論.
(1)暗處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為了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淀粉全部轉運和消耗,這樣實驗中用碘液檢驗的淀粉只可能是葉片在實驗過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葉片在實驗前貯存.
(2)B處于有光的條件下,葉片能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機物;光照幾小時后,將B的葉片取下,經脫色處理,滴加碘液后,會變藍;C瓶內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葉片吸收不到二氧化碳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光照幾小時后,將C葉片取下,經脫色處理,滴加碘液后,不會變藍;這一實驗說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植物葉片中的葉綠素是綠色的色素,它是有機物,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加熱能使酒精快速溶解葉綠素,如果將葉片放在酒精中,并直接放在酒精燈上加熱,酒精易燃容易引起火災.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將盛有酒精的小燒杯放在清水中,隔水加熱.
考點三: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環(huán)
例9.C
例10.(1)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O2==CO2;
(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2O═H2CO3;
(3)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6CO2+6H2O
==C6H12O6+6O2
(4)為了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我們可以多植樹造林,消耗過多的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消耗.
四、課后精練
一、選擇題
1.A【解析】吸氣時:肋間外肌、膈肌收縮→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膈肌頂部下降)→胸廓擴大、胸腔容積增大→肺擴張→外界大氣壓力大于肺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
呼氣時:肋間外肌、膈肌舒張→肋骨下降,膈肌頂部回升→胸腔容積縮小→肺借彈性回縮→導致肺內氣壓增大→肺內氣體排出肺.
2.C
3.C【解析】二氧化碳的濃度可以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強,制造的有機物越多.所以在大棚內燒煤球爐是增加棚內二氧化碳濃度,并適當提高大棚內的溫度,增加光合作用的強度,提高黃瓜的產量.
但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溫度的影響,溫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機物就越少,所以夜間適當的降低大棚內的溫度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植物體內有機物的分解.
根據題意甲的做法是在天氣晴朗的白天,三個煤球爐同時燒著,晚上燒兩個,白天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多,溫度較高,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的強度;而乙的做法是在天氣晴朗的白天燒兩個,晚上燒三個,導致晚上溫度高,黃瓜的呼吸作用較強,消耗的有機物多.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
4.C【解析】綠色植物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能進行;實驗中甲瓶包上黑膠布,則瓶內的金魚藻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分析圖示可知,在n小時內甲瓶金魚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是瓶內原有的氧氣量b減去n小時后剩余的氧氣量c,即消耗的氧氣里是(b-c)g;乙瓶內的金魚藻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量大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氣的量,因此乙瓶內氧氣的含量增加,增加的量為n小時后瓶內的氧氣量a減去瓶內原有的氧氣量b,即(a-b)g;同時,瓶內的金魚藻在n小時內又通過呼吸作用消耗了(b-c)g氧氣,即乙瓶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量(a-b)+(b-c)=(a-c)g.
二、填空題
5.(1)鼻腔;喉;支氣管;咽;氣管;肺;(2)肺泡;肺泡;氣體交換;(3)喉
【解析】(1)圖中的A是鼻腔,B是喉;C是支氣管;D是咽;E是氣管;F是肺;
E肺的末端由許多肺泡構成,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都有利于氣體交換,因此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
(3)D咽就是呼吸器官也是消化器官.
6.(1) 放入新鮮葉片并照光,藍 (2) 放入新鮮葉片并遮光,黃 (3) 對照,綠 (4) 光合作用吸收CO2和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幾乎相等
7.(1)D;(2)先不變后升高;(3)減慢
【解析】(1)酵母菌、蘑菇屬于真菌,水稻、西瓜屬于植物;真菌細胞、植物細胞都有細胞核;大腸桿菌屬于細菌,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區(qū)域.因此酵母菌的細胞結構與大腸桿菌有明顯區(qū)別.
(2)在裝有酵母菌和足量葡萄糖溶液的氣球中通入O2和CO2直到飽和,再注入一定量的氧氣,酵母菌在有氧的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C6H12O6+6O2 酶 6CO2+6H2O+能量,產物二氧化碳跟反應物氧氣體積保持一致因而液面不變;后來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分解葡萄糖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氣球膨脹,體積變大,導致量筒內的液面升高.
(3)若將裝置中的溫水換成冷水,重復以上實驗,由于溫度較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變慢,產生的二氧化碳增速變慢,氣球膨脹速率變慢,則量筒內液面變化的速率將減慢.
8.(1)氧氣;篩管;蒸騰作用(2)40(3)合理密植
【解析】(1)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圖中A表示二氧化碳,則C代表的就是氧氣,B表示就是有機物.葉制造的有機物是通過篩管運輸到其他器官的.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的形式從葉片中散發(fā)出來是植物的蒸騰作用.
(2)由圖可知葉面積指數為40 時,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作用的強度差最大,植物體內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3)由圖(二)可知葉面積指數過低和過高,都會影響光合作用強度,影響有機物的積累,只有合理密植才能提高產量.
9.(1)吸氣;B;(2)呼氣;A;(3)相等;(4)A;B;B.
【解析】(1)甲圖中曲線AB段肺內氣壓是負值,表示肺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因此表示吸氣時的肺內氣壓的變化.吸氣時膈肌收縮,膈肌頂部下降,所以與之相對應的是乙圖中的B狀態(tài);
(2)甲圖曲線BC段肺內氣壓是正值,表示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因此表示呼氣時的肺內氣壓變化,這時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徑都縮小,與之對應的是乙圖中的A狀態(tài);
本次呼吸中,吸氣結束的那一瞬間是甲圖坐標中的B點,此時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值相等,既不吸氣也不呼氣;
(4)呼氣時,肺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壓最大的狀態(tài)是乙圖中的A,膈肌收縮最緊張的狀態(tài)是乙圖的B,肋間外肌收縮時的狀態(tài)可能是乙圖的B.
10.(1)O3;(2)②;(3)否
(4)反應過程中氯原子沒有消耗,而是在循環(huán)的第一步反應中不斷消耗臭氧,導致少量的由氟利昂分解產生的氯原子就能對臭氧層產生巨大影響(答到劃線的要點即得分).
(5)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考查的是學生環(huán)境保護、合理使用化學物質和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只要答一點,合理均給分.以下答案供參考:治理污染要從控制污染源開始;人類要有地球村意識;治理污染要全球共同行動;合理使用化學物質;不使用含氟利昂的制冷設備.化學在防治污染中起重要作用;化學是一把雙刃劍,既能造福人類,有時又能給人類帶來災難.
【提高訓練】
1.(1)⑤①②③⑦  (2)發(fā)炎腫脹 (3)擴散   靜脈血變?yōu)閯用}血(含氧量增加)(4)紅細胞(血紅蛋白)
2.(1)對比實驗(2)呼吸;35(3)觀點二
【解析】(1)對比實驗是指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比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各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這樣的實驗稱為對比實驗. 把“富氧水”和普通水的效果作比較,結果無明顯差異,該研究方法屬于對比實驗;
(2)人應該由呼吸系統吸收氧氣,呼吸一次人體可吸收氧氣=500mL×10-3L/mL×(21%-16%)×1.4g/L=0.035g=35mg;因此呼吸1分鐘(16次)人體吸收的氧氣相當于28瓶500mL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3)根據(1)“富氧水”和普通水效果相同,(2)呼吸1分鐘(16次)人體吸收的氧氣相當于28瓶500mL富氧水中的溶氧量,可判斷觀點二正確.
3.(1)據圖分析,圖中的碳循環(huán)過程還需要增加①②③指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④指向大樹等,才能表示碳循環(huán)中的各種變化關系,如下圖所示:

(2)大氣中消耗二氧化碳主要途徑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被海洋吸收;
在葉綠體中,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葡萄糖,同時釋放出氧氣;光合作用的化學方程式為:6CO2+6H2O===C6Hl206+6O2.
故填:被海洋吸收;6CO2+6H2O====C6Hl206+6O2.
(3)①金屬銹蝕是金屬與氧氣發(fā)生的緩慢氧化,消耗氧氣;②化石燃料燃燒需要助燃物氧氣,消耗氧氣;③人與動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消耗氧氣;④陸地、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葡萄糖和氧氣,釋放氧氣.
故填:①②③;④.
(4)二氧化碳對地球生命具有的重要意義是:沒有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就不會發(fā)生,綠色植物就不會存在,人和其他動物也就會失去生存基礎;沒有二氧化碳,甚至地球也可能變成冰球.
故填:沒有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就不會發(fā)生,綠色植物就不會存在,人和其他動物也就會失去生存基礎;沒有二氧化碳,甚至地球也可能變成冰球.
4.(a) 大量燃燒含碳物質(或大量砍伐森林)(b) 顯著上升
(c) 不能
(d) 它把有害氣體轉化為無害氣體,如CO 轉化為`CO2(90%)。二氧化碳、氮氣比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的危害性低,它把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轉化為氮氣
(e) 以減少具體的有害氣體進入大氣為目的的合理回答可得2分。如:
提高CO(或NO)的轉化率,盡可能達到100%轉化。
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研究問題不切本題情境(研究凈化器)或研究問題不夠明確的可得1分,例如:氮氧化合物轉化為氮氣的反應不是很完全。
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應該收集起來,而不是直接排到大氣中。
應該使更多的有毒氣體轉化為危害性小的氣體
應該嘗試使更少的氣體排出。
應該尋找一種使有毒的汽車尾氣得到重新使用的方法。
應該嘗試制造一種使用其他液體燃料的交通工具.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力市| 泾源县| 宾川县| 博白县| 苍梧县| 湖北省| 金寨县| 中山市| 汉中市| 崇礼县| 涞水县| 延吉市| 通山县| 文昌市| 姜堰市| 秀山| 开封市| 客服| 武胜县| 图木舒克市| 嘉荫县| 黄梅县| 聂拉木县| 万年县| 皋兰县| 迁安市| 通化市| 九江县| 乐陵市| 炎陵县| 罗山县| 蒲江县| 虹口区| 抚顺市| 宝坻区| 孟津县| 兴海县| 绩溪县| 隆昌县| 吴桥县|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