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8張PPT。1義烏中學高三階段測驗 歷史試卷講評義烏中學 曹訓剛2高三(13)班歷史階段測驗錯因分析統計3知識 能力 方法——高三階段測驗(2010.10)試卷講評 4試卷得分率統計表522.2010年1月12日,海地首都太子港一帶發生7.0級地震,引起世界廣泛關注。500多年前,這里開始被稱為伊斯帕尼奧拉島,意即“西班牙的島”。與此命名由來的表述解釋正確的是 A.紀念西班牙籍航海家的地理大發現 B.當地人使用的語言屬于西班牙語系 C.哥倫布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出航至此 D.紀念西班牙占領第一塊海外殖民地C6夯實學科基礎知識 ——高考制勝的根本前提7(09浙江)16.關于明代內閣,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明太祖罷除丞相職務,設內閣制 B.內閣成員的地位和權勢有過提高 C.內閣正式成為統率六部百司的機構 D.司禮監最終取代了內閣(10浙江)17.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曾發生過一次著名的理學家辯論,甲方批評乙方做學問“支離”,乙方批評甲方做學問“太簡”。下列各項中,屬于當時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觀點的是 A.格物致知 B.發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8提示1:立足教材,回歸書本去掌握基礎知識 99.1957年3月25日周恩來說:“中國如果采取聯邦制,就會在各民族間增加界墻,增加民族糾紛。因為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同漢族長期共同聚居在一個地區,有些地區,如內蒙古、廣西、云南,漢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實行嚴格的單一民族的聯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這對各民族的團結和發展都很不利,所以我們不采取這種辦法。而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對此材料的理解,正確的是①聯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團結和發展的 ②民族聚居區都是要實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由歷史決定的 ④周恩來講話是將要實行區域自治政策的 A.①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③D提示2:要掌握重要的時間 1010.中美關系密切而復雜,在近現代中國政治史上,美國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美國是中國之民國立憲的榜樣、二戰抗日的盟軍、朝鮮戰爭的對手、蔣家臺灣的保護國、70年代制衡蘇聯的新盟友、改革開放的模仿對象……臺灣現狀的維持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下列結論與史實不吻合的是A1125. 圖8是四川寧江機床廠的一則廣告,發表在1979年6月25 日的《人民日報》上。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該報首次刊登推銷產品的廣告。這一現象的積極作用包括①促進企業技術革新,提高企業產品質量 ②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實現中外合作生產 ③鼓勵企業大膽探索,變革企業經營模式 ④突破計劃經濟體制,推動商品經濟發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承接訂貨≠合作生產12第2題:君主制、貴族政體第3題:文明史第8題: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第9題:聯邦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第10題:責任內閣制第11題:議會制、共和制、三權分立制、二元制君主制第16題:歐洲復興計劃第23題:自由貿易政策第24題: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第25題:承接訂貨、合作生產第27題:余糧收集制、農業集體化政策第29題:經濟全球化第30題:新航路開辟、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國際聯盟第31題:羅斯福新政提示3:注重歷史概念的學習,掌握其內涵外延 1320.“1870年以后,因為官員們開始主辦工業企業,許多買辦商人都被招聘去當官辦企業的經理。官員和士紳也紛紛從商,從而擴大了商人隊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經商活動已經變成仕途以外另一個令人尊敬的選擇了。”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危機加深 B.清政府政策的調整 C.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 D.實業救國思潮的興起B143.從文明史角度看,鴉片戰爭是西方先進工業文明對中國落后農業文明的一次沖擊。下列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是①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地位,逐漸淪為半殖民地社會;②中國封建經濟日益解體,新經濟因素產生并發展;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國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遷的主要特征;④西學傳入,先進中國人學習西方逐步深入,舊制度、舊觀念受到沖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1531.(20分)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危難的時局中,中國人艱難地實踐著社會轉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在對外交往的過程中,清政府也認識到遣使駐外的迫切性。李鴻章說:“自來備邊馭夷,將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廢。各國互市遣使所以聯外交,亦可以窺敵情”,“當能預為辨阻,密速商辦。否則,亦可于發兵之后,與該國君臣面折廷爭,較在京議辦更為得力”。(1)李鴻章認識到派遣駐外使節哪些必要性?(4分)你如何評價李鴻章的認識?(2分)評價:符合世界發展潮流;有利于改變閉關自守的狀況,推動中國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 16(2007年廣東卷第29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長期以來,很多學者將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概括為“兩個過程”,即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過程,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過程,主張以這一基本線索作為指導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重要準則。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來,有些學者注重從現代化角度研究中國近代史,認為中國的現代化就是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變,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一1840年以來中國錯綜復雜的歷史,可以用“從傳統到現代”這一思路作解釋。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來研究中國近代史,可能會對1840—1911年間的哪些重要事件評價較高?(3分)(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評價辛亥革命。(5分)(3)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觀點,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影響。(6分)17(2010年山東卷第27題〈節選〉)15、16世紀以來人們通常使用“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提法,“發現”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歐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學者倡議改稱“美洲發現——兩個文明匯合”。1992年,聯合圍教科文組織主張以“兩個大陸相遇500年”為主題,舉行哥倫布航抵美洲紀念活動。(2)“發現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場上看待哥倫布遠航美洲的?“兩個文明匯合”和“兩個大陸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提示4:要了解一些新的史觀,如文明史觀、整體史觀、近代化史觀等1818.下列文獻記載中,最能從根本上決定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展趨勢的是 A.“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B.“伐木而樹谷,燔萊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C.“神農乃始教民,嘗百草之滋味” D.“惡金以鑄鋤夷斤欘,試諸壤土”D19提升史料解析能力 ——高考制勝的必要保障20將材料分層,利于盡可能地讀懂材料抓關鍵詞句并作標記,利于獲取并解讀信息必要性:可以加強對外交往,了解各國情況,辦理對外交涉。 作用:可以集中資金;促進民間資金的流通;避免外國銀行的盤剝(或控制);促進近代金融業的發展。矛盾:肯定西方的議會制度,但又不想使人民真正獲得民主權利。(或不愿真正實行民主政治) 21掌握解題方法與技巧 ——高考制勝的重要法寶22材料二 1896年,盛宣懷承旨興辦鐵路,募集資金非常困難,他說:“欽政奉旨招商,逾年無效,推原其故,華商無銀行,商民之財無所依附,散而難聚”。他還認為,如不設立中國自己的銀行,就“無以通華商之氣脈(資金流通),杜(杜絕)洋商之挾持”。此后盛宣懷籌辦了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近代金融事業逐漸發展起來。(2)依據材料二,分析中國近代銀行出現的背景和作用。(6分)背景:鐵路等大型工程建設的籌集資金需要。要審清題意要論從史出23材料三 1901年,張之洞說:“西法最善者,上下議院相互維持之法也。中國民智未開……下議院此時斷不可設,若上議院則可仿行。”(歐洲議會制度常例,下議院為平民院,上議院為貴族院)(3)張之洞的言論中體現了新舊時代的矛盾。依據材料三,說明張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處;(4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種思想意識形成的社會背景。(4分)分析歷史背景,利用“政治、經濟、思想綜合分析法”;比較歷史事物,妙用“求同思維法”和“求異思維法”;探討歷史影響,活用“三下(本身、引申、延伸)法”;……2423.表1改編自英國學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國的年代1875—1914》,對其解讀最準確的是A.英國仍然堅持自由貿易政策 B.美俄等國自此放棄了自由貿易政策 C.歐美國家爭奪世界市場矛盾加劇 D.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關稅稅率不符合史實與題干無必然聯系與題干無必然聯系選項要三辨一辨是否符合史實二辨是否符合題目主旨三辨是否與題干有必然聯系題干要三看一通看全題——明確立意二看限定語——明確范圍三看設問項——明確方向A2524.右邊是《1957~1960年工業、農業總產值》示意圖, 對其解讀最為恰當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確決策調動了 全國人民的積極性 B.人民公社化運動嚴重挫傷了 廣大農民的積極性 C.“大躍進”使全國工業總產 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大躍進”導致了工農業生產比例嚴重失調四個選項都要審析完再選擇26夯實學科基礎知識 ——高考制勝的根本前提提升史料處理能力 ——高考制勝的重要法寶掌握解題方法與技巧 ——高考制勝的必要保障27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打開這扇門。 美國著名作家弗格森 28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知識、能力、方法——試卷講評.ppt 11.swf u.mp3 巴黎和會.ppt 巴黎和會得與失.doc 2010年歷史高考試題分析及對策.doc 2010年浙江省文綜歷史試題評析及復習對策.ppt 浙江省高中歷史選修1B模塊試題特點及復習策略(嚴美蓉).ppt 金華市高三研討會講稿(陳旭明).ppt 2010金華高三歷史復習會義烏站必修三復習指導.ppt 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的復習.ppt 近代以來中外重大歷史事件.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