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14張PPT。對于2011年歷史復習備考的幾點思考西安愛知中學張 艷 從傳統史觀向新史觀轉變從近幾年的中考題目來看,好些命題角度和答案考生在教科書或速查手冊上往往找不到,究其原因并不在于命題者的命題觀念已經發生了改變。 文明史觀:從文明演進角度理解闡釋歷史(側重考查古代史)例1(2010年第19題):秦朝、唐朝在交通發展方面的特點、作用、原因、和啟示。例2(2009年第19題):秦朝中央集權制、唐朝科舉制的特點和作用例3(2008年第20題):尊重人的思想演變(孔子、文藝復興、伏爾泰)考查中華文明在空間方面的傳播考查中華政治文明的發展考查思想文明的傳承發展 應用一:文明史觀下的主要考點歸納 早期文明(自然影響大—埃及、希臘羅馬、古巴比倫)文明的表現 (物質文明:唐、宋生活、四大發明、五大工程) (精神文明:百家爭鳴、文藝復興、啟蒙運動) (政治文明:商鞅變法、中央集權制創立、科舉制、三省六部制、閉關政策)文明的傳承和拓展 時間:農業→工業→信息 空間:內陸→海洋→全球→宇宙(秦、絲綢之路、唐鑒真等、馬可波羅、新航路開辟、科技革命) 媒介:人(口耳)-物(遺址、科技成就等)-人相傳(近現代教育)文明各要素的關系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科技)、傳承要素之間關系現代化史觀側重考查近現代史例1(2010年第22題)三次科技革命例2(2010年第21題)近現代教育例3(2009年第19題)俄國農奴制改革法國大革命、英國革命例4(2009年第22題)百日維新、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 例5(2008年第22題)洋務運動、工業革命例6(2007年第22題)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羅斯福新政 現代化史觀下的主要考點歸類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1. 英法模式(資產階級革命)美國模式(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羅斯福新政、二戰后發展) 3. 俄國模式(農奴制改革) 4. 日本模式(明治維新、二戰后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5 .蘇聯模式(十月革命)6.中國模式(新舊民主革命、社會主義改造、十一屆三中全會、外交成就)現代化面臨的問題(全球性挑戰)現代化史觀下的中國近現代史現代化的前提(解決民族獨立——半殖民地)由誰來主導現代化? 地主洋務運動; 農民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 資產階級的百日維新和辛亥革命; 無產階級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現代化的模式?(資本主義模式社會主義模式)現代化面臨的問題如何對待傳統——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如何對待世界——對抗、走進世界舞臺(外交成就)現代化史觀下中國近現代史考點歸類經濟工業化:洋務運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政治民主化:維新運動、辛亥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文化科學化(教育普及化):魏源、洋務運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科教興國社會生活:城市化 注意:多角度分析歷史現象 全球史觀 以全球文明的角度出發來考察歷史現象,側重考查新航路開辟以來的歷史。例1:2008年選擇題第16題例2:2008年選擇題第17題全球史觀下的世界史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印度、三角貿易)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 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 俄、日資產階級改革 近代侵華戰爭區域經濟一體化(歐盟、亞太經合組織)經濟全球化思考二、強化審題能力如何“讀”題找答案如何快速定位考查的知識范圍及具體內容“讀”題——找設問詞,理解設問詞的含義 破題——找到考哪個知識點 考這個知識點的哪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原因、過程、結果、啟示)例1:根據材料一,指出這一時期教育出現的新特點,其作用如何?設問詞:“這一時期”、“教育新特點”、“作用”材料線索:洋務運動知識定位:近代教育洋務運動破題:考查近代教育的特點和作用? 考查洋務運動在教育方面的特點和作用? 考查洋務運動的作用?設問點—(材料線索) — 知識板塊 知識點六要素 例2:根據材料二,簡要說明這一時期中國青年赴日留學的背景?設問點:“這一時期”、“背景”(原因)材料線索: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知識定位:甲午戰爭失敗近代教育破題:考查甲午戰敗后中國學生赴日留學的原因? 考查甲午戰敗對赴日留學的影響? 考查甲午戰敗的影響?設問點—(材料線索) — 知識板塊 知識點六要素 例3:根據材料三,概括唐朝交通發展的主要特點,并分析其原因?設問點:“概括特點”、分析原因材料線索:陸路交通、海陸交通知識定位:交通板塊(唐朝板塊)破題:考查唐朝交通的特點? 考查唐朝交通發達的原因? 考查唐朝發達的原因?設問點—(材料線索) — 知識板塊 知識點六要素 課件13張PPT。重在能力提升 旨在價值培養 2010年中考試卷分析西安鐵一中 強冬宏2010年中考試卷分析一、從試題統計方面來講1、從題型變化方面來上看,增加了材料型選擇題。 2、從選擇題的類型上來看,有五種類型:2010年中考試卷分析最佳型選擇題(第13題)組合型選擇題(第14、18題)否定型選擇題(第15題)材料型選擇題(第16、17題)主題式選擇題(第15、16題)2010年中考試卷分析3、從選擇題的考查時間范圍來看 4、從選擇題的考查內容來看 2010年中考試卷分析二、從選擇題能力考查方面來看1、由最基礎的識記內容淺層次的直接考查,變為深層次考查;從一個角度的考查,變為多角度的考查,有意識的避開以往任課教師在授課時所講的常考內容。2010年中考試卷分析2、加大了對學生閱讀材料、并從材料中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與此同時注重分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通俗地講,就是要求學生會讀材料,讀懂材料。2010年中考試卷分析3、加大了對選擇題備選項辨別能力的考查,也就是說,備選項不再是以往那種一看、一讀就能判斷正誤的選項,需要考生花費相當的時間來仔細甄別。2010年中考試卷分析4、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來看,今年的選擇題更加關注時代發展特點,緊貼社會脈搏,關系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旨在培養學生學歷史、愛祖國的愛國主義情操。 2010年中考試卷分析5、從知識點和熱點角度來看,今年的選擇題沒有避諱熱點內容。 6、與2009年試題對比,今年試題明顯增加了對地方史的考查。2010年中考試卷分析三、今年試題中,值得探討的地方 1、從選擇題的整體難度上來講,今年的試題難度遠遠超過往年。 2、從選擇題備選項的設置來看,多處選項所涉及的知識點,超出了考試說明的范圍。 2010年中考試卷分析四、給2011年中考備考的啟示1、進一步加強學生從歷史資料中,讀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養與鍛煉。 2、加強對選擇題有針對性的專項練習。 2010年中考試卷分析才疏學淺不妥之處還望指正深表感謝2010年中考試卷分析謝謝西安鐵一中 強冬宏課件20張PPT。2010年中考歷史試題簡析西工大附中 楊千梁(一)試題的設計逐步穩定,考察比例逐步穩定.題型逐步穩定(二)注重基礎性知識考查,突出考查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三)注重科技史、文明史的考查 選擇題的14、17、18題,考察了中國古代、近代,世界古代的優秀文明成果;非選擇題的21題則以“探尋工業文明的足跡”為主題,考察了人類歷史上三次重要的科技和文明進步,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認識人類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成果。在認識三次工業革命給人類進步帶來促進作用的前提下認識其給人類帶來的危機與挑戰,促進學生形成客觀唯物主義歷史觀,符合新課改下歷史教學的三維目標。 (四)重視重點知識的考察,不回避、重復考察 洋務運動,從2007年到2010年連續4年出現,只是考察的角度和具體內容在發生變化。 人類的三次工業革命,從2006年歷史加入中考以來連續5年出現考察試題,而且在分值的設置上呈現不斷加大。 戰后美國的發展,2008年出現,2010年繼續出現。 對秦朝、唐朝的考察,2006年、2009年、2010年連續出現。(五)2010年試題呈現出新的特點和需要特別注意的導向特點一:試題的難度在逐步增加1,試題加強了對知識理解和運用層次的考察《中考說明》的考察要求是:“以都江堰、長城、大運河、趙州橋、北京故宮為例,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以14題為例說明考察層次的加深:14.北京故宮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人的驕傲。下列對故宮獨特建筑風格的描述,正確的是①主體建筑布置在中軸線上,整個建筑群,跌宕起伏,錯落有致②皇城居全城中央,汴河穿越而過,坊市不再截然公開③主要建筑左右對稱分布兩邊,構成多種庭院組合形式④總體建筑呈棋盤式布局,有東市和西市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特點一:試題的難度在逐步增加1,試題加強了對知識理解和運用層次的考察2,知識之間的比較和綜合成為考察的主要方式1,唐、宋、明清中國首都建筑特點專題。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民主革命、抗日戰爭專題。3,秦朝交通、唐朝交通比較專題。4,中國新式教育發端、確立、普及的專題。5,人類歷史上的工業革命、二次工業革命、新科技革命專題。特點一:試題的難度在逐步增加1,試題加強了對知識理解和運用層次的考察2,知識之間的比較和綜合成為考察的主要方式特點一:試題的難度在逐步增加1,試題加強了對知識理解和運用層次的考察2,知識之間的比較和綜合成為考察的主要方式3,知識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充特點二:試題考察的方向和材料選擇設問與高考接軌 2010年的試題緊跟高考試題的變化和趨勢,以新材料為背景考察學生提取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堅持“能力立意”的考察要求,動態的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特點三:材料呈現方式的多樣性 試題圖文并茂,形式靈活多樣,試卷有圖片材料、文字材料、表格材料、拄狀圖材料、趨勢圖材料等多種形式,文字材料以外的材料呈現達到9條創歷年之最,也結合了學生數學中對拄狀圖、趨勢圖知識。考查學生閱讀不同材料并獲取信息的能力。特點三:材料呈現方式的多樣性(六)2011中考備考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對于考點的把握(2)對于學生平常測試的要求(3)重視學生基本歷史觀念的養成和表達(4)轉變學習方式(5)保證學習時間謝謝大家祝愿各位老師在2011年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課件38張PPT。2010年歷史中考學生答卷情況分析及復習備考建議西安高新一中 王向花 一、閱卷情況總結 《2010年初中學業考試歷史學科閱卷培訓提綱》 為確保閱卷準確、公正、公平,命題組將今年命題的原則、命題的指導思想、參考答案、評分標準,以及對主觀性試題和開放性試題如何依據考生具體答案情況酌情處理等問題進行了講解分析,使閱卷教師能準確理解參考答案和評分細則,保證閱卷質量。 一、閱卷情況總結 閱卷要求: 統一時間 統一地點 分組評卷 流水作業 質檢抽查 二、學生答卷情況分析(一)考試抽樣分析(1)整卷分析二、學生答卷情況分析(一)考試抽樣分析(1)整卷分析二、學生答卷情況分析(一)考試抽樣分析(2)歷史試題分析二、學生答卷情況分析(一)考試抽樣分析(2)歷史試題分析三、學生答卷質量分析①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掌握的較準確、扎實。②學生閱讀材料的能力較好③答案史實正確,條理清楚,語言簡練,書寫工整。一些優秀的試卷解答結構合理,邏輯嚴密,并且能從多角度回答問題 (1)從學生答卷看成功之處優秀答案:③從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九年義務教育法》頒布后學生的入學率大大提高。基礎教育發展的原因: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政府重視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頒布《 九年義務教育法》為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優秀答案:④21世紀是人才的競爭,所以我們要重視人才的培養,重視教育的發展,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國家發展強大的基礎等。 三、學生答卷質量分析①基礎知識薄弱,主干知識掌握不扎實(2)從學生答卷看不足之處典型答案:① 南京、北京 54年、230年、360年等 典型答案:①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產生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瓦特發明了珍妮機;瓦特發明了火車、汽車;瓦特發現了進化論等③飛梭、火車、珍妮紡紗機、蒸汽機等 三、學生答卷質量分析①基礎知識薄弱,主干知識掌握不扎實(2)從學生答卷看不足之處②審題不仔細,未能明確答題方向盲目答卷典型答案:②秦朝: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焚書坑儒;還有答成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典型答案:①瓦特刻苦、堅持不懈的精神值的我們學習③只寫汽車、飛機或計算機一例 三、學生答卷質量分析①基礎知識薄弱,主干知識掌握不扎實(2)從學生答卷看不足之處②審題不仔細,未能明確答題方向盲目答卷③審題不善思考,獲取解讀信息的能力較差典型答案:洋務運動時期開設了北京同文館、廣東方言館,提高了人們的文化水平。典型答案:中國現在還有0.5%的學生不能上學、初中入學率比小學低,中國人的文化素質不高等錯誤答案。 典型答案:美國的汽車生產產量很高、工業化中各國的重工業非常發達等三、學生答卷質量分析①基礎知識薄弱,主干知識掌握不扎實(2)從學生答卷看不足之處②審題不仔細,未能明確答題方向盲目答卷③審題不善思考,獲取解讀信息的能力較差④學科素養偏低,歷史思維能力較弱。典型答案:(3)我們要發展交通,避免交通堵塞、我們堅持改革開放改善人民生活條件 等典型答案: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落后就要挨打、我們今天要依法治國、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流 三、學生答卷質量分析①基礎知識薄弱,主干知識掌握不扎實(2)從學生答卷看不足之處②審題不仔細,未能明確答題方向盲目答卷③審題不善思考,獲取解讀信息的能力較差④學科素養偏低,歷史思維能力較弱。⑤學生在解題技巧上欠缺,缺少靈活性。 三、學生答卷質量分析①基礎知識薄弱,主干知識掌握不扎實(2)從學生答卷看不足之處②審題不仔細,未能明確答題方向盲目答卷③審題不善思考,獲取解讀信息的能力較差④學科素養偏低,歷史思維能力較弱。⑤學生在解題技巧上欠缺,缺少靈活性。 ⑥表述不清,歸納概況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典型答案:同學們終于可以上學了、初中畢業的學生越來越多、甚至有學生還答“上學的人更多了,但是交錢也更多了 。原因:我們進入小康社會有錢上學了、《九年義務教育法》保護我,家長不讓上學我去法院告他 典型答案:美國打敗別的國家掙了很多錢、美國有很多著名的科學家等三、學生答卷質量分析①基礎知識薄弱,主干知識掌握不扎實(2)從學生答卷看不足之處②審題不仔細,未能明確答題方向盲目答卷③審題不善思考,獲取解讀信息的能力較差④學科素養偏低,歷史思維能力較弱。⑤學生在解題技巧上欠缺,缺少靈活性。 ⑥表述不清,歸納概況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⑦書寫潦草、卷面凌亂學生基本功有待提高典型答案:車同軌寫成“車同規”、“車同貴”、瓦特蒸汽機寫成“爭氣機”、“蒸氣機”、“蒸器機”;甲午戰爭寫成“加午戰爭” 三、初中歷史教學建議 歷史科被列入中考科目以來,考試的內容逐年增加,命題的形式不斷變化,命題的指導思想從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問題立意,試題的難度不斷加大,試題的靈活度和開放度越來越高,這對我們的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住關鍵,找準方法,才會事半功倍。三、初中歷史教學建議 ①研讀課程標準,把握教學方向《歷史課程標準》是編寫教科書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依據,也是考試命題的依據。 三、初中歷史教學建議 ①研讀課程標準,把握教學方向②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新課程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教師要樹立“面向主體,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教學觀念三、初中歷史教學建議 ①研讀課程標準,把握教學方向②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③夯實基礎知識,形成知識網絡。教師可以按照章節過關、單元過關、講練結合的方法,講清每一單元的歷史發展基本線索、階段特征、關鍵史實、重要概念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對知識進行整體歸納、縱橫串聯、中外結合、古今聯系,形成一個立體的復習交叉網,將所學知識系統化、專題化。 三、初中歷史教學建議 ①研讀課程標準,把握教學方向②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③夯實基礎知識,形成知識網絡。④加強學法指導,注重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強化審題能力和答題技巧的規范化訓練,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三、初中歷史教學建議 ①研讀課程標準,把握教學方向②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 ③夯實基礎知識,形成知識網絡。 ④加強學法指導,注重能力培養⑤關注社會生活,凸顯學科功能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關注社會熱點,以社會熱點帶動歷史知識,以歷史知識豐富社會熱點,復習備考時要合理的利用教材、拓展教材,通過對事件深層次的探究,提高學生運用歷史知識認識和分析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三、初中歷史教學建議 ①研讀課程標準,把握教學方向②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 ③夯實基礎知識,形成知識網絡。 ④加強學法指導,注重能力培養 ⑤關注社會生活,凸顯學科功能 ⑥加強中外聯系,形成“大歷史”觀歡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課件19張PPT。巧妙設計與鏈接,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 通過中考試題解讀 反思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西安交大附中 郭葉濤2010年中考歷史十九題分析---課堂教學回顧 課堂教學:備課、上課、 試題講解一、備課1、明確考點:寫在教案上、寫在書上、記在心里A 基礎知識:點---線---面,構建知識 框架結構。--思想--文藝復興--馬克思主義-----啟蒙運動 --經濟 兩次工業革命 發明家 牛頓 科學--制度-①建立--英美法 ②鞏固--美國 ③擴大--日本、俄國--法制-《權利法案》--《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殖民--新航路--三角貿易、東印度公司 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近代)B 應用能力:思考教材,整合教材、搜集資料例如:人文主義精神---歷史意義:人的自由平等 孔子----尊重人、關愛人 伏爾泰的言語---用生命捍衛人的權利 汶川地震----政府關心人民生命和財產 學生上課不帶書—不能發揮人的偉大作用 教師罰站---不尊重人,不關愛人 孔子汶川地震罰站人文主義不帶書伏爾泰C 練習設計重點滲透學法指導 例1 對歷史事件評價的學法指導---影子訓練法 提取以上材料 信息的共同性: 羅斯福:面對經濟危機 都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張騫:不畏艱險,勇于開拓1942年《聯合國家宣言》。 例2D 準備一些滲透情感內容的材料 《辛德了名單》 用熱情、真誠、智慧、童心二、上課1、導入新課:最佳方案:知識鏈接導入法: 例:羅斯福新政課前導入 ①美國獨立戰爭----美國內戰----羅斯福新政 ②資本主義制度:建立---英法美--- 資本主義建立。鞏固--美國 。資本主義擴大----日本、俄國改革----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 ③華盛頓----林肯---羅斯福2、新課①情感與幽默的抒發,理性與責任的揮灑②巧妙設計與鏈接,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例一:把蒙娜麗莎放在文藝復興的鏡框里 ③講清問題的來龍去脈例一:思想解放促進社會發展 啟蒙運動---理性與科學----牛頓理論誕生---發明家----工業革命----經濟發展----資本主義發展----科學傳播----社會發展 三、試卷分析課: 材料一 :17世紀初,歐洲移民紛紛遷居北美以獲取夢寐以求的自由。可是,這些來自歐洲的移民者在北美建立的家園卻成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向北美各殖民地增加稅收,并實行高壓政策。北美人民忍無可忍,各地自發組織民兵,舉起了獨立的旗幟。材料二:下列是美國總統林肯的言論:“等到那么一天我有機會打擊奴隸制的時候,我一定把它打垮,廢除奴隸制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材料三: 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佩里率領艦隊來到日本,迫使幕府與美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你哪一門功課學的好! 數學結合上述三則美國歷史材料看,你學習數學應堅持什么?反對什么?三則材料:1、美國獨立戰爭---贏得國家獨立2、美國內戰----廢除阻礙社會發展的落后制度3、美國殖民侵略日本回答:1、獨立完成數學作業 2、改掉看錯數字、算錯題現象(改掉學習數學的壞習慣) 3、堅決反對掠奪別人并抄襲別人作業的現象 (4)結合上述三則材料從美國歷史的發展看,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應堅持什么?反對什么?1、美國:贏得國家獨立----我國:現代化建設要走獨立發展的道路。 2、美國:廢除阻礙社會發展的落后制度---我國:廢除阻礙現代化建設的落后體制。 3、美國:殖民侵略日本---我國:現代化建設更要反對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反對國家分裂。 ④課文解讀與講解十月革命意義:十月革命是世界歷史上無產階級第一次取得勝利的革命,它把社會主義的理論變為現實,(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通過無產階級革命變為現實,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使俄國走上了實現現代化(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科學化,民主化,經濟的工業化。社會面貌的變化) 的獨特之路,為世界上落后國家( 被殖民的國家等)的發展樹立了榜樣,對20世紀的歷史( 社會主義國家在世界范圍的建立) 進程產生了深刻影響。十九題:以秦朝的國內交通、唐朝的中外交通為話題,展開問答 回歸課本: 七年級上冊: 第13課秦帝國的興亡 ----秦朝疆域圖 第14課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車同軌,書同文---馳道七年級下冊: 第1課 隋朝大運河第6課 開放與交流---國際性大都會長安(課本沒有地圖)基本教學:秦統一: 1、背景解讀:政治分裂阻礙社會發展 2、通過地圖分析影響: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國長期割據爭戰的局面,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 1、課文講解:廢分封、立郡縣---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度、量、衡基本訓練:秦始皇詔版銘文立號皇帝、秦官印、行政系統見表、陜西秦馳道、文字、貨幣、兵馬俑基本認識:1、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特征,統一是國家強盛的重要原因。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的大一統,是秦漢文明突出特點第1課隋朝大運河基本訓練:盡到隋亡為次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是,共禹論功不較多。劃分層次---核心詞----提問---解答第6課開放與交流---國際性大都會長安(課本沒有地圖)---沒講基本認識:繁榮與開放是這個時期最重要的特征。隋唐不僅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更是中華文明在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輝煌時期,是一個對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產生巨大而深遠影響的時代。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0年10中考 張艷.ppt 2010年10月中考研討會.ppt 2010年中考試題分析.ppt 2010年學生答卷情況分析及復習備考建議.ppt 2011中考報告郭葉濤.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