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你或許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能改變你的課堂》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你或許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能改變你的課堂》

資源簡介

你或許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能改變你的課堂
丁玲學校 徐遠兵
各位尊敬的領導和老師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人杰地靈的佘市,來到風景如畫的佘市中學參加澧南二片的“史地教學中如何突出其學科特色”的研討活動。
自2001年新課程改革開始至今,已歷經了9個年頭,全縣史地教師在教研室楊主任帶領下,也同新課程一起走上了一條探索之路,老師們在這條充滿艱辛,更充滿希望的探索之路上灑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來了收獲的喜悅。但是,由于新課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課堂問題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師孤軍奮戰的教學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勢下的新課堂。今天,就是想通過此次活動,為我們澧南二片全體史地老師搭建一個對話、展示、提升的平臺,以這次活動進一步地促進我們史地教師將研究與教學實踐融為一體,促進老師們的專業水平的提高,并促進我們澧南二片向學習型、科研型、實踐型、總結型的教研組織邁進。
今天,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將這幾年在歷史教學改革中的一點思考、探索和一些嘗試以及困惑坦誠地置于各位老師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師的指導和幫助。我發言的題目是《你或許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能改變你的課堂》,圍繞這個主題,主要講兩個方面的問題:一、當前歷史教育的現狀;二、中學歷史教師怎樣改變自己的課堂。
一、當前歷史教育的現狀
如果說教育是培養“人才”的話,那么歷史教育就是培養“人”的,中學歷史教育就是使學生“明智、修身”。歷史是生動的,讓人震憾的,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人為了國家和民族拋頭顱、灑熱血:中國有林則徐、孫中山、李大釗、張自忠……;外國有列寧、甘地、曼德拉……,他們的事跡撼人心靈,催人奮進。中學歷史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開拓視野,培養愛國情感、民族尊嚴,形成自信、勇敢、堅強、正確的人生觀,為培養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但是,在當前的中學歷史教學中,歷史教育所承擔的這一功能卻沒有充分發揮,歷史這個學科已經邊緣化,地位越來越低:學生對歷史不感興趣;學校不太重視;社會對歷史課的評價是沒有多少用途的課。網上有篇文章排出了大學十大悲慘專業的名單,歷史排到第六。為什么中學歷史教育會處于現在這種尷尬的境地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學歷史教材
雖然這幾年歷史教科書有了很多的改變,圖文并茂,語句也變得生動了。但仍存在嚴重缺陷:(1)教材缺乏情趣。歷史是生動的,活潑的,但現行歷史教材多是干巴巴的、以介紹政治經濟發展為主,風格陳舊。卻少歷史人物鮮活的面貌、張揚的個性、生活的精彩。(2)主觀史實多,客觀史實少。歷史教材占篇幅絕大部分的都是編者的主觀認識, 學生吃的都是別人嚼過的東西,這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嗎? 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也有了一些故事,但主要的部分仍然是向學生講道理,是考試的內容,是正確答案。不是背景、過程、意義,就是人物、地點、事件,都是準備應試的東西。讓大家覺得歷史就是背的,沒意思,是一些無聊的玩意。(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史學的典范《史記》的體例及歐美史書的特點:其實,我國古代有世界上最好的歷史教科書《史記》,也是古代史學的典范,它就是有一個個精彩的人物故事組成,由人物的表情、語言、心理描寫,栩栩如生,故事情節曲折離奇,非常精彩,連小孩子都喜歡。美國的歷史教材都是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沒有故事的地方他們就編故事,編得跟真的一樣,哪怕是曼哈頓廣場的一棵樹,他們也會說華盛頓在這里檢閱軍隊,一張石桌他們會說林肯在桌子上批閱過《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其次,政府和社會不重歷史教育是形成這一狀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掌握一技之長就有可能有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最根本的還是希望子女有一個安定而美好的生活,而這正是歷史學科所欠缺的:歷史教學本身不能培養科技人才,更不能直接創造社會財富。所以這種希望本身就營造了一個重理輕文的社會環境,歷史作為文科課程之一,不受重視當然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另外,應試教育是導致歷史教育境況尷尬的又一重要原因
現在盡管從上到下人人高呼素質教育,但很多學校都把學生成績作為評定教師優劣的主要標準。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我們的老師為了獲得好評,在實際教學中,不得不把追逐分數放在第一位,不是為了培養人才而教學,而是為了考試在教學,老師所做的想盡辦法、千方百計讓學生掌握知識,畫重點、滿堂灌;學生為了考一個好分數,不惜埋沒自己的個性、愛好,每開不厭其煩地背誦大量的人物、事件、原因、性質、意義。這樣,原本豐富、生動的歷史教學成了枯燥、機械的知識的堆砌;新中國建立以來,歷史先是為政治服務,現在又為升學考試服務。越來越教條、枯燥,終于形成今天慘淡的局面。
當然也不能把一切都歸結于客觀條件,即使教材枯燥乏味,社會再不重視、教育體制再僵化,我們歷史教師同樣可以有所作為,關鍵是教學方法的改變。假使每個歷史老師都從改變自己的課堂開始,把歷史的豐富性和趣味性還原,肯定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像盼過節一樣上歷史課。
二、中學歷史教師怎樣改變自己的課堂
作為一個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歷史教師,我們決定不了國家的大政方針,改變不了當今應試教育體制,但我們不要妄自菲薄。人家看不起我們不重要,關鍵是我們自己不要看不起自己。如果每個歷史老師都從改變自己的課堂開始,還原歷史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學生就會喜歡他,想學好他。那么,我們中學歷史教師怎樣改變自己的課堂呢?積這些年教學經驗,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精心備好、上好第一堂課
學生在進入初中之前,在家長和社會的影響之下,對歷史這一們課程已經形成了一些陳舊、錯誤的觀認識,如:歷史是副科,不重要,就是死記硬背,只要記憶力好,上課不聽都能考高分。對于這些陳舊、錯誤的觀點、認識,老師一定要在第一節課讓學生對歷史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不然,學生就會覺得歷史真的就是死記硬背,上課聽不聽都無所謂,以后再想讓學生提起對歷史的興趣就很難了。
我的第一堂課,從來不上新課,也不對學生什么大道理,剛進初中的學生可不是來聽大道理的,而是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和學生共同探討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請大家說說什么是歷史呀?
剛提出這個問題,學生還覺得有點抽象,反映并不是很激烈,這時,我舉起歷史課本說:“這是不是歷史呀?”教室馬上砸開了鍋,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有的說“歷史是過去的事”,還有的說“歷史是我們祖先的活動”。對同學們的回答,我一一進行評析,然后我總結道:①課本不是歷史,他是把歷史用文字的形式寫在紙上,就成了歷史書。②歷史其實很簡單,有兩個要素:一他是人的活動;二他是以往的活動。合起來就是歷史是人類以往的活動。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緊接著我又追問:那么,中國歷史呢?世界歷史呢?你的歷史呢?學生們紛紛舉手,爭先恐后的回答:中國歷史是指從我國境內最早有人開始一直到剛才所有中國人的活動;世界歷史是指從地球上最早有人開始一直到剛才所有地球人的活動;我的歷史就是從我出生到剛才我所有的活動。
我進一步總結說:“既然歷史是講述人的活動,因而它不是死的,他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東西。是我們祖先的活動,我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活動,是我們自己的活動,所以我們要重視它,學好他。”這時候,我看到的是學生們個個摩拳擦掌,眼睛里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第二個問題:人是怎樣形成的呢?
既然歷史是講述人的活動,那么世界上最早的人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生對這個問題并不陌生,在加上有第一個問題的鋪墊,大家紛紛舉手,回答非常踴躍。有的說是上帝創造的,有的說是女媧造的,有的說是猴子變的,還有的說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在對學生的回答一一點評后,老師總結說:“有關人是怎樣產生的?我們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神創論,中國人說人是女媧創造的,西方人說人是上帝創造的;二是進化論,人是由古猿進化人來的。那么,哪一種觀點是科學的,正確的呢?在學生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老師先請兩位故事能手進一講你所知道的女媧和上帝造人的傳說,學生結合神奇的傳說不難得出正確的結論。使學生認識到神話傳說不是歷史,歷史是真實的、科學的、是嚴謹的。
第三個問題:你知道丁玲學校校名的來歷嗎?
同學們會異口同聲的回答:“知道,是用作家丁玲的名字來命名的。”這時老師會說做為丁玲學校的一位學生最應該首先知道的是有關丁玲奶奶的歷史,如果連丁玲奶奶的歷史都不知道,你還配做丁玲學校的學生嗎?這時,學生想學習歷史、學好歷史的心情就會十分迫切。在這樣的氛圍中,老師將丁玲奶奶偉大的、不平凡的一生娓娓道來,學生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就會更加珍惜在丁玲學校學習的機會。(丁玲,現代著名女作家。 1904年出生于湖南臨澧。年輕時在長沙上中學,后在上海大學中文系學習。1936年來到延安,毛澤東對其評價極高,稱贊她是: “……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主要作品有 《莎菲女士的日記》《一顆未出膛的槍彈》《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獲斯大林文學獎 。)
看似平常的三個問題,其實環環相扣,一下子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讓學生認識到他是活生生的東西,是和自己息息相關的東西。這樣學生當然就會對歷史感興趣,自己的、祖先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活動,誰不想了解呢?
上課要拋開教案,對所講內容了然于胸,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如果一個老師,連自己所講內容都不熟悉,講兩句還要看一下教案,或干脆照本宣科,講了半天,恐怕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講的是什麼,又如何讓學生理解掌握呢?而且只顧埋頭讀教案或課本,哪里還顧得上學生的反應?至于和學生的目光交流、師生間的互動等等,就更談不上了。
教師課堂上不要做課本﹑教參的傳聲筒,而應在對課本﹑教參的內容準確把握、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加工處理,試著用自己的話把它表述出來,使講授的內容完全變成自己的東西,上課時就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上課拋開教案呢?一是要精心備課,就要深入鉆研教材和教輔資料。我認為每本教材,至少應準備兩套教輔資料,博采眾長。二是在寫教案時,不宜將上課所講的每句話都寫出來,因為一是容易造成教學語言書面化,比較死板,另外,這樣做備課時間也不夠用,即使夠用,也太辛苦。我的做法是,備課認真仔細,但備課本上我只寫個提綱要點,具體詳細的內容則記在心里。而且課備完了,我總要自己再回憶一遍,有時甚至掐一下時間,進而做出適當的調整。
例如①世界歷史上冊第五課《中古歐洲社會》,書上第一個子目錄是:等級森嚴的西歐封建社會;第二個子目錄是:西歐城市的從新興起;第三個子目錄是:拜占廷帝國的滅亡。課文內容多而雜,教師講起來顯得無從下手。如果不把這個三個目錄的聯系理清,這節課的條理理順,我們就按部就班的講,講了半天,恐怕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講的是什麼,又如何讓學生理解掌握呢?(我的講述:見課件)
②世界歷史上冊第六《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七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通過鉆研教材,你會發現其實這兩課都是講的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融合。第六課講的是使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融合的第一種方式東西方戰爭;第七課講的是使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融合的第二種方式東西方和平交往。于是我把這兩課合起來講,進行加工處理,用自己的話給學生講出來這樣老師講得有條有理,學生學得輕輕松松。(我的講述:見課件)
3、巧用史料教學,活化歷史課堂
在中學歷史課堂中,要重視史料運用,巧用史料教學,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讓學生學到真正的歷史,這也是歷史新課程的基本要求。
首先,巧用歷史圖像教學,激發學生思維活動
“圖像就是形象、真正的歷史”,課本上很多的歷史結論都來源于歷史圖像,是最珍貴的史料之一。多媒體技術更使我國古代“左圖右史”的優良史學傳統得到發揚光大。
例如: 中國歷史第二冊第11課 《氣象萬千的宋代社會風貌》,就是從圖像中學習歷史,得出歷史結論,是巧用歷史圖像教學非常好的的課例。(展示課件)
宋人張擇端的著名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它既體現了北宋的“社會美”,又表現了宋人的“藝術美”,比文字教材更具體形象地再現了歷史。教學時,先向學生展示長達五米多的全圖,讓學生在宏觀上體會到畫面的宏闊。然后從圖片中得到歷史,學到知識。
法國名畫“拿破侖加冕”,記錄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成立的歷史。場景的焦點是拿破侖出人意料地突然從教皇手中奪過皇冠,自己戴到頭上,這就打破了歐洲歷史上必須由教皇親手給皇帝或國王加冕的慣例。這個戲劇性的細節,既是藝術的精髓,也是歷史的真實。教師可提示學生:在拿破侖的傲慢無禮面前,教皇和紅衣主教們為什么敢怒不敢言?拿破侖加為什么敢于打破慣例自己給自己加冕?我想,學生在教師的提示啟發下,經過仔細品味和思考之后,是能夠比較真實地體會到“拿破侖是一個以軍事起家的資產階級皇帝”這一歷史論斷的。
可見利用圖像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能使學生由“看”而“得”,即得到啟示,由圖像創設思維情景,以趣引思,可使學生由“學會歷史”變為“會學歷史”。
其次,讓歷史教學暢游在文學中
詩詞、成語、對聯等文學語言在歷史教學中具有獨特的魅力,能夠造成生動活潑、樂觀愉快的氣氛,能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而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從而對多彩的歷史畫卷產生驚奇和震動。
①文學語言能使課文更加生動具體
《史記》中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項羽的“彼可取而代之也”,劉邦的“大丈夫當如是也”,同一主題,三種口氣,表現出這三個人不同的身份、思想和性格。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顯示了西周奴隸制國家的強盛和周天子的無上權威,是對西周奴隸制的絕好寫照。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首詩把南宋統治者腐敗無能,醉生夢死的生活,只圖偏安江南的丑惡面目刻畫得入木三分。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臺灣,而今又割東三省!……,每逢萬壽祝疆無。” 章太炎為慈禧太后七十大壽所作的諷聯,將慈禧太后40年的血腥罪惡史,一聯以概之,躍入學生心中。
“橫斷山,路難行,敵重兵,壓黔境”、“雪皚皚,夜茫茫,高原寒,炊斷糧”,這些歌詞生動地再現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艱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又使學生對英雄紅軍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②文學語言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生動素材
引用《詩經》“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把奴隸控訴奴隸主貴族殘酷剝削的仇恨鮮明地反映出來了,也就講清了“國人暴動” 的根本原因。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道出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給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的災難。
“春霄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把唐玄宗統治后期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的情景,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了,使學生認清了釀成“安史之亂”的根源。
引用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白居易的“ 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做地衣”,使學生認清了唐朝中后期統治階級殘暴、百姓的疾苦,理順了唐末農民戰爭的歷史背景。
“民國萬稅,天下太貧” 揭示出國民黨反動統治對廣大人民的剝削、掠奪。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等格言警句,又從道德修養方面啟迪了學生。
教師的文學語言要靠平時用心積累,厚積薄發。在歷史教學中,可以用它來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后小節和設計試題。但要圍繞歷史教學目的,精心取舍,決不可反客為主,舍本逐末。
另外,巧用時政熱點和鄉土史料教學,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
時政熱點問題,鮮活度高,現實感強,能縮短歷史的時空距離,使學生體會到歷是學科的實用價值。
如講《絲綢之路》,可以補充奧運火炬的傳遞和南海一號的打澇以及絲綢之路申遺的史料,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絲綢之路以及古老的東方文化在全球的影響深遠。如講林肯《中美關系的緩和》時,我會自然提到美國的現總統奧巴馬,補充2009年奧巴馬訪問中國的圖片、文字或音像資料,讓學生了解中美關系的現狀和展望中美關系的前景。
鄉土歷史因發生在自己的家鄉,在自己生活的地方,讓學生有一種格外的親切感,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課堂上適當引用,有利于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開闊視野,有利于培養他們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愛祖國、愛家鄉的高尚情懷。
例如在中國歷史第一冊第一課的教學中,當講到元謀人是中國歷史開篇時,我會進一步引導:“同學們,你們知道湖南歷史開篇嗎?”的教學中,然后教師講解說:“距今約3 0多萬年前的津市虎瓜山人是訖今為止湖南境內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最后我和同學們一起只豪的總結:“我們常說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我國的母親河,在這里大家也可以自豪地說澧水河是湖南歷史的搖籃、是湖南文明的發源地、是湖南人民的母親河。”
當講到春秋戰國的歷史,又很自然的聯系到兩位偉大的愛國人物——屈原和申鳴。屈原曾到過我們常德很多地方,如其詩句“沅有芷兮,澧有蘭”(選自《湘夫人》),“朝發枉渚(常德德山腳下)兮,夕宿辰陽”(選自《涉江》),再讓學生結合課本上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選自《離騷》)等詩句,使學生充分體會到詩人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熱愛。
申鳴也是家鄉人(常德臨澧以前還有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申鳴中學),《澧州志》記載:楚惠王相,以孝聞,任相三年後,白公勝亂,楚王派其平之。白公知其至孝,劫持其父威脅: “如肯歸順,則分與國土一半,否則殺汝父”。 申鳴以: “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國之忠臣耳”。遂進攻殺死白公平亂,保全了國家,而全家幾十口全都慘遭毒手,深愛其家人的申鳴認為太對不起自己的家人,最后以自刎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申鳴顧全忠孝之事跡,誠令人嘆佩。
當講到秦始皇修長城的歷史時,我會給學生講講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孟姜氏,氏姓姜,居澧東,適澧陰范郎。半載,范役長城,經年不歸,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絕望之中投海而死。”
通過以上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又激發愛鄉、愛史、愛國熱情。對陶冶情操,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教學中,因為一堂課的時間有限,教學進度又不能拉下,所以老師補充進的材料不能太多,不能喧賓奪主,一定要精挑細選,選取最能解釋說明課本內容的、最生動有趣的典型材料,語言務必精煉,力求用最少的話表達更多的內容。
4、把握歷史線索 ,實施有效教學
歷史就是過程,沒有過程就沒有歷史。而歷史過程之間必然有著某種聯系,這種聯系就是線索。歷史線索就是歷史的聯系,線索寓于過程之中,是跳動在歷史有機體內的脈搏。能不能抓住歷史線索,會不會在歷史教學中把握線索,是新課改下,歷史教學的涵養本質和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技能技巧。
在我們平時的歷史教學中,首先就是要把歷史的線索給學生講清楚,這也是學生學習歷史這門課程入門的關鍵。
講清每節課的線索。
現在的教材比以前生動、形象、直觀,這必然會造成條理性不強,顯得有點雜亂無章,學生有點無從下手。例如①中國歷史第四冊《海峽兩岸的交往》。(展示課件)
②講清每個單元的線索。(例:近代化起步、臺灣問題、三農問題(附后資料)
③講清一段時期的線索。
例如,中國奴隸社會的基本線索是:形成→發展→鼎盛→瓦解。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是從戰國到末代皇帝退位,悠悠兩千年多年歷史“龍脈”相通,課本提供了一條重要的基本線索,這就是《中國歷史紀年表》。世界古代史(1→9課)的線索是:原始社會(第1課)→奴隸社會(第2、3課)→封建社會(第4、5課)。第6、7、8、9課古代世界的文化。世界近代史是世界歷史的難點:但如果把握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這個基本點,就會在復雜的世界近代史知識中理出一條清晰完整的脈絡出來,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明白,學生就覺得:“復雜的世界歷史也不過如此;我也會編歷史書,我會比專家編得還好呢!”這個基本線索就是:由于資本主義萌芽(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生產關系的變革)→工業革命(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進一步確立(生產關系的變革)→第二次工業革命(生產力的飛躍發展)→……。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如能善于分析,善于歸納整理,“以線帶點”,貫穿整個過程,那么一定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起著決定學生命運的作用。雖然我們的工作很繁重,但她仍然可以成為一種樂趣;雖然我們的改革很艱難,但她仍然可以成為一種享受。只要我們用心地、努力地做,我們就能找到快樂的理由。我們應該不懈地努力,注意方法、掌握原則,不斷實踐,勇于探索,一定能活化歷史課堂,讓歷史課堂成為學生思想碰撞的場所;成為學生智慧的加工廠;成為學生夢想開始的地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巫山县| 田东县| 鹤山市| 孝义市| 甘孜县| 思茅市| 开阳县| 连州市| 夏河县| 富平县| 天门市| 申扎县| 曲阳县| 荣成市| 大关县| 彭水| 东丽区| 梓潼县| 梁平县| 武山县| 神木县| 西青区| 贵港市| 曲阜市| 玛沁县| 吴川市| 和平区| 石家庄市| 喀喇沁旗| 兴国县| 长乐市| 九龙城区| 宜都市| 荃湾区| 盘锦市| 元谋县| 九龙县| 沈丘县| 靖宇县| 焉耆| 林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