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課件+教案(26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課件+教案(26張PPT)

資源簡介

課題:第八單元 第一課 第三框《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甲午中日戰爭的起因和經過;鄧世昌與黃海海戰;《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影響;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瓜分狂潮。列舉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主要方式,通過讀圖概述列強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的概況,能說明“門戶開放”政策的實質,歸納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侵華特點,了解列強在華勢力消長的主要過程。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分析甲午戰爭清軍戰敗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資料分析歷史問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深入探討甲午戰爭的影響,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通過了解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背景,學會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展的內在聯系;通過分析資本輸出和“門戶開放”政策對華的雙重影響,初步學會辯證地看問題;通過對“門戶開放”政策史料的分析,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比較資本輸出與當今引進外資,認識其不同的內涵與作用;通過對列強在華租借地示意圖、“勢力范圍”示意圖的觀察與分析,學會從地圖中提取有效歷史信息。
情感、態度、價值觀:鄧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強暴、英勇作戰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是中國一次次被動挨打的主要原因。
通過了解19世紀末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認識列強給中國帶來的巨大災難及社會變動,使學生產生彼時代中國人的心理共鳴,培養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認識獨立富強是國家民族發展的前提條件;理解民族危機促發民族主義的崛起,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是此后一系列救亡圖存運動的根源。
教學重難點:
重點:黃海海戰中鄧世昌的主要事跡及《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和影響。列強通過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在政治上瓜分中國,通過資本輸出進行經濟侵略。
難點: 為什么說《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加深。理解資本輸出是這一時期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主要特點;認清“門戶開放”的實質和影響。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之前我們通過學習知道了,19世紀40年代起,列強用堅船利炮打打了中國的大門,腐朽無能的的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爭中的失敗,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面臨著亡國的危機。這節課,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日之間爆發的一場戰爭——中日甲午戰爭。
(播放課件)
對于這場戰爭,有這樣一幅對聯,上聯是:“內無相,外無將,不得已玉帛相將”,下聯是:“天難度,地難量,這才是帝王度量”。
提出問題:“玉帛相將”是什么意思?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設問:為什么甲午戰爭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殘敗,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戰爭的失敗,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接下來我們來學習。
學生思考。
講授新課:
一、甲午中日戰爭<播放課件>
1、原因:日本在明治維新后把“吞朝侵華”列為基本國策,積極準備發動侵略戰爭。
引導學生回憶:在19世紀70年代,日本侵略我國什么地方?結果怎么樣?
指出:1874年,日本侵略臺灣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國的開始。侵臺碰壁后,日本接著把魔爪伸向了與中國唇齒相依的鄰邦朝鮮。1876年,強迫朝鮮簽訂了《江華條約》,使朝鮮開始淪為半殖民地。18年后日本為了吞并朝鮮,入侵中國又挑起了大規模的甲午中日戰爭。
2、經過:1894年7月——1895年
①平壤戰役 ②黃海戰役 ③遼東半島戰役 ④威海衛戰役
配合課件,說清楚戰爭經過以及在戰爭中涌現出來的愛國將領:鄧世昌、林永升,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結果:清政府戰敗,雙方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4、提問:清軍為什么戰???
學生思考,回答,得出較為全面的結論,教師總結,展示對聯:“普天同慶,萬壽無疆;三軍戰敗,割地求和”。
二、《馬關條約》
1、內容: ①割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及附屬島嶼給日本——割地
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賠款
③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開埠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設廠
提問:與中英《南京條約》作對比,這些條款中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這種不同,對我國有什么樣的危害?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列強對華侵略由商品輸出轉向資本輸出,由此可以更好的控制我國的經濟發展,奴役我國經濟。
2、影響:
這是本課的重點。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與中英《南京條約》作對比,然后每組由一名代表闡述條約內容給中國造成的危害,再由教師總結:
《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后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之一,它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提問:為什么說《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教師總結:直接控制我國經濟,使我國的經濟逐漸受控于列強。
三、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的瓜分狂潮
1、經濟侵略的加?。?br/> 形式:開設銀行、 政治性貸款、爭奪鐵路權、投資權、投資開礦、投資設廠。(資本輸出)
2、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
讓學生看教材中的《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簡表》。
四、戰爭的影響與啟示
教師引導:甲午戰爭的慘敗,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無能以外,這場戰爭對中國、對日本、對世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還會造成什么影響?
學生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思考,可以互相討論,給出答案。教師總結。
提問:學習之后,你又得出了怎樣的啟示?
學生踴躍回答。
這一過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適時的引導學生得出“落后要挨打,要自強自立”的教訓。
五、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
(1)背景分析
1、國際背景:依據學生初中已學兩次工業革命的基本知識,分層提問,引導學生從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認識19世紀末對瓜分中國的狂潮是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一部分,資本輸出是這一時期經濟侵略的主要特點。
2、國內背景:通過材料分析在華利益錯綜復雜的列強如何看待甲午戰爭的結果,認識日本的勝利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各國調整東亞政策,爭相瓜分中國的斗爭開始了,中國成了帝國主義列強斗爭大演練場。
(2)政治上瓜分中國: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
1、三國還遼之瓜分開端:“前門拒一虎,后門進三狼”。從三國還遼事件引出瓜分中列強之間的矛盾,理解瓜分狂潮實際是帝國主義在華利益之爭。德國強占膠州灣標志瓜分的全面展開。
2、瓜分概況:閱讀課本中圖表材料,引導學生分析(1)強占的租借地地理分布的特點;(2)哪個國家在華勢力最為強大?并提出依據;(3)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對我國的直接危害。
補充知識:區分租界、租借地、勢力范圍,認識其危害。
(3)“門戶開放”政策
閱讀材料美國“門戶開放”政策史料,組織討論:(1)文件對美國有何益處?對中國有何影響?對其他各國有何影響?(2)美國發出這個文件要達到怎樣的目的?(3)列強會有什么反應?清政府會有什么反應?(4)有人說“中國之所以沒有被徹底瓜分要感謝門戶開放政策”,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引導學生認識:門戶開放政策是美國在華實力增強的見證;沒有經得清政府的同意而擅自與其他國家交換照會,這是對中國主權的粗暴踐踏;其“機會均等”的原則是列強的機會均等,其實質是憑借強大經濟謀求凌駕其它列強之上的在華侵略權益。列強對該政策的贊同是各國實力搏弈下的暫時妥協,暫時緩解了對中國的劇烈瓜分。從根本性質上而言它是一個殖民擴張政策而不是一個世界和平政策。對于其客觀效果允許同學有不同見解。

過渡: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的最終目的是為經濟侵略服務,獲得更大的資本市場,進行資本輸出和商品輸出是主要目的,這一時期侵略特點是以資本輸出為主。

(4)經濟侵略:資本輸出(借貸資本輸出和生產資本輸出)
1、三國還遼之借款風波——爭做中國的債主
設問:(1)為什么要爭做中國的債主?(2)誰是最大的債主?為什么?(3)搶做債主會引發哪些矛盾?
由此認識借貸資本輸出有利于列強控制中國,引發了列強間的激烈斗爭,中國進一步滑向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深淵。
2、搶奪路礦權和辦廠權:著重分析其危害
3、閱讀材料,從兩個世紀匯豐銀行在華不同地位、作用及與中國政府的關系分析資本輸出與引進外資的異同,理解19世紀末作為經濟侵略的資本輸出所起到的雙重影響,也從時代發展的眼光認識當下的引進外資的地位、作用。

課堂總結:
下面我們集體朗讀這首詩結束本課
一八九四甲午戰,割地賠款喪主權,世昌殉國黃海間,開設工廠增口岸,
北洋艦隊全軍沒,馬關條約被迫簽,大大加深殖民地,基礎知識要牢記。
19世紀末列強侵華的特點:政治上瓜分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在經濟上進行資本輸出。二者關系密不可分,帝國主義列強的資本以修路、開礦、設廠等方式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安家落戶”了,為確保其安全和有效運轉,就需要在政治上將其資本所在地置于它的直接控制之下了,於是,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狂潮。

教學反思:
《甲午中日戰爭》是八年級上策比較重要的一節課,通過本課的學習,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1、《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2、政治制度的落后、清廷的腐敗是中國戰敗的關鍵。3、甲午戰爭是上個世紀之交帝國主義列強在亞洲所發動的一系列侵略戰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說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對中國發動的一次帝國主義侵略戰爭。4、《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了。還要讓學生認識到:這段歷史我們應該記住些什么?認識到些什么?從歷史中汲取什么教訓?
整節課課堂容量較大,所以要兼顧學生的接受能力,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積極性,另外,在講解中也要適當的擴展學生的思維,要兼顧時事,強調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神圣不可分割,要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

4
導入
日本——敵人、朋友?
材料一:“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講,日本是我們最近的鄰邦。一衣帶水這個詞幾乎成了我們形容日本時必不可少的詞匯。然而,在地球上現有的國家中,日本卻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個國家?!?br/> ——央視主持人水均益
材料二:“日本帝國主義是近代中國最兇惡、最野蠻的敵人?!? ——江澤民
材料三:“日本是中國的鬧鐘,時刻讓中國驚醒?!?br/> ——《讀者》
第一課 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
甲午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晚年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經歷、民族感情與父輩的仇恨,打算撰寫一部紀實性的長篇之作,書名就叫《甲午戰爭》。為此,老人多次提筆,“可是,她竟然一個字都沒有留下!”不是因為老,因為病,“而是因為哭,因為大哭,因為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唯有落下的熱淚。”……“此時此刻的冰心,一邊哭,一邊說:‘氣死我了!氣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
——賈國榮《冰心的遺憾》
  戰爭為什么讓冰心如此的哭、氣、恨?就讓我們
帶著冰心的哭、氣、恨來學習甲午中日戰爭。
為什么“蕞爾小邦”日本在當時
也加入了侵略中國的行列中?
甲午戰爭:日本發動戰爭的原因
  1.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強大起來。
  2.野心滿滿的日本早就制定了侵略中國的政策,他們要從侵略中國的臺灣開始,進而侵占全中國,最終是亞洲乃至全世界。這次戰爭是日本政府推行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日本政府蓄謀已久,并做了充分的準備。
  3.朝鮮爆發農民起義為日本發動戰爭提供了借口。
  4.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



旅順大屠殺
黃海戰役
甲午戰爭:戰爭經過
甲午中日戰爭形勢示意圖
甲午戰爭
1.背景:
2.時間:
3.過程:
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后,變得強大起來,開始圖謀侵略中國,并選擇朝鮮作為跳板。
1894——1895年。
① 爆發:
1894年,日本利用朝鮮爆發起義之機,引誘清軍入朝,繼而以反對清軍入朝為借口,挑起戰端,中日戰爭正式爆發。
②黃海海戰:
1894年9月,中日海軍在黃海激戰。北洋艦隊將士奮勇殺敵,重創日軍。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與全艦將士英勇抗日,壯烈犧牲。
③旅順大屠殺:
④1895年初,日軍進攻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戰火很快燒到中國境內,日軍接連占領大連、旅順等地。在旅順,日軍對當地居民實行大屠殺,死難者有18000余人。
旅順大屠殺
中國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中國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結果
在談判中,日本拿出預先擬定的條款擺在李鴻章面前,只準李鴻章說“允”或者“不允”。日本限定在一個月內辦理割讓臺灣手續,李鴻章請求寬限時日,說:“臺灣已是貴國口中之物,何必著急?!币撂俨┪幕卮穑骸斑€沒有咽下去,餓得厲害!”
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李鴻章
伊藤博文
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設立工廠
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內容及危害
割地增多
國家主權的進一步喪失,刺激了
列強的瓜分野心。
賠款增加
勢力深入
增設工廠
加劇了人民的負擔,有利于
列強控制中國的經濟。
  列強的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
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的
需求,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內 容
危 害

《馬關條約》的簽訂
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哪些危害?
影響?











鴉片戰爭后開放的通商口岸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開放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戰爭后開放的通商口岸
近代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
  1.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隨后幾年中,列強紛紛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甲午戰爭:影響
《馬關條約》后,中國的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英《南京條約》
①割讓香港島;

②賠銀2100萬元;

③五口通商 (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④協定關稅。
中日《馬關條約》
①割讓遼東半島、 臺灣、澎湖列島;
②賠銀二億兩;

③增開口岸 (重慶、沙市、蘇州、杭州)
④在華設廠。
④經濟侵略加劇;
⑤受控制程度加深。
①割地面積增加;
②賠款數額倍增;
③侵略深入內地;
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探究:對比下列兩個條約,你有何看法?
《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請仔細觀察教材圖8-12,思考下列問題。
  1.甲午戰爭后,列強以哪種方式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2.列強還以哪些方式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3.對中國會帶來什么危害?
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經濟侵略
  這標志著列強對華的經濟侵略已由商品輸出為主進入到資本輸出為主的新時期,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嚴重的生存危機。

開設工廠
開設銀行、強迫貸款、投資鐵路、開礦等方式


沉沉酣睡我中華,
  哪知愛國即愛家;
  國民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
找一找:
  哪些國家在中國有勢力范圍?
  它們的勢力范圍分別在哪里?
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經濟侵略
課文圖8-13

割占和強租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國別 割占和強迫租借的地區 勢力范圍
德國 強迫租借膠州灣 山東
俄國 強迫租借旅順和大連 長城以北和新疆
法國 強迫租借廣州灣 廣東、廣西和云南
英國 強迫租借“新界” 長江流域
日本 割占臺灣和澎湖列島 福建
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瓜分中國
勢力范圍: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其實力所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全部或部分領土。在這片領土上,該國享有獨占的權利,不許他國染指。
租借地:資本主義國家用強迫定期租借的方式占有的他國領土。租期有長有短,長的高達99年,期滿歸還。
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門戶開放
從此,美國在中國的侵略勢力日益擴大。
①美國提出“門戶開放”的背景:
在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美國因忙于和西班牙爭奪殖民地而失去了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的機會。
②“門戶開放”政策的實質:
承認各國在華的勢力范圍和它們已取得的特權,同時要求列強開放在華的租借地和勢力范圍,使美國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機會。
③影響:

“門戶開放”政策,實質美國政府企圖用 “機會均等”的手段,緩和列強爭奪中國的矛盾,讓美國有機會插足別國的租借地和勢力范圍之內,保證中國市場對美國資本和商品的自由開放。
《時局圖》是1898年謝纘[zuǎn]泰先生創制的一幅反映當時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漫畫。原圖上有黃遵憲的題詩?,F在原件藏于美國華盛頓國立檔案館。圖中虎代表英國,熊代表俄國,蛙代表法國,太陽代表日本,鷹代表美國。
對照時局圖,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一下19世紀末俄國、法國、英國、日本幾個國家在中國的大致勢力范圍。
時局圖
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瓜分中國
北極熊,代表俄國,整個長城以北和新疆;虎,代表英國,長江流域;德國,象一條毒蛇把山東緊緊纏住;狂蹦亂跳的青蛙,代表法國,伸向我兩廣、云南;小太陽,日本,我國的福建。一只禿鷹正向中國飛來,代表美國。






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示意圖

1842年 《南京條約》割占

1860年 《北京條約》割占

1898年 英國租借地 新界
課堂小結
  在沉痛、憤恨和思索中,我們了解了這一段屈辱的歲月。請問,此時此刻,大家有著怎樣的感受?
暢所欲言
徐驤領導的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

徐驤:
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憾!
  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對我們今天有何啟示?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神圣領土,
我們要堅決維護祖國的和平統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枝江市| 无棣县| 巴南区| 湖南省| 河池市| 永修县| 民乐县| 永登县| 中江县| 胶南市| 公主岭市| 临颍县| 桑植县| 鹤岗市| 河池市| 青龙| 绵竹市| 重庆市| 邵武市| 申扎县| 宜兰县| 弋阳县| 咸丰县| 垦利县| 无锡市| 朔州市| 甘南县| 家居| 南宁市| 石泉县| 金阳县| 阿克| 广东省| 宿迁市| 云南省| 卢龙县| 汕尾市| 云林县| 郑州市| 华安县| 灵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