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中考《道德與法治》熱點專題復習:關注校園安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一、時政熱點:1、新快報11月28日報道,公開資料表明,我國流浪兒童已超15萬人。調查顯示,排除家庭原因主動選擇流浪的孩子并不多,只占總人數的22%,他們離家的目的是“打工賺錢”、“想出去見見世面”等。而因意外其他原因流浪街頭的孩子只有一成,包括迷路走失及被別人引誘、拐賣等原因。參與此次調查的50名流浪兒童均智力正常,平均年齡十四五歲。過半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并主要集中在小學四年級以下,學習能力較差。還有4人根本不識字。2、在“中國式過馬路”后,“中國式接送”再引網絡熱議,說的是家長們在小孩放學時開著汽車,騎著自行車、三輪車等交通工具,早早就在校門口翹首以待,數量之眾、人群之嘈雜仿如集市。此外,“中國式接送”和“中國式過馬路”往往摻雜在一起,導致學校附近交通出現混亂的局面。部分網友指出,問題主要出在兩方面,一是現在的家庭對子女確實過分溺愛,有的男孩子長到17歲還要家長接送,這是教育的缺失;二是家長對社會缺少安全感,交通秩序和現有的治安環境不能讓人滿意。二、熱點與教材的結合1、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我們要珍愛生命,尊重生命,遠離傷害源。珍愛自己的生命,要學會一些自救逃生常識;當生命遭遇威脅時,永不放棄生的希望,積極自救、求救.尊重他人生命,當他人生命遇到危險時,伸出援助之手,提升生命的價值。2、生命健康權是是公民享受一切權利的基礎。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權的行為要受法律懲處。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因為:①表成年人代表著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②未成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點,各方面不成熟,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需要對他們進行特殊保護。我國制定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對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作了明確的規定。3、在社會生活中,人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種角色往往意味著一種責任。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關系著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是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責任。未成年人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三、相關問題1、2019年2月25日,某市中小學正式開學,很多學校開學第一周上了一堂安全課。小明對此舉很不以為然。下列說法中,最能說服小明的是????????? (? A? )A.人的生命是頑強的,也是脆弱的,關愛生命從小事做起B.人的生命獨特性突出表現在與其他生命相比最具有智慧C.無論遇到多大挫折,永不放棄生的希望D.通過逃生演練、緊急疏散活動實現生命價值2、 2018年12月4日是第十二個全國法制宣傳日,青少年是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加強對青少年普法教育(? C? )①能夠促進青少年依法律己,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②可以從根本上遏止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③能夠促進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權利和履行公民的義務④能增強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①②3、有資料顯示,我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1.6%的通過吸毒感染。而吸毒者大多是因為有不良嗜好,經受不住誘惑才誤及“雷區”的。因此我們中學生要防止誤及“雷區”正確的做法是(???D )①主動選擇學會拒絕的藝術②堅決拒絕“黃、賭、毒”的引誘③堅決管住自己,克服不良嗜好④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A、①③④????????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4、材料一:9月1日,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順河鎮3000余名學生需要自帶課桌報到。整個順河鎮有5000多名學生,開學前約2000套新課桌被分配到鎮上的一所希望小學和中心小學,仍有3000余人缺乏課桌。有的學生因此把茶幾拿來當課桌,而留守兒童只能由年邁的奶奶扛桌子為其報到。材料二:11月16日清晨,貴州省畢節市一處垃圾箱內,發現5名10歲左右男孩的遺體。初步查明,這些流浪孩子因為在垃圾箱內生火取暖而中毒身亡。請你回答:(1這兩起嚴重交通事故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啟示?(2)為了建立起“安全無憂的綠色通道”,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請你寫出一份倡議書的倡議提綱(提示:從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任選三方面作答)。答、(1)安全問題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社會、學校、家庭要各盡其職,切實保障青少年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確保不發生惡性事故;未成年人自身要加強自我保護,掌握安全自救常識。(2)國家: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此規范學校的不規范行為。社會:積極監督,對于違規違章的校車要敢于舉報。學校:學校應加強管理,完善相應的安全措施,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家庭:要盡到對未成年人的監護義務,同時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學生:學生應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在危險面前,提高警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5、校園安全為什么要升至為國家戰略?答、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社會經驗不足,在面對侵害行為、自然災害和意外傷害時,往往處于被動地位,易受到傷害,屬于社會的弱勢群體;現實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不良誘惑和傷害還存在著;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現代化事業的接班人,校園安全直接關系到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重要的人身權利,為了保護青少年的生命健康權,必須重視校園安全建設。6、面對身邊存在的安全隱患,你認為國家、學校、社會、青少年應采取哪些措施進行防范?答、國家:加強校園安全方面的立法和執法,加大對未成年的保護力度,加大對學校危房進行改造的教育投入;社會:社會應該創造條件保障校園安全,如確保校園設施的質量,整治校園周邊的環境,嚴厲打擊危及師生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等;學校: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意識教育,嚴格學校管理,如開設安全教育課,教會學生必要的安全自救常識勤檢查學校的各類設施,及時排除各類隱患;自身:增強法律意識,危險性較強的游戲或其他活動可能會給自身和同學帶來傷害。自己要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做到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依法自律,正確對待家長和學校的教育,積極運用法律武器同危害校園安全的行為作斗爭,還要積累生活經驗,掌握安全自救的知識和方法等。7、請你為做好學校安全宣傳工作確定一個主題,并設計兩條相關的宣傳標語。答:主題:加強學校管理、共建和諧校園;宣傳標語:讓我們的校園充滿愛;學校多一分管理,學生就多一分安全,社會就多一分和諧;構建平安、衛生、文明、安全的校園,切實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建設平安校園、維護師生安全;校園安全,人人有責;安全重如泰山,責任在于細心:生命彌足珍貴,生命不會重來:上下樓梯靠右走,不系鞋帶不彎腰,不推不搡不擁擠;教室走廊不追逐,同學玩樂守秩序;遵守交通秩序,珍愛生命安全;以人為本、關愛學生,嚴格管理、消除隱患、依靠各界、搞好共建、依法治校、文明興校、知榮明恥、共鑄和諧;確保學校安全,責任重于泰山。8、就“讓校園充滿愛,建設和諧校園”提出你的幾點合理建議。答、和老師多進行溝通,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建立互尊、互助、互愛的和諧人際關系;建立健全學校安全與衛生管理制度,消除安全隱患;加強學校與家庭、社會的聯系,合理營造安全、衛生、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貫徹義務教育法和其他教育法規,提高依法辦學的能力;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把學校建成師生愉快工作學習的樂園。9、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在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中,有關對在校學生合法權益的法律保護,散見于《憲法》、《民法通則》、《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和《教師法》之中。但是,這些法律中對在校學生合法權益的法律保護的規定既不具體,又存在著一定法律空白。沒有具體法律可依,取而代之的是每次事故之后的通知與整頓。熊丙奇認為,應該盡早啟動《校園安全法》的立法工作,通過校園安全立法,規范校園安全管理,將校園安全納入常態管理。(1)請問專家建議啟動《校園安全法》的原因是什么?(1分)(2)有人認為,“有了《校園安全法》,學校就安全了,未成年人就能健康成長了,真正實行了依法治校。”請你運用九年級《思想品德》教材的有關知識對這一觀點加以評析。(4分)答、(1)建立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1分)(2)①此觀點是片面的。(1分)②建立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使校園安全有法可依。除此之外,依法治國的還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1分)③還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真正實現依法治國,依法治校(1分)④同時還必須提高公民的法治觀念,學會守法用法。(1分)PAGE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