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八單元文明探源 復習課件 (76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八單元文明探源 復習課件 (76張PPT)

資源簡介

第一課 原始先民的家園
第八單元 文明探源
1. 追尋原始先民的足跡
知識點一 古人類遺址
1.作用
(1)幫助人類認識____________。
(2)為人類________提供了證據。
(3)展現了遠古人類的生活區域與生活狀態。
自己的起源
進化說
追尋原始先民的足跡
第一課 原始先民的家園
2.考古成果
(1)發現了大量的_______工具。
(2)根據骨骼遺骸復原原始先民的_______特征,推測他們的__________,想象他們的_________。
打制
體貌
生活環境
生活方式
追尋原始先民的足跡
知識點二 舊石器時代
1.含義:使用______石器的時代,稱為舊石器時代。如果以______________石器為人類誕生的標志,人類已有_______年的歷史了。
2.北京人★
(1)距今______至______年,居住在北京周口店________的洞穴中,我們稱之為北京人,他們主要靠______植物的果實、塊根和獵取動物來獲得食物。那時的人們,只能______勞動,________勞動果實,過著_______的生活。
打制
制造和使用打制
二三百萬
70萬
20萬
龍骨山
采集
共同
共同分享
群居
追尋原始先民的足跡
(2)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發現了較大的灰燼堆,說明北京人已掌握了控制和管理_____的技術。有了_____,人類受寒冷氣候和地域的影響大大降低,活動范圍逐步擴大;人類可以用火燒烤食物、照明取暖、驅趕野獸;促進了人類______的發展和_____的進化,大大提高了人類____________的能力。
3.山頂洞人:距今約______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_______頂部的洞穴里,他們已經會________。


體質

適應自然環境
三萬
龍骨山
人工取火
追尋原始先民的足跡
追尋原始先民的足跡

舊石器時代:使用打制石器
我國境內的原始先民

北京人

生存時間、地點
生活、生產特點
生活環境
早期智人
山頂洞人

生存時間、地點
生活、生產特點
取火方式(人工取火)
晚期智人
知識結構
追尋原始先民的足跡
第一課 原始先民的家園
第一課 原始先民的家園
第八單元 文明探源
2. 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
知識點一 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出現
1.產生的時間:大約______年前。
2.原因:全球氣候變得_______起來。在一些_________適宜的地區,人們經過長期的嘗試摸索,栽培了某些______植物,馴養捕捉到的一些_______動物,以補充_______。
3.意義:標志著人類從食物的______者轉變為食物的______者,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飛躍。
一萬
溫暖
自然條件
野生
野生
食物
采集
生產
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
第一課 原始先民的家園
知識點二 新石器時代
1.生產生活特點:在舊石器時代,人們靠______、______為生;在新石器時代,人們主要依靠__________的糧食和_______的家畜為生,出現了______ 的聚落。
2.改進生產工具的原因:伴隨著農耕牧業的出現,生產工具有了顯著的改進。
采集
狩獵
人工種植
飼養
定居
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
3.新石器的制作方法與特點:人們在對石器進行打制之后,還要把它磨光。這樣制成的石器表面_________,刃部______。反復研磨刃部,還可以______使用。
4.新石器出現的意義:大大提高了__________。
5.新石器時代的含義:以_______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的時代。
6.出現了用于烹煮和存儲食物的______。
平整光滑
鋒利
多次
勞動生產率
磨制
陶器
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
知識點三 典型原始農業聚落★
1.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農業聚落出現在西亞地區的________,距今約______年。
2.中國的原始農業聚落
圖8-1-4
圖8-1-5
約旦河谷
9000
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
(1)時間和區域:距今9000年前后,______和_______的中下游以及______流域也開始出現農業聚落。
(2)遺址:浙江余姚的__________和陜西西安的__________。
長江
黃河
遼河
河姆渡遺址
半坡遺址
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
食 住 用 自然環境
_____聚落 ____ ____式房屋 黑陶、磨制石器、耒耜 溫暖濕潤、河網密布
____聚落 ____ _____式房屋 彩陶、骨制箭頭、魚叉、魚鉤、石斧等磨制石器 冬冷夏熱、干旱少雨,河流少
河姆渡
水稻
干欄
半坡

半地穴
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
(3)原始的農業聚落的特點:這里典型的聚落通常由一道______環繞保護起來,內部的房子或者______,或者聚成若干_______,房子的附近散布著一些貯藏物品的_______,有的還有牲畜_______、_______設施,布置得井然有序。
3.原始農業聚落出現的影響:為人類邁向______社會積蓄著力量。直到200多年前,以__________為基礎的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
壕溝
成排
小群
窖穴
圈欄
陶窯
文明
農業聚落
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
中國兩個原始聚落比較
重點整合
聚落 河姆渡聚落 半坡聚落
時間 距今約7000年 距今約五六千年
地點 浙江余姚河姆渡 陜西西安半坡村
建筑特點 干欄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農作物 水稻 粟
生產工具 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能夠生產黑陶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生產彩陶,用骨制箭頭、魚叉和魚鉤打獵捕魚,會紡線、織布、制衣
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
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

原始農業與畜牧業:人類食物生產的革命
新石器時代:以磨制石器為主,出現陶器
典型原始農業聚落

最古老的農業聚落:約九千年前在西亞出現(意味著定居的實現)
中國的原始農業聚落

半坡聚落(距今約五六千年)
河姆渡聚落(距今約七千年)
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
知識結構
第一課 原始先民的家園
B
Y
A
Z
第二課 早期文明區域
第八單元 文明探源
1. 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隨著定居生活的拓展,在亞洲和非洲的大河流域,各自形成了幾個早期文明區域(如下圖)。
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第二課 早期文明區域
知識點一 兩河流域
1.兩河流域范圍: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流域地區。(今_______境內,又稱“美索不達米亞”)
2.兩河流域文明的表現★
(1)形成社會階層(農夫、手工業者、商人、祭司、書吏等)、國家政權、有組織的宗教、新的社會秩序。
(2)城市出現——________城。
幼發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伊拉克
烏魯克
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3)楔形文字:古代兩河流域的居民_________創造了圖畫文字,后來演變為______文字。

蘇美爾人
楔形
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知識點二 尼羅河流域
1.古代埃及的位置和自然環境:埃及位于非洲東北部,氣候干旱,終年雨量稀少,________自南向北經埃及境內注入地中海,是世界______長河。
2.尼羅河對埃及文明的貢獻:尼羅河每年________月定期泛濫,泛濫的河水為河谷耕地帶來了理想的天然肥料。每當河水退卻,古埃及人就開渠筑壩,興修水利,在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
尼羅河
第一
7—10
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3.古代埃及文明的表現★
(1)距今______年前后,尼羅河兩岸陸續出現了幾十個小國。距今______年前后,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
(2)文字:古代埃及人創造了________,真正的文字就是從象形文字發展起來的。古埃及大部分文學作品寫在______上。
5500
5000
象形文字
紙草卷
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知識點三 印度河流域與恒河流域

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1.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位于______地區,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濕潤,_______與______奔流入海。
2.文明的表現★
(1)國家產生:距今______年前后,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城市國家。
(2)生產狀況:印度河流域的人們已經學會修筑______,引水灌溉農田,種植______,還通過海路與其他地區進行頻繁的貿易。
(3)城鎮出現:當時,印度河流域有100多座城鎮,其中的著名代表是______________。
南亞
印度河
恒河
4500
堤壩
棉花
摩亨佐·達羅城
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知識點四 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
亞洲東部的_______流域與______流域孕育了燦爛的文明。大約4000年前,________的建立,奏響了中華文明的序曲。
黃河
長江
夏王朝
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兩河流域

地理位置
文明出現(社會階層、城市、國家政權、經濟、宗教、文字等)
尼羅河流域

地理位置
尼羅河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
古埃及文明: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國家的建立、文字的發展
印度河流域與恒河流域

地理位置、自然環境
城市出現、國家建立、經濟發展
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夏王朝建立,中華文明的序曲)
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知識結構
第二課 早期文明區域
第二課 早期文明區域
第八單元 文明探源
2. 誕生于愛琴海與中美洲地區的文明
知識點一 克里特文明
1.地理位置:位于歐洲東南部的______海上的_______島,它是今天希臘的第一大島。

愛琴
克里特
誕生于愛琴海與中美洲地區的文明
第二課 早期文明區域
2.文明概況
(1)文明出現的時間:距今______年前后。
(2)自然條件:克里特島東部平原適于農耕,以種植谷物、橄欖、葡萄為主,還盛產魚和________,又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這里成為地中海周邊地區的________站。
(3)考古發現:____________遺址的發現。
(4)文明發展:在克里特文明之后,愛琴海地區又出現了________文明。克里特文明與邁錫尼文明合稱______文明。它是古代______文明的開端。
4000
橄欖油
貿易中轉
米諾斯王宮
邁錫尼
愛琴
希臘
誕生于愛琴海與中美洲地區的文明
知識點二 中美洲文明
1.中美洲地理位置:從________南部到_________以北的美洲中部地區,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是一片狹長的陸地。
2.古老居民:________人。
3.文明的表現
(1)種植______等作物。
(2)中美洲地區最早的文明——__________文明。之后,中美洲地區相繼存在了多個獨具特色的文明,其中最杰出的當屬______文明。
墨西哥
哥倫比亞
印第安
玉米
奧爾梅克
瑪雅
誕生于愛琴海與中美洲地區的文明
知識點三 人類邁進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
______的分化、______的出現和______的發明。
階級
國家
文字
誕生于愛琴海與中美洲地區的文明
誕生于愛琴海與中美洲地區的文明

愛琴文明

克里特文明:米諾斯王宮
邁錫尼文明
中美洲文明

最早的文明:奧爾梅克文明
最杰出的文明:瑪雅文明
中美洲文明

人類邁進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階級的分化
國家的出現
文字的發明
誕生于愛琴海與中美洲地區的文明
知識結構
第二課 早期文明區域
第三課 中華文明探源
第八單元 文明探源
第三課 中華文明探源
第八單元 文明探源
1. 中華文明的曙光
知識點一 早期農業

中華文明的曙光
第三課 中華文明探源
距今一萬年前后,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一些地區就進入了_______時代,并出現了早期_____業。其中北方出現了______農業區,南方出現了______農業區。這種農業生產模式一直延續到今天。
新石器

粟作
稻作
中華文明的曙光
知識點二 手工業★
1.出現的原因:在新石器時代,隨著農業的發展,______業也逐漸興起。
2.陶器的制作和發展:______是新石器時代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1)最初的陶器:很簡樸、粗糙,以實用為主。
圖8-3-2
手工
陶器
中華文明的曙光
(2)漸漸地,一些陶器的質地越來越_______,造型越來越_______,器表的圖案越來越______,體現了高超的制造技術和非凡的__________。
(3)考古學家在多處新石器遺址中發現有________的陶器,他們推測,這可能是中國________的雛形。山東日照出土的蛋殼黑陶杯,被考古界譽為“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細膩
精巧
豐富
審美情趣
刻劃符號
文字
知識點三 社會分化★★
1.社會分化出現的原因:生產發展帶來了________,社會分工推動了__________。
2.社會分化的表現
(1)原來共同分享資源的______制慢慢解體,_______制出現了。
(2)先前人人平等的社會關系悄然改變,人們因________和________的不同而分化為不同的____________。
剩余產品
商品交換
公有
私有
財富
權力
社會階層
中華文明的曙光
知識點四 早期城市★★
1.早期城市形成的原因:伴隨_______技術的提高,______迅速增長,一些__________的規模也不斷擴大,逐漸向城市邁進。
2.黃河流域5000多年前的古城遺址特點
(1)古城由________圍起來,城墻既是城市的管理邊界,也是城市的________設施。
(2)城里分布著________區、________區、墓葬區等,具有明顯的城市規劃的痕跡。
農業
人口
原始聚落
城墻
防御
住宅
手工業
中華文明的曙光
知識點五 精神世界
1.在新石器時代,中華大地上還出現了______崇拜和______崇拜等宗教形式,有______專門負責宗教活動。
2.考古發現
(1)原始先民經常通過跳舞活動來慶祝豐收和勝利,哀悼死者,驅除鬼怪等等。青海大通出土的新石器時代舞蹈紋彩陶盆,展現了原始先民手拉手跳舞的情景。
自然
祖先
巫師
中華文明的曙光
(2)在東北遼河流域的牛河梁遺址中,發掘了規模宏大、布局嚴整的女神廟,并發現了如真人一般的彩色女神頭塑。
(3)出現龍的圖騰崇拜
河南省濮陽市西水坡發掘龍虎堆塑,內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玉器,安徽含山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玉器。

中華文明的曙光
中華文明起源與發展的自然條件
(1)地理位置
①相對位置:位于亞歐大陸東部。
②海陸位置: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我國西南地區又臨近印度洋,有利于發展農業生產。
③緯度位置:我國大部分地區處于北溫帶,氣候溫和,熱量適中,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都極為有利。
重點整合
中華文明的曙光
(2)氣候
我國長江流域深受來自海洋濕潤的夏季風影響,雨熱同期,對森林、農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長極為有利,適宜人類生存。遠古時期的黃河流域氣候也要比現在濕潤,且森林茂密,食物豐富。
(3)地形
①我國西部地區以高原、山地為主,氣候環境較惡劣,這使得我國遠古時代的中華文明始終處于一個相對隔離的自然環境中獨自發展,有利于我國較為脆弱的早期文明的孕育、發展和延續。
②我國復雜多樣的地形特點,使得中華文明的起源呈現多元化、多樣性、多中心的特點,如北方以半坡文化為代表,南方以良渚文化為代表等,這也為我國民族的多樣性奠定了基礎。
(4)其他
①我國遠古時期的人類遺址大都集中分布在大河流域,能滿足人們生產生活所必需的水資源。
②黃河流域的黃土土質疏松,適合種植粟,形成了粟作區;長江流域降水量較多,適合種植水稻,形成了稻作區。
中華文明的曙光

早期農業:北方粟作農業區
南方稻作農業區
手工業:陶器(主要用具)
文字萌芽:刻劃符號(中國文字的雛形)
社會分化

私有制出現
不同社會階層出現
早期城市:平糧臺古城
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

文明的誕生
中華文明的曙光
知識結構
第三課 中華文明探源
第三課 中華文明探源
第八單元 文明探源
2. 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知識點一 傳說時代
在文字發明之前,人類的歷史依靠________的方式流傳下來,成為古史傳說。古史傳說中所描述的______時代被稱為_______時代。
口耳相傳
遠古
傳說
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第三課 中華文明探源
知識點二 華夏族的人文初祖★
1.在中國古代,廣泛流傳著_______和_______的故事,他們是距今________年我國______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領。
2.炎帝的貢獻:相傳炎帝發明______,教人農耕,遍嘗百草,發明______,因此號稱________。他還發明______,開辟集市。
炎帝
黃帝
四五千
黃河
耒耜
醫藥
神農氏
陶器
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3.黃帝的貢獻:開始建造_______,發明_______,制作_______,教人們______,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他的妻子______發明了__________技術。
4.部落聯盟:那時候,部落之間經常發生________。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起來,打敗了東方強大的________部落。后來,兩個部落結成________,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__________的主體。炎帝和黃帝被尊為華夏族的____________。
宮殿
車船
衣裳
打井
嫘祖
養蠶抽絲
戰爭
蚩尤
聯盟
華夏族
人文初祖
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知識點三 堯舜禹時期
1.堯舜禹時期部落推舉________的人繼任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稱為“__________”。
2.大禹治水:禹采用________的方法治水,他用了十多年的時間,_______________,領導人民終于治服了洪水。
賢能
禪讓制
疏導
三過家門而不入
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知識點四 夏朝的建立
1.背景:禹做部落聯盟首領時,__________發展,人們________提高。
2.建立: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由______在距今大約________年建立。
3.意義:這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的________時代大體結束,_____文明正式開始。
社會生產
生活水平

4000
新石器
中華
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炎帝的傳說與貢獻
黃帝的傳說與貢獻
堯舜禹“禪讓”的傳說
“大禹治水”的傳說
夏朝的建立
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知識結構
第三課 中華文明探源
綜合探究八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
第八單元 文明探源
知識點一 探究變化的尺子:時間與紀年
1.中國歷史上的紀年法
(1)________紀年法(到漢武帝止):中國在________以前,歷代帝王都以______________計算年代。這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紀年法。它用君主或王公的名號紀其在位的年次。例如,“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滅周”,說明周赧王在位的第_____年,周被秦滅亡。
君主在位
西漢武帝
自己在位的時間
59
綜合探究八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
第三課 中華文明探源
(2)__________法:__________首創,定公元前140年年號為“建元”,這一年就是“__________”。此后中國古代文獻就采用以____________的方法。新皇帝登基,就要改用新的年號。如我們熟知的“康熙”“雍正”“乾隆”“光緒”等。
年號紀年
漢武帝
建元元年
皇帝年號紀年
綜合探究八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
(3)__________法:這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天干與地支依次組合,配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直到癸亥,共組成________個單位,稱________甲子。如“甲午戰爭”,表明事件發生在______年。
(4)________法: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民國紀年,于是1912年即為民國元年。
干支紀年
六十
六十
甲午
民國紀年
綜合探究八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
舉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年是民國多少年?
[提示]這一年是民國十年。具體算法是:1921-1912+1=10。因為1912年和1921年同在公元后,直接把兩個數字相減得出它們相隔9年;民國元年即民國一年,加上9年就是民國十年。
綜合探究八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
2.__________法:現在世界上多數國家采用的紀年法
(1)公元前、公元后:把基督教傳說中________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_____年,即公元1年。以公元元年為界,向前推算,是________某年,數字越大,說明公元時間越________;向后推算,是______某年(即公元后某年,這時“公元”或“公元后”常被省略),數字越大,說明時間越________。
公元紀年
耶穌

公元前

公元

綜合探究八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
注意:同是公元前或者公元后的兩個時間的長短,把兩個數字相減就是相隔幾年;公元前一個時間和公元后一個時間的相隔長短,因為沒有公元零年,所以兩者相加還要減一。
舉例:①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活了多少年?
②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9年,西漢滅亡,計算一下,西漢存在了多長時間?
[提示] ①551-479=72年。 ②202+9-1=210年。 
(2)世紀:每________年稱為一個世紀。世紀的計算方法也是以公元元年為界。公元1年到100年為公元1世紀,公元前100年到公元前1年為公元前1世紀。
世紀的計算方法:年份除以100,有余數(此時不考慮余數大小),商再加一,即是該世紀數。如2018年,除以100,商是20,有余數(是18),此時,商20加1,得到是21,也就是2018年屬于21世紀。
100
(3)年代:每_____年稱為一個“年代”。
年代的計算方法:看年份的十位上的數字,數字是幾,即為幾十年代。其中,十位為0或者1時,一般稱為世紀初。
計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于1949年,想一想,這是在哪個世紀的哪個年代?
10
3.時代:時代劃分的標準是______的,還通常把一個________稱為時代,如“青銅時代”“戰國時代”“工業時代”“近代”等。
多樣
較長的時段
知識點二 認識不同類型的資料
1.文獻資料
(1)含義:________和________出現以后,人們就可以把自己的活動記錄下來,將自己的思想傳播開去,這些記錄留存到后世,就成為后人了解當時情況的文獻資料。
(2)類型:文獻資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字和音像資料。
文字
書籍
史書
檔案
日記
報刊
圖片
綜合探究八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
閱讀教材P116關于史官的資料,談談你的感想。
這些史官真的不怕死嗎?他們的所作所為說明了什么?
[提示]不是。說明史官應該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秉筆直書等。
2.實物資料
(1)含義:實物資料主要是指歷史上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各種________。
(2)類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重要性:人們可以通過實物資料來再現歷史。
遺存
遺址
墓葬
出土文物
綜合探究八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
閱讀P116關于北京人的資料,回答:
①根據周口店的獸骨化石,你能對北京人的生活狀況做出哪些推測?
②除此之外,你還能說一說實物資料相對文獻資料的其他優勢嗎?
[提示] ①北京人已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術。
②實物資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遠古時代的歷史,還可以和文獻資料互相補充。
3.口述資料
(1)含義:人們__________并被記錄下來的資料。
(2)類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重要性:是對________資料的一種補充。有了它們,人們就能夠更全面地了解歷史。
口頭講述
神話
傳說
故事
回憶錄
采訪記錄
文獻
綜合探究八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
閱讀教材P117大槐樹公園的資料,回答問題:
①仔細回憶,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你還聽說過哪些傳說?
②說一說這些故事,以及它們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
[提示] ①如女媧造人。
②表達了人們對自身起源問題的關注與探索。
知識點三 分辨史料的價值
1.史料的價值: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要了解歷史,必須依靠歷史資料,包括_______資料、_______資料和_______資料。
2.以長城為例,分析不同資料的價值與意義
(1)在這些關于長城的描述中,你能說出有哪些不同種類的史料嗎?請加以分類。
文獻
實物
口述
[提示] (1)各種與長城相關的圖片屬于文獻資料;其中有關孟姜女的傳說,屬于口述資料;保存至今的長城本身則是實物資料。
綜合探究八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
(2)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之所以能流傳千古,表達了老百姓的什么思想情感?長城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抗日戰爭期間,長城又起到了什么作用?“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話里的“長城”具有什么樣的意義?
[提示] (2)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表達了老百姓對秦朝暴政的控訴,長城成為壓迫百姓的暴政的象征。而抗戰時期,長城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起到了增強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不到長城非好漢”中的“長城”指“困難”,比喻不能克服困難達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反映了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氣魄,一種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
(3)學完本課內容后,長城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形象?
(4)就長城的不同說法,談談你該如何看待歷史事物。
[提示] (3)中華民族的象征。(言之有理即可)。
(4)我們應最大限度地挖掘、準確使用各種歷史資料,應把口述資料、文獻資料、實物資料結合起來,客觀、全面、公正地去看待歷史事物。
(5)結合你對上述資料和問題的分析,說一說實物、文獻和口述資料各有怎樣不同的意義?
[提示] (5)實物資料對于沒有文字和書籍傳世的遠古時代意義重大,可以幫助我們去了解那個時代的歷史,有時候也可以與文獻資料相互補充。文獻資料是我們了解歷史的一個重要途徑,往往比較全面直觀。在沒有文字,實物資料也不太豐富的時候,口述資料是我們了解歷史的重要依據。
三種資料對我們認識歷史都是十分重要的,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缺一不可,只有合理地運用這三種資料,才能再現歷史的本來面貌。
(6)閱讀教材P119A、B兩張圖片,查閱有關書籍,說一說它們反映出的故事。
(7)仔細回憶,在你的成長過程中,還聽說過哪些傳說?把它們列出來。
[提示] (6)A反映的是端午節賽龍舟,以紀念屈原;B反映的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
(7)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后羿射日等。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

探究變化的尺子——時間與紀年

公元紀年
世紀、年代和時代
中國王朝紀年
干支紀年
認識不同類型的資料

文獻資料
實物資料
口述資料
分辨史料的價值

史料的類型
史料的價值
綜合探究八 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
知識結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田县| 寿光市| 富锦市| 界首市| 静安区| 江西省| 隆安县| 闻喜县| 盘山县| 宜良县| 简阳市| 高邑县| 怀化市| 德保县| 西吉县| 攀枝花市| 旬阳县| 临西县| 定结县| 阿勒泰市| 江华| 交城县| 乌鲁木齐县| 乌恰县| 如皋市| 福安市| 桂平市| 白河县| 共和县| 堆龙德庆县| 故城县| 景谷| 米林县| 田林县| 东海县| 阿勒泰市| 浠水县| 托里县| 霸州市| 阜南县| 余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