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浙教版中考復習物理——10、浮力計算及沉浮條件一、 知識點1.浮力:浸在液體(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氣體)對其豎直向上的托力。2.浮力是由于受到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之差產生的。液體的壓力、壓強又是由液體受到重力產生的,所以在沒有重力的環境中,物體浸沒在液體中不受浮力。3.計算物體所受浮力的方法:(1)稱重測量法:F浮=G空-G液(G空是物體在空氣中稱重時的示數,G液是物體浸在液體中時的示數)。(2)壓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液排=ρ液gV排(4)浮沉狀態判斷法:物體懸浮:F浮=G物;ρ物=ρ液物體漂浮:F浮=G物;ρ物<ρ液物體下沉;F浮<G物;ρ物>ρ液注意:(1)、 (4)本質上都屬于受力分析法,利用受力分析來計算浮力是解決浮力題更加常用的方法。二、例題精講【例1】★一個盛有鹽水的容器中懸浮著一個雞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圖所示.圖上畫出了幾個力的方向,你認為雞蛋所受浮力的方向應是( ) A. F1 B. F2 C. F3 D. F4【例2】★如圖所示,Q為銅制零件,其上部為邊長L=0.2m的立方體,下部為邊長l=0.1m的立方體.Q的下表面與容器底部粘合,且水面恰好與Q上表面相平,則零件所受的浮力為(g取10N/kg)( ) A. 0N B. 20N C. 60N D. 80N【例3】★★如圖所示,將三個小球放入水中,A球漂浮在水面上(部分露在水面以上),B球懸浮在水中,C球沉至容器底(對容器底有壓力).已知A、B兩球質量相等,B、C兩球體積相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C球的體積大于A球的體積 B. A球所受浮力大于C球所受浮力 C. B球所受浮力大于C球所受浮力 D. 三球所受浮力相等【例4】★★一個木塊漂浮在水面,有體積露出水面,將它放在某種液體中漂浮時,有體積露出液面,則木塊的密度為________kg/m3,液體的密度為_________kg/m3.【例5】★★小吳同學為探究力之間的關系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將彈簧測力計下端吊著的鋁塊逐漸浸入臺秤上盛有水的燒杯中,直至剛沒入水中(不接觸容器,無水溢出).在該過程中,下列有關彈簧測力計和臺秤示數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臺秤示數不變 B.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臺秤示數也不變 C.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臺秤示數增大 D.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臺秤示數增大【例6】★★如圖所示,柱形容器的底面積為500cm2,重為5N的木塊A在水中處于靜止狀態,此時繩子的拉力為3N,若繩子突然斷了,待木塊再次靜止時,容器中的水面將下降( ) A. 0.6×10﹣2m B. 0.4×10﹣2m C. 1.6×10﹣2m D. 1.0×10﹣2m【例7】★★★質量相等的甲、乙兩實心小球,密度之比ρ1:ρ2=3:2,將它們分別放入水中靜止時,兩球所受的浮力之比F1:F2=4:5,則乙球的密度為( ) A. ρ水 B. ρ水 C. ρ水 D. ρ水【例8】★★如圖所示,一個重力為10牛的實心金屬塊,掛在彈簧秤下并浸入水中(彈簧秤未畫出),當金屬塊的體積的浸入水中靜止時,彈簧秤的示數為8牛.當把金屬塊全部浸入水中并碰到杯底時,彈簧秤的示數將變為( ) A. 一定2牛 B. 一定 4牛 C. 可能6牛 D. 可能 3牛【例9】★★某地在江面上修建一座大橋,如圖中甲是使用吊車向江底投放長方形石料的示意圖.在整個投放過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下降.乙是鋼繩的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從開始投放到石料剛好接觸湖底前).t=0時刻吊車開始下放石料,忽略水的摩擦阻力.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石料在t=20s時開始浸入水中 B. 石料的重力是1400N C. 石料受到的浮力始終是500N D. 石料完全浸沒水后鋼繩的拉力為900N【拓展題】水平桌面上的燒杯內裝有一定量的水,輕輕放入一小球后,從燒杯中溢出了50g的水,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小球所受的浮力可能小于0.5N B. 小球的質量可能小于50g C. 小球的體積可能小于50cm3 D. 小球的密度可能小于1.0g/cm3(多選)如圖所示,甲、乙兩個質量相等的實心物塊,其密度為ρ甲=0.8×103kg/m3,ρ乙=0.4×103kg/m3,甲、乙均由彈簧豎直向下拉住浸沒在水中靜止,則( ) A. 甲、乙所受浮力之比為2:1 B. 甲、乙所受浮力之比為1:2 C. 甲、乙所受彈簧拉力之比為1:6 D. 甲、乙所受彈簧拉力之比為2:3參考答案1、考點: 浮力產生的原因分析: 從浮力產生的原因和浮力的方向去解答此題.解答: 解:雞蛋懸浮在液體中,此時雞蛋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不同, 這個壓力差就是雞蛋所受浮力,因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所以F3正確;故選C.2、考點: 浮力大小的計算.專題: 浮力.分析: 知道浮力的產生是上下表面的壓強差,那么下部立方體由于與與容器底部粘合,水沒有產生向上的壓力;上部立方體的下表面積的一部分受到壓力,則求出受力面積,利用p=ρgh求出下表面的壓強,然后利用F=PS即可求得立方體受到水對它的浮力大小.解答: 解:∵下部立方體由于與與容器底部粘合,∴水沒有產生向上的壓力; ∵上部立方體的下表面積的一部分(與水接觸)受到向上的壓力, ∴S=L2﹣l2=(0.2m)2﹣(0.1m)2=0.03m2, 上部立方體的下表面的壓強為p=ρ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 ∵浮力的產生是上下表面的壓強差, ∴F浮=pS=2000Pa×0.03m2=60N. 故選C.3、考點: 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專題: 計算題;壓軸題.分析: 知道A、B質量相等,A球漂浮、B球懸浮,利用漂浮、懸浮條件得出AB球受到的浮力關系; 知道B、C的體積相等,放入水中后,B球懸浮,C球下沉至容器底部,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比較BC兩球受到的浮力關系和受到重力的關系.然后即可得出結論.解答: 解:由圖可知,A球漂浮,B球懸浮,C球下沉至容器底部, ∵A球漂浮, ∴A球受到的浮力:FA=GA=mAg, ∵B球懸浮, ∴B球受到的浮力:FB=GB=mBg, ∵mA=mB, ∴FA=FB; ∵B球懸浮,C球沉到水底,B、C的體積相等, ∴B、C球排開水的體積相同, ∵F浮=ρ水v排g, ∴B、C兩球受到的浮力:FB=FC; ∴FA=FB=FC,故D正確; 故選D.4、考點: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專題: 浮沉的應用.分析: 要解決此題,需要知道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首先根據木塊漂浮在水中時的情況計算出木塊的密度,后根據木塊漂浮在液體中的情況計算出液體的密度.同時此題還要用到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而重力G=mg=ρVg.解答: 解:由ρ=得,m=ρV. 因為木塊漂浮在水中,所以F浮水=G木 即ρ水g(1﹣V木)=ρ木V木g 解得ρ木=ρ水=×103kg/m=0.6×103kg/m3 又因為木塊在液體中漂浮,所以F浮液=G木 ρ液g(1﹣V木)=ρ木gV木 則ρ液=ρ木=×0.6×103kg/m3=0.8×103kg/m3 故答案為:0.6×103;0.8×103.5、考點: 浮力大小的計算;力的合成與應用;阿基米德原理.專題: 壓軸題;動態預測題;推理法.分析: 分別對鋁塊、燒杯及水受力分析,根據力的平衡條件得出彈簧測力計示數和臺秤示數的表達式,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即可判斷鋁塊逐漸浸入臺秤上盛有水的燒杯中、直至剛沒入水中兩者示數的變化.解答: 解:(1)對鋁塊受力分析可知:鋁塊受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和浮力, 由平衡條件得:G鋁=F+F浮,F=G鋁﹣F浮, 在鋁塊完全浸沒前,V排逐漸增大,F浮逐漸增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逐漸減小. (2)對燒杯及水受力分析可知:受燒杯及水豎直向下的重力,鋁塊向下的壓力F壓=F浮,臺秤的支持力FN, 由平衡條件得:臺秤的支持力FN=G+F壓, 在鋁塊完全浸沒前,V排逐漸增大,F壓=F浮逐漸增大,FN逐漸變大,臺秤的示數增大. 故選C.6、考點: 阿基米德原理.專題: 浮力.分析: 繩子拉力是3N,栓在木塊下面.那么如果沒有繩子,那么浮力等于重力,排水重力是5N. 現在下面有根繩子向下拉了3N,那么要加上3N的水的重力被排開,現在繩子斷了, 那么水只排開5N重力的水.少了重力為3N水.求出3牛頓的水的體積是多少,又知道了柱形容器的底面積,體積除以底面積就是水位下降的高度.解答: 解:繩子受力時木塊沒入體積為V1,繩子,斷后木塊沒在水中的入體積為V2水面下降h,根根據題意,可得, ρgV1=5N+3N=8N …(1) ρgV2=5N …(2) (1)﹣(2)得繩子斷前、斷后木塊木塊沒在水中的體積變化量△V, ρg(V1﹣V2)=3N, 則V1﹣V2=3×10﹣4m3, △V=(V1﹣V2)=3×10﹣4m3, ∵V=sh, ∴3×10﹣4m3=h×500×10﹣4m2 ∴h=0.6×10﹣2m. 故選A.7、考點: 阿基米德原理.專題: 計算題;浮力.分析: 知道甲乙兩實心球的質量相同和密度關系,利用密度公式求兩球的體積大小關系; 根據兩球在水中靜止時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確定甲和乙所處的狀態(甲下沉、乙漂浮); 甲下沉,受到的浮力F甲=ρ水V甲g;乙漂浮,受到的浮力F乙=m乙g=ρ乙V乙g;根據浮力關系求乙的密度與水的密度關系.解答: 解:由題知,m甲=m乙, ∵ρ=,ρ甲:ρ乙=3:2, ∴V甲:V乙=2:3; 兩球在水中靜止時的狀態有下面幾種情況: ①甲乙都下沉:如果是這樣,排開水的體積之比等于V甲:V乙=2: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也是2:3,而F甲:F乙=4:5,故①不可行; ②甲乙都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重,而兩球質量相等、重力相等,受浮力相等,而F甲:F乙=4:5,故②不可行; ③甲漂浮、乙下沉:甲漂浮,F甲=G甲=mg;乙下沉,F乙<G乙=mg,所以F甲>F乙,而F甲:F乙=4:5,故③不可行; ④甲下沉、乙漂浮:甲下沉,F甲<G甲=mg;乙漂浮,F乙=G乙=mg,所以F甲<F乙,而F甲:F乙=4:5,故④可行; 甲下沉,受到的浮力F甲=ρ水V甲g;乙漂浮,受到的浮力F乙=m乙g=ρ乙V乙g; ∵F甲:F乙=4:5, 即ρ水V甲g:ρ乙V乙g=4:5, ρ乙===ρ水. 故選C.8、考點: 阿基米德原理.專題: 浮力.分析: (1)金屬塊所受浮力等于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減去在水中彈簧秤的拉力(稱重法測浮力);已經計算出金屬塊有的體積浸入水中時所收到的浮力,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計算出金屬塊全部浸入水中時所受到的浮力; (2)金屬塊全部浸入水中并碰到杯底,則此時金屬塊受到豎直向上的支持力、拉力、浮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則此時測力計的示數為重力減去支持力和浮力.解答: 解: (1)當金屬塊體積的三分之一浸入水中靜止,此時受到浮力: F浮=G﹣F示=10N﹣8N=2N, 當物體全部浸入水中時,此時排開水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 此時物體收到的浮力 F浮′=3F浮=3×2N=6N, (2)此時金屬塊受到豎直向上的支持力、拉力、浮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 ∴此時測力計的示數為:F示′=G﹣F浮′﹣F支持=10N﹣6N﹣F支持=4N﹣F支持. 因此彈簧秤的示數要小于4N,四個選項中D符合題意. 故選D.9、考點: 阿基米德原理;力的合成與應用.專題: 壓軸題;推理法;圖析法.分析: 圖象可以分成三個過程分析: ①前20s,鋼繩的拉力不變,等于物體的重力,此時物體在水面以上; ②中間10s,鋼繩的拉力減小,物體從與水面接觸到完全浸沒; ③最后90s,鋼繩的拉力不變,此時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解答: 解: A、由圖象可以看出,物體在第20s開始浸入水中.此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B、在前20s,物體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拉力為1400N.此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C、在第20s~30s的過程中,物體排開水的體積不斷增大,由公式F浮=ρ液gV排知,浮力不斷增大.此選項錯誤,符合題意; D、石料完全浸沒后,浮力不變,鋼繩的拉力不變,始終為900N.此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拓展題考點: 浮力大小的計算;密度公式的應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 根據ρ=可得: V排=V溢===50cm3, G排=m排g=50×10﹣3kg×10N/kg=0.5N; 輕輕放入小球后,有三種情況: (1)漂浮: ∵F浮=G排=G球=0.5N ∴m排=m球=50g,V>50cm3,ρ=<=1.0g/cm3; (2)懸浮: ∵F浮=G排=G球=0.5N ∴m排=m球=50g,V=50cm3,ρ===1.0g/cm3; (3)下沉: ∵F浮=G排=0.5N<G球, ∴m球>m排=50g,V=50cm3,ρ=>=1.0g/cm3; 可見:F浮=0.5N,m球≥50g,V≥50cm3,ρ可能大于1.0g/cm3,可能等于1.0g/cm3,可能小于1.0g/cm3.答案: D考點: 阿基米德原理;力的合成與應用.解析: 已知m甲=m乙,則G甲=G乙;ρ甲=0.8×103kg/m3,ρ乙=0.4×103kg/m3, 由m=ρV得:====1,則V乙=2V甲, 浮力F浮=ρgV排,則==,F乙浮=2F甲浮, ===,F甲浮=G甲, ===,F乙浮=G乙=G甲, 甲受重力G甲、浮力F甲浮、彈簧的拉力F甲拉處于平衡狀態,G甲+F甲拉=F甲浮,F甲拉=F甲浮﹣G甲=G甲﹣G甲=G甲, 甲受重力G乙、浮力F乙浮、拉力F乙拉處于平衡狀態,G乙+F乙拉=F乙浮,F乙拉=F乙浮﹣G乙=G乙﹣G乙=G乙=G甲, ==.答案: BC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