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浙教版中考復習物理——13、光學復習例題精講【例1】★下列關于光的說法正確的是( )A.螢火蟲不是光源 B.光速為3×108m/sC.光可以不沿直線傳播D.鏡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則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例2】★★有關光現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倒立的虛像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變淺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在平靜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藍天白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可以產生彩色光帶是光的色散現象【例3】★下列四種現象中,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 A. 大象在水中的倒影 B. 太陽光經三棱鏡后分解成各種色光 C. 鋼勺在水面處“折斷” D. 墻上的手影【例4】★★★實驗桌上有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的透明玻璃為平面鏡),還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國象棋棋子18個,9個為紅色,9個為綠色.小軍計劃用這些器材探究“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大小的關系”.小軍的主要實驗步驟如下:①將兩個疊放的紅棋子作為物體放在平面鏡前面的白紙上,在平面鏡后面改變兩個疊放的綠棋子的位置,使得從不同角度觀察,兩個綠棋子與物體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記錄實驗數據.②改變物體(兩個疊放的紅棋子)到平面鏡的距離,在平面鏡后面改變兩個疊放的綠棋子的位置,使得從不同角度觀察,兩個綠棋子與物體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記錄實驗數據.③再改變四次物體(兩個疊放的紅棋子)到平面鏡的距離,仿照步驟②,做四次實驗.請根據以上敘述回答下列問題:(1)小軍計劃探究的問題中的自變量是_________;(2)根據以上實驗步驟可知,小軍實際探究的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與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關系;(3)針對小軍計劃探究的問題,在實驗步驟②中,應改變_____________.【例5】★★★★晚上,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塊小平面鏡平放在紙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如圖所示,從側面看去,是( ?。?br/> A. 白紙和平面鏡都較亮 B. 白紙和平面鏡都較暗 C. 白紙被照亮而平面鏡較暗 D. 平面鏡被照亮而白紙較暗【例6】★★對日常生活中光現象的認識,觀點正確的是( ?。?br/> A. 紅外夜視儀利用紫外線工作 B. 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實像 C. 近視眼配戴凸透鏡矯正視力 D. 照相機的鏡頭都相當于凸透鏡【例7】★★★如圖為掛鐘在平面鏡中的像,此時的時間是( ?。?br/> A. 1:55 B. 2:05 C. 11:10 D. 10:05【例8】★★★★如圖所示,水槽的右壁豎直放著一面平面鏡.無水時,射燈從S點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左壁上會出現一個光點P.往水槽內加水,當水面處于a,b,c,d四個位置時,左壁上分別出現Pa,Pb,Pc,Pd四個光點(不考慮水面對光的反射).則四個光點在左壁上的排列從下往上依次為( ?。?br/> A. Pa,Pb,Pc,Pd B. Pd,Pc,Pb,Pa C. Pc,Pd,Pa,Pb D. Pb,Pa,Pd,Pc【例9】★★★★在沒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況下,舞臺追光燈發出的紅光照在穿綠上衣、白裙子的演員身上,觀眾看到( ?。?br/> A. 全身呈紅色 B. 上衣呈綠色,裙子呈紅色 C. 上衣呈紫色,裙子呈紅色 D. 上衣呈黑色,裙子呈紅色【例10】★★★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器材做實驗.先用焦距為l0cm的透鏡甲進行實驗,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縮小的實像.接下來他改用焦距為20cm的透鏡乙繼續實驗,若不改變發光體和凸透鏡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調節光屏的方法及光屏上像的變化情況正確的是( ?。?br/> A. 光屏靠近透鏡移動,像變大 B. 光屏靠近透鏡移動,像變小 C. 光屏遠離透鏡移動,像變大 D. 光屏遠離透鏡移動,像變小【例1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光屏處于如圖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利用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 投影儀 B. 照相機 C. 放大鏡 D. 潛望鏡【例12】★★★全國中學生體質健康調研表明:中學生近視發生率急劇上升,且低齡化,甲、乙兩眼睛的成像示意圖如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甲是近視眼,應配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B. 甲是近視眼,應配戴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C. 乙是近視眼,應配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D. 乙是近視眼,應配戴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例13】★★★★某同學在做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距離透鏡20cm的地方,當它向透鏡移動時,其倒立的像移動速度大于蠟燭移動速度,則可判斷此透鏡( ?。?br/> A. 是凸透鏡,焦距為20cm B. 是凸透鏡,焦距可能為15cm C. 是凹透鏡,焦距為20cm D. 是凹透鏡,焦距可能為15cm【例14】★★★某同學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距透鏡25cm處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縮小的像;當蠟燭距透鏡16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像.這個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br/> A. 20cm B. 15cm C. 10cm D. 5cm【拓展題】下列有關光學現象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r/> A. 物體經過一個凸透鏡所成的實像是倒立的 B. 光照到穿衣鏡的鏡面上和鏡框上發生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我們看到的海市蜃樓現象是由于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D. 人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1m處,鏡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也是1m同學們利用玻璃板,兩只完全相同的蠟燭a、b,水平桌面等器材進行“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1)他們發現實驗桌上放有2mm厚的玻璃板A,5mm厚的玻璃板B.為了減小誤差,實驗時,應選擇_______玻璃板作為實驗器材.(2)如圖所示,把點燃的蠟燭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如果將蠟燭a遠離玻璃板移動,它所成像的大小將________.(3)在某次實驗中,把蠟燭a放到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都無法讓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麗同學把一個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在距離凸透鏡20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她用此來觀察地圖上較小的字,則凸透鏡到地圖的距離應( ) A. 小于20cm B. 大于20cm小于40cm C. 等于40cm D. 大于40cm為了比較甲、乙兩個凸透鏡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這兩個凸透鏡做成像實驗.他使燭焰、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線上,且使兩個凸透鏡與光屏間的距離均為20cm.實驗時發現:燭焰經凸透鏡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個清晰縮小的像,燭焰經凸透鏡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個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斷:凸透鏡_______的焦距較大.如圖所示,一點光源位于凸透鏡的主軸上,凸透鏡位置固定.當點光源位于A點時,它的像在B點;當點光源位于B點時,它的像在C點.則凸透鏡位于( ?。?br/> A. A的左側 B. AB之間 C. BC之間 D. C的右側參考答案1、答案:C2、考點: 光直線傳播的應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光的色散.專題: 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 在分析幾個實例時,要注意區分是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還是光的折射.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種光現象: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準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當光照射到物體界面上時,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來發生反射現象,例如:平面鏡成像、水中倒影等; 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的會偏折,發生折射現象,如:看水里的魚比實際位置淺等.解答: 解:A、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圓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成的是實像,故錯誤;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變淺了是由于光的折射產生的,故錯誤; C、在平靜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藍天白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錯誤; D、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可以產生彩色光帶是光的色散現象;正確; 故選D.3、考點: 光在均勻介質中直線傳播.專題: 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分析: (1)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準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2)當光照射到物體界面上時,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來,例如:平面鏡成像、水中倒影等; (3)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的會偏折,發生折射現象,如:看水里的魚比實際位置淺等.解答: 解:A、大象在水中倒影,是水面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 B、太陽光三棱鏡分解各種色光,是光的色散現象,屬于光的折射; C、鋼勺在水面處“折斷”,是光的折射現象; D、墻上的手影,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故選D.4、考點: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專題: 探究型實驗綜合題.分析: 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兩枚棋子大小相同,后面的兩枚棋子又和前面兩枚棋子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后面這兩枚棋子的位置就是前面兩枚棋子的像的位置,同時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 為了得出普遍規律,要換用不同大小的棋子再次實驗.解答: 解:(1)小軍計劃用這些器材探究“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大小的關系”. 故小軍計劃探究的問題中的自變量是物體大小; (2)根據以上實驗步驟可知,小軍改變物體(兩個疊放的紅棋子)到平面鏡的距離再次試驗,所以實際探究的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的關系; (3)針對小軍計劃探究的問題,在實驗步驟②中,應改變物體大??; 故答案為: (1)物體大小; (2)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3)物體大小.5、考點: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異同點.專題: 比較思想.分析: (1)人看物體的條件:物體發出的光線或反射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 (2)平行光線射向平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線平行射出;平行光線射向粗糙的反射面,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解答: 解:如圖,當手電筒垂直照射白紙和平面鏡,平面鏡發生鏡面反射,反射光線垂直反射,從側面看時,幾乎沒有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感覺平面鏡是暗的;光線垂直照射到白紙上,白紙表面是粗糙的,發生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從側面看時,有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感覺白紙是亮的. 故選C.6、考點: 紅外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專題: 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鏡及其應用.分析: (1)利用紅外線可以制成紅外線夜視儀、遙控器等; (2)平面鏡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 (3)近視眼看物體時,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所以應該佩戴凹透鏡來矯正視力; (4)物體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根據此原理制成的.解答: 解:A、紅外夜視儀利用紅外線工作的,故A錯誤; B、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故B錯誤; C、近視眼配戴凹透鏡矯正視力,故C錯誤; D、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正確. 故選D.7、考點: 平面鏡的應用.專題: 應用題;光的傳播和反射、平面鏡成像.分析: 眼睛在平面鏡中看到鐘表的像,鐘表的實際時間可以有四種方法進行判斷: (1)把試卷翻過來對著光看,看到鐘表的實際情況. (2)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圖找到鐘表的實際情況. (3)12:00﹣平面鏡中看到的時間=鐘表的實際時間. (4)從12:00開始,逆時針按照1、2、3、4…12,讀出實際時間.解答: 解:(1)把試卷翻過來,可以看到鐘表的實際時間是10:05. (2)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圖,根據對稱性作出物體的位置.如圖.讀出鐘表上正確的時間是10:05. (3)鐘表在平面鏡中成像,平面鏡內的時間是1:55,12:00﹣1:55=10:05,所以鐘表上正確的時間是10:05. (4)從12:00開始,逆時針按照1、2、3、4…12讀出實際時間是10:05. 故選D.8、考點: 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專題: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 根據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反射定律分別作出往水槽內加水,當水面處于a,b,c,d四個位置時,左壁上分別出現Pa,Pb,Pc,Pd四個光點即可做出選擇.解答: 解:往水槽內加水,當水面處于a時,光線經水面發生折射,此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當折射光線射到右壁上,再發生反射,射到左壁的Pa點上,同理,當水面處于b時,光線經水面發生折射,此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當折射光線射到右壁上,再發生反射,射到左壁的Pb點上,當光c、d兩點時,先發生反射,再發生折射,射到左壁的 Pc,Pd 上,如下圖所示: 故選A.9、考點: 物體的顏色.專題: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決定的,不透明物體只反射與它顏色相同的色光,吸收與它顏色不同的色光;白色物體可以反射所有顏色的光,不吸收任何顏色的光.解答: 解:舞臺追光燈發出的是紅光,綠上衣只能反射綠光,不能反射紅光,紅光照在綠上衣上被吸收,觀眾看到上衣是黑色的.白裙子能夠反射紅光,反射的紅光進入觀眾的眼中,觀眾看到裙子就是紅色的. 故選D.10、考點: 凸透鏡成像的應用.專題: 透鏡及其應用.分析: 首先根據題意“先用焦距為10cm的透鏡甲進行實驗,在屛上得到清晰縮小的實像”可確定物距與焦距的關系,然后再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與像距的關系來確定調節光屏的方法.解答: 解:由“先用焦距為10cm的透鏡甲進行實驗,在屛上得到清晰縮小的實像”可知,此時u>2f; 當改用焦距為20cm的透鏡乙繼續實驗,不改變發光體和凸透鏡的位置,則相當于減小了物距,因此需增大像距,即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像變大. 故選C.11、考點: 凸透鏡成像的應用.專題: 透鏡及其應用.分析: 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解答: 解:由圖知,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都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 故選B.12、考點: 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專題: 透鏡及其應用.分析: 根據近視眼的成因及矯正分析.解答: 解:近視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視網膜的前方,近視要用凹透鏡來矯正. 故選D.13、考點: 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專題: 透鏡及其應用.分析: (1)凸透鏡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凹透鏡成正立的像. (2)凸透鏡成像時,當物體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時,物體移動速度大于像的移動速度;當物體在凸透鏡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物體移動速度小于像的移動速度. 根據物距和焦距的關系,判斷凸透鏡的焦距取值范圍.解答: 解:(1)蠟燭經透鏡成倒立的像,說明此透鏡一定是凸透鏡. (2)蠟燭放在距離透鏡20cm的地方,當它向透鏡移動時,其倒立的像移動速度大于蠟燭移動速度,說明蠟燭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所以2f>20cm>f,所以20cm>f>10cm. 故選B.14、考點: 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專題: 應用題.分析: 根據凸透鏡成像特點,建立不等式后求解.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當 f<u<2f時 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解答: 解:由題意“蠟燭放在距凸透鏡25cm處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縮小的像”得:25cm>2f; 由“當蠟燭距透鏡16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像”得2f>16cm>f, 所以 解得8cm<f<12.5cm, 所以選項中滿足題意的只有一個10cm. 故選C.拓展題答案:C考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鏡面反射;漫反射;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解析:A、凸透鏡成的實像都是倒立的.不符合題意.B、光照到穿衣鏡的鏡面上發生鏡面反射,光照到鏡框上發生漫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不符合題意.C、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空氣的不均勻造成光的傳播路線發生改變,形成海市蜃樓.符合題意.D、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相等的.人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1m處,鏡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也是1m.不符合題意.故選C.答案:(1)A;(2)不變;(3)玻璃板和桌面沒有垂直放置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現象及其實驗方案.解析:(1)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2)平面鏡成像大小跟物體大小有關,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無關,將蠟燭a遠離玻璃板移動,像的大小不會變化.(3)用另一個完全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的紙面上來回移動,發現無法讓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因為玻璃板和桌面沒有垂直放置.答案:A考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主光軸、光心、焦點和焦距.解析:把一個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平行的太陽光平行于主光軸,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最小最亮的點,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20cm,用做放大鏡使用時,物距小于焦距20cm.故選A.解析:甲考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由題意知,v=20cm.燭焰經凸透鏡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個清晰縮小的像,所以此時物距大于2f,而像距處于f和2f之間.所以f<20cm<2f,所以10cm<f<20cm.而燭焰經凸透鏡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個清晰放大的像,所以物距處于f和2f之間,像距大于2f.所以20cm>2f,所以f<10cm.所以凸透鏡甲的焦距較大.故答案為:甲.答案:A考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A、如圖1,當凸透鏡在A的左側時,當物體在A點時,物距小于焦距,像在B點.當物體在B點時,物距小于像距,像在C點,兩次成的虛像,物距都小于像距,并且物距增大,像距也增大.符合題意.B、如圖2,當凸透鏡在AB之間時,物像在凸透鏡的兩側成實像,如果物體在A點,像在B點,根據光路是可逆的,物體在B點,像一定在A點.不符合題意.C、如圖3,當凸透鏡在BC之間時,當物體放在A點,像在B點,物像在凸透鏡的同側成虛像,物距大于像距.不符合題意.D、如圖4,當凸透鏡在C點右側時,當物體放在A點,像在B點,物像在凸透鏡的同側成虛像,物距大于像距.當物體放在B點,像在C點,物像在凸透鏡的同側成虛像,物距大于像距.不符合題意.故選A.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