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9年中考歷史易錯易混知識點大匯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9年中考歷史易錯易混知識點大匯總

資源簡介










(一)中國古代史部分

1、西周的分封制不僅分封王族,還分封異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功臣和先代貴族與周天子并無血緣關系。

2、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專制主義是一種決策方式,而中央集權是一種相對于地方分權的制度。


3、四大發明的順序:造紙術(漢)、印刷術(隋唐)、火藥(唐中期)、指南針(北宋)。
具體來說,西漢出現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用麻做的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
隋唐雕版印刷術,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唐中期有了火藥的記載,唐末用于軍事,宋元廣泛用于軍事并向外傳播。
指南針在北宋開始用于航海,南宋廣泛用于航海并向外傳播。

4、西域,指今新疆和更西的地方,而非西藏。前60年設置西域都護的,不是漢武帝,他在位是前140-前87年。

5、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不是預報地震的,而是測定地震方位的。

6、唐朝流通的貨幣“開元通寶”,不是唐玄宗開元年間鑄造的,而是唐高祖下令造的,意為開辟新紀元之意。

7、武則天在位期間選拔的、破格提拔的賢才有姚崇、宋璟,而后來唐玄宗繼續重用過姚崇。

8、清朝乾隆平定的回部貴族大小和卓叛亂,不是回族,而是新疆維吾爾族的。

9、清朝與以往相比,其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何突出特點?

特點:一是反擊外來侵略,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二是把平定少數民族叛亂的斗爭與加強民族聯系和軍事行政管理相結合。

(二)中國近現代史部分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含義: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的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受到帝國主義控制和壓迫的國家。半封建的含義是原有的封建經濟遭到破壞,資本主義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留著封建剝削制度。
《南京條約》簽訂后,中國雖然形式上是獨立國家,但其獨立的政治開始受到外來干預,以自然經濟為特征的封建社會也受到了外來資本主義沖擊,已是不完整的封建社會。

2、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直接:英國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洋務派開展洋務運動;工業文明成果進入中國,方便了人們出行、促進了商品流通、豐富了人們生活。

3、《南京條約》是割香港島給英國,不是割香港給英國,這是兩個不同的地理概念,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
賠款是2100萬元,不是白銀而是西班牙銀元,折合白銀1512萬兩。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是一個發展過程,《南京條約》簽訂僅僅是開始。
最先破壞中國關稅自主權的條約是《南京條約》。

4、近代被迫開放和現代改革開放區別:近代開放和外國在華投資設廠是列強強迫中國開放的,主權受到損害,是便利帝國主義對華侵略;現代改革開放是主權在我,是為了引進先進管理經驗和資金,為現代化建設服務。

5、火燒圓明園是英法聯軍而不是八國聯軍,時間是1860年不是1856年。但八國聯軍和英法聯軍都曾侵占過北京。

6、八國聯軍侵華的主要目的是鎮壓義和團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和擴大在華利益。八國聯軍中的“奧”指奧匈帝國,不是奧地利,當時還沒有奧地利,而與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的不是八國而是11國,多了比荷西三國,《辛丑條約》中最能反映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工具的是“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7、洋務運動雖然向西方學習,但他只是學習技術,沒有觸動封建制度,所以是一次封建性質的改良運動,不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是其失敗的根源。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我們現在改革開放是學習外國先進技術,是為了發展我國的經濟,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8、近代化和近代史的區別:近代化是指在經濟上實現工業化,政治上實現民主化的進程,這兩大領域開啟性事件是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
近代史是指現代史之前的歷史,即我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的歷史,時間是1840年——1949年。
揭開中國教育近代化序幕是洋務運動的京師同文館,不是戊戌變法時期的京師大學堂。

9、近代化探索中,在經濟和政治方面探索的開啟性事件分別是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19世紀末,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核心內容應該是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10、孫中山先生沒有親身參與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并未結束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11、三民主義思想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義未明確提出反帝,民權主義未將整個地主階級作為革命對象,民生主義未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三民主義評價: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為民國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中華民國是一個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政府,其建立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達到高潮,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果,是20世紀中國經歷的第一次巨變(推翻了兩千多年封建帝制),另外兩次巨變指: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近現代改變中國社會性質三件大事是:鴉片戰爭、新中國成立和三大改造。

12、新文化運動屬于思想上的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探索包括: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但中國近代化思想解放運動只包括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不包括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點是:愛國的進步的運動,經濟上要求發展資本主義,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都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
洋務運動主張“自強”“求富”。戊戌變法主張“變法圖強”。辛亥革命主張“三民主義”。新文化運動主張“民主”“科學”。
“公車上書”的背景是甲午戰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新文化運動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繼續,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質來說的。

13、洋務派和維新派異同:
相同:都主張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試圖富國強兵。
不同:洋務派主張維護封建制度,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制度。
辛亥革命最大功績是結束了二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是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

14、洋務派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而不是資產階級的代表。洋務運動創辦的民用企業,不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15、魏源生活在鴉片戰爭時期,是地主階級進步思想家,主張學習西方,但沒有要求政治改革,他的觀點主要在洋務運動中得以實施。
嚴復生活在戊戌變法時期,是資產階級思想家,主張維新變法,建立君主立憲制的政府。
在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曾經有過“同病相憐”的相同命運。1850年一部中國人編寫的系統介紹世界各地歷史地理的著作傳入日本,日本有識之士爭相傳閱,奉為海防寶鑒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國圖志》。

16、近代前期三次運動性質: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階級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運動;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7、中國近代前期被迫與列強簽訂的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是《辛丑條約》,誤以為是《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盡管沒有割地條款,但巨額賠款以及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嚴格控制清政府的規定,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顯然其危害比《馬關條約》更為嚴重。

18、中國代表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人民的反帝活動(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或初步勝利),不是徹底勝利。

19、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依據是工人階級在斗爭中以獨立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成為決定斗爭最終結果的主力軍。

20、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煥然一新,新在哪里?
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由工人階級政黨領導;以社會主義為發展方向;充分發動人民群眾。

21、歷史轉折:
(1)黨史上的轉折: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
(2)其它轉折:鴉片戰爭、中華民國成立、抗日戰爭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俄國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
(3)社會性質改變的一定是重大轉折,轉折不一定改變社會性質。

22、五四青年節:1919五四運動。
七一建黨節:1921中共一大。
八一建軍節:1927南昌起義。

23、軍隊名稱變化:
南昌起義:國民革命軍;
秋收起義:中國工農革命軍;
井岡山會師:中國工農紅軍;
抗日戰爭:八路軍、新四軍;
解放戰爭:人民解放軍。

24、共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的名稱辨析:
“革命根據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地區。由于這一時期,大部分革命根據地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所以又被稱作“蘇區”(蘇維埃區域的簡稱。)

“敵后抗日根據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控制下的地區。“敵后”主要指這些根據地絕大部分位于敵人(日軍)的后方;“抗日”則指明了這一時期根據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戰任務。

“解放區”是指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區域,以區別于國民黨統治的區域(“國統區”)。

25、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
在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中共七大)。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中共十五大)。

26、中共領導的南昌、秋收起義失敗的最大教訓是不根據本國國情,堅持“城市中心論”,從中得到的最大啟示是應該從城市轉入農村。

27、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說明了什么?
弱國無外交。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緩慢原因:帝、官、封。
近代中國落后的原因:內有腐朽的統治(長期閉關鎖國,不能順應時代潮流推動政治制度的變革),外有列強的侵略。而根源在于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8、新中國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標志是三大改造。

29、土地改革是把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變成農民階級土地所有制,土地依然是從私有到私有,土地私有性質沒有改變,所以不是社會主義革命。三大改造性質發生變化,由私有變公有;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性質也沒有發生變化。在社會主義改造中,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這是一次創新。

30、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新中國成立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土地改革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的標志不是新中國的成立,而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新中國的“過渡時期”不是從1953年開始的,而是從新中國成立開始,止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三大改造的實質是: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革命,即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新中國“過渡時期”的社會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而不是社會主義社會。

31、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標志著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不是完成了工業化。即:一五計劃的工業建設成就的最大意義是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32、“左”傾與右傾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傾主要表現為保守、妥協、退讓,“左”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現,表現為急躁冒進、急于求成。兩者都有危害性,尤其是“左”傾錯誤的危害性更大。

黨的歷史上兩次嚴重的左傾錯誤:博古、李德的左傾錯誤導致了紅軍被迫長征,遵義會議得以解決;
大躍進、人民公社化,以及后來的最長的左傾錯誤——文革,導致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損失,拉大了與發達國家差距,解決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

33、1971年是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不是加入,因為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

34、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是1979年中美建交。中日建交(1972年)早于中美建交(1979年)。

3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進行的大的制度創新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創立;國有企業的改革;教育體制的改革等,這些制度創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表明了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社會進步與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三)世界古代近代現代史

1、歷史上曾在伊拉克這一地區創造高度文明的國家是古巴比倫王國,它是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建立的,在兩河流域還誕生了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2、從發源地來看,古代希臘文明不同于亞非文明,它是以海洋為中心的。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曾經在公元前6世紀建立奴隸制共和國的國家有雅典和古羅馬。

3、為后世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礎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歐洲字母文字的淵源是腓尼基字母。

4、我們今天使用的紀年方式是從耶穌出生這年算起的。

5、馬可·波羅是意大利人,它訪華時中國處于元朝時期,《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刺激了西歐人開辟新航路。首先直接實現西歐人開辟新航路的基本目標的是達·伽馬。

6、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只能借用古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來宣傳興起的資產階級的思想主張,主要是由于當時天主教會勢力的強大。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文藝復興,其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運動。

7、“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分別是指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

8、英國《權利法案》的重要意義在于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憲法保障。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事件是1688年宮廷政變成功。在這次政變中被趕下臺的國王是詹姆士二世。
法國思想啟蒙運動不會影響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下。
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會影響到英國憲章運動。

9、北美獨立戰爭最終取得勝利的標志性事件是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比,最大的特點是革命任務是推翻殖民統治。
美洲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的抗英斗爭到18世紀末轉變為聯合一致的美國獨立戰爭,出現這一轉變主要是由于統一的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

10、規定華盛頓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不會寫在《1787年憲法》中。華盛頓總統任期:1789-1797。

11、法國大革命推翻君主統治的革命行動是1792年8月巴黎人民的武裝起義。
1792年成立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與1649年成立的英吉利共和國,其相似之處有:都在資產階級革命中建立,都曾處死過國王。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英國和法國的要求”共同點是:推翻封建君主專制,發展資本主義,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是反對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政權。

12、法國《人權宣言》所體現的進步精神是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它的核心內容是闡明資產階級的人權要求和依法治國的主張,推動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進行。

13、拿破侖帝國覆亡的主要原因是對外戰爭損害了許多國家人們的利益。

14、在人類由人治到法治轉變過程中,做出杰出貢獻的有華盛頓、拿破侖、孫中山等。

15、導致英國工業革命產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場手工業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要求。
工業革命在英國首先發生的前提條件是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工業革命的大致順序:歐洲大陸、北美、日本。

16、在英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戰勝封建生產方式的標志是工業革命的完成。

17、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馬克思主義是一套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其中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歸宿和落腳點,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

18、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主要因為它是第一次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革命活動。

19、美國內戰被稱為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是因為:進一步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
美國內戰中,林肯政府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維護國家統一,北方戰勝南方的根本原因是北方進行的戰爭具有正義性,人心向背有利于北方。

20、關于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的說法不正確的是:都是由當時的美國總統領導的革命。

21、19世紀中期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幕府統治。
明治維新措施中,動搖和瓦解幕府統治基礎的是:廢除買賣土地的禁令,承認土地私有。
在明治維新措施中,對社會進步和持續發展最為關鍵的是發展近代教育。

22、日本人將“science”翻譯成“科學”,后于1915年引入中國,與這一概念傳播相關的事件是明治維新和新文化運動。

23、俄國1861年改革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其主要依據是改革廢除封建農奴制。俄國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沙皇專制統治。

24、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在電子技術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是美國、德國。

25、19世紀末20世紀初,造成世界交通領域里一場新的革命是內燃機的發明和利用。19世紀晚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26、俄國二月革命沒有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沒有改變俄國的社會性質。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其主要依據是使世界歷史進入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人類歷史上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的標志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27、1921年蘇俄新經濟政策取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最能表明蘇維埃政府從國情出發,探索本國的社會主義道路。
1928-1937年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使蘇聯由農業國變成了強盛的工業國。

28、《凡爾賽和約》最能體現巴黎和會的分贓性質的內容是有關殖民地問題。俄國、德國沒有參加巴黎和會,中國、美國沒有在和約上簽字。

29、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只能說明斯大林模式的失敗,而不能說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失敗。

30、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蘇聯領導人沒有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調整生產關系,此體制越來越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31、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對斯大林體制的局部調整,而戈爾巴喬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對斯大林體制的徹底否定,即放棄社會主義制度。

32、1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解體,并不能說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國際貨幣,而是反映了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動搖。

33、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是經濟全球化而不是全球一體化。

34、注意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性質是經濟論壇和磋商機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德县| 香格里拉县| 九江县| 江源县| 湘乡市| 蓬溪县| 环江| 平定县| 中宁县| 桑日县| 邵阳县| 沁阳市| 苍南县| 平南县| 汉阴县| 任丘市| 广丰县| 阳曲县| 宜都市| 连平县| 石楼县| 长丰县| 胶南市| 饶河县| 涿鹿县| 民乐县| 耒阳市| 汾阳市| 临沧市| 高淳县| 加查县| 长垣县| 公主岭市| 渭源县| 南昌市| 贵港市| 甘孜县| 攀枝花市| 平罗县| 凯里市| 蒲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