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輪復習2019年中考社會法治一輪復習當代世界的變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四)3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 a33.列舉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重要史實 b34.評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政治、經濟、外交領域的偉大成就和艱辛探索 b35.知道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意義,概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 b歷史與社會九下P38-42、P60-6335.知道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意義,概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 b1.掌握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背景、內容及意義。2.通過調查和比較,認識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懂得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3.了解改革開放全面推進的情況,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基本內容及成就,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考點解析知識梳理1.時間:1978年12月2.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人們的思想比較混亂,圍繞真理標準問題展開了大討論。這場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束縛,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3.主要內容:(1)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確定了解放想、開動腦感、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2)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3)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一、十一屆三中全會知識梳理4.意義: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使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斷時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方面進行全面找亂反正。(實現了三個轉變:即從“兩個凡是”到實事求是;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墨守成規到改革開放)一、十一屆三中全會1980年,中共中央決定撤銷“文化大革命”中強加給劉少奇的種種罪名,恢復其名譽,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知識梳理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1.改革開放的起步(1978年)農村改革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A.開始:自1979年開始,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戶農民實行以包干到戶等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意義:這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它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迅速發展;使中國很快解決了12億人口的溫飽問題。②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意義: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迅速改變著中國農村的面貌。(2)城市改革時間:1984年內容: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意義:這次全會后,我國邁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由農村轉向城市的關鍵性一步,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知識梳理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1.改革開放的起步(1978年)(3)對外開放①首先從沿海地區推行。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立經濟特區。②1984年,我國進一步開放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后來,又開辟了沿海經濟開放區,增設海南經濟特區,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③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進入了新階段。④現在,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知識梳理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1.改革開放的起步(1978年)(3)對外開放⑤設立經濟特區的意義通過國家給予的優惠經濟政策,以多種形式吸收外國資本,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打開了對外開放的窗口。首批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為逐步擴大對外開放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豐富的經驗。知識梳理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2.改革開放的新階段(1992年)(1)鄧小平南方講話和中共十四大召開①背景:國際:20世紀末,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世界范圍內的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國內: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也面臨嚴峻的考驗。當時,能否堅持和不斷推進改革開放,一個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就是社會主義能不能搞市場經濟?②觀點: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九下P66第二段)③影響:根據鄧小平南方講話的精神,江澤民在中共十四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中國的改革開放,由此邁上了新的征程。知識梳理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2.改革開放的新階段(1992年)(2)科學發展觀的提出①背景:21世紀初,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經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國的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特征。例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同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等等。②形成:面對前進中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一系列緊密相連、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③內涵第一要義: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核心立場:以人為本知識梳理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2.改革開放的新階段(1992年)(2)科學發展觀的提出③內涵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統籌兼顧④意義:科學發展觀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科學的回答(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的關系:兩者是內在統一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知識梳理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2.改革開放的新階段(1992年)(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具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①2012年,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習近平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②2019年,中共十九大,會議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作出了戰略安排。習近平在會上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的指導思想真題演練命題點1 十一屆三中全會【例1】 (2017?嘉興)嘉興有處老建筑一一三塔。它位于京杭古運河畔,始建于貞觀年間,1971年被夷為平地,1999年在原址按原貌重建。三塔可能見證了( )①隋朝大運河的開鑿②唐玄宗開元盛世的開創③“一五”計劃的實施④十屆三中全會的召開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①④C真題演練命題點1 改革開放【例2】(2018?衢州)習近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時,強調各國要堅持開放共贏,并宣布中國擴大開放新的重大舉措。這是因為 ①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潮流 ②與各國交流合作是我國發展的根本基點 ③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④我國貫徹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真題演練命題點2 改革開放【例3】(2018?杭州B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某同學繪制了“對外開放進程”年代尺,在圖中空白處應填寫的正確內容是 A.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B.成立環渤海經濟區C.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D.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A真題演練命題點2 改革開放【例4】 ((2018?紹興)“大包干是搖錢樹,不出三年都變富。”這句順口溜贊美的農村改革舉措是A.實行土地改革 B.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C.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發展鄉鎮企業C真題演練命題點2 改革開放 【例5】 (2018?溫州)20世紀80年代初,安徽省鳳陽縣農業生產實現了三年三大步:1980年糧食產量為5.02億公斤,第二年為6.70億公斤,第三年達到7.15億公斤。其主要原因在于A.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推進 B.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深入開展C.沿海經濟開放區的形成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