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輪復習2019年中考社會法治一輪復習和諧世界的追求與可持續發展的選擇36.描述我國自然資源的分布特點和開發利用情況 a37.描述我國主要的環境問題以及解決的途徑 b38.列舉實例,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特點,理解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的思想和方法 b39.綜述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關系,理解只有三者協調發展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c一輪復習38.列舉實例,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特點,理解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的思想和方法 b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P108-1101.了解我國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四大地區的分布和各自特點。2.能夠運用資料并聯系實際,了解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以東北平原為例,理解我國農業在地區分布上的差異,理解農業分布出現差異的原因。3.按照自然和人文條件,以長江三角洲為例,了解我國工業分布的特點。4.了解金融業和旅游業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5.掌握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因地制宜,優勢互補,以及該原則的意義。知識梳理一、中國的四大地區1、劃分依據2、四大地區的劃分根據全國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全國劃分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四大地區。四大地區體現了我國區域發展的宏觀格局。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10)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12)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知識梳理知識梳理1、因地制宜(1)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的實例二、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地區 擁有的優勢條件 發展的特色產業 東北地區 農業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最為密切,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不同,適合其發展的農業類型也不同。東北地區山環水繞,沃野千里,平原廣闊,土層深厚且肥沃,降水較為豐沛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農業生產基地 長江三角洲地區 工業生產要考慮當地的自然和人文條件。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河湖眾多,是人口密度最大、城鎮分布密度最高、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海陸交通便利,開發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教育科技發達,技術力量雄厚,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因地制宜發展工業: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結構完善、實力最為雄厚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知識梳理1、因地制宜(1)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的實例二、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因地制宜,優勢互補海南島 旅游業應充分考慮當地的環境條件:海南島地處我國與東南亞各國交往的十字路口,交通便利;氣候宜人,擁有海水、陽光、沙灘、森林、溫泉、熱帶物產和少數民族風情等豐富而獨特的熱帶海島旅游資源;政策自由開放 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業:海南島正朝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方向邁進 香港 香港地處亞、歐、美三大洲交通要沖;在時區上可承接歐美金融市場的交易時間;擁有能夠滿足各種金融服務和巨額資金調動的現代化交易與通信設施和政策支持 因地制宜發展金融業:香港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知識梳理1、因地制宜二、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因地制宜,優勢互補2、優勢互補只有因地制宜地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的意義(1)區域間優勢互補的實例:國家根據各地的優勢,規劃并實施了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區域發展戰略,以及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跨區域調配資源工程。西氣東輸工程南水北調 工程西電東送 工程放眼全國北煤南運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地發展區域經濟的好處是什么?使人們充分生產各自的優勢產品,從而提高整個國家乃至世界的總產量,使各地都能享受到更多、更豐富的產品,使消費者享受更廉價的商品,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短缺的資源。這些措施對于東、西部發展來說有什么重要意義?1、優勢互補,共同發展2、西部為東部經濟的發展提供資源、優化能源結構,方便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東部為西部發展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增加就業機會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知識梳理知識梳理二、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因地制宜,優勢互補2、優勢互補(2)優勢互補的目的:為了更好地發揮各地優勢,不同區域還可以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3)優勢互補的意義:有利于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更好地實現全國社會經濟的均衡發展,以及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相關拓展東北地區組成:黑吉遼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氣候與主要農作物: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水熱條件滿足一年一熟,南部暖溫帶種植冬小麥、棉花,中部中溫帶種植春小麥、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亞麻,北部以春小麥、大豆為主。 附:東北溫度帶與作物類型地區 溫度帶 ≥10℃的積溫 作物 南部 暖溫帶 3 600℃ 冬小麥、棉花、暖溫帶水果 中部 中溫帶 1 000℃~3 600℃ 春小麥、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亞麻 北部 寒溫帶 1 000℃ 春小麥、大豆 相關拓展環境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兩者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它們之間不僅是相互制約,而且是相互促進的。區域經濟發展是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物質條件與保障,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區域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礎。首先,二者是對立關系。不科學的區域經濟發展會導致環境污染問題的產生與加劇,環境污染反過來又會制約區域經濟發展。其次,二者是統一關系。環境的改善有助于區域經濟的發展,而區域經濟的發展則能為環境保護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技術與基礎設施支持。【例1】1. 閱讀下列圖表,回答問題。 材料一:材料二:東北地區借助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打造“東北東部邊境經濟帶”和“東北亞海上貿易之路”;2015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 真題演練命題點1 中國的四大地區【例1】(1)根據材料判斷,大興安嶺以西的地形區是____ ____高原。(2)每年的四,五月份,東北地區還沒有進入雨季,而松花江和鴨綠江等河流水量已開始增大,原因是什么?(3)依據材料,分析東北地區構建東北亞“一帶一路”的自然和人文的優勢條件。真題演練命題點1 中國的四大地區內蒙古這些河流的源頭是高山冰雪融水,東北地區緯度較高,冬季寒冷而漫長,4,5月份高山上的積雪開始慢慢融化,導致河流流量開始增大。自然條件: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資源豐富,有豐富的煤、石油與天然氣;處于邊境,鄰國多;臨渤海、黃海,擁有優良港灣。 人文條件:交通便利;重工業集中地,工業基礎好;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真題演練命題點2 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例2】 (2018?臺州)天臺縣后岸村是和合文化的發源地。過去,后岸村民以賣石材為生,普遍患上石肺病。如今,后岸村依托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寒明巖景區,以石屋、石橋、石舫的獨特魅力吸引各方來客,走上了發展旅游業致富的道路。后岸村靠旅游業致富之路體現了 ( )①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相互關系 ②征服自然、改造自然③踐行尊重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④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B一輪復習39.綜述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關系,理解只有三者協調發展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c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下冊P105-1071.通過實例展示分析,知道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之間的矛盾,學會正確看待PRED之間的關系。2.了解可持續發展思想產生的背景,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和我國在此方面作出的積極響應。3.在分析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從人口、資源、環境三者協調發展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尋找可持續發展之路。知識梳理一、人口、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關系1、PRED問題2、人與自然含義: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簡稱PRED問題關系:人口的快速增長、自然資源的短缺、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問題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之間存在錯綜復雜的關系。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是一個統一的整體。(1)關系:人類自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與自然休戚與共。自然影響著人類的生產與生活,人類活動反過來也影響著自然。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歷史,就是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發展和不斷進化的歷史。(P110第一段)(2)“人地觀”的演變:崇拜自然 征服自然 尊重并改造自然知識梳理1、背景:2、含義20世紀中期以后出現的一系列人口、資源與環境問題,迫使人們重新審視以前的經濟行為和發展觀。人們認識到,只有通過協調發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二、可持續發展知識梳理二、可持續發展3、要求它要求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都有平等發展的機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4、維度可持續發展包含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三個方面缺一不可知識梳理5、可持續發展是中國的必然選擇(1)提出中國政府于1994年頒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發展白皮書》,提出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二、可持續發展(2)措施根據我國的國情,突出發展的主題,將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視為統一整體,綜合協調地解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3)原因①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表現②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面臨著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壓力,可持續發展是中國的必然選擇相關拓展1.在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中,人口是關鍵因素。因為: (1)人在社會中生活,要向大自然不斷索取資源,還要不斷排放廢棄物。 (2)人口過多→向大自然索取過多資源→超過自然資源的補給、再生和增殖速度→出現資源短缺。 (3)人口過多→人類排放的廢棄物過多,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污染。 (4)人口過多→人類索取超出自然界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破壞。 (5)人口數量的變化,會引發包括環境、資源、經濟狀況及社會變動等一系列變化。相關拓展2.人類與自然資源休戚與共 (1)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人類自誕生以來,就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對自然資源的索取。 (2)如果人類對自然資源索取無度,就會出現資源短缺,從而反過來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3.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當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協調時,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是平衡的,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就比較優越;反之,當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不協調時,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制約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總之,要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必須尋求一條人口、資源與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相關拓展3.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實質都是發展問題(1)資源問題、環境問題都是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中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中國人口也處于持續增長階段,加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和技術、管理水平比較低,對資源的消費不斷增加,浪費和破壞加劇資源短缺,同時還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2)日益突出的資源、環境問題反過來影響甚至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3)只有協調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并通過發展的成果來節約資源、保護改善環境,才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相關拓展人口問題 資源問題 環境問題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高人口素質 通過教育提高公民保護和節約資源的意識;依靠科技,開源節流。如:提高資源利用率,開發新能源等 通過教育提高公民保護環境的意識;依靠科技進步,節能減排,搞好環境治理 4.科教興國戰略在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上的作用相關拓展5.有關PRED問題方面的知識梳理(1)基本國策人口——計劃生育;資源——節約資源;環境——保護環境;發展——對外開放。(2)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3)發展觀科學發展觀(4)意識節約意識、人均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等(5)道路走一條人口,資源與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生產良好、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6)文明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關鍵在于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力求全面、可持續發展)相關拓展6.比較人口、資源、環境問題 人口問題 資源問題 環境問題 問題現狀 ①人口數量大②人口素質不高③人口老齡化加速 ①人均占有量少②利用率低,破壞與浪費嚴重③分布不平衡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廢氣、廢水及固體廢棄物污染是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 相互聯系 ①三者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整體②人口數量大,使資源的人均占有量減少,消耗加速,導致資源短缺、環境惡化;人口文化素質偏低,增加了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難度③當前資源短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影響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對策 國策 計劃生育 保護資源 保護環境 措施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開源”與“節流”;跨區域調配;把資源保護納入法制的軌道上來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 提高人口素質,既是積極解決人口問題的重要措施,又是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 戰略 可持續發展戰略 7.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措施,不僅要從國家層面來理解三個基本國策,還要聯系社會和自身實際,從企業、公民及青少年的角度來思考一些具體的做法。(1)青少年應怎么做:①人口:認真學習,積極鍛煉,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宣傳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自覺遵守人口法律法規。②資源:樹立人均資源占有量少的觀念,珍惜和節約資源,減少浪費;遵守保護資源的法律法規,依法同破壞資源的行為作斗爭。③環境:提高環境意識和環境法制意識,積極宣傳環保;積極參與環保活動,依法同破壞環境行為作斗爭。相關拓展(2)政府、企業應該怎么辦:政府:①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落實;加強管理和引導,發揮宏觀調控作用。②加快發展節能、節材科技,提高資源利用率,倡導綠色GDP。③實行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鼓勵循環經濟發展。④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人均意識、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等。企業:①遵守有關保護資源、環境的法律法規。②依靠科技,發展環保產業,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等。相關拓展8.倡導低碳生活方式,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1)有利于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緩解資源短缺狀況。(2)有利于減少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3)有利于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4)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9.低碳生活,日常生活中該怎么做?(1)少坐私家車,提倡騎自行車、公交出行或步行。(2)不在露天燒烤。(3)使用節能燈等節能電器等。相關拓展真題演練命題點1 PRED的關系【例1】(2017嘉興卷)嘉興有條老馬路——三塔路。該路人車混行,每年銀杏葉黃游客前來觀賞之際,交通擁堵更甚,2017 年 2 月三塔路棧道及配套設施工程啟動。此工程的實施能①減輕這一路段交通壓力 ②減緩嘉興人口增長速度③提升嘉興市民文明素質 ④改善附近居民生活環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真題演練【例2】(2016紹興卷)讀右圖,下列從中得出的結論最為合理的是______。 A. 嚴格控制人口數量是當務之急 B.計劃生育政策實際效果不明顯 C.需要正視人口日益老化的問題 D.應該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命題點1 PRED的關系D真題演練【例3】 (2017寧波卷)15.廚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等活動中產生的垃圾。結合右圖,對廚余垃圾資源化認識正確的是①增加成本,得不償失 ②循環使用,節約了資源③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 ④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命題點2 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