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19年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中考沖刺訓練(四)一.選擇題1.1919年6月16日,“中華民國學生聯合會”宣告成立并致電北京政府,要求誓死拒約,還電告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如或違背民意……當與曹、章、陸同論!”由此可以推斷( )A. 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B. 運動已由北京擴散至全國多個城市C. 巴黎和會損害中國人民正當權益D. 廣大人民支持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2.“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三條外交原則,其中“另起爐灶”是指( )A. 不與任何大國結盟B. 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C. 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D. 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建立的屈辱的外交關系3.下圖所對應的歷史事件“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下列對“新紀元”的理解正確的是( ) A. 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 中國開始進入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C. 結束了中國百年來任人宰割的屈辱歷史D. 標志著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4.根據新世紀新時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某同學繪制了一個年代尺。其中表述有誤的是()。 A.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B. ②人民生活達到總體小康水平C. ③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D. ④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5.分析漫畫《今昔對比》(作者:巫德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②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化③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到全面小康的跨越④我國已經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6.2018年11月,上海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共吸引了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40萬名境內外采購商到會治談采購。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這表明? ? ??。 ①中國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 ②中國嘗試通過貿易規則修改推動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③中國致力于共同建設一個繁榮的世界 ④中國與世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共享發展成果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7.建國初期“一五”計劃的某項成就,初步改變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狀況。該項成就是指( )A. 新藏公路的建成 B. 第一汽車制造廠興建C. 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D. 寶雞—成都鐵路建成8.下圖所示內容體現了( ) A. 世界呈現多極化趨勢 B. 世界貿易自由化完全實現C.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D. 中國現代化建設成就顯著9.下表為1952年至1956年我國經濟數據的變化,這一變化表明我國( ) 所有制性質 經濟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經濟 國營經濟 19.1% 32.2% 合作社經濟 1.5% 53.4% —— 公私合營經濟 0.7% 7.3% 私有制經濟 資本主義經濟 6.9% 0% 個體經濟 71.8% 7.1% A. 國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B. 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C.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 D. 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徹底廢除10.某學校擬創辦一主題網站,紀念一項重大的活動。根據下列圖片判斷其主題應是() A. 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B. 中國共產黨的曲折發展歷程C. 建國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 D. 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史作用11.習近平在與“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時強調,要堅持和平發展,不把自身意志強加于人,敦促發達國家承擔責任,幫助發展中國家增強發展能力,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這表明( ) ①我國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②我國努力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③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主導作用④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2.習近平在安徽考察時指出:“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春雷,變成中國改革的標志。”其中“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A. 土地改革運動 B.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C.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 經濟特區的建立1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下列舉措對緩解該矛盾起到直接作用的有() ①浙江省力推“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②杭州市實施“農業+”都市田園工程,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③溫州市探索“城市書屋”建設,補齊公共文化短板 ④紹興市公布《人才強市三年行動計劃》,打造人才聚集高地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4.國家統計局于 2 月 15 日發布的全國農村貧困監測調查顯示,按現行國家農村貧困標準測算,2018 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 1660 萬人,比上年末減少 1386 萬人;貧困發生率 1.7%,比上年下降 1.4 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A. 已經邁入發達國家行列B. 堅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C. 實現了全面小康的目標D. 跨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二.非選擇題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堅定道路自信,推進偉大事業。材料一:近代以來,中國一直在不斷摸索中前行。1911年辛亥革命,中國推翻了原來的政治制度,照搬美國模式,但很快發現水土不服,整個國家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面;20世紀50年代,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由于缺乏經驗,一開始采取學習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建設方式……“浮夸風”嚴重泛濫。? ----------摘編自張維《中國道路對西方模式的超越》(1)?? 材料中的“美國模式”指的是什么?“‘浮夸風’嚴重泛濫”又是指哪一事件?材料二:1978年底,十一屆十三中全會的召開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轉折點……1980年,設立深圳經濟特區,短短十多年,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一座現代化大都市,全世界見證了“中國速度”…… (2)作者認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轉折點”,請你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材料三:新世紀,中華民族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開啟了新的征程。 ??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7078元,人民生活總體達到了小康水平,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跨越。 ?? 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中國模式”取得成功的重大成果,是我國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科技成果開始井噴式爆發。 ?? 2017年,APEC會議在越南峴港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發展理念和經濟治理方案,精準把脈世界經濟形勢。“中國道路”再次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和熱議,“中國方案”引領亞太新未來。 ? ?? (3)結合材料一至材料三,運用所學知識論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性。(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嚴密)2.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 材料二:“革命靠軍閥的部隊是靠不住的,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來打倒反革命。現在,我們起義成功了。這里的軍隊歸共產黨領導。”——摘自周恩來講話( 1927年) 材料三: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到,蘇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經過艱難探索,中國共產黨終于找到了“城市-農村-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材料四: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而是考驗中國紅軍男女戰士的意志、勇氣和力量的人類偉大史詩,也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長的撤退…… 請回答:??? (1)請分別指出材料一中①②③④四處序號相對應的重大歷史事實?(2)材料二中的起義指什么起義?這次起義有什么意義???(3)從材料三得知,中國共產黨走出一條“城市-農村-城市”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從“城市-農村”,再從“農村-城市”分別與什么事件有關??(4)材料四所說的“行軍”是指什么?“行軍”結束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3.對歷史最鄭重的紀念,是再創輝煌。對人民最真摯的承諾,是不懈奮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重大村務村民大會”體現了我國哪一基本政治制度?重大村務要由村民討論決定有什么作用? (2)“百姓福祉法治保障”中執法人員的做法為什么能得到群眾點贊? (3)根據“旗幟高揚四十而勵”的信息,談談你對“中國改革開放永不停步”的理解。 (4)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這個目標,請你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提兩條建議。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19年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中考沖刺訓練(四)一.選擇題1.1919年6月16日,“中華民國學生聯合會”宣告成立并致電北京政府,要求誓死拒約,還電告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如或違背民意……當與曹、章、陸同論!”由此可以推斷( )A. 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B. 運動已由北京擴散至全國多個城市C. 巴黎和會損害中國人民正當權益D. 廣大人民支持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五四運動的相關內容,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英、美、法、日等,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簡稱“巴黎和會”),不顧中國提出收回山東主權,廢除“二十一條”等要求,而決定讓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北洋軍閥政府竟然準備妥協,同意在“和約”上簽字。題干1919年6月16日,“中華民國學生聯合會”宣告成立并致電北京政府,要求誓死拒約還電告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如或違背民意……當與曹、章、陸同論!”由此說明了巴黎和會損害中國的正當利益。故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在材料中未體現,故選C。2.“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三條外交原則,其中“另起爐灶”是指( )A. 不與任何大國結盟B. 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C. 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D. 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建立的屈辱的外交關系【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另起爐灶”,就是同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徹底決裂,不承認舊中國同其他國家建立的不平等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平等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就是要在徹底清除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和殘余勢力之后,再請客人進來,以免敵對者“鉆進來”搗亂;“一邊倒”,即倒向社會主義一邊,故D正確。ABC.三項均錯誤,故排除。故選D。3.下圖所對應的歷史事件“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下列對“新紀元”的理解正確的是( ) A. 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 中國開始進入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C. 結束了中國百年來任人宰割的屈辱歷史D. 標志著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成立影響的有關知識,新中國的誕生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真正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對“新紀元”的理解正確的是結束了中國百年來任人宰割的屈辱歷史,故C項符合題意,排除。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是建國之后的土地改革,故排除A。中國開始進入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是在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故排除B。1956年三大改造結束標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故排除D。故選C。4.根據新世紀新時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某同學繪制了一個年代尺。其中表述有誤的是()。 A.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B. ②人民生活達到總體小康水平C. ③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D. ④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新世紀中國建設目標,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00年人民生活達到總體小康水平,故②表述錯誤,故B正確。ACD三項表述正確,但不符合題干要求,故排除ACD。故選B。5.分析漫畫《今昔對比》(作者:巫德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②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化③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到全面小康的跨越④我國已經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答案】A【解析】本題以漫畫《今昔對比》為素材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分析漫畫《今昔對比》可知①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②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化表述正確。③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已經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再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跨越。雖然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我國現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民族科學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的制度還不健全、不完善,所以說,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已經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再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跨越。?③④說法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排除BCD。故選A。6.2018年11月,上海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共吸引了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40萬名境內外采購商到會治談采購。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這表明? ? ??。 ①中國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 ②中國嘗試通過貿易規則修改推動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③中國致力于共同建設一個繁榮的世界 ④中國與世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共享發展成果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和經濟全球化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材料“共吸引了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40萬名境內外采購商到會治談采購”可知,這主要表明了中國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致力于共同建設一個繁榮的世界,中國與世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共享發展成果,故C正確。材料無法反映中國嘗試修改貿易規則,②錯誤,故排除ABD。故選C。7.建國初期“一五”計劃的某項成就,初步改變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狀況。該項成就是指( )A. 新藏公路的建成 B. 第一汽車制造廠興建C. 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D. 寶雞—成都鐵路建成【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一五計劃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解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新藏公路在西藏,故A項錯誤。第一汽車制造廠在東北,故 B項錯誤。武漢長江大橋在武漢,故 C項錯誤。根據材料可知,“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說明這項成就在四川地區,寶雞——成都鐵路和四川有關,故D項正確。故選D。8.下圖所示內容體現了( ) A. 世界呈現多極化趨勢 B. 世界貿易自由化完全實現C.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D. 中國現代化建設成就顯著【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新中國外交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及再認再現所學知識的能力。解答本題,對材料內容進行分析理解是解題的關鍵。A選項說法材料沒有體現,故不選A。B“世界貿易自由化完全實現”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故不選B。C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與材料中的這些國際組織聯系密切,對于這些國際組織,中國積極參與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故選C。D材料內容不屬于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故不選D。故選C。9.下表為1952年至1956年我國經濟數據的變化,這一變化表明我國( ) 所有制性質 經濟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經濟 國營經濟 19.1% 32.2% 合作社經濟 1.5% 53.4% —— 公私合營經濟 0.7% 7.3% 私有制經濟 資本主義經濟 6.9% 0% 個體經濟 71.8% 7.1% A. 國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B. 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C.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 D. 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徹底廢除【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三大改造及其意義,旨在考查表格信息提取、分析與知識的識記能力。據表格中數據可知各個方面中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均占90%以上,私有制經濟均在10%以下,反映了我國公有制經濟占主體地位;從1953年起,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展開,通過三大改造,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變為了公有制,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故C正確。這三項均與題中描述不符合,故排除ABD。選C。10.某學校擬創辦一主題網站,紀念一項重大的活動。根據下列圖片判斷其主題應是() A. 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B. 中國共產黨的曲折發展歷程C. 建國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 D. 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史作用【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史作用,旨在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和綜合比較能力。該項只符合第二幅圖片;B項圖片未體現;C項只符合第三、四副圖片,故排除ABC。該項更能符合題意,四副圖片共同反映了中共建黨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民主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建設和國家統一等方面所起的核心領導作用,故選D。11.習近平在與“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時強調,要堅持和平發展,不把自身意志強加于人,敦促發達國家承擔責任,幫助發展中國家增強發展能力,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這表明( ) ①我國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②我國努力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③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主導作用④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我國對外交往的原則和政策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分析和理解材料的能力。關鍵是抓住題干的主旨,掌握我國對外交往的原則和政策。依據材料:“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時強調,要堅持和平發展,不把自身意志強加于人,敦促發達國家承擔責任,幫助發展中國家增強發展能力,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表明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國努力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我國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①②④正確,故選D。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不是主導作用。③說法錯誤,三項都包含錯誤項③,故排除ABC,選D。12.習近平在安徽考察時指出:“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春雷,變成中國改革的標志。”其中“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A. 土地改革運動 B.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C.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 經濟特區的建立【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旨在考查學生材料解讀能力。土地改革運動,農民分到土地,但生活沒有很大改變,也不是中國改革的標志,故A不符合題意。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嚴重失誤,故B不符合題意。“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霄,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12月18日晚,安徽阜陽縣的小崗村在隊長嚴俊昌的帶領下,召開了秘密會議,小崗生產隊在全國農村率先搞“包產到戶”,打破了大鍋飯,極大調動八億農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解放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故C項符合題意。經濟特區是在我國東南沿海建立的經濟特區,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下列舉措對緩解該矛盾起到直接作用的有() ①浙江省力推“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②杭州市實施“農業+”都市田園工程,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③溫州市探索“城市書屋”建設,補齊公共文化短板 ④紹興市公布《人才強市三年行動計劃》,打造人才聚集高地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旨在考查運用教材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解答該題的關鍵是抓住關鍵信息“對緩解該矛盾起到直接作用的有”,據此分析選項可知,①②③都是對緩解主要矛盾起直接作用的措施,故A正確。④紹興市公布《人才強市三年行動計劃》主要針對人才的引進,與題意無關,故排除BCD,選A。14.國家統計局于 2 月 15 日發布的全國農村貧困監測調查顯示,按現行國家農村貧困標準測算,2018 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 1660 萬人,比上年末減少 1386 萬人;貧困發生率 1.7%,比上年下降 1.4 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A. 已經邁入發達國家行列B. 堅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C. 實現了全面小康的目標D. 跨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社會發展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準確解讀材料并分析理解所學知識。“已經邁入發達國家行列”說法錯誤,我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且與材料無關,故A錯誤。依據材料數據可知,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貧困發生率降低,扶貧成績顯著,表明我國堅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故B正確。貧困人口減少,貧困發生率降低不能說明實現了全面小康的目標,故 C錯誤。我國依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故D錯誤。故選B。二.非選擇題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堅定道路自信,推進偉大事業。材料一:近代以來,中國一直在不斷摸索中前行。1911年辛亥革命,中國推翻了原來的政治制度,照搬美國模式,但很快發現水土不服,整個國家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面;20世紀50年代,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由于缺乏經驗,一開始采取學習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建設方式……“浮夸風”嚴重泛濫。? ----------摘編自張維《中國道路對西方模式的超越》(1)?? 材料中的“美國模式”指的是什么?“‘浮夸風’嚴重泛濫”又是指哪一事件?材料二:1978年底,十一屆十三中全會的召開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轉折點……1980年,設立深圳經濟特區,短短十多年,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一座現代化大都市,全世界見證了“中國速度”…… (2)作者認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轉折點”,請你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材料三:新世紀,中華民族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開啟了新的征程。 ?? 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7078元,人民生活總體達到了小康水平,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跨越。 ?? 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中國模式”取得成功的重大成果,是我國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科技成果開始井噴式爆發。 ?? 2017年,APEC會議在越南峴港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發展理念和經濟治理方案,精準把脈世界經濟形勢。“中國道路”再次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和熱議,“中國方案”引領亞太新未來。 ? ?? (3)結合材料一至材料三,運用所學知識論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性。(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嚴密)【答案】(1)共和政體(民主共和制);大躍進運動。(2)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3)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共和制國家,但并沒能使中國是上獨立富強的道路。說明“美國模式”的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但在此后的探索中,又深受“蘇聯模式”影響。“左傾”思潮泛濫。出現了大躍進等失誤,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造成巨大損失。這說明“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道路也不符合中國國情。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走上了以改革開放為主要標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綜合國力也不斷增強;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充分說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深刻改變國家的面貌、改變人民的命運。綜上所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歷史和現實的抉擇,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解析】(1)本題考查辛亥革命和大躍進運動。根據所學知識,1911年辛亥革命,中國推翻了原來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共和政體(民主共和制)。浮夸風1958年至1960年間大躍進時期的產物,運動中,以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傾錯誤嚴重泛濫。“浮夸風”作為“大躍進運動”的癥結之一。(2)本題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也是共和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折。具體表現在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別經濟建上去,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3)本題考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性。結合材料一至材料三,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即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共和制國家,但并沒能使中國是上獨立富強的道路。說明“美國模式”的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但在此后的探索中,又深受“蘇聯模式”影響。“左傾”思潮泛濫。出現了大躍進等失誤,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造成巨大損失。這說明“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道路也不符合中國國情。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走上了以改革開放為主要標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綜合國力也不斷增強;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充分說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深刻改變國家的面貌、改變人民的命運。綜上所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歷史和現實的抉擇,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2.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 材料二:“革命靠軍閥的部隊是靠不住的,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來打倒反革命。現在,我們起義成功了。這里的軍隊歸共產黨領導。”——摘自周恩來講話( 1927年) 材料三: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到,蘇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經過艱難探索,中國共產黨終于找到了“城市-農村-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材料四: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而是考驗中國紅軍男女戰士的意志、勇氣和力量的人類偉大史詩,也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長的撤退…… 請回答:??? (1)請分別指出材料一中①②③④四處序號相對應的重大歷史事實?(2)材料二中的起義指什么起義?這次起義有什么意義???(3)從材料三得知,中國共產黨走出一條“城市-農村-城市”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從“城市-農村”,再從“農村-城市”分別與什么事件有關??(4)材料四所說的“行軍”是指什么?“行軍”結束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答案】(1)①五四運動;②遵義會議;③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④渡江戰役(或解放南京)。(2)①南昌起義;②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共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3)①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② 1949年3月,中共召開七屆二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并開始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4)①紅軍長征;②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勝利會師。【解析】(1)本題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大歷史事件,旨在考查識記和知識的運用能力。仔細觀察材料中國歷史發展某階段的基本線索示意圖。①1919年5月指的是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②1935年1月,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③1937年7月,七七事變,是全面抗日戰爭開始的標志,④1949年4月,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解放了南京。(2)本題考查南昌起義的背景,旨在考查材料分析與識記能力。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并沒有被嚇倒。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3)本題考查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名稱,旨在考查材料分析與識記能力。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發動秋收起義。因敵人力量過強,起義軍損失較大,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毛澤東率部轉戰千里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對。(4)本題考查長征相關知識,旨在考查材料分析與識記能力。依據材料“驗中國紅軍男女戰士的意志、勇氣和力量的人類偉大史詩”可知這反映的是紅軍長征的史實;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精神,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3.對歷史最鄭重的紀念,是再創輝煌。對人民最真摯的承諾,是不懈奮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重大村務村民大會”體現了我國哪一基本政治制度?重大村務要由村民討論決定有什么作用? (2)“百姓福祉法治保障”中執法人員的做法為什么能得到群眾點贊? (3)根據“旗幟高揚四十而勵”的信息,談談你對“中國改革開放永不停步”的理解。 (4)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這個目標,請你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提兩條建議。【答案】(1)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使村民的合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集中民智,有利于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2)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或者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為人民服務)。(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等。(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等。(4)全面推進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兩個角度)【解析】(1)本題考查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旨在考查解讀圖片和運用所學解答問題的能力。結合圖片重大村務村民決定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結合所學回答作用:使村民的合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集中民智,有利于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2)本題考查依法行政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解讀材料和概括材料的能力。結合材料該執法人依據相關法律依法行政,嚴格執法。(3)本題考查進一步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結合材料提供的數據和所學的改革開放的成就回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等。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等。(4)本題考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議,旨在考查解讀題干材料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的能力。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可以概括出:全面推進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9年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中考沖刺訓練(四)(原卷版).doc 2019年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中考沖刺訓練(四)(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