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備課資料【學習目標】: 1.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內容。 2.知道1954年頒布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3.知道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學習重點】: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學習難點】: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問題探究】(1)我國是是在什么情況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2)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什么?(3)第一個五年計劃何時完成?取得了怎樣的成效?(1)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是怎樣制定和何時頒布的?(2)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何時何地召開?主要內容是什么?(1)何謂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起止時間是什么?(2)三大改造主要采取什么形式進行?(3)三大改造有什么歷史意義?【自主梳理】: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1.“一五”計劃開始實行和結束的時間: 年至 年。2.基本任務:①集中主要力量發展_______,建立國家______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②有步驟地促進_____、_____的合作化;繼續進行對________的改造;保證國民經濟中________成分的比例穩步增長;③保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_______和________的水平。3..成就::汽車廠、飛機廠等一批現代工業企業建成投產, 已初步建立,以鐵路為中心的 大為改觀。 也有發展,糧、棉連年增產。二、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頒布(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1.時間:_______年9月;地點:________。2.主要內容:通過了_________,這是我國第一部類型的憲法。選舉____為國家主席,_____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經毛澤東提名,決定任命_____為國務院總理。______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關。 三、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是指:對 、 和 的社會主義改造。2.三大改造開始和基本結束的時間: 年至 年。3.三大改造的形式:對農業和手工業主要形式是:以 的形式引導農民和手工業者走 道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主要形式是通過 等多種形式進行的。4.三大改造的意義:________、_______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__________的轉變,標志著社會主義______在我國的基本建立,我國開始進入________初級階段。第3課課文內容歌謠巧記:1953學蘇聯,“一五”計劃定五年,基本任務內容全,“一化三改”是關鍵1957竟提前,汽車飛機都投產, 鐵路交通大改觀, 農業糧棉也增產。1954開人大,通過《憲法》和選舉,全國人大權力高,民主法治奠基礎。1953到56 “三大改造”是重點,農業改造合作化, 手工業改造邁步伐,“公私合營”工商業, 贖買改造資本家。 “三大改造”一完成, 社會制度全變新, 生產資料公有制, 社會主義向前進。【習題探究】P23:你還了解歷史上那些具有憲法性質的文獻呢? 答: ①中國歷史上具有憲法性質的文獻很多。中國近代史上主要有《欽定憲法大綱》、《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袁世凱頒布的《中華民國憲法》、蔣介石頒布的《中華民國憲法》、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制定頒布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等。中國現代史上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及后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幾部憲法。②世界歷史上具有憲法的文獻也很多,如《漢謨拉比法典》、《權利法案》、《人權宣言》、《獨立宣言》、法國的《1791年憲法》、美國《1787年憲法》,等等。P21:請你用簡明的語言,歸納出“一五”計劃的基本要點。答:①優先發展重工業,力求農、輕、重、商協調發展;②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③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P25: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是什么?在此機關設立之前,中國最高權力的行使情況怎樣? 答: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②在此之前,中國最高權力的行使情況,可從三個方面進行說明:一是中國古代史上,一般情況下,行使最高權力的是“王”或“皇帝”,無論政事大小,都由他們裁決;有時,也出現大臣、外戚、宦官或皇后、皇太后專權獨裁的情況。二是中國近代史上,先是皇帝和慈禧太后獨裁,行使最高權力;清朝滅亡后,則是總統行使國家的最高權力,國會徒有虛名,憲法是一紙空文;這一時期,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外國侵略者成為中國近代歷屆政府統治者的太上皇。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之前,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P25:新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任務非常艱巨,為什么能夠提前超額完成答: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黨和人民政府的正確決策;②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鎮壓反革命運動的勝利等,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為“一五”計劃的實施和順利完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③三大改造的完成,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④工人階級積極開展勞動競賽和技術革新運動;⑤工程技術人員和科學工作者的努力;⑥各行各業大力支持工業建設;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⑧廣大群眾立志快速改變中國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的熱情和創造力;⑨蘇聯的大力援助。【課堂練習】1.當今“國民經濟五年計劃”一詞經常見諸報端,它最早出現于(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2.我國的工業化建設開始是在( )A.新中國建立后 B.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后C.抗美援朝勝利后 D.土地改革完成3.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4.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目標。制定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會議是( )A.中共七大 B.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5.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是_________年我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_________年。6、閱讀下列材料“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 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制造。” 請回答:(1)上述內容是誰說的?反映了我國什么時期的什么狀況? (2)這種狀況在什么時候得到改變?你能用一些建設成就來說明嗎?(至少舉出3個)) 參考答案:毛澤東。 建國初期我國工業落后的狀況。1952年,建設成就見課本P22頁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