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9年中考熱點 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于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延慶舉行,以“綠色生活,美麗家園”為主題。共有約11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2019年4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延慶出席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的重要講話。 ??習近平強調,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走到了盡頭,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 第一,我們應該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無序開發、粗暴掠奪,人類定會遭到大自然的無情報復;合理利用、友好保護,人類必將獲得大自然的慷慨回報。我們要維持地球生態整體平衡,讓子孫后代既能享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又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 第二,我們應該追求綠色發展繁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本身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第三,我們應該追求熱愛自然情懷。我們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倡導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倡導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綠色價值觀念,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懷。 第四,我們應該追求科學治理精神。生態治理必須遵循規律,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統籌兼顧,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態系統。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們既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堅守。 第五,我們應該追求攜手合作應對。面對生態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唯有攜手合作,我們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污染、生物保護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態文明之路行穩致遠。考點鏈接???1.了解我國資料環境面臨的危機,知道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2.認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形成可持續發展意識。? ?3.正確認識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4.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預測試題一、單項選擇題1.2019年4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延慶出席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的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強調:“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堅持保護環境基本國策,是我國當前的根本任務B.全球環保形勢依然嚴峻,生態文明建設仍需加強C.多措并舉治理環境污染,解決環境問題指日可待D.我國的環境問題仍艱巨,環境保護仍是工作中心2.習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致辭中指出:“現在,生態文明建設已經納入中國國家發展總體布局,建設美麗中國已經成為中國人民心向往之的奮斗目標。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快車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將不斷展現在世人面前。”這( )? ?①將徹底解決我國資源日益短缺的嚴峻問題②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③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④告訴我們為了綠水青山必須放棄金山銀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為此,我國必須( )? ?①長期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②先治理環境污染,后發展經濟? ?③先發展經濟,后治理環境污染?? ?④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4.為什么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應該追求人與自然和諧”?5.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國應該怎樣做?6.為什么習近平主席強調應該追求攜手合作應對全球性環境問題?7.保護生態環境,我國必須堅持什么發展理念和基本國策?8.為什么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應該追求綠色發展繁榮”?9.為建設美麗家園,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參考答案1.B ??2.C ??3.C4.①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人類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②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我們對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懲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③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文明形態,是人類的共識,也是時代的選擇。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5.①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②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清。③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④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原則,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細節中,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⑤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6.①氣候變化、海洋污染、生物保護等全球性環境問題關系整個人類的生存,制約人類的發展。②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③事不關己的態度,相互推諉、逃避責任的行為,將導致問題更加復雜,積重難返,造成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惡化,甚至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④采取共同行動,承擔共同責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成為各國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必然選擇。7.綠色發展理念;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8.①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②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良好生態本身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9.樹立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學習和宣傳環保知識;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堅決同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做斗爭;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