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46張PPT。研究中考試題 提高復習實效2011年江西省中考歷史研討會資料(四)一、研究2010年歷史中考試題(一)全國各地中考卷的主要特點(2010·三明) 在全國開展的“雙百人物”評選活動中,鄧稼先、王進喜、焦裕祿、袁隆平被提名為候選人。他們身上共同的優秀品質是( )A.熱愛祖國,敬業奉獻????? B.清廉執政,一心為民C.獻身科學,淡泊名利??????? D.會戰石油,艱苦創業(2010·東莞)右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創作的一幅宣傳畫,從中可以讀出的歷史信息有①創作的時間是1958年——1960年間②反映了我國人民要求改變經濟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③可知當時存在浮夸風現象④我國掌握了糧食高產技術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 D.①②③(2010·荊門)對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時代性。下列對聯中反映新中國成立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飽暖萬人新??? B.改革開放同添異彩,經濟建設共展宏圖C.扎根農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紅??? D.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2010·達州)今年,某人五十歲生日時,朋友們決定以歌曲聯唱的形式來表示祝賀。如果朋友首先唱的是他童年時的一首歌,這首歌是( )A.《在希望的田野上》???????????? B.《春天的故事》C.《北京歡迎您》??????????????? ?D.《學習雷鋒好榜樣》(2010·湛江)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16屆亞運會將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辦。令廣東人感到自豪的是,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也是廣東人,他就是 ( )A.陳鏡開??? B.容國團??? C.許海峰??? D.何沖(2010·菏澤市)下圖是一款世界著名的汽車商標圖案,與它最可能有關的歷史人物是( A )A.卡爾·本茨 B.亨利·福特 C.萊特兄弟 D.愛迪生(2010·揚州市)下表為《20世紀50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率簡表》,從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D )A.日本經濟持續高速增長B.英國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經濟增長較慢C.聯邦德國在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經濟增長最快D.美國喪失了資本主義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的地位(2010·河北省)德國入侵波蘭后,許多人提出了疑問:“他們(指英國、法國)扔出了兩個‘小孩’(指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個‘小孩’(指波蘭)給‘狼群’以求躲避災難的政策還能有收益嗎?”材料中的“政策”應是( C )A.殖民擴張政策 B.委任統治政策 C.綏靖政策 D.“冷戰”政策(2010·山西省)1947年3月,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宣稱美國有領導“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產主義的滲入”。這表明( A ) A.美國欲推行霸權主義 B.美國要無私地援助歐洲 C.美國要改善與蘇聯的關系 D.美國努力維護世界和平(2010·廣州市)以下信息不能從下圖中提取的是( C )A.禽流感造成嚴重的恐慌? B.恐怖主義也是一種“瘟疫”C.貧富差距不斷拉大? D.禽流感與恐怖主義均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綜觀2010年全國各地中考歷史試卷,盡管它們在考查內容和題型設計上存在著差異,但均能夠繼續堅持基礎性、時代性和發展性的原則,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設計思想,注重體現新課程理念和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注重把考查歷史知識與考查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起來。試題的呈現形式靈活多樣,試題設計技巧漸趨成熟 。 1.注重基礎,能比較準確地反映學生在歷史學科學習目標方面所達到的水平。2.注重古今中外史實的比較、聯系和綜合運用,凸現對學生知識遷移和運用能力的考查。3.充分關注重要時事和社會熱點,依據重大時政、重要周年、重要社會熱點進命題。4.試題在開放性、探究性、綜合性等方面的分值比例增大,為學生自主發揮提供空間。5.試題設計角度新穎,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新課改的精神。6.加強對鄉土史內容的考查。(二)2010年江西中考卷2010年江西省中考歷史試題的命題,根據課程標準的內容和要求,凸現了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方向。試題既突出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又重視了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試題選材與社會實際、學生生活相聯系,從新課程改革歷史教學的實際出發,結構合理,易、中、難題目比例較適當,保持一定的信度、效度,具有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有利于高一級學校選拔學生,有利于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改革。1.從呈現形式來分析(1)試卷結構客觀題:12題,共24分;主觀題:共3題,共26分。2010年歷史試題考查了中國近現代史26分(選擇題6小題12分、綜合題涉及7問14分);世界古代史4分(選擇題2小題4分);世界近現代史22分(選擇題4小題8分、綜合題涉及5問12分)。考點知識分值和分布(2)考查內容分布考查歷史知識點的覆蓋面較大,涉及八年級上下冊和九年級上下冊中的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內容。(3)關于試題難度試卷總體難度適中,絕大多數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全卷,客觀性試題的答案是唯一的,主觀性試題評分標準科學,文字表述清晰。3.從試題內容來分析(1)試題結構新穎,富于地方特色和創新精神。(2)試題著重考查學科能力,試題設計更加靈活。(3)試題突出對主干知識的考查,明確教學的導向性。(4)試題注重創設新情景,在能力要求上與高考接軌。(5)試題關注時政熱點,突出內容的時代性。(2010年·江西卷3)某班模擬了一次“紅色旅游”的推介活動。下列主題,適用于介紹井岡山的是 ( C ) A.紅色的小船——見證了黨的誕生 B.英雄的城市——誕生了八一軍魂 C.革命的搖籃——開創了革命新路 D.七大的會場——指明了光明前途(2010年·江西卷5)江西省永豐縣潭城鄉龍洲村某農戶墻上刷有一條“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標語。從內容上分析,這條標語是下列哪一時期刷寫的 ( D )A.土地改革時期 B.三大改造時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2010年·江西卷13)歷史視角——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回顧歷史】 材料一 (1895年)《紐約時報》評論說:“是日本人打開了世界的眼界,讓人伙看到大清帝國真正的無能……清國政體是一個明顯失敗的政體……” 材料二 美國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柯偉林說:“中國從1945年開始就已經嶄露頭角了……因為到1945年……中國還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因此,到1945年,中國至少是一個名義上的大國。” ——以上材料引自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復興之路(上)》(1)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當時日本人是怎樣“讓人們看到大清帝國真正的無能”?(1分)(2)據材料一和材料二,說說在外國人眼中,中國的形象發生了怎樣的變化?(1分)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關注現在】 材料三 如右圖:1985年西方觀察家對中國和西歐部分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預測。(材料引自徐中約的《中國的奮斗》)(3)據材料三,說說在當時的外國人眼中,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2分)(4)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實力出現如右圖所示的變化趨勢,將會對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產生怎樣的影響?(2分)【思考未來】(5)你認為未來的中國應該樹立怎樣的國家形象?(2分)? (2010年·江西卷15) 歷史視角——用歷史眼光看人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如右圖(1)右邊舊照片上的人物是誰?(2分)(2)“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風當電扇,大雪當炒面,天南地北來會戰,誓奪頭號大油田。干!干!干!”從他的話中,你感悟到了怎樣的時代精神?(2分) 材料二 在歐洲封建統治者眼里,拿破侖始終是一個擴散“1789年瘟疫”的“暴發戶”。(3)據材料二,說說拿破侖的主要歷史功績是什么?(2分)(4)拿破侖曾經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同意他的觀點嗎?請說說你的理由。(2分)二、關注考綱,明確要求,高效復習(一)明確要求,有的放矢。明確考什么和怎么考。緊扣《考綱》,關注新觀點和考綱的新變化,理解“考試說明”的新變化,明確歷史中考的新要求。考點明確了,怎么考就是個形式問題了。牢固掌握重點考察的知識歷史,細節決定成敗!我們的備考就是把每一考點加以剖析、整合、演繹以應對任何形式的考查。把每一個考點作實、作細。誰做得實,做得細,誰的成績就好。(二)理清關系,提升質量。在初三復習過程中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1)課本與資料的關系。備考復習應以教材為藍本,以資料相輔助,切忌本末倒置。所用資料要篩選,題目要典型,切忌全盤照搬。(2)講、學、練的關系。備考復習一定要把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適度的課堂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導、學、練的有機統一,做到低耗高效,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3)不同檔次試題的關系。中考試題注重雙基,突出能力,易、中、難度的比例為5:3:2,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應有所不同,學困生低檔題分要拿足,中等生中檔題要突破,學優生難題要拿下。 (4)知識與能力的關系。掌握知識是前提,培養能力是目標,注重基礎,著眼能力,兩者辯證統一,相輔相成。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中考復習在抓好基礎的同時,一定要著眼能力,實現兩者的辯證統一,相得益彰。 (5)學優生與中等生的關系:尖子生少,中等生多,能不能大面積提升考試成績,增加優生人數,主要看中等生。因此,復習必須分類指導,分層要求,要保證優秀學生吃得飽,大多數學生吃得了。對教學進度,訓練量都應多為中等生考慮,只有抓好中間,才能帶動兩頭,創出整體的最佳效益。(6)開卷與閉卷的關系:它們考查目的是一致的、統一的。不同之處是考查的形式的區別。開卷的要求比閉卷的要求層次更高,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靈活程度更強。開卷考試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如果對課本不熟悉、沒有熟記重要的知識點,在有限的時間里所有的試題都要查閱教材,根本來不及完成試卷作答。(三)注重選題,事半功倍。試題的質量是提升訓練質量的保證。根據現有實際,初三每輪復習都配有相應的訓練題。在選題這一問題上一定要慎重。命題出卷時,一定要考慮到中考特點和學生實際,要在把握以下基礎上命制試卷, :①科學性——題干科學,答案無誤;②創新性——設計新穎,具有創意;③針對性——緊扣考點,聯系實際;④靈活性——設置情境,角度多變;⑤多樣性——選材豐富,視野開闊;⑥基礎性——體現雙基⑦典型性——題型規范,舉一反三;⑧層次性——梯度明顯,合理分檔;⑨時代性——捕捉熱點,關注社會;⑩綜合性——主題明確,一題多點,知識交叉。學校也可以此標準幫助選材料。(四)指點方法,從容應考。教是為了不教。備考復習中最為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復習應考的方法,讓他們會復習,會應考。因此,復習備考中,教師要重視學習方法指導,教給學生如何把握歷史知識要素的方法,教給學生有效的解題方法,教給學生有效的記憶方法,還有如何理解性掌握歷史知識的方法,如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何整理重組歷史知識形成結構知識的方法以及如何審題、答題的方法。唯有如此,學生才能會分析,會考試,考試也才能少失誤,得高分。 (五)善于總結,利于提高。?1.總結丟分原因。大部分學生丟分的原因是:基礎不牢,審題不好,表達不清。幫助學生總結,弄清他們丟分癥結原因在哪里?然后對癥下藥,彌補提高。?2.總結、鞏固基礎知識。突出重點,鏈接熱點。重點誦讀教材目錄,重點章節,重大事年表。針對開卷考試以能力立意為主的試題,要求學生必須牢固掌握考試范圍內的基礎知識,弄清楚什么歷史知識在哪一冊教材的什么地方;對重要的歷史基礎知識要能熟記,確保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3.總結試題類型與基本解題方法。?4.總結、理解基本史觀和基本價值觀。?5.調適狀態,規范答題。考前要嚴格訓練,從平時的作業,練習抓起,把平時作業、月考卷當做中考卷來做。規范答卷,工整書寫。答題時仔細審題。審題是解題的前提,審題時要抓住關鍵詞語,正確理解題意和要求,將試題有效信息反饋到課本中,然后正確作答。考試中合理分配時間。先易后難,對個別難題可以暫時放一放,不要爭一城一池的得失,但在交卷時,試卷上不要留有任何一字未答的題目。總之,備考工作必須作好計劃,加強指導,科學應對,務實高效。只要我們真正依托考綱,夯實基礎,強化能力,關注時政,同時幫助學生改善學法,加強訓練,拓展思維,我們的備考復習不可能沒有實效。三、以人為本,激發興趣,挖掘潛能杜郎口中學是一所地處魯西南平原上的農村初中,曾經連續10年在縣里考試成績居倒數之列,如今,杜郎口中學用了8年的時間,探索出了一條既能保持升學率,又能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新的教學模式。“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以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參與為特色,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老師用極少的時間進行點撥。三三六模式(1)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2)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3)課堂展示六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杜郎口中學展示歌熱烈的討論認真的講解 認真的板演老師的點評教師的指導投入的實驗認真的研究聚焦處的展示小組合作、探究昌樂二中打破了教育的單向傳授模式,打破了教師壓抑學生學習天性的課堂霸權,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使得學生在靈動與鮮活的課堂上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分享成果,切實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271高效課堂”模式“271高效課堂”基本理念:把每個孩子的一生變成一個成功而精彩的故事;遵循心理學和社會學規律,打造271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教學本質的回歸。“271高效課堂”的內涵:(1)學習內容方面: 20%的知識——自學能會; 70%的知識——合作學會; 10%的知識——老師教會。(2)學生組成方面: 20%學生——特優生; 70%學生——優秀生; 10%學生——待優生。(3)271課堂模式的時間分配及內容安排: 20%(約10分鐘)——展示點評,總結升華; 70%(約30分鐘)——讀書自學,自主探究,分組合作,討論解疑; 10%(約5分鐘)——總結反饋,當堂檢測。這兩所學校的變化告訴我們:1.令人堪憂的中學歷史教學現狀是可以通過一系列改革來改變的。2.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可以營造更和諧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主體思想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3.教改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在學生預習環節中并不輕松,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科特點,精心設計問題的情景,設計問題的形式,設計預習的過程和方法,要充分預測不同的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困難,提出相應的對策,尤其要關注學習“弱勢群體”,不要輸在起跑線上。4.只有充分挖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興趣,才能使學生全面發展,才能做真正做到低耗高效,并使學生終生受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