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2.2、原子的構成要點一、原子的構成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構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帶負電荷)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帶正電荷)以及中子(不帶電)構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這三種粒子構成的。例如:普通的氫原子核內沒有中子。2.原子中的等量關系: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核電荷數)就是質子所帶的電荷數(中子不帶電),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每個電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原子整體是呈電中性的粒子。3.原子內部結構揭秘—散射實驗(如下圖所示): 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運動的α粒子(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氦原子)轟擊金箔時,發現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徑,甚至有極少數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不可穿透的質點而被彈了回來。實驗結論:(1)原子核體積很小,原子內部有很大空間,所以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2)原子核帶正電,α粒子途經原子核附近時,受到斥力而改變了運動方向;(3)金原子核的質量比α粒子大得多,當α粒子碰到體積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彈了回來。【要點詮釋】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核電荷數)和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相等,但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2.區分原子的種類,依據的是原子的質子數(核電荷數),因為不同種類的原子,核內的質子數不同。要點二、相對原子質量1.概念: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符號為Ar)。根據這個標準,氫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氧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6。2.計算式: 【要點詮釋】1.相對原子質量只是一個比值,單位是“1”(一般不讀也不寫),不是原子的實際質量。2.每個質子和每個中子的質量都約等于1個電子質量的1836倍,即電子質量很小,跟質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計。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質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3.在相對原子質量計算中,所選用的一種碳原子是碳12,是含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質量的1/12約等于1.66×10-27 kg。4.幾種原子的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及相對原子質量比較: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氫 1 0 1 1碳 6 6 6 12氧 8 8 8 16鈉 11 12 11 23氯 17 18 17 35.5鐵 26 30 26 56通過分析上表,得到以下結論:(1)質子數=核外電子數;(2)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3)原子核內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4)原子核內質子數不同,原子的種類不同;(5)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內都有中子(或普通的氫原子核內無中子)。【典型例題】類型一、考查原子的構成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 電的 和核外帶 電的 構成。由于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所帶的電量 ,但電性 ,因此原子 電性。【答案】正 原子核 負 電子 相等 相反 不顯【解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核電荷數)和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相等,但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總結升華】要了解原子的構成。2.氫原子核內有一個質子,下面的推論正確的是( )A.氫的原子核內必然有一個中子 B.氫原子中必然有一個電子C.氫原子必然帶一個單位正電荷 D.氫原子核內必然有一個電子【答案】B【解析】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普通氫原子核內沒有中子。【總結升華】要了解原子的構成。舉一反三:【變式1】原子核由 和 兩種粒子構成,其中 帶正電, 不帶電。【答案】質子 中子 質子 中子【變式2】已知某一原子的核電荷數,可以確定它的( ) A.相對原子質量 B.質子數 C.中子數與質子數的和 D.中子數【答案】B類型二、考查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及有關計算3.據英國《自然》雜志報道,科學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鍶原子做鐘擺的“光晶格鐘”,成了世界上最精確的鐘。已知一種鍶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8,其質子數是38,則這種鍶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 A.38 B.50 C.88 D.126【答案】A【解析】在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鍶原子質子數為38,核外電子數也是38。【總結升華】要記住以下等量關系: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4.某原子的質量是2.657×10-26 Kg, 一個碳原子的質量是1.993×10-26Kg, 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A.16 g B.1/16 C.16 D.2.657×10-26 Kg/12【答案】C【解析】該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等于2.657×10-26 Kg除以“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的1/12”。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不寫出),“g”是質量單位,故A不正確,C選項正確。【總結升華】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計算公式求解。舉一反三:【變式】已知鐵的相對原子質量為56,核電荷數為26,則鐵原子中質子數為 個,中子數為 個,核外電子數為 個。【答案】26 30 26【鞏固練習】選擇題 (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絕大多數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 A.質子、中子、電子 B.質子、電子 C.中子、電子 D.質子、中子2.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A.12g B.12 C.1.66×10-27 Kg D.1/12g 3.在一個原子的原子核內必定含有的微粒是( ) A.質子和中子 B.質子 C.中子 D.質子和電子4.由我國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青蓮教授主持測定了銦、銥、銻、銪等幾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新值,其中他測定核電荷數為63的銪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為15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銪元素的原子質子數為63 B.銪元素的原子中子數為63 C.銪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數為152 D.銪元素的原子的質量為1525.2011年3月,受強地震影響,日本福島縣第一核電站反應堆震后發生異常導致核蒸氣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數月后才會完全消失。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內質子數為53,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為131,則下列關于該原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中子數為88? B.核外電子數為53? C.核電荷數為131 ?D.1個該原子的質量為131g?6.已知銫-137的質子數為55,中子數為82。下列有關銫-137的說法正確的是( )A.銫-137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82 B.銫-137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37gC.銫-137原子的核電荷數為55 D.銫-137屬于非金屬元素7.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B.原子中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C.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是質子和電子D.原子核體積很小,原子內部有很大空間8.科學家在古城考古時,曾通過測定古生物遺骸中的碳14含量來推斷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電荷數為6,相對原子質量為14。下列關于碳14原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中子數為6 B.質子數為6 C.電子數為6 D.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為14二、填空題9.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物理學中的放射現象和電子的先后發現,不僅將人們的視線引入了原子的內部,而且更進一步地驅使人類積極探索原子核的內部構成。某學習小組的同學在關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討論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②帶負電的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里繞核運動; ③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全部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④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質子的個數一定不等于中子的個數。10.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 電的 和核外帶 電的 構成。11.在原子中,核電荷數= = 。相對原子質量≈ + 。12.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轟炸南聯盟時,廣泛使用了美制貧鈾彈,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已知貧鈾彈中含有鈾236(236是鈾的相對原子質量)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其質子數為92,則這種鈾原子里中子數和核外電子數之差為 。13.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內有111個質子,相對原子質量為272,則該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核內中子數為 。14.小明學完《原子的構成》,總結出以下幾點:(1)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內均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2)原子不帶電是因為核內帶正電的質子與核外帶負電的電子,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數量相同的緣故;(3)在化學反應中,某原子變成另一種原子。 以上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填序號)。三、簡答題15.已知每個電子的質量約為每個質子(或中子)質量的1/1836,通過下表,不僅可以總結出“在原子里質子數等于電子數”,還能總結出: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氫 1 0 1碳 6 6 6氧 8 8 8鈉 11 12 11氯 17 18 17(1) ;(2) 。【答案與解析】1.【答案】D【解析】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絕大多數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質子和中子,但普通氫原子核內沒有中子。2.【答案】B 【解析】由由相對原子質量定義可知,相對原子質量只是一個比,單位為“1”。3.【答案】 B 【解析】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但是普通氫原子核中沒有中子,所以原子核內可以沒有中子,必定含有質子。4.【答案】A【解析】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已知銪的核電荷數是63,則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都是63,中子數=152﹣63=89。5.【答案】B 【解析】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內質子數為53,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為131,則中子數是78;故A不正確。在原子中,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再根據題意知其核外電子數是53;故B正確。在原子中,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再根據題意知其核電荷數是53;故C不正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31。故D不正確。6.【答案】C 【解析】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已知銫-137的質子數為55,故核外電子數為55,所以A錯誤。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不是克,是“1”常省略,所以B錯誤。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電荷數,已知銫-137的質子數為55,故核電荷數為55,所以C正確。銫元素的漢語名稱的偏旁是金字旁,為金屬元素,所以D錯誤。7.【答案】C 【解析】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質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即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是質子和中子,電子質量很小。8.【答案】A 【解析】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所以,碳14的中子數為8。9.【答案】①② 【解析】原子的全部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是錯誤的,因為雖然電子質量較小,但仍然是有質量的;氫原子核中沒有中子。10.【答案】正 原子核 負 電子11.【答案】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 質子數 中子數12.【答案】52【解析】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鈾原子核內中子數為:236-92=144,核外電子數=質子數=92,中子數-電子數=144-92=52。13.【答案】111 161【解析】中子數=272-111=161.14.【答案】(1)(3)【解析】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內都有中子,如普通氫原子核內沒有中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15.【答案】 (1)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內都有中子(或普通的氫原子核內無中子) (2)原子核內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等【解析】本題是一道圖表分析題,也是一道開放性題,經分析對比可得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