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綜合探究六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課件+教案+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綜合探究六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課件+教案+練習)

資源簡介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
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教學設計
課題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單元
第六單元
學科
歷史與社會
年級
八年級下
學習
目標
通過比較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的航海,加深對兩個歷史事件的理解。
理解兩者的航海動機和所帶來的影響,能夠運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去分析歷史現象。
3.通過直接教學和自主探究、綜合探究分析材料或完成相關表格,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進行多方面比較。
4.在探究過程中,學會在世界文明進程的大背景中,關注中華文明的發展與中華民族的興衰,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憂患意識。
重點
1.通過比較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的航海,加深對兩個歷史事件的理解。
2.理解兩者的航海動機和所帶來的影響,能夠運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去分析歷史現象
難點
在探究過程中,學會在世界文明進程的大背景中,關注中華文明的發展與中華民族的興衰,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憂患意識。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當地時間2019年 1 月 15 日,為期一周的 " 鄭和下西洋 " 圖片展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總部拉開帷幕。該展覽旨在展示中國航海家鄭和 600 多年前七下西洋的歷史,幫助歐洲政治家們更好地認識當代中國的發展。
在當天舉行的開幕式上,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向中外來賓介紹了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他指出,和平合作、開放融通的 " 鄭和精神 " 對于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同學們,有誰知道中國的航海日是幾月幾日嗎?其實早在2005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日的時候,國務院就批準將每年7月11日確立為中國“航海日”,作為國家的重要節日固定下來,這個是他的標志圖形,上面有四個帆,下邊是水紋?,F在我們更多的是把鄭和下西洋不僅僅當做歷史,更是一種友好交往的文化,我們會舉辦各種活動來紀念它,可見他對于中國而言,對于世界而言是有很獨特的意義的。
板書課題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思考問題,展示答案。
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出課題
講授新課
對比:航海的規模
課前查閱資料,說說你對鄭和和哥倫布的
了解?
(學生各抒己見)
鄭和(1371—1435),本姓馬,云南人,回族。祖父和父親都從海路到過伊斯蘭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鄭和自幼受家庭探險精神熏陶。后來他入宮做了太監,被派往燕王府。朱棣即帝位后,賜他姓鄭名和,人稱三寶太監。1405—1433年,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哥倫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探險家。一生從事航?;顒?,是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人。他相信地球是圓的,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在西班牙女皇鼎力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遠航。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疾炝酥忻乐藓槎祭沟竭_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
2.觀察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路線圖,進行對比?
(學生各抒己見)
1405-1433年間,明朝宦官鄭和七次代表政府率船隊遠航西洋。西洋是指南中國海以西的地區,包括南海、印度洋一帶。
鄭和下西洋起點:劉家港
途徑的主要地區:
福州、占城、滿剌加、榜葛剌、錫蘭、阿拉伯半島
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地區
哥倫布航海起點:西班牙
哥倫布航海途徑的主要地區:
加那利群島、巴哈馬群島、海地島等島嶼
最遠到達:美洲
3.結合所學知識,從海航的的規模上對兩次航行進行對比?
(學生各抒己見)
哥倫布航海的規模
(1)船只構成:寶船、馬船、糧船、座船和戰船共百余艘。
(2)出航人員:最多時27800余人,包括使節、隨員、航海技術人員、軍事人員、翻譯和醫生等。
(3)船上物品:航海圖、羅盤針、中國的絲織品、瓷器、茶葉、印花布、鐵器等貨物。
(4)回航物品:香料、染料、藥物及大量供皇室享用的珍珠、瑪瑙、寶石、象牙等奢侈品。
哥倫布航海的規模
(1)船只構成:最少一次3艘,最多一次17艘。
(2)出航人員:最多一次1000余人。
(3)船上物品:牲畜、農具、種子、糧食、玻璃珠、小鏡子、花帽子、銅鈴、針線、小刀、眼鏡等百貨。
(4)回航物品:海船長24.5米,寬6米旗艦“圣瑪麗亞”號載重120噸。
4.閱讀課本P52頁與哥倫布航海資料,分組填寫表格。
(學生各抒己見)
鄭和下西洋
哥倫布航海
首航時間
船只數量
船只大小
攜帶貨物
隨行人員
拓展提高
觀察這幅漫畫,想一想為什么稱鄭和的船隊為“航空母艦”,而稱哥倫布的船隊為“小漁船”?
二、分析:航海的動機和目的
1.閱讀材料,小組討論歸納完成下列問題。
資料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為了宣揚國威,展示我大明的國力,圣上特派你下西洋與各國聯系交往,讓各國都向我大明稱臣朝貢。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海外各國文化落后,需要我大明朝對他們進行教化,所以特派你下西洋,宣揚我中華文化。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我朝很需要海外各國所產的香料,染料,寶石,象皮,珍奇異獸等物品,圣上特派你下西洋與各國建立貿易往來。購買來或交換得到這些物品。欽此
資料二:隨著工商業的發展,西歐社會對金、銀貨幣的需求越來越大,迫切需要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人們早就聽說東方十分富庶,《馬可波羅游記》有關中國等發達國家遍地黃金的描述在歐洲廣為流傳,歐洲人把尋找金銀財富的目光投向東方,對東方的貿易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操縱,西歐人渴望與東方進行直接貿易。
——人教版教材
(1)結合材料分析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的航海動機有什么不同?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動機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主要出于政治、軍事目的,經濟動機很弱。朝廷“厚往薄來”對待海外各國,航海不僅沒給朝廷帶來豐厚的利潤,甚至導致國庫虧空。哥倫布航海主要是經濟利益驅使,無論是哥倫布還是他的支持者西班牙王室都希望從探險活動中獲利。
(2)結合材料分析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分別出于什么目的?
鄭和:①宣揚國威; ②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 ③和平地與海外各國交往;
④發展貿易;
⑤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 ⑥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哥倫布:①直接目的在于尋找黃金。 ②歐洲對東方貿易的需要。 ③傳播基督教和掠奪土地
2.從不同角度東西方航海的進行對比,完成下面表格?
拓展提高
觀察漫畫, 討論:新大陸為什么讓小漁船捷足先登?為什么航空母艦發現不了?
(1)鄭和航海主要側重于政治目的,不如哥倫布等西方航海家的航?;顒佑谐掷m的經濟動因;
(2)中國人崇尚和平,沒有向海外掠奪財富的欲望,沒有征服新領土的野心;
(3)從國內經濟結構來看,西方商品經濟發展迅速,統治者推行重商政策,謀求海外擴張。明朝推行重農抑商傳統政策,禁止私人外貿活動。
(4)從參與者情況來看,西歐航?;顒硬扇遗c冒險者訂立契約的形式,航?;顒訁⑴c者包括貴族、騎士、教士、商人、下層民眾等,社會基礎較廣泛。鄭和下西洋受命于帝王,資金由國庫撥支,社會基礎狹窄。
三、探討:航海的影響
1.閱讀鄭和下西洋的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鄭和船隊所到之處,鄭和及隨行人員都要會見當地的國王、首領,贈送禮品,表示通好的愿望,邀請他們訪問中國。同時,鄭和船隊同當地的官府和商人開展貿易。船隊返航時,許多國家的國王和使臣,往往跟隨船隊,前來中國訪問。
1431年,明朝皇帝明宣宗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如今,在東南亞些國家和地區,有一些地名、廟宇是以“三寶”命名的,如泰國有“三寶塔寺”“三寶城”,馬來西亞有“三寶鎮”,馬六甲有“三寶廟’ ,爪哇有“三寶廟”、“三寶井”、“三寶洞”,新加坡有“三寶山”。
想一想,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地
名、廟宇為什么用“三寶”命名呢?其中含有怎樣的歷史信息?(學生各抒己見)
鄭和是一個和平使者、友誼使者,他在航海中帶去了中國的絲織品、瓷器、茶葉、印花布等貨物,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造福亞非,所以受到了世界人民的緬懷。
(2)有一種觀點認為, 鄭和下西洋體現了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人文傳統,自愿、公平的貿易原則,以及文化間平等對話的精神。結合課文以及搜集的材料,說說你對這一觀點的看法。
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資料一:鄭和船隊到達的地區,至今還流傳許多鄭和的故事。在馬來西亞有三寶山、三寶井,印尼有三寶壟、三寶廟,留下鄭和遺跡,表達了當地人民對這位傳播中華文明的先驅的敬意。
資料二:李約瑟評價:東方的航海家中國人從容溫順,不記前仇,慷慨大方,從不威脅他人的生存,雖然以恩人自居;他們全副武裝,卻從不征服異族,也不建立要塞。
材料三:“三寶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v得奇寶而回,于國家何益?” ——《殊域周咨錄》
明確:(1)促進了明朝和海外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明朝和海外各國的聯系和友好往來。 (積極影響)
(2)它采取的是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的財政負擔,最終導致航海壯舉成絕響。(消極影響)
2.閱讀并分析哥倫布航行的材料,完成問題。
觀點1:歐洲人認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把歐洲文明傳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是一個功臣。
觀點2:印第安人則認為,哥倫布把歐洲強盜帶到了美洲,破壞了他們的文化,掠奪了他們的財富,是一個惡魔。
資料 當19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500周年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想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日期作為全球節日,但最終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堅決反對而作罷。一位印第安人領袖說:“這是滅絕種族和悲痛的500年。哥倫布紀念日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悼念日,是一個黑暗的日子?!?br/>(1)聯系新航路開辟后的相關史實,說一說為什么對哥倫布會存在如此截然相反的觀點。
兩種觀點都沒有以全面的觀點、從整體上去評價這一歷史事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產生了正負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使印第安文明遭到毀滅,另一方面則促成把歐洲文明傳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所以說,上述兩種觀點都以偏概全,難免片面。
形成如此截然相反的觀點是因為他們看事件的出發點和所持的立場不一樣。
(2)哥倫布航海后,以下動,植物品種在全球范圍內逐漸得到推廣養殖與種植。查閱資料,指出它們當中哪些原產于美洲。
原產于美洲的有:玉米、花生、馬鈴薯、甘薯、南瓜、番茄、辣椒、可可、菠蘿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推廣種植。
3.閱讀下列的材料,完成問題。
觀點1: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共產黨宣言》)
觀點2:有學者認為,西方殖民航海以掠奪貴金屬、土地和進行殖民統治為目標,以武力征服為手段,強制改變當地人民信仰,摧毀當地固有文化。鄭和船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但鄭和留下的是和平、友誼、互利貿易和相互尊重。
結合上述材料和觀點,嘗試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兩個歷史事件的性質與影響,作出自己的評價。
拓展提高
中國的趙秉中教授提出:最早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不是哥倫布,而應該是鄭和。無獨有偶,英國業余歷史學家加文?孟庫斯在《世界航海圖與鄭和航海圖的發現及記錄》專題學術演講中,用新的論據再次證明:中國明朝七下西洋的鄭和率領的船隊,曾經完成了環球航行,并在西班牙航海家哥倫布之前7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
小組討論,
展示答案。
討論問題,完成內容,小組展示
閱讀問題,思考問題,學生各抒己見

討論問題,完成表格內容,小組展示
課前收集材料,課堂展示。
閱讀課本小組討論,
展示答案
小組討論,展示答案。
討論問題,完成表格內容,小組展示
課前收集材料,課堂展示。
閱讀課本小組討論,
展示答案
小組討論,展示答案。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運用各種手段,收集、整理相關資料,進行歸納、分析。
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課外知識。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
通過小組討論,展示答案。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運用各種手段,收集、整理相關資料,進行歸納、分析。
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課外知識。
通過此環節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開闊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提高權重歷史后果的歷史思維能力,活躍課堂氣氛。
通過此環節,鍛煉學生從材料中提煉關鍵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通過比較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的航海,加深對兩個歷史事件的理解,理解兩者的航海動機和所帶來的影響;能夠運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去分析歷史現象。從而引導學生關注中華文明的發展與中華民族的興衰,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憂患意識。
總結全文,整體掌握
板書
突出課文重點,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掌握課文內容
課件43張PPT。綜合探究六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人教版 八年級下冊 當地時間2019年 1 月 15 日,為期一周的 " 鄭和下西洋 " 圖片展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總部拉開帷幕。該展覽旨在展示中國航海家鄭和 600 多年前七下西洋的歷史,幫助歐洲政治家們更好地認識當代中國的發展。
在當天舉行的開幕式上,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向中外來賓介紹了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他指出,和平合作、開放融通的 " 鄭和精神 " 對于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2005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日),國務院就批準將每年7月11日確立為中國“航海日”,作為國家的重要節日固定下來。
標志圖形:上面有四個帆,下邊是水紋。
意義:現在我們更多的是把鄭和下西洋不僅僅當做歷史,更是一種友好交往的文化,我們會舉辦各種活動來紀念它,可見他對于中國而言,對于世界而言是有很獨特的意義的。中國“航海日”一、對比:航海的規模1.課前查閱資料,說說你對鄭和和哥倫布的了解? 鄭和(1371—1435),本姓馬,云南人,回族。祖父和父親都從海路到過伊斯蘭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鄭和自幼受家庭探險精神熏陶。后來他入宮做了太監,被派往燕王府。朱棣即帝位后,賜他姓鄭名和,人稱三寶太監。1405—1433年,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哥倫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探險家。一生從事航?;顒?,是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人。他相信地球是圓的,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在西班牙女皇鼎力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遠航。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 1405-1433年間,明朝宦官鄭和七次代表政府率船隊遠航西洋。西洋是指南中國海以西的地區,包括南海、印度洋一帶。西 洋印度洋明鄭和下西洋 (注意比較東西方的遠航) 2.觀察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路線圖,進行對比?途徑的主要地區:
最遠到達:福州、占城、滿剌加、榜葛剌、錫蘭、阿拉伯半島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地區鄭和下西洋
起點: 劉家港哥倫布航海途徑的主要地區:
最遠到達:加那利群島、巴哈馬群島、海地島等島嶼美洲哥倫布航海
起點: 西班牙鄭和下西洋的規模(1)船只構成:寶船、馬船、糧船、座船和戰船共百余艘。(2)出航人員:最多時27800余人,包括使節、隨員、航海技術人員、軍事人員、翻譯和醫生等。(3)船上物品:航海圖、羅盤針、中國的絲織品、瓷器、茶葉、印花布、鐵器等貨物。(4)回航物品:香料、染料、藥物及大量供皇室享用的珍珠、瑪瑙、寶石、象牙等奢侈品。 3.結合所學知識,從海航的的規模上對兩次航行進行對比? 鄭和率領的船隊,規模宏大(約60艘),人數眾多(近三萬人),組織嚴密,備有航海圖、羅盤等最先進的設備。 明成祖時中國經濟、科技、軍事實力強盛,是當時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1)船只構成:最少一次3艘,最多一次17艘(2)出航人員:最多一次1000余人(3)船上物品:牲畜、農具、種子、糧食、玻璃珠、小鏡子、花帽子、銅鈴、針線、小刀、眼鏡等百貨。(4)航船大?。汉4L24.5米,寬6米旗艦“圣瑪麗亞”號載重120噸。 哥倫布航海的規模1405年1492年最多200多艘3—17艘大寶船長125.65米,寬50.9米長24.5米,寬6米絲織品、瓷器、茶葉、印花布、鐵器等牲畜、農具、種子、糧食多達27800人左右1000多人4.閱讀課本P52頁與哥倫布航海資料,分組填寫表格。七次四次多三次早87年十倍左右四十倍左右種類多三十倍左右 觀察這幅漫畫,想一想為什么稱鄭和的船隊為“航空母艦”,而稱哥倫布的船隊為“小漁船”?鄭和寶船與哥倫布船隊旗艦的模型對比(1)宣揚國威(2)傳播中華文化1.閱讀材料,小組討論歸納完成下列問題。二、分析:航海的動機和目的資料一:(3)發展海外貿易(不是主要目的)(4)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資料二:隨著工商業的發展,西歐社會對金、銀貨幣的需求越來越大,迫切需要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人們早就聽說東方十分富庶,《馬可波羅游記》有關中國等發達國家遍地黃金的描述在歐洲廣為流傳,歐洲人把尋找金銀財富的目光投向東方,對東方的貿易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操縱,西歐人渴望與東方進行直接貿易。
——人教版教材(1)結合材料分析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的航海動機有什么不同?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動機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主要出于政治、軍事目的,經濟動機很弱。朝廷“厚往薄來”對待海外各國,航海不僅沒給朝廷帶來豐厚的利潤,甚至導致國庫虧空。哥倫布航海主要是經濟利益驅使,無論是哥倫布還是他的支持者西班牙王室都希望從探險活動中獲利。①宣揚國威; ②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 ③和平地與海外各國交往;
④發展貿易;
⑤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 ⑥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①直接目的在于尋找黃金。 ②歐洲對東方貿易的需要。 ③傳播基督教和掠奪土地鄭和哥倫布(2)結合材料分析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分別出于什么目的?皇帝特遣船隊私人航海探險隊國庫支付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資,王室贊助宣揚國威探險,尋找新土地,黃金外交使團殖民者、通商者、海盜2.從不同角度東西方航海的進行對比,完成下面表格? 觀察漫畫, 討論:新大陸為什么讓小漁船捷足先登?為什么航空母艦發現不了?漫畫:“小漁船”捷足先登發現新大陸(1)鄭和航海主要側重于政治目的,不如哥倫布等西方航海家的航?;顒佑谐掷m的經濟動因;
(2)中國人崇尚和平,沒有向海外掠奪財富的欲望,沒有征服新領土的野心;
(3)從國內經濟結構來看,西方商品經濟發展迅速,統治者推行重商政策,謀求海外擴張。明朝推行重農抑商傳統政策,禁止私人外貿活動。
(4)從參與者情況來看,西歐航?;顒硬扇遗c冒險者訂立契約的形式,航海活動參與者包括貴族、騎士、教士、商人、下層民眾等,社會基礎較廣泛。鄭和下西洋受命于帝王,資金由國庫撥支,社會基礎狹窄。合作探究1.閱讀鄭和下西洋的材料,完成下列問題?三、探討:航海的影響鄭和船隊所到之處,鄭和及隨行人員都要會見當地的國王、首領,贈送禮品,表示通好的愿望,邀請他們訪問中國。 同時,鄭和船隊同當地的官府和商人開展貿易。船隊返航時,許多國家的國王和使臣,往往跟隨船隊,前來中國訪問。 1431年,明朝皇帝明宣宗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如今,在東南亞些國家和地區,有一些地名、廟宇是以“三寶”命名的,如泰國有“三寶塔寺”“三寶城”,馬來西亞有“三寶鎮”,馬六甲有“三寶廟’ ,爪哇有“三寶廟”、“三寶井”、“三寶洞”,新加坡有“三寶山”。新知講解 (1)想一想,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地名、廟宇為什么用“三寶”命名呢?其中含有怎樣的歷史信息? 鄭和是一個和平使者、友誼使者,他在航海中帶去了中國的絲織品、瓷器、茶葉、印花布等貨物,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造福亞非,所以受到了世界人民的緬懷。 新知講解 (2)有一種觀點認為, 鄭和下西洋體現了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人文傳統,自愿、公平的貿易原則,以及文化間平等對話的精神。結合課文以及搜集的材料,說說你對這一觀點的看法。 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新知講解(3)閱讀下面的觀點,歸納鄭和下西洋的影響?資料一:鄭和船隊到達的地區,至今還流傳許多鄭和的故事。在馬來西亞有三寶山、三寶井,印尼有三寶壟、三寶廟,留下鄭和遺跡,表達了當地人民對這位傳播中華文明的先驅的敬意。資料二:李約瑟評價:東方的航海家中國人從容溫順,不記前仇,慷慨大方,從不威脅他人的生存,雖然以恩人自居;他們全副武裝,卻從不征服異族,也不建立要塞。 材料三:“三寶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于國家何益?” ——《殊域周咨錄》明確:(1)促進了明朝和海外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明朝和海外各國的聯系和友好往來。 (積極影響)
(2)它采取的是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的財政負擔,最終導致航海壯舉成絕響。(消極影響)觀點1:歐洲人認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把歐洲文明傳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是一個功臣。
觀點2:印第安人則認為,哥倫布把歐洲強盜帶到了美洲,破壞了他們的文化,掠奪了他們的財富,是一個惡魔。2.閱讀并分析哥倫布航行的材料,完成問題。新知導入資料 當19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500周年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想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日期作為全球節日,但最終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堅決反對而作罷。一位印第安人領袖說:“這是滅絕種族和悲痛的500年。哥倫布紀念日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悼念日,是一個黑暗的日子。”(1)聯系新航路開辟后的相關史實,說一說為什么對哥倫布會存在如此截然相反的觀點。 兩種觀點都沒有以全面的觀點、從整體上去評價這一歷史事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產生了正負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使印第安文明遭到毀滅,另一方面則促成把歐洲文明傳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所以說,上述兩種觀點都以偏概全,難免片面。
形成如此截然相反的觀點是因為他們看事件的出發點和所持的立場不一樣。 (2)哥倫布航海后,以下動,植物品種在全球范圍內逐漸得到推廣養殖與種植。查閱資料,指出它們當中哪些原產于美洲。豬、狗、牛、馬、驢、羊、小麥、水稻、玉米、花生、馬鈴薯、甘薯、南瓜、番茄、辣椒、可可、香蕉、菠蘿、芒果、甘蔗、咖啡、葡萄、橄欖 原產于美洲的有:玉米、花生、馬鈴薯、甘薯、南瓜、番茄、辣椒、可可、菠蘿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推廣種植。3.閱讀下列的材料,完成問題。 觀點1: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共產黨宣言》) 觀點2:有學者認為,西方殖民航海以掠奪貴金屬、土地和進行殖民統治為目標,以武力征服為手段,強制改變當地人民信仰,摧毀當地固有文化。鄭和船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但鄭和留下的是和平、友誼、互利貿易和相互尊重。和平交往殖民掠奪 加強了明朝與海外諸國的聯系和友好往來,但是它采取的是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財政負擔,最終導致航海壯舉成絕響。 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加強了各大洲的聯系,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了全球動植物品種的交流 ;導致了對美洲財富、土地的掠奪,對印第安人、黑人的奴役,給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結合上述材料和觀點,嘗試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兩個歷史事件的性質與影響,作出自己的評價。 中國的趙秉中教授提出:最早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不是哥倫布,而應該是鄭和。無獨有偶,英國業余歷史學家加文?孟庫斯在《世界航海圖與鄭和航海圖的發現及記錄》專題學術演講中,用新的論據再次證明:中國明朝七下西洋的鄭和率領的船隊,曾經完成了環球航行,并在西班牙航海家哥倫布之前7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歷史之謎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通過比較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的航海,加深對兩個歷史事件的理解,理解兩者的航海動機和所帶來的影響;能夠運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去分析歷史現象。從而引導學生關注中華文明的發展與中華民族的興衰,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憂患意識。上21世紀教育網 下精品教學資源作業布置 1.課后,查找相關資料,更了解鄭和下西洋的情況。
2.完成同步練習,預習下一節課的知識。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綜合探究六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同步練習
一、選擇正確的答案寫在括號里。
1.某校舉辦“中國古代文化使者”的圖文展覽,下列人物與詩句“七渡重洋使亞非,長風萬里鼓帆催。遠航帶著文明去,滿載和平友誼歸。”搭配最合適的是(??? )
A.?唐玄奘 ??????B.?鄭和 ??????
C.?鑒真 ?????? D.?張騫
2.東南亞一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一些紀念鄭和的遺址,當地人民紀念鄭和的主要原因是(  )
A. 鄭和下西洋比歐洲人早了半個世紀 B.鄭和下西洋有敢于冒險的航海精神
C. 鄭和下西洋使這些地方成為明朝的屬地 D.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當地的交流
3.1416年12月28日(永樂十四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近日,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華僑出資在馬六甲修建了鄭和文化館。其中,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圖片展,詳細介紹了鄭和七下西洋的相關歷史。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是寶船,裝有明朝皇帝賞賜給西洋各國的禮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國進貢明朝皇帝的貢品、珍品,還有鄭和船隊在海外通過貿易交換得來的物品。為此,稱為“寶船”,意為“運寶之船”。據材料可知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之一在于(??? )
A.宣揚國威 ??????? B.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
C.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 ?????? D.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4.下列人物中,曾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促進了我國和亞非各國友好往來的是( ? )
A.鄭和 ????? B.戚繼光 C.李時珍 ? ?? ?D.宋應星
5.被稱為全美洲“移民之父”的是(  )
A. 麥哲倫     B. 達·伽馬 C. 哥倫布    D. 迪亞士
6.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相比,共同之處有:( )
①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創舉 ②都使用了中國發明的指南針
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 ④都以黃金為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搜集和整理資料、制作知識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鄭和下西洋的資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目的 B.起止時間 C.遠航次數 D.所到地區
8.讀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航海時間相差了一個多世紀 B.乙的航海規模大于甲的規模
C.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交流 D.都促使世界市場的形成
9.美國將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命名為哥倫布日,這一決定遭到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強烈反對。印第安人之所以強烈反對是因為(??? )
A.哥倫布把歐洲文明傳到美洲,印第安人不適應現代文明
B.哥倫布遠航加強了美洲與其他各大洲的聯系
C.哥倫布發現美洲推動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D.哥倫布把歐洲殖民者帶到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厄運從此開始
10.有學者認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倫布、麥哲倫,而是中國古代航海家鄭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與西歐國家開辟新航路不同的是(??? )
A.?促進資本主義發展?????? ???????????????????B.?進行環球航行
C.?進行殖民掠奪????? ? ?????????????????????????D.?擴大政治影響,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
二、識圖題。
1.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1)上圖為鄭和下西洋路線示意圖,請你依據所學知識,在下列橫線上填寫這條路線的起點A和B、C兩處所在國家的現今名稱。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________年至________年間,明朝皇帝________派遣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比歐洲人開辟新航路要早____________。
2.歷史上,中國和歐洲曾先后進行過遠洋航?;顒?。讀下面兩幅航海路線圖,回答問題。
(1)圖1的A;B;C;D四條航線中,屬于哥倫布遠航航線的是________。
(2)從圖2可知,從圖2可知,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_
(3)據圖分析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共同點。
三、材料分析
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比較
類別
鄭和
哥倫布
時間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次數
7次
4次
人數
2.7萬-2.8萬人
1000-1500人
船只
100多艘
17艘
材料二? 鄭和下西洋,并沒有刺激中國手工業的發展,沒有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且這種貿易,對國計民生關系不大,因為輸入的商品多為香料、珍寶等高檔消費奢侈品。同時也助長了中國封建統治者的不思進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國的政治經濟革新。明政府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貿易背后巨大的耗費給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的穩定。??????????
?材料三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br/>——恩格斯??????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歸納鄭和下西洋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分析鄭和下西洋沒有給中國發展帶來機遇的原因。
結合材料二和材料三,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分別是出于什么目的?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馬克思說:“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br/>材料二:鄭和下西洋,并沒有刺激中國手工業的發展,沒有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且這種貿易,對國計民生關系不大。明政府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貿易背后巨大的耗費給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的穩定。
材料三:新航路的開辟,在商業領域引起了革命性變化。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瓪W洲各國掀起了占有亞洲物產和美洲資源的競爭熱,殖民浪潮從此愈演愈烈?!瓘氖律虡I的人大發橫財,新興資產階級的力量愈益增長……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渴望謀取政治地位,從而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 ——岳麓書社《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
(1)與材料一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什么?發現美洲的是誰?
(2)中國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船隊最遠到達什么地區?
(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目的有何不同?
(4)鄭和下西洋和材料一中所體現的事件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從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來看,你認為哪個更大?結合材料二,三說明你的理由。
論述題。 ? 在本單元學習過程中,同學們深入探究,討論激烈。有位同學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什么哥倫布遠航開始了世界的新紀元,而比他們還早的鄭和下西洋卻沒給中國帶來轉折?”同時,他們對鄭和下西洋的評價出現了分歧,主要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意見一?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航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但是相比較而言.鄭和下西洋時間早,規模大,成為中國人的驕傲,明朝政府后來禁止鄭和下西洋是錯誤的。
意見二? 鄭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勞民傷財,沒有帶來哥倫布航海那樣的效應,所以毫無意義,遭到禁止是應該的。
請完成:
依據上述材料,請你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航作出恰當的分析、評論。
綜合探究六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同步練習答案
一、選擇題。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05-1433年鄭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訪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了紅海沿岸和非洲東岸,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故選擇C。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鄭和下西洋意義的理解。鄭和下西促進了明朝和海外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明朝和海外各國的聯系和友好往來。
3.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是寶船,裝有明朝皇帝賞賜給西洋各國的禮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國進貢明朝皇帝的貢品、珍品,還有鄭和船隊在海外通過貿易交換得來的物品”可知,鄭和下西洋加強了與海外諸國的經濟文化聯系,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
4.答案:A
解析:此題考察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戚繼光是明末抗倭英雄,排除B;李時珍是晚明編成《本草綱目》的醫學家,排除C;宋應星是晚明編成《天工開物》的科學家,排除D。鄭和是明朝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促進了我國和亞非各國友好往來。正確的是A。5.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哥倫布的掌握。因為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許多歐洲移民到了這里建立了新的國家,美國。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通過分析選項,我們知道它們的共同之處表現在: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創舉,都使用了中國發明的指南針,所以答案是A。
答案:C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哥倫布航海與鄭和下西洋的對比認識。圖中甲路線是鄭和下西洋,乙路線是哥倫布航海路線。鄭和下西洋比新航路的開辟早半個多世紀,故A排除;甲的航海規模遠遠大于乙的規模,B排除;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D排除。但是哥倫布航海和鄭和下西洋都促進了不同區域文明的交流。故正確答案是C。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實行閉關鎖國的了解。分析材料可知,????“外國商船只準在廣州一口通商貿易?”可以看出是清政府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哥倫布發現美洲對印第安人的影響。本題的答題角度是印第安人強烈反對哥倫布日的角度,而B、C是贊成角度,不符合題干要求,因此,B、 C錯誤。根據八下《歷史與社會》第55頁,在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年的紀念日,美國波上頓的一家博物館用實物、圖表和數據顯示,從15世紀以來,有3000多萬印第安人被入侵者殺害。一位印第安人領袖譴責說:“這是滅絕種族和悲痛的500年?!币虼?,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答案:D
解析:此題考察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不同點。新航路開辟主要是經濟動機,故AC說的都是新航路開辟的目的。B首次環球航行是歐洲人麥哲倫,它也不是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也可排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為宣揚明朝國威,擴大明朝的政治影響力,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故答案是D。
二、簡單題。
1.(1)劉家港 菲律賓 沙特阿拉伯 
(2)1405 1433 明成祖(或朱棣) 半個多世紀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及對鄭和下西洋相關知識的掌握。
2.(1)A
(2)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3)共同點:都是航海史上的壯舉;都加強了世界各地間經濟和文化的聯系;都具有不畏艱險、勇于冒險的精神;都基于掌握了先進的航海經驗、技術等。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哥倫布遠航的航線。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遠航的航線是向西發現新大陸即美洲,所以只有A航線符合要求。故選擇A。
(2)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3)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共同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都是航海史上的壯舉;都加強了世界各地間經濟和文化的聯系;都具有不畏艱險、勇于冒險的精神;都基于掌握了先進的航海經驗、技術等。
材料分析
答案:(1)時間長、規模大(產員參與多)、次數多。
(2)這種貢賜貿易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經濟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涌俞入的商品多為高檔消費奢侈品,助長了封建統治者的不思進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國的政抬經濟革新。
(3)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弘揚國威。哥倫布遠航是為了獲取海外的黃金(或為了獲取商業利益)。
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以看出鄭和下西洋的特點是
時間長、規模大(產員參與多)、次數多。
本題考查的是分析鄭和下西洋沒有給中國發展帶來機遇的原因??梢詮脑颉⒛康摹⒔Y果、中國的經濟結構等方面分析。
(3)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分別是出于目的了解。
2.答案:
(1)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
(2)明成祖(朱棣);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3)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往來;新航路開辟是為了開拓新航路,尋找黃金和香料,傳播天主教(意思相近即可);前者主要是政治軍事目的;后者主要受利益驅使。
(4)新航路的開辟;
鄭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這種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帶來巨大財政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中國政治經濟革新;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促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物種交流;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
四、論述題。
答案:。鄭和遠航是為了宣揚國威,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但是它采取的是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財政負擔,最終導致航海壯舉成絕響。新航路開辟是為了獲取財富,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加強了各大洲的聯系,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了全球動植物品種的交流。但新航路的開辟也導致了對美洲財富、土地的掠奪,對印第安人、黑人的奴役,給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主要考查學生對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意義的理解。從航海的動機、影響等方面作答。如從鄭和主要是為了顯耀國威,而新航路的開辟主要是為了獲取黃金和其他寶貴的資源等角度進行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邑县| 焦作市| 正镶白旗| 武夷山市| 龙陵县| 金寨县| 广南县| 鸡泽县| 鄂州市| 多伦县| 乾安县| 丰原市| 甘泉县| 东方市| 弋阳县| 方正县| 绥滨县| 明光市| 土默特左旗| 四川省| 沅陵县| 东乡族自治县| 新民市| 英吉沙县| 贵港市| 天镇县| 兴山县| 洪江市| 微山县| 离岛区| 柞水县| 建阳市| 滁州市| 华容县| 景德镇市| 抚远县| 万年县| 惠东县| 巫山县| 通海县| 岚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