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多管齊下,促進農民增收解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高正一、文件內容《意見》指出:建立健全有利于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體制機制,拓寬衣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長,持續縮小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1.完善促進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環境。推動形成平等競爭、規范有序、城鄉統的勞動力市場,統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就地創業就業。規范招工用人制度,消除一切就業歧視,健全農民工勞動權益保護機制,落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平等就業制度。健全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制度,努力增加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提高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健全農民工輸出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2.健全衣民經營性收入增長機制完善財稅、信貸、保險、等政策,加強職業農民培訓,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強化農民轉移性收入保障機制。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完善對農民直接補貼政策,健全生產者補貼制度,逐步擴大覆蓋范圍。在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基礎上,探索建立普惠性農民補貼長效機制。創新涉農財政性建設資金使用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項目。4.強化打贏脫貧攻堅戰體制機制。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細的工作,著力提高脫貧質量。改進幫扶方式方法,更多采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機制,推動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綜合實施保障性扶貧政策。二、理論解析(一)經濟生活1.我國的分配制度。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國目前農民有多種收入渠道,是由不同的生產所有制形式決定的。2.縮小城鄉差距,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建立健全有利于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體制機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3.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目標。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4.財政的作用。強化農民轉移性收入保障機制。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完善對農民直接補貼政策,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綜合實施保障性扶貧政策,體現了財政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作用。5.國家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動形成平等競爭、規范有序、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統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就地創業就業。6.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的權利。規范招工用人制度,消除一切就業歧視,健全農民工勞動權益保護機制,箈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平等就業制度。(二)政治生活1.國家性質。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工農聯盟是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所以黨和國家重視積極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各方面權利實現,體現人民民主最廣泛性、真實性、最管用。2政府職能。政府有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促進城鄉融合,提高農民收入,政府要多管齊下,采取各種有針對性的措施,建立健全有利于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體制機制。3.黨的地位、性質、執政方式。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以農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融合,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黨要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基層黨組織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共產黨員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三)生活與哲學1.聯系的觀點。聯系具有普遍性,要堅持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正是看到了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客觀聯系。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打贏扶貧攻全要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3.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要堅持群眾觀點群眾路線,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多管齊下,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相關練習1.《意見》指岀:建立健全有利于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體制機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持續縮小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下列措施從初次分配層面促進農民增收的是( )①繼續增加農業補貼資金規模②提高農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③建立健全農民工最低工資保障制度④提高新型農村醫療政府補助標準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2.連續28年浙江農民人均收入居于全國省區首位。一條基本經驗就是讓更多農民走出土地,讓更多農民充分就業,讓工資性收入、創業性收入、財產性收入成為農民多元收入結構中的主體支撐。這表( )①勞動就業是民生之本②多元化的收入結構是農民增收的前提③完善分配政策是農民增收的物質基礎④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助推了農民增收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某地農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轉成股民,村“兩委”以集體土地,增溢土地以及區域內衣田水利設施入股轉成股東,以“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實行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這種合作方式有利于( )①創新收益分享模式,增加農民產業增值收益②豐富集體經濟形式,實現農村經濟的多元化③探索集體土地所有權流轉,拓寬農民增收空間④實現內外聯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7142元,同比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農民增收呈現“多輪驅動”的良好格局,這可能得益于( )①農民外出勞動力規模擴大和工資水平上升②農村土地流轉帶來了農民財產性收入的增加③農村土地流轉后按勞分配政策得到真正貫徹落實④農民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增加了技術要素參與分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某村在鄉村治理中探索出一條以村民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支撐的“三治融合”的新路子,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典型。“三治融合”有利于()①擴大村民自治權利,拓寬村民自治途徑②創新鄉村治理模式,推進基層民主進程③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了鄉村治理能力④健全基層政權體系,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在我國現階段,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堅持農業村優先發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現代化。這是因為(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城鄉發展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解決農村問題也能解決城市發展問題③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發展方向,要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④重點論和兩點論是統一的,要堅持城鄉統籌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到2020年,鄉村振興將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明顯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續縮小;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農村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農業生態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運用“政府的職能”相關知識,說明如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參考答案:1.B 2.D 3.A 4.A 5.C 6. B7.①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②政府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加強宏觀調控,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實現農衣民增收。③政府履行加強社會建設的職能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④政府履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新型農民。⑤政府履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職能提升農業生態服務能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