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明朝的前朝是哪一朝代?該朝代采用什么政治制度管理國家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秦朝:設三公,丞相為百官之首。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有何積極作用?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權。分權制衡,提供行政效率3.與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機構設置有何變化?明朝:廢丞相,權分六部。 “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并不曾設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穏當。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實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 !”——《明會典》卷二《皇明祖訓》 閱讀材料,說一說朱元璋為什么要廢除丞相制度?①置丞相,是秦速亡的原因;②各朝丞相多是專權亂政的根源;③相權過大,威脅皇權,為了強化皇權。(根本)朱元璋一、明朝強化君主集權的舉措:1、廢丞相,撤中書省,權分六部;“內閣”應運而生結果 ?中國歷史上延續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從此被廢除,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評價(積極?消極?)積極方面:有利于加強皇權,鞏固統治。消極方面:缺少制約皇權的機制,利于專制獨裁; 同時也使皇帝政務繁多,身心疲憊。2.內閣制度的形成一、明朝強化君主集權的舉措:閱讀史料: 萬歷四十年內閣首輔葉向高曾說: “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賈禍。” ——《神宗實錄》卷思考:明朝的內閣首輔就是變相重設的宰相嗎?結論:內閣首輔不同于宰相, 不能對皇權起到制約作用。 宰相 內閣首輔權力來源 宰相制度賦予 皇帝個人信任職 責 一級決策者 侍從咨詢為主任 免 要經皇帝及大臣商議 直接由皇帝意愿決定對皇權影響 制約皇權 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3)以上兩個小故事反映了什么? 小故事一:朱元璋:聽說愛卿家昨天晚上請客了?大學士宋濂:我請了幾位好朋友,請廚師燒了些菜。朱元璋:卿家沒有欺騙我。小故事二:錢宰(搖頭晃腦地):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朱元璋(見錢宰);你昨日的詩作得好。但是我何嘗“嫌”你,為什么不用“憂”字呢?(錢宰嚇得忙磕頭請罪)1)明朝皇帝為什么能知道大臣的種種私事?2)皇帝得知這些情況后為什么還要當眾明知故問?特務機構無孔不入,官員缺乏隱私,皇權空前膨脹等。 為了鎮壓人民和監視官吏,明太祖設立了錦衣衛,作為侍從皇帝的軍事機構,兼管偵察、逮捕和審訊等事。 明成祖又設立東廠,這是一個緝捕“叛逆”的特務機關,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揮,后來統轄權移到宦官手里,有事可直接向皇帝報告,權力在錦衣衛之上。 明憲宗時增設西廠,用太監汪直為提督。其為員權力超過東廠,活動范圍自京師遍及各地。 明代錦衣衛、東廠和西廠都是特務機構,合稱“廠衛”。廠衛是直屬皇帝的偵訊機構的總稱,其作用是偵察各級官員的言行舉止,可以不經由正式司法機構的的審判過程,而處理審判并處罰犯人,該機構反映了明代君主個人獨裁統治的特色3、建立“廠衛”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西 廠一、明朝強化君主集權的舉措:4)如果當時大臣沒有如實回答皇帝,結果會怎樣?小故事一:朱元璋:聽說愛卿家昨天晚上請客了?大學士宋濂:我請了幾位好朋友,請廚師燒了些菜。朱元璋:卿家沒有欺騙我。小故事二:錢宰(搖頭晃腦地):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朱元璋(見錢宰);你昨日的詩作得好。但是我何嘗“嫌”你,為什么不用“憂”字呢?(錢宰嚇得忙磕頭請罪)4、設立“廷杖”制度一、明朝強化君主集權的舉措: 5)“廷杖”制度的設立說明君臣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君臣 主仆4、設立“廷杖”制度一、明朝強化君主集權的舉措: 始自明朝,清代被罷止,是皇帝用來教訓不聽話的士大夫的一項酷刑。一旦哪位倒霉官員觸怒了皇帝,被宣布加以廷杖,他就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綁雙手,押至行刑地點午門。受刑者裹在一個大布里,隨著一聲“打”字,棍棒就如雨點般落在他的大腿和屁股上。行刑者為錦衣衛校尉,他們都受過嚴格訓練,能夠準確根據司禮太監和錦衣衛指揮使的暗示地掌握受刑人的生死。如果這兩人兩腳象八字形張開,表示可留杖下人一條活命;反之,如果腳尖向內靠攏,則杖下人就只有死路一條了。杖完之后,還要提起裹著受刑人布的四角,抬起后再重重摔下,此時布中人就算不死,也去了半條命。 由上圖可以看出,明朝如何加強對地方的管理? 一、明朝強化君主集權的舉措:5、地方:廢行中書省,實行三司分權,互相牽制。一、明朝的強化君權措施:1)地方:廢行中書省,實行三司分權,互相牽制;2)中央:廢丞相,撤中書省,權分六部, 設內閣制度;3)建立廠衛特務機構;(直接歸屬皇帝)4)設立“廷杖制度”,處罰官吏; 清朝時,皇權進一步加強。二、清朝強化專制統治的過程:1、清初:仿效明制,設內閣、置六部, 保留 議政王大臣會議;2、雍正帝:設軍機處軍機處值房 軍機處設立于雍正年間,當時清朝在西北邊疆頻繁用兵。按慣例,軍機大事應由內閣處理。可內閣離皇宮較遠,辦事不便,且人員雜,容易泄漏機密。雍正干脆把幾個親信大學士調到乾清門西邊的幾間平房里值班。每天清晨六點鐘,皇帝親自召見他們,口授圣意,命他們草擬圣旨,經皇帝審閱后下發。雍正皇帝每天與軍機大臣一起,處理各地呈送的文書,迅速批轉給內外官員辦理,手續簡便,行事快捷。封建君主專制的職能因此大大加強了。設立軍機處軍機處a.最初名稱 設置時間、地點 人選c.特點:簡、速、密 跪受筆錄,承旨遵辦人員簡單辦事效率高保密性強b.職能: 軍機處是清朝處理政務的最高權力機關,但軍機大臣只負責跪受筆錄,沒有實權,軍政大權全部集中在皇帝手中,是皇帝進行獨裁的工具。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社會的專制皇權達到頂峰。明清君主專制加強對中國社會的消極影響:1)決策獨斷性和隨意性,難免出現失誤;2)官僚主義、貪污腐化之風盛行;3)深遠影響: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國家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來,一切用人聽言大權,從無旁落,即左右親信大臣,以未能有榮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帝中國歷代王朝采取了許多措施來加強對地方的管理。請寫出秦、西漢、元、明這四個朝代加強地方行政管理的主要措施或政治制度。秦朝: 西漢: 元朝: 明朝: 郡縣制頒布”推恩令“創建行省制度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行政、刑獄和軍政。4.根據以上材料,說明中國古代君權與相權關系的變化趨勢。君(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被廢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