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生活的故事代溝*生活的變化從何而來?生活的變化一般是從物質條件開始的。正是物質生活的變化,才使人們有了更多的想法,它們因物質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并深深烙上時代的印記。 為了她的嫁妝,李紅家開了許多次家庭會議,你們知道姐姐想要什么樣的嫁妝嗎? 三大件:電腦、汽車、房子 這是一個關于李紅姐姐的故事……1、物質生活的變化 三大件:手表、自行車、縫紉機 60~70年代人們的嫁妝 三轉一響 80年代人們的嫁妝煤油燈 那時還很貧窮,村莊還沒有電,夜那么黑,沒有光亮,家中那一盞小小的煤油燈變亮了起來。靠著煤油,一根火柴,燈便亮著,不管是冬春還是夏秋,只要是夜,暗黑的夜!~節能燈 我快步走到一家門庭若市的小店前,抬頭一看,幾個大字赫然入目:節能燈專賣店。其實節能燈就是一種新型燈泡,它的優點是瓦數低、亮度高、壽命長。 你知道新中國過去的時代印記嗎?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末,我國物資十分缺乏,國家對生活必需品按計劃生產和銷售。像城鎮居民買糧食要用糧票,買油要用油票,買衣服要用布票,買自行車要用車票……總之,那是個只有靠票證才能保障人們生活基本需要的年代。在盛行刷卡消費的今天,那些票證已經成為了歷史記憶。票證時代刷卡時代去年的國慶長假,你們知道李紅是怎么過嗎?10月1~2日,李紅一家出門旅游,去了黃山、千島湖等;10月3日,李紅和同學相約去看電影;10月4日,表姐帶著李紅去聽了演唱會;10月5~7日,李紅在家做作業,復習功課。 爺爺特別感慨:“你們這一代真幸福啊,我們那個時代做夢都不敢想有這樣的好事啊!”爺爺做夢都不敢想的是哪些事?旅游、看電影、聽演唱會……2、精神生活的變化 這兩幅圖反映了兩位老太太在花錢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3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的變化——量入為出——勤儉節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有多少錢就買多少東西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寅吃卯糧”——超前消費——追求時尚適時地更新換代貸款購買新車貸款購買新房①②說一說:你是如何來看待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消費方式或行為的?晚年的感慨超前消費量入為出*在家庭購買力允許的范圍內,選擇時尚和高質量的消費品無可厚非,不僅可以使人們獲得舒適的生活,而且能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滿足.但不應盲目追求物質享受,過于注意追逐潮流和時尚。舉例:汽車:身份的象征---代步的工具---環境污染4、思想觀念的變化案例 家境不錯的李先生為了讓寶貝女兒享受更好的教育,決定把女兒送到國外的名牌大學。前兩天,李先生喜滋滋地把女兒從“貴族留學預科學校”接回家度周末。女兒在預科學校一年的花費將近10萬元,但是她的成績并不理想。 因此,李先生對女兒進行了語重心長的詢問。第二天,李先生出乎意料地看到一段令他心寒的文字:“我恨他,我再也不想見到他……”望著女兒稚嫩的筆跡,身為專家的李先生徒生挫敗感,心灰意冷,他不明白:我對她千般呵護,萬般寵愛,準備花一百萬元送她出國讀書,就因為批評幾句,她就恨我至此,為什么她一點也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臧女士的兒子讀高三,正值高考,一家人對他愛護有加,生怕照顧不周,影響孩子復習。一段時間以來,臧女士發現兒子的手機費猛漲,在家也總是遮遮掩掩地捧著電話嘮個沒完,臧女士剛勸了兒子一句:時間寶貴,少打幾個電話吧。兒子勃然大怒:不讓打電話,我就從樓上跳下去,臧女士啞然。她不敢把這事告訴丈夫,怕丈夫發脾氣打孩子,兒子真的跳樓。 一邊是家長們長噓,現在的孩子太難管,不聽話;一邊是孩子們短嘆,父母怎么不理解我們,他們不也是從我們這個年紀長大的嗎?這種相互的不理解,兩代人之間存在的某些心理距離或隔閡,就是我們所說的‘代溝”。--產生沖突。 生活變化的結果1、什么是代際差異?2、什么是“代溝”?溝通由于社會生活經驗的不同,不同時代的人在思想意識、價值觀念、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代際差異這是我們身邊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代際差異有時會導致代際隔閡,也就是所謂的“代溝”。消除3、代際差異的表現●歸納圖中兩人在消費觀念上的差異。小莉較時尚,推崇超前消費,享受生活。奶奶較保守,主張勤儉節約、少消費多存錢。 代際差異仿佛是一圈圈年輪,印證著社會生活的變遷。不管喜歡不喜歡,這種代際差異會始終伴隨著我們的人生旅程。 然而,生活的故事又告訴我們:生活總在不停的變化,代際之間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們也有一脈相通的繼承和堅守!4、如何看待代際差異?如:愛國主義 情感、真善美的追求等 遇到和長輩之間的代溝時,應當承認這種差異是正常和自然的。兩代人由于在成長環境、家庭角色及所受的教育和周圍的影響,客觀地造成了觀念上的差異。因此要盡量互相理解,保持溝通。*我們在消費中應注意什么?不應盲目追求物質享受,過于注意追逐潮流和時尚。注重環境保護的消費, 尋找共通點代際差異溝 通 把握生活的變化歷史的眼光 這又需要歷史的眼光了。歷史猶如一條奔騰不惜的長河,溝通了過去、現在和未來。追求悠久漫長的文明歷程,洞察社會變遷的內在奧秘,審視千年的坎坷與輝煌,感受百年的悲愴與歡歌,了解各時代、各民族對真善美、假丑惡的不同解釋,由此我們更清楚地知道我們正在做什么,以及我們應該做什么。 如何才能真正的理解并正確把握生活的變化呢? 前段時間,李紅和家人都特別關注釣魚島的新聞,看到日本要將釣魚島“國有化”的消息,李紅和爸爸媽媽都覺得非常氣憤,張曉突然覺得,釣魚島讓他找到了和長輩的相通點。李紅家的故事 一脈相通的繼承和堅守。……熱愛祖國助人為樂團結互助拾金不昧尊老愛幼共同價值觀普世價值觀(1)歷史猶如一條奔騰不惜的長河,溝通了過去、現在和未來。 追求悠久漫長的文明歷程,洞察社會變遷的內在奧秘,審視千年的坎坷與輝煌,感受百年的悲愴與歡歌,了解各時代、各民族對真善美、假丑惡的不同解釋,由此我們更清楚地知道我們正在做什么,以及我們應該做什么。 (2)其實,歷史就是關于社會生活如何變化、為何變化的學問。 歷史告訴我們怎樣選擇、怎樣做事、怎樣為人。歷史的教訓值得汲取,它凝聚著先驅們付出的辛勤勞動和犧牲;歷史的經驗值得珍惜,它是我們勵精圖治的智慧和力量之源。 歷史就是過去發生的事情。培根《論讀書》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古為今用 直到今天,我們依然重視《資治通鑒》一類的歷史著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們不僅給人們提供了歷史事實,而且明確地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看法和他所總結的歷史經驗,可以為今天所用。“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強并起,群雄爭霸.在此形勢下,漢室后裔劉備的勢力十分弱小.所以,他廣招人才,聽說隆中的諸葛亮是個藏龍臥虎之人,就不顧嚴寒連續三次前往拜訪,請他出山,這就是著名的典故——諸葛亮同意出山,并幫劉備分析了天下大勢,提出——“外聯孫權拒曹操;內修政治講團結.”這次交談,史稱——隆中對諸葛亮武侯祠蜀國丞相,憂國愛民,大公無私。學習歷史優秀人物事跡,可學會如何做人做事。宋代的蹴鞠紋銅鏡中國是古代足球運動的發源地。不僅可了解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也可知道現代人的習俗都從哪里來。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啟示: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圓明園遺址公園圓明園復原圖1937年,南京大屠殺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啟示:牢記歷史,勿忘國恥;以史為鑒,熱愛和平,珍惜和平;認真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從歷史中獲得什么歷史給我們經驗;歷史給我們教訓。學習歷史能加深對過去的認識與理解。學習歷史使人明智,培養良好的品德。學習歷史可以豐富人們精神生活。學習歷史可以古為今用,增加經驗,從歷史中獲得教益。歷史小故事給你的啟迪。大禹治水——大公無私紙上談兵——不講實際,夸夸其談臥薪嘗膽——自強不息,堅持不懈負荊請罪——勇于承認錯誤商鞅立木——誠實守信“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舊唐書·魏征列傳》赫爾巴特:歷史應是人類的教師。恩格斯:我們根本沒想到要懷疑或輕視“歷史的啟示”;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列寧: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人如果忘記了昨天,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人類如果忘記了歷史,就不稱其為人類.現在,我們逝去的每一分鐘都將成為未來的歷史! 勸戒各位同學珍惜每一刻,每一秒,千萬不要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空白,令自己抱憾終生! 是關于社會生活如何變化、為何變化的學問。歷史告訴我們 值得汲取,它凝聚著先驅們付出的辛勤勞動和犧牲; 值得珍惜,它是我們勵精圖治的智慧和力量之源。 歷史怎樣選擇、怎樣做事、怎樣為人。歷史的教訓歷史的經驗 教師寄語 昨天是今天的歷史, 今天又將是明天的歷史, 為了明天更美好, 好好把握今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