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2張PPT。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第三課 資本主義的擴展俄國改革彼得一世(1672—1725) 即彼得大帝,俄國沙皇。他在位期間,積極向西方學習,興辦工場,振興貿易;改革軍制,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中央集權,同時積極對外擴張,取得波羅的海出海口;營建新都圣彼得堡。他的統治為近代俄國的發展打下了基礎。1、A.背景改革推動社會進步,增強了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俄國開始躋身于歐洲強國之列。B.時間人物 C、目的:D.措施:E.影響:①16世紀中期,俄國盛行農奴制,社會經濟發展遠遠落后于西歐國家。那時的俄國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②17世紀,俄國開始出現手工工場,但是工場里主要使用農奴勞動,工商業發展緩慢。③1689年,羨慕西歐先進科技文化的沙皇彼得一世掌握實權。為了使俄國成為強國。大力推行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和推廣學校教育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討論:1、如何評價彼得一世?(是“暴君”還是“大帝”?請用史實說明)???? (俄總統普京:“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為什么?) 彼得一世在位期間,順應歷史潮流,仿照西歐實行軍事和經濟改革,增強了國家實力,使俄國跟上了西歐近代化的步伐,奠定了近代俄國強大的基礎,因此彼得一世可以稱為俄國歷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其主要局限性:(1)是未能廢除農奴制度(2)侵略擴張也給歐亞人民帶來了災難(3)野蠻、粗暴的手段推進(4 ) 改革加重農奴的負擔 2、1861年改革◎能說出與下列圖片相關的人物信息嗎從兩幅圖的比較中你能得出什么認識?。19世紀中期俄國與西方經濟比較請結合上表思考: 19世紀中葉俄國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如何?A、改革的根本原因:農奴制嚴重障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什么因素導致俄國的發展滯緩?感知農奴生活政治:受壓迫,沒有人身自由;經濟:受剝削,生活貧困不堪。 結合上述圖片、材料及教材,它們共同反映了俄國農奴制具有什么特點?特點:農奴世代被束縛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處于社會最低層,處境惡劣 。 19世紀上半期的俄國報紙上,曾經有出售家奴與閹馬的廣告,有飼養豬犬和吹笛唱歌等專長的農奴竟與馬匹同列。 。1853年,為了擴大勢力范圍,同時轉移國內矛盾,沙皇俄國發動了克里米亞戰爭。兩年后,英國、法國等國家加入土耳其一方,大敗俄軍。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把俄國的強國形象打得粉碎,讓俄國人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落后,廢除農奴制勢在必行。B、1861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1.雙方:2.起因:3.戰敗原因: 4.影響:俄國-----英國、法國、土耳其(1)擴大在地中海和西亞等地的勢力,攫取更多的土地 (2)轉移國內矛盾(3)俄國入侵土耳其侵犯了英法在土耳其的利益直接原因:俄國武器裝備落后,彈藥糧食供應不足,作戰準備不充分,軍心不齊;間接原因:戰爭期間國內農民運動高漲,威脅俄國后方,削弱了軍隊戰斗力。根本原因: 落后的農奴制(1)俄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2)進一步加劇了俄國國內的階級矛盾(3)充分暴露了農奴制和沙皇專制的腐朽,推動了俄國農奴制改革軍事上,克里米亞戰爭慘敗,俄國國際地位下降,國內矛盾激化沙皇的抉擇“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來解放農民。” ——亞歷山大二世(1856年) “繼續拖延只會引起更大的災禍,對整個國家,特別是對地主會造成有害的、災難性的后果。” ——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在國務會議上 “諸位會深信,凡是能夠維護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審查改革方案時積極:農奴制的廢除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俄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推動了俄國的現代化進程,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局限性:這次改革留下大量封建殘余。C.改革措施:①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②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D.影響: 材料1:現行的農奴領有制不能一成不變,與其等待農奴自下而上地起來解放自己,倒不如從上面來廢除農奴制度,解放農奴為好。 ——亞歷山大二世1856年3月 材料2:繼續拖延只會引起更大的災禍,對整個國家,特別是對地主會造成有害的、災難性的后果。因而宜盡快通過改革方案。 ——亞歷山大二世1857年2月 探究:結合以下材料分析:亞歷山大二世進行改革的目的何在?目的:化解統治危機,增強國力,重振大國威望。分析改革的實質“農民獲得自由時,已被剝奪得一干二凈了。” ——列寧 “諸位會相信。為了保護地主的利益,凡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亞歷山大二世說其改革初衷) 在改革中,地主把最好的土地留給自己。農奴得到土地,按當時市價算僅值5億多盧布,而實際付出的卻不少于20億盧布。實質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結起來對農民進行的雙重敲詐與掠奪,是在保護地主利益的前提下進行的。沙皇政府實行的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性質:【材料】“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來解放農民”。 ——亞歷山大二世(1856年)1861年農奴解放時的歡呼課堂小結彼得一世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和推廣學校教育。1689年自上而下的的封建性質的改革。推動社會進步,增強了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俄國開始躋身于歐洲強國之列。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農奴;贖買份地。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殘余改革是強國之路。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適時的改革推動社會發展。改革要順應歷史潮流。改革要維護廣大人民的利益。我們要堅持改革不動搖,支持、擁護改革。感悟當堂訓練題2、俄國1861年改革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是因為A.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B.開辟了海外市場 C.提供了自由勞動力 D.擺脫了殖民統治3、2011年是俄國農奴制改革150周年。這場改革對俄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B.改革并不徹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C.是俄國歷史的重大轉折 D.所有的農奴無償分得了土地4、“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這個評價是針對A. 日本明治維新 B.俄國1861年改革 C.中國戊戌變法 D.美國內戰5、1861年的俄國農奴制改革成為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這個“轉折”是指 A. 俄國的社會性質發生變化 B. 俄國封建勢力被徹底清除C. 俄國農民免費獲得“份地” D. 俄國廢除了沙皇專制制度6、19世紀60年代美俄兩國都要解決國內的重大問題,其相同的歷史任務是 A.使國家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B.為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消除障礙C.避免國家分裂 D.反抗殖民壓迫7、各國向資本主義過渡的方式各不相同,俄國實現這種轉變是通過 A.資產階級革命 B.資產階級改革 C.推翻殖民統治 D.國家統一運動9、19世紀中期,美國和俄國都出現了影響本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問題。請回答:(本題共6分,每問2分)(1)19世紀中期,影響美國、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最主要因素分別是什么?(2)兩國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各是什么?(3)問題的解決對兩國產生的相同影響是什么? 美國:黑人奴隸制的存在;(1分)俄國:農奴制的存在。(1分)美國:內戰(或南北戰爭、資產階級革命);(1分)俄國:1861年改革(或廢除農奴制、亞歷山大二世改革)。(1分)促進了兩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2分)其他答案只要和題意相符均可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