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1、知道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的史 實;2、掌握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 報》的發表、中國在聯合國合法 席位恢復和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 織會議的史實。3、認識新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 際地位提高,增強民族自豪感。學習目標求知質疑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成就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建交長期實行敵視中國的政策,拒絕承認新中國,并采取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禁運,軍事上包圍的方針,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里。一、中美關系正常化“歷史性的握手” 1、“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擁有七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量,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背景資料背景資料2、20世紀60、70年代美蘇爭霸中出現了蘇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國不得不謀求對華關系的改善,聯合中國對付蘇聯。 ——摘自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3、 蘇聯軍事力量迅速發展。1969年年中,蘇聯洲際導彈增至1060枚趕上美國,同時蘇聯還開始發展和部署反彈道導彈系統趕到了美國前面,而且蘇聯建成一支能對美國造成威脅的遠洋海軍。這一切使美國日益感到蘇聯已成為“非常強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競爭者”。4、 與此同時,中蘇關系發生急劇變化。自赫魯曉夫1956年上臺后,蘇聯試圖迫使中國將自己的外交政策納入蘇聯全球戰略的軌道。蘇聯單方面撕毀了中蘇經濟技術合同和協議,并在中蘇邊境地區挑起邊界事端,制造流血事件,尤其是1969年3月發生的“珍寶島事件”。這使得中蘇邊境形勢十分緊張,兩國關系幾近破裂。 ——《蘇聯的霸權主義》得出科學結論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國際形勢變化1、1971年7月:2、1972年2月: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過程 3、1979年:基辛格秘密訪華尼克松總統訪華,雙方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中美正式建交說一說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報 ( 1978年12月 ) 問題:1、在公報中,美國在臺灣問題上表明了什么立場?2、從中說明決定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關鍵是什么問題?1972年9月27日 接見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1972年9月,周恩來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會談周總理與田中角榮在宴會上祝酒二、中日建交。①中日正式建交的時間?②中日建交日方代表是誰?歷史的瞬間 永恒的記憶《喬的笑》三、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時間會議的名稱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意義何在?求知質疑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成就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四、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海APEC會議的內容有哪些?APEC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在上海舉行的這次APEC會議時間在哪一年?主題是什么? 2001年11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WTO)能力提升問題2:60年來中國外交取得輝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清政府時期,被迫簽定了大量不平等條約,是跪在地上辦外交……”問題1:舊中國屈辱外交的根源是什么?滿載而歸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成就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改革開放以來21世紀的外交成就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1、新中國成立后,美國與新中國的敵對狀態長達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2、中美關系出現轉機是在 A、20世紀60年代 B、20世紀70年代 C、20世紀80年代 D、20世紀90年代3、1972年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是 A、基辛格 B、布什 C、尼克松 D、克林頓4.70年代,中美關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是 A.中國國家影響的擴大 B.中美雙方有共同的要求 C.意識形態的分歧消失 D.中國恢復在聯合國權利5.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的主要成就是( ) ①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 ②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③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④中蘇關系開始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6、下列國際組織中,中國參與成立過程的是 ①聯合國組織 ② 亞太經合組織 ③ 上海合作組織④ 世界貿易組織A、 ③ B 、① ④ C、① ③ D、② ③ ④ 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訪華,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又稱《上海公報》)。《中美聯合公報》是中美兩國簽署的第一個指導雙邊關系的文件。它的發表,標志著中美兩國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了,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9春人教部編版歷史八下第17課外交事業的發展12.ppt 握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