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八單元第三課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第一目維新變法運動同步練習1、選擇題 1.列人物中,極力宣傳“觀大地諸國,皆以變法而強,守舊而亡”觀點,推動維新變法的是( ) A.曾國藩 B.康有為 C.鄒容 D.陳獨秀2.粱啟超曰:“變者,天下之公理也”。由此可知他主張( )A.宣揚革命 B.發展科技 C.抵御外侮 D.維新變法3. 戊戌變法期間,湖南《湘報》發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來參詳,中國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渾圓物,誰是中央誰四旁?”這首詩歌所表達的主要思想是,勸導國人( )A.放棄天朝觀念 B.學習西方技術 C.擁護民主共和 D.反抗列強侵略4. 在中國被日本打敗舉國同仇敵愾之時,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冒著千夫所指、身敗名裂的風險,冷靜地提醒人們要看到敵人的長處,進而提出向仇敵學習。他們的意圖是( )A.吸取經驗進行革命 B.仿效日本變法強國C.維新變法推翻清朝 D.學習西方抵御侵略5. 范文瀾在《中國近代史》中評說,“光緒帝是滿洲皇族中比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頗想有所作為”。能支撐這一結論的史實是光緒帝( )A.提倡辦洋務,推進全盤西化 B.提倡辦實業,獎勵發明創造C.提倡興共和,推行民主政治 D.提倡新文學,倡導文學革命6.“變者,天下之公理也。”面對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愛國的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該運動( )A.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B.提倡“自強”“求富”,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C.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D.是中國人民多年反抗列強侵略義憤的總爆發,客觀上打亂了列強企圖瓜分中國的步驟7. 1895年,一群讀書人發起了“公車上書”。下列戊戌變法的內容中,與讀書人密切相關的措施是( )A.提倡辦實業,獎勵發明創造 B.廣開言路,裁撤冗官,精簡機構C.改革科舉制度,開辦新式學堂 D.訓練和裝備新式陸、海軍8. 下列事件與結果關聯正確的是( )選項 事件 結果A 1895年春,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 維新變法思想開始傳播B 康、梁成立強學會,創辦報刊,宣傳變法 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形成C 1898年6月,光緒頒布“明定國是”詔書 變法運動的序幕從此揭開D 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廢除變法法令 維新派全面退出歷史舞臺9. 制作學習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基本方法。右邊這張學習卡片記錄的歷史事件是( )A.洋務運動 B.百日維新C.公車上書 D.辛亥革命10. 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進行了不懈的探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創辦了一批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這些企業雖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資本,產品投放市場。當時外商企業壟斷民用工業,洋務派希望興辦民用工業同外國人競爭,“分洋商之利”,同時給軍事工業提供資金、燃料。——《中國近現代史》上冊材料二: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梁啟超《變法通議》(1)根據材料一,指出洋務派創辦民用工業的目的。洋務派的做法在客觀上產生了怎樣的作用?(2)材料二中,梁啟超認為變法成敗的關鍵是什么?變法的結果說明了什么?(3)洋務派和梁啟超等人所采取的行為有何共同之處?參考答案1.B 2.D 3.D 4.B 5.B 6.C 7.B 8.B 9.B 10. (1)目的:與外商競爭,獲取利潤;支持軍事工業發展。 作用: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與發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2)改變官制(或:改變政治制度)。 說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要救中國,必須進行革命,推翻清朝統治,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3)都向西方學習,都促進了中國社會的進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維新變法運動歷史與社會人教版 八年級下新知導入日落紫禁城那是一個風云激蕩的世紀世紀末的那個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熱鬧起來幾個讀書人呼號“變亦變,不變亦變”······“改?!”一個蒼老的聲音幽幽的卻也帶點猶豫······“殺!!”匆匆來去的“現代化”運動在菜市口的刑場上畫上了休止符······歷史在這里沉思世紀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不經意間眼角里滑落一行濁淚悲哀?!抑或是感動?!這個秋天真的有點冷!新知講解領導人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1858年-1927年)(1873年-1929年)(1865年-1898年)(1854年-1921年)康有為,清光緒年間進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廣東望族,世代為儒,以理學傳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書法家和學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并致力于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學偽經考》梁啟超,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譚嗣同,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變法失敗后被殺,年僅三十三歲,為世稱“戊戌六君子”之一。嚴復,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新法家、翻譯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嚴復系統地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他翻譯了《天演論》、《原富》、《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等著作,他的譯著在當時影響巨大,是中國20世紀最重要啟蒙譯著。新知講解公車上書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后,群情激憤。正在京師參加會試的康有為、康啟超等,聯合各省1300多名參加會試的舉人,上書光緒帝,要求拒和、遷都、變法。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失敗 公車上書即舉子上書,漢朝時,政府用公車接送應試的舉子,后來,把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叫做“公車”,故稱為“公車上書”。新知講解組織學會強學會舊址 1895年11月,康有為、梁啟超聯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定期集會演講。強學會成為清末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入會者眾多。強學會的聲勢,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們紛紛表示贊助,想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不久,康有為又組織上海強學會,與北京強學會相呼應。強學會之后,各地也紛紛組織會社。強學會新知講解創辦報刊康有為、梁啟超把《萬國公報》從第46期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發行。新知講解上述學會和報刊主要宣傳了什么觀點?產生了什么影響?主要宣傳了變法圖強的觀點。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新知講解百日維新1897年冬,德國強占膠州灣。消息傳出后,康有為上書光緒帝,痛陳是局的危險和變法的緊迫性,呼吁變法救國。在康有為等維新派的推動下,光緒帝表示“不甘作亡國之君”,決心變法。 光緒帝,1875年-1908年在位。 即位時年僅四歲,由慈禧太后“垂簾聽政”。1887年親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訓政”。1889年,太后“撤簾歸政”。(1871—1908) “若不及時圖治,數年之后,四鄰交逼,不能立國。”——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新知講解百日維新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清政府頒布 “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 “國是”則指國家大計,國家的指導方針、理論基礎、方針政策。新知講解百日維新③ (文化教育)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④(軍事)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等。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司民上書言事。②(經濟)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 從 6月到9月,光緒帝按維新派意圖,發布了一系列變法法令,史稱“戊戌變法”。維新派試圖不動搖封建統治基礎,照搬西方制度進行社會改革。涉及科舉、工業、商業、軍事、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從內容上看,變法觸動了哪些人的利益?新知講解百日維新 新政一開始就遭到許多人的反對。新政之初,慈禧雖然沒有表示異議,但卻提出三條“上諭”強迫光緒帝布告天下。同時做好了隨時鎮壓的準備——有人說:“雖然國難那樣嚴重,反對變法的人仍居大多數。為什么呢?一句話,打破了他們的飯碗。人人都知道應該廢八股,提倡實學;但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數百萬童生,全國的讀書人都覺得前功盡棄。他們費了多少的心血,想從之乎也者里面,升官發財,一旦廢八股,他們絕望了,難怪他們要罵帶頭領導的人是洋奴漢奸。至于被裁的官員,更不要說,無不切齒痛恨。” 新知講解百日維新 材料二:變法之初康有為向光緒帝提出“守舊不可,必當變法;緩變不可,必當速變;小變不可,必當全變” 材料一:戊戌變法持續時間僅103天,共發布280多件新政諭旨,平均一天就是兩件多,其中明確指示具體辦法,諭令實行的就有175件。 變法的措施給自己樹立的對立面太多、操之過急。這兩則材料說明維新派存在什么問題?新知講解百日維新 變法內容觸及守舊勢力的封建傳統和切身利益,引起頑固派對變法的驚恐和敵視。他們決定發動一場宮廷政變來破壞變法,打擊維新派人士——九月十三日,光緒帝寫密詔給康有為:今朕位幾不保,汝康有為、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等,可妥速密籌,設法相救。新知講解結果譚勸袁說:“1、包圍頤和園。2、殺死榮祿,而他自己(譚)負責派刺客去干掉那個”老朽“(慈禧皇太后),袁世凱巧妙回避任何承諾,告誡譚行動不要過于倉促。新知講解結果戊戌六君子 譚嗣同、劉光弟、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六人被捕遇害。“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之怕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囚禁光緒帝的瀛臺歷史意義 “家家言時務”“人人談西學”的現象蔚然成風,以建立近代式國家為指向的“國民”“國權”“國恥”等名詞成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國自強”成為思想界的共識。新知講解新知講解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1、寄希望于無實權的皇帝身上。2、清朝的大權掌握在頑固派手中,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3、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于單薄,脫離人民群眾。(軟弱性)新知講解戊戌變法失敗的教訓 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行不通的。換我了新知講解戊戌變法失敗的這一年,卻是中國民人心目中的一個吉利數字:1898。 這一年,孫中山32歲,他正在日本與菲律賓間穿梭,準備發動推翻清廷的武裝起義,起義一次次失敗,但他從來未曾氣餒,清王朝終于在14年后被他領導的革命黨人所推翻。 這一年,陳獨秀19歲,他考取了杭州求是書院,從此開始接觸西方思想文化,3年后東渡日本留學,23年后,他成了中共第一任總書記。 這一年,魯迅17歲,他考取了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初次接觸西方近代科學,4年后赴日本仙臺學醫,又4年后棄醫從文,并加入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光復會。 這一年,京師大學堂藏書樓建成,后改名為北京大學圖書館。李大釗9歲,20年后的1918年,李大釗任這一間圖書館的館長。 這一年,毛澤東5歲,在湖南鄉下度過童年。20年后,經人介紹赴北京,在李大釗手下擔任圖書館助理員,開始接觸新文化以及馬克思主義。 這一年,周恩來在江蘇淮安出生。20年后,在日本旅行,逐步接觸馬克思主義。 板書設計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興起發展高潮結局公車上書揭開序幕組織強學會創辦報刊等戊戌政變變法失敗促使中國人民的覺醒和進步,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封建勢力進行阻撓破壞背景: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八單元第三課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第一目維新變法運動.doc 第八單元第三課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第一目維新變法運動.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