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新課標版歷史與社會八下綜合探究七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教學設計課題 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單元第七單元學科歷史年級八年級學習目標1.了解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歷史進程,學會辯證和理想地看待工業革命對社會進步的貢獻。2.領會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含義,理解工業化和城市化與我們現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關系。3.知道現代文明生活和工業化、城市化之間的關系,理解工業社會中人們在政治、經濟、生活等各個方面的進步與發展。重點兩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難點分析工業化和城市化與我們現代文明生活的關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播放素材視頻《18世紀,各種合力使英國率先成為工業化國家》引入本課綜合探究的學習。復習上節課內容。與教師進行互動 活躍課堂,觀看視頻進入新課學習 利用當時的背景導出新課講授新課一、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1.工業化的含義:工業化一般理解為產業化,即各個產業不斷從傳統經濟中產生、發展和壯大的過程。不能簡單地將發展工業,甚至重點發展某類工業(如重工業、制造業)作為工業化,而應將工業化看作是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等各個產業協調發展的過程。2.工業化的表現:工業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逐漸超過農業,占據主要地位;工業的發展為農業提供生產工具和化肥農藥,推動農業的發展;工廠的規模越來越大,工人日益增多;興起了許多大城市,如曼徹斯特、紐約等。3.城市化的含義: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由農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主要表現為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4.城市化的表現(1)農業機械化使勞動力出現富余,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入工廠,城市人口在全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逐漸上升;(2)城市生活方式成為社會生活方式的主要形式; (3)城市成為文明的中心和象征。早期的城市 19世紀末的上海外灘景象 現代的城市 上海浦東新貌二、探究:城市人口的增長趨勢英國的曼徹斯特原來只是一個小鎮,工業革命期間,這里的紡織業發展很快,除了有很多紡織廠以外,還建立了煤氣廠和印刷廠等工廠,逐漸成長為大型城市。美國的紐約位于哈德孫河入海口處,瀕臨大西洋。由于開通了運河,興建了鐵路,這里的交通非常便利,很快就成為美國最大的城市。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數據,看看這幾個城市人口的增長趨勢有什么共性? 這說明了城市化進程中的什么現象?三、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工業化的巨輪推動整個社會前進,在此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讓我們來討論一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利弊。資料1 1835年,托克維爾這樣描述曼徹斯特:“從這污穢的陰溝里泛出了人類最偉大的工業溪流,肥沃了整個世界;從這骯臟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純正的金子。人性在這里獲得了最為充分的發展,也達到了最為野蠻的狀態;文明在這里創造了奇跡,而文明人在這里卻幾乎變成了野蠻人。”資料2 19世紀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在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這樣刻畫當時的社會狀況:金錢對法律、政治、風俗的控制“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金錢成為“現代人的上帝”。資料3 《共產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利:1.勞動生產率得到極大提高,物質產品日益豐富。2.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3.人類文明得到發展。……弊:1.人口過于集中,居住條件惡化。2. 污染嚴重,交通擁擠。3.失業人口增加。3.失業人口增加。4.犯罪率高。……播放素材視頻《黑死病與歐洲崛起》人們應該怎樣面對工業化和城市化?提示: 工業化和城市化有一定的弊端,會帶來污染與交通堵塞、人口膨脹以及環境惡化等問題。我們應該理性、科學地對待工業化與城市化,順應其發展。同時我們還要具有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美化我們的城市,改善我們的生活。四、辯論:文明生活的追求19世紀末,率先進入工業社會的國家,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與農業社會有了根本的不同,奠定了現代生活的基礎。資料 19世紀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過這樣一段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討論:工業化和城市化改變了什么? 1.合理的飲食結構 2.平均壽命延長 3.生活質量的提高4.婦女的社會地位逐漸得到提高 5.國民文化素質提高6.大眾傳媒的普及 7.服飾和休閑娛樂活動的改變觀察我們身邊的生活,收集有關資料,看看有哪些生活內容是19世紀伴隨著工業化進程出現的,并把它們列舉出來。在生活用品方面:巧克力、果醬、茶葉的大眾化;洗衣機、電風扇的使用等。在生活方式方面: 坐火車、輪船、飛機外出旅游等。在生活趣味方面: 閱讀報紙、雜志等大眾傳媒;參加越來越多的休閑娛樂活動等。在生活習慣方面: 追求健康、合理的飲食結構;講究生活質量等。想一想:以上這些生活方面的變化,是否表明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得到根本改善、政治地位有了極大提高?如果不是,你能否說出其中的道理?工業革命使貧富差距加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根本沒有得到改變,政治地位也沒有得到提高。這是因為國家政權掌握在少數資產階級手中,廣大勞動人民的政治、經濟地位都十分低下,根本不可能有條件去享受工業文明。五、小結工業革命帶給人類社會生活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工業化和城市化推動人類文明快速前進,人們開始過上了現代意義上的文明生活。但是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許多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需要我們去解決。觀看圖片、資料,總結回答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回答,教師進行評價。可以進行小組分工合作,總結出答案;稍后教師再做總結結合課本、結合資料找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回答,教師進行評價。觀看視頻結合課本、結合資料找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可以進行小組分工合作,總結出答案;稍后教師再做總結結合實際談談認識學生閱讀材料和圖畫,通過分析材料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反思歷史的意識和能力。突出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探究欲望,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改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閱讀能力還概括能力這一段設計了幾個問題,層層遞進,引發學生思考。以學生活動為主,避免教師一講到底,以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探究歷史。課堂小結歷史教學應針對不同教材的特點和教材各綱目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做到進行優化選擇,綜合運用。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中,講述式、談話式、啟發式、提問式、討論式、競賽式等各種教學方式,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也能主動自主的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各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被運用到歷史課堂教學中,取到著令人可喜的效果。板書綜合探究七 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 練習一、選擇題1. 閱讀右圖,促使英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在某一時期增長最快的主要原因是( )A.“三角貿易”的進行 B.殖民擴張和掠奪C.《權利法案》的頒布D.工業革命的完成2.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下列對人類歷史科技革命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B.飛機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C.第二工業革命后,人類進入“電氣時代”D.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石油成為重要能源3. 19世紀末,穿襪子、吃巧克力、喝茶成為歐美國家大眾化的生活方式;20世紀上半期,生活在都市的中國人開始使用電報、電話等新型通訊工具傳遞信息。這些現象根源于( )。A.工業革命的推動 B.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展C.世界大戰的推動 D.整體世界的形成4. 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紀40—90年代極富經營頭腦的英國某織布廠廠主,1785年后,他把工廠搬遷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詹姆士?布恩搬遷工廠是因為( )。A.珍妮紡紗機的發明 B.瓦特改良蒸汽機C.火車、輪船的出現 D.內燃機的發明5. 某同學在分析“世界主要城市人口變化表”時,對表中城市人口增長的原因列出了下列幾項,根據表中的年份判斷,其中最主要的應是( )21教育網 世界主要城市人口變化表 (單位:千人)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紐約6469219123437倫敦959268147676581莫斯科2503656121000A.城市一般地處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口聚散B.城市服務設施齊備,對農村人口具有吸引力C.統治者一般居住在城市,便于統治農村D.工業革命促進人口流向城市,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6. 1840—1920年英國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百分比變化表年份1840187019001920百分比2214.88.47.1導致表格中農業人口百分比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運動蓬勃進行 B.殖民帝國開始建立C.工業化進程的影響 D.資產階級革命成功7. 下列關于英國工業革命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 珍妮機的發明引發了棉紡織生產領域的一系列發明B. 工業革命最早出現在交通運輸業領域C. 工業革命的標志性成就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機D. 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8. 第一次工業革命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如果你在當時,可以選擇( )A. 在電燈下分析經濟數據 B. 駕駛汽車欣賞倫敦的夜景C. 搭乘火車外出考察 D. 使用有線電話談生意9. 下列關于第一次工業革命影響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使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B. 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C. 促進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D. 工業革命以后,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10. 小名同學在《大國崛起》第四集《工業先聲》(英國·下)中看到了這樣一個場景:在一個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某工廠煙囪林立,黑煙滾滾。歷史上導致這一場景出現的直接原因是( )A. 蒸汽機的使用和推廣 B. 人們紛紛投資手工業C. 工業無產階級的興起 D. 資本主義制度的完善二、簡答題11. 工業化是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對人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深遠的。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18世紀后半葉開啟的工業革命使西方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英國為例,資本從1750年的5億英鎊增長到1865年的60億英鎊,工廠制度逐漸形成;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總人口的51%;資產階級推動了議會改革,選民人數由50萬增加到了81.3萬。政府先后出臺了《濟貧法修正案》、《工廠法》、《十小時工作法》、《公共衛生法》等,逐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在工業革命中,很多工廠沿河而建,大煙囪冒出的濃煙籠罩市區,工廠廢棄物對河流構成嚴重污染。材料二:19世紀中后期,西方發明的輪船、火車、有線電報、照相、電影等陸續傳入中國,人們的出行速度加快了,通訊方便了,精神生活也豐富了。材料三: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工業。材料四:早在1843年,英國議會就討論通過了控制蒸汽機和爐灶排放煙塵的法案;1863年,議會通過了第一個《堿業法》,要求制堿行業抑制95%的排放物,以控制路布蘭制堿工藝所產生的毒氣。(l)材料一所指的“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哪一個國家?它的擴展使人類進入到了什么時代?(2)根據材料一,從經濟、政治、城市、社會等角度中選取一個角度分析西方工業革命的進步性,并指出工業化帶來的主要問題。 (3)根據材料二概括西方科技成果對中國的影響。(4)分別舉一例說明洋務派“師夷長技”在工業和海防建設方面取得的具體成就,并概括洋務運動的進步意義。 (5)綜合以上材料,談談近代的工業化進程對我國當前工業化建設有什么啟示?12.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材料二:“在我們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隨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國卻發生了一場完全不同的變革,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它影響和改變了世界的面貌。”⑴材料一、二是對哪一事件的評述?這一事件使人類進入了什么時代?⑵根據材料二,指出在英國發生這場革命期間,其他國家和地區爆發的“伴隨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的資產階級革命。⑶材料二說這場革命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請舉一例。⑷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它影響和改變了世界的面貌”這句話的? 13.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瓦特是第一次科技革命中的巨匠,他的發明改變了當時整個世界面貌。材料二:煤的大規模開采和使用,在提供動力以推動工廠的開辦和蒸汽機的運轉,并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又釋放出大量的煙塵、二氧化硫……18世紀末期,倫敦上空多次出現煙霧現象,造成植物枯死,甚至造成許多居民患病或死亡。(1)材料一在工業革命中,瓦特的主要貢獻是什么?人類由此進入到什么時代?(2)工業革命中發明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請列舉兩例。(3)材料二表明英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什么問題? (4)瓦特沒有想到的問題今天我們仍需要預防,請你為此設計一條宣傳語。 《綜合探究七 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答案一、選擇題1.D 2.D 3.A 4.B 5.D 6.C 7.B 8.C 9.A 10.A 二、簡答題11. (1)英國,蒸汽時代。(2)西方工業革命帶動西方經濟的發展,為以后殖民擴張提供物質基礎。主要問題:工業化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3)西方科技成果加快了人們出行速度,通訊方便,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豐富人們精神生活。(4)工業:江南制造總局,漢陽鐵廠等等。進步意義:引進了近代工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開辟了近代化進程。 (5)合理卻可。12.材料一、二是對工業革命的評述,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英國發生工業革命期間,其他國家和地區爆發的“伴隨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的資產階級革命有: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如出門坐火車,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之所以說工業革命“它影響和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是因為它使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確立對世界的統治;造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得局面形成。13. 第(1)問屬于基礎知識,瓦特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發改良了蒸汽機,推動了生產力發展,人類社會從此進入蒸汽時代;第(2)問,在沒有標明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工業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所以(2)問考查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交通工具,有蒸汽機車,汽船等;第(3)問根據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提示如大量的煙塵、二氧化硫、多次出現煙霧現象,造成植物枯死,甚至造成許多居民患病或死亡可知是工業革命后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第(4)問屬于開放型題目,只要是有利于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即可。課件32張PPT。綜合探究七 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人教版 八年級下新知導入新知講解1、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1.含義:?工業化一般理解為產業化,即各個產業不斷從傳統經濟中產生、發展和壯大的過程。?不能簡單地將發展工業,甚至重點發展某類工業(如重工業、制造業)作為工業化,而應將工業化看作是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等各個產業協調發展的過程。新知講解工業化的表現①工農業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發生了變化,工業逐漸超過農業,占據主要地位,農業所占的比重則不斷下降。②工業的發展為農業提供了許多機械設備,以及各種化學肥料,農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③工廠的規模越來越大,許多農民不再種地,到工廠去當工人,工人的數量逐漸超過了農民。④興起了許多大城市,如曼徹斯特、紐約等。新知講解英國的農業、工業、商業運輸業占其國民總收入比例的變化英國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的變化新知講解以上史料傳遞給我們怎樣的一個歷史信息呢?資料:英國棉織品的產量,從1785年的4000萬碼增加到了1850年的20億碼,增長了49倍;煤的產量從1770年的600萬噸增加到了1861年的5700萬噸,增長了8倍多;生鐵從1740年的1700多噸增加到了1850年的25萬噸,增長了1300多倍。法國1820年只有39臺蒸汽機,1848年增加到了5212臺;生鐵產量1818年只有11萬噸,1848年增加到了47萬噸;煤產量1815年只有88萬噸,1848年增加了400多萬噸。新知講解工業化迅猛地發展著,工業成為社會生產中最重要的產業部門。新知講解城市化的含義 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由農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主要表現為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城市化的表現1.農業機械化使勞動力出現富余,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入工廠,城市人口在全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逐漸上升;2.城市生活方式成為社會生活方式的主要形式; 3.城市成為文明的中心和象征。材料探究資料1 資料2 美國的紐約位于哈德孫河入海口處,瀕臨大西洋。由于開通了運河,興建了鐵路,這里的交通非常便利,很快就成為美國最大的城市。資料3 英國的曼徹斯特原來只是一個小鎮,工業革命期間,這里的紡織業發展很快,除了有很多紡織廠以外,還建立了煤氣廠和印刷廠等工廠,逐漸成長為大型城市。(1)分析材料3的數據,這幾個城市人口的增長趨勢有何共性?(2)這說明了城市化進程中的什么現象?新知講解(1)共性:城市人口都經歷了一個大幅度增長的過程(2)城市化成為這些城市發展的動力之一新知講解工業革命推動了農業機械化,使農村對勞動力的需求大大降低。(3)為什么農民會大量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越來越多?知識拓展工業化需要大量的雇傭勞動力,勞動力的高度集中逐步形成城鎮和城市,這就又掀起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新運動——城市化。因此,工業化必然會促進城市化,城市化又進一步推進工業化。新知講解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工業化的巨輪推動整個社會前進,在此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讓我們來討論一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利弊。資料1 1835年,托克維爾這樣描述曼徹斯特:“從這污穢的陰溝里泛出了人類最偉大的工業溪流,肥沃了整個世界;從這骯臟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純正的金子。人性在這里獲得了最為充分的發展,也達到了最為野蠻的狀態;文明在這里創造了奇跡,而文明人在這里卻幾乎變成了野蠻人。”新知講解資料2 19世紀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在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這樣刻畫當時的社會狀況:金錢對法律、政治、風俗的控制“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金錢成為“現代人的上帝”。資料3 《共產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新知講解工業化出現了許多問題:資本家無視工人的權益,驅使工人在惡劣的環境中工作;生產安全得不到保障,事故頻發;為了攫取高額利潤,工廠無視消費者的健康,用劣質的原料加工食品,等等。新知講解 城市化也產生了很多問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城市病”:空氣嚴重污染;衛生條件惡劣,垃圾、糞便、污水不能及時處理;住房擁擠;疾病蔓延,城市人口的死亡率比農村還高;交通堵塞等。此外,犯罪率不斷上升。擁擠的城市新知講解黑死病與歐洲崛起新知講解利:1.勞動生產率得到極大提高,物質產品日益豐富。2.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3.人類文明得到發展。……弊:1.人口過于集中,居住條件惡化。2. 污染嚴重,交通擁擠。3.失業人口增加。3.失業人口增加。4.犯罪率高。……學生活動19世紀末,率先進入工業社會的國家,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與農業社會有了根本的不同,奠定了現代生活的基礎。辯論:文明生活的追求新知講解資料 19世紀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過這樣一段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新知講解 狄更斯的話富有哲理地告訴我們工業革命的雙重影響,它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其發展速度超過以前幾個世紀生產力發展的總和,人類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產生活用品。對許多人來說,工業文明提供了許多機會,使他們充滿希望。但是工業革命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兩極分化,對社會的絕大多數成員來說,他們做牛做馬,辛勤勞動,卻所得甚微,甚至一無所有,對他們來說這個春天是“令人絕望的”。可以說,工業革命是把雙刃劍。人們追求的文明生活應是物質生活豐富,生活環境優美,人人平等,相互尊重。 新知講解1.合理的飲食結構 2.平均壽命延長 3.生活質量的提高4.婦女的社會地位逐漸得到提高 5.國民文化素質提高6.大眾傳媒的普及 7.服飾和休閑娛樂活動的改變討論:工業化和城市化改變了什么?思考新知講解在生活用品方面:巧克力、果醬、茶葉的大眾化;洗衣機、電風扇的使用等。觀察我們身邊的生活,收集有關資料,看看有哪些生活內容是19世紀伴隨著工業化進程出現的,并把它們列舉出來。在生活方式方面:坐火車、輪船、飛機外出旅游等。在生活趣味方面: 閱讀報紙、雜志等大眾傳媒;參加越來越多的休閑娛樂活動等。在生活習慣方面:追求健康、合理的飲食結構;講究生活質量等。新知講解想一想:以上這些生活方面的變化,是否表明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得到根本改善、政治地位有了極大提高?如果不是,你能否說出其中的道理?工業革命使貧富差距加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根本沒有得到改變,政治地位也沒有得到提高。這是因為國家政權掌握在少數資產階級手中,廣大勞動人民的政治、經濟地位都十分低下,根本不可能有條件去享受工業文明。課堂總結工業革命帶給人類社會生活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工業化和城市化推動人類文明快速前進,人們開始過上了現代意義上的文明生活。但是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許多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需要我們去解決,從而建設更美好的家園。拓展提高1. 1878年,愛迪生在報上預告一項新發明,結果煤氣公司的股票猛烈下跌,因為這意味著普遍使用的煤氣燈要被淘汰。這項新發明是( )A. 發電機 B. 電燈 C. 電影機 D. 內燃機B2. 19世紀30年代英國作家狄更斯《霧都孤兒》故事發生在“煙霧彌漫”的倫敦,造成這種天氣現象的原因是( )A. 殖民擴張 B. 工業革命 C. 英國革命 D. 英法戰爭B拓展提高3.生態環境的惡化,是當前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之一。下列能源中,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開發和利用并符合環保標準的是( )A. 煤炭 B. 石油 C. 電力 D. 原子能C拓展提高4.法國史學家K.波米昂說過的這樣一段話:“革命……擺脫了它的意識形態光環。它不再表示一個社會的總體轉變,不再代表一種將所有以往歷史都視作毫無意義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種從零出發徹底改變世界的含義。一場革命也不再被認為必須是一種充滿暴力、宏大場面或悲壯性質的騷動、沖突,它常常是靜靜的、歷時長久的。”以下歷史事件中符合這種“革命”定義的有( )①辛亥革命 ②文藝復興 ③工業革命 ④鄧小平改革開放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④B板書設計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工業化、城市化的含義、發展歷程、主要的歷史成就工業化和城市化有什么好處,帶來了哪些弊端改變了社會生產、對文明生活的影響作業布置完成練習冊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8世紀,各種合力使英國率先成為工業化國家.wmv 綜合探究七 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教案).doc 綜合探究七 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練習).doc 綜合探究七 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課件).ppt 黑死病與歐洲崛起.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