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新課標版歷史與社會八下第八單元第3.1課維新變法運動課題 維新變法運動單元第八單元學科歷史年級八年級學習目標1、 通過學習列強掀起瓜分狂潮的內容,培養學生分析19世紀末中國的國情,認識救亡圖存是當時最緊要的任務。而學習戊戌變法的歷史,又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發展趨勢的必然性與具體進程中的曲折性。2、 通過對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資產階級維新知識分子變法運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他們是由士大夫轉化來的新型近代知識分子,既具有進步性又具有階級的和歷史的局限性,從中學會把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評價。3、 學習百日維新及其歷史意義與教訓時,注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綜合分析問題和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重點1、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2、變法失敗原因的分析難點對戊戌變法運動的評價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進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帝國主義列強更加認為中國是一塊可以任其宰割的肥肉。觀看視頻。與教師進行互動 活躍課堂,進入新課學習 利用當時的背景導出新課講授新課(一)瓜分狂潮展示時局圖北極熊,代表俄國,將整個長城以北和新疆作為它的勢力范圍;虎,代表英國,吞食我最富庶的長江流域作為勢力范圍;德國,象一條七寸毒蛇一樣把我國的山東緊緊纏住狂奔亂跳的大青蛙,代表法國,一舉伸向我兩廣、云南小太陽、日本,氣焰囂張,又把我國的福建作為它的勢力范圍。圖的東南部還有一只禿鷹正向中國飛來,它代表美國,是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遲到者”,但它不會吃其它帝國主義國家殘羹剩飯就善罷甘休,而是另有企圖和陰謀的……。(二)維新運動興起公車上書——1895年(1)背景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亡國滅種的危機之中,清朝政治制度的腐朽已經到了不可不變的地步。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逐漸覺醒,要求改變現狀的呼聲越來越高。(提問)他們是誰呢?——康有為和梁啟超1895年恰好是舉辦三年一次的會試,康有為、梁啟超一起到北京赴考,共同領導了這場轟動全國的上書請愿活動,過去“公車”是舉人的代稱,康有為等人是舉人,所以歷史上稱這次事件為“公車上書”。(2)過程及影響維新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 “公車上書”打破了清朝建朝二百多年以來的先例。沖破了當時輿論沉悶的局面,特別是在封建知識分子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公車上書”之后,維新派在各地創辦起了學會、報刊,維新變法運動迅速展開。插入講解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嚴復 (三)百日維新提問:6月11日,光緒帝頒布了什么?——《定國是詔》注意這個“是”,是“是非”的“是”,而不是“事情”的“事”。“國是”是指國家的基本政策方針。頒布《定國是詔》,標志著變法的開始,也是“百日維新”的開始。提問:由于1898年是舊歷戊戌年,所以歷史上稱這次變法為?——“戊戌變法”從6月11日這天開始到9月21日,光緒帝先后頒布了一系列變法詔書,請同學們仔細看看書本變法的內容。1、 戊戌政變 慈禧太后發動政變慈禧在變法詔令頒布的第四天,就威逼光緒帝一天內連發三道諭旨。(1)先把光緒帝的老師翁同翮的職務免去了,這等于砍掉了光緒帝的左右手;(2)她把軍權掌握在自己手里,派她的親信榮祿擔任直隸總督,統率北洋軍隊,以控制北京和天津的局勢。(3)她重新抓住了用人權。(4)慈禧還加強警戒,并派人監視皇帝的一舉一動,氣氛一下子就緊張起來。社會上紛紛傳說慈禧會利用九月天津閱兵的機會,發動政變,廢掉光緒帝。這情況光緒也察覺到了,他兩次寫密詔給康有為、梁啟超商量對策。康有為、梁啟超看了密趙束手無策,抱頭痛哭。他們商議后認為掌握一部分軍權的袁世凱是唯一可能爭取過來的力量。維新派把全部賭注押在袁世凱的身上。讓他帶兵進京,保護皇帝。那么,袁世凱是否不負所托呢?展示維新派、頑固派雙方力量對比——袁世凱是個看風使舵的老狐貍,他出賣了維新派。接到密報,慈禧趕回皇宮,在9月21日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宣布重新“親政”。百日維新終于失敗。2、 百日維新的失敗提問:為什么會失敗?(1) 19世紀90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僅僅是初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不夠強大。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維新派勢力太小。相比較,封建頑固派勢力就強大得多了。(2) 在變法過程有沒有發動人民群眾。相反,他們依靠既無實權也無軍權的皇帝 。觀看圖片、資料,總結回答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回答,教師進行評價。可以進行小組分工合作,總結出答案;稍后教師再做總結結合課本、結合資料找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回答,教師進行評價。結合課本、結合資料找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回答,教師進行評價。學生閱讀材料和圖畫,通過分析材料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反思歷史的意識和能力。突出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探究欲望,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改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閱讀能力還概括能力這一段設計了幾個問題,層層遞進,引發學生思考。以學生活動為主,避免教師一講到底,以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對比異同點,加深理解、印象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探究歷史。課堂小結本課主要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增加直觀性和趣味性。精心為學生創設情景,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板書瓜分狂潮維新運動興起背景過程及影響主要內容(三)百日維新1、戊戌政變2、 百日維新的失敗《維新變法運動》練習一、選擇題1. “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假如這位“小行家”賣的是我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那么他推銷的是( )A. 《申報》 B. 《萬國公報》 C. 《新華日報》 D. 《國聞報》2. 我國近代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是( )A. 京師大學堂 B. 燕京大學 C. 京師同文館 D. 清華大學3. 直接導致“公車上書”的事件是( )A. 《馬關條約》的簽訂 B.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 《天演論》敲響警世洪鐘 D. 清政府的腐朽統治4. “公車上書”里提出要“變法”,這里的“變法”是要建立資產階級( )A. 君主專制政體 B. 君主立憲制度 C. 民主共和政體 D. 三權分立制度5. 標志著維新變法運動拉開序幕的歷史事件是( ) A. 《馬關條約》簽訂 B. “公車上書” C. 維新派人士制造變法輿論 D. 1898年6月“明定國是”詔書頒布6.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誰的名言( )A. 譚嗣同 B. 康有為 C. 梁啟超 D. 楊深秀7. 關于戊戌變法的觀點不正確的是( )A. 是維新派發動和領導的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B. 變法鞏固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C. 變法受到開明地主的歡迎 D.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8. 某校學生就戊戌變法的歷史作用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如你也參與了,你會認為戊戌變法突出的歷史功績在于( )A. 挽救民族危亡 B. 發展社會經濟 C. 推動政治改革 D. 促進思想啟蒙9.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猶火器(武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武器。”提出這一主張的中國近代政治派別是( )A. 頑固派 B. 洋務派 C. 維新派 D. 革命派10. 梁啟超在《戊戌政變記》中說:“吾國四千余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償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發憤,排眾議,冒疑難,以實行變法自強之策,實失膠州、旅順、大連灣、威海衛以后始也。”此段話中的“皇上”實行的變法之策包括( )①發展農工商業 ②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 ③廢除科舉制度 ④開辦新式學堂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二、簡答題11. 材料一:在民族危機日趨深重和康有為屢次上書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這一年是農歷戊戌年,又稱戊戌變法。材料二:光緒帝按照康有為提出的辦法,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主要內容有:發展農工商業;訓練新式陸海軍;創辦報刊,開放言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同時規定,今后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1)根據材料一,指出光緒帝宣布變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這次變法的內容涉及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次變法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次變法為什么會失敗?12. 材料一:“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江蘇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原函》材料二:梁啟超在《變法通義》中敘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麥的一段話為“三十年后,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日人游歐洲者討論學業,講究官制,歸而行之;中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長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源,其在此乎”?(1)根據以上材料你認為李鴻章和梁啟超對中國貧窮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別的思想?這兩大政治派別為了挽救國家的危亡,先后開展了什么運動?(3)運用所學知識概括這兩場運動分別對中國社會的近代化產生了什么積極作用?《維新變法運動》答案一、選擇題1. A 2. A 3. A 4. B 5. B 6.A 7. B 8. B 9. D 10. C 二、簡答題11. (1)光緒帝宣布變法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機日趨深重和康有為屢次上書警示。(2)戊戌變法的內容涉及經濟、軍事、文化教育、政治方面。(3)戊戌變法最主要的作用是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有利于社會的進步。(4)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①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極力反對,頑固派的力量過于強大;②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12.本題考查的是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1)李鴻章和梁啟超對中國貧窮和落后原因的分析的不同:李鴻章認為這個的貧窮和落后是因為科學技術不及西方;梁啟超則認為是中國的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2)材料一代表了洋務派的思想,材料二代表了維新派的思想。為了挽救國家的危亡,洋務派開展了洋務運動,維新派開展了戊戌變法。(3)這兩場運動的積極作用:洋務運動開始了中國的近代化,戊戌變法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課件31張PPT。8.3.1維新變法運動人教版歷史與社會 八年級下新知導入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進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帝國主義列強更加認為中國是一塊可以任其宰割的肥肉。新知講解(一)瓜分狂潮小太陽,代表日本,氣焰囂張,把我國的福建作為它的勢力范圍。北極熊,代表俄國,將整個長城以北和新疆作為它的勢力范圍;虎,代表英國,吞食我最富庶的長江流域作為勢力范圍;德國,象一條七寸毒蛇一樣把我國的山東緊緊纏住狂奔亂跳的大青蛙,代表法國,一舉伸向我兩廣、云南新知講解圖的東南部還有一只禿鷹正向中國飛來,它代表美國,是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遲到者”,但它不會吃其它帝國主義國家殘羹剩飯就善罷甘休,而是另有企圖和陰謀的……新知講解(二)維新運動的興起公車上書 漢代用公家的馬車接送被選拔的讀書人赴京,后來就以“公車”作為進京應試舉人的代稱。新知講解(1)背景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亡國滅種的危機之中,清朝政治制度的腐朽已經到了不可不變的地步。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逐漸覺醒,要求改變現狀的呼聲越來越高。新知講解1895年恰好是舉辦三年一次的會試,康有為、梁啟超一起到北京赴考,共同領導了這場轟動全國的上書請愿活動,過去“公車”是舉人的代稱,康有為等人是舉人,所以歷史上稱這次事件為“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時務報》時務學堂 強學會《萬國公報》《國聞報》(2)資產階級積極宣傳維新思想①梁啟超在《時務報》中提出要學習西方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②嚴復翻譯《天演論》用達爾文的進化論來闡述變法主張,變則強,不變則亡③維新派在各地創辦學會、報刊新知講解?啟發民智、制造輿論?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的改良思想?維新變法的新局面逐漸形成議一議閱讀P103最后一段議一議資產階級維新派這些宣傳維新變法思想的活動起到了哪些作用?新知講解 ——《定國是詔》注意這個“是”,是“是非”的“是”,而不是“事情”的“事”。“國是”是指國家的基本政策方針。頒布《定國是詔》,標志著變法的開始,也是“百日維新”的開始。(三)戊戌變法6月11日,光緒帝頒布了什么?新知講解從6月11日這天開始到9月21日,光緒帝先后頒布了一系列變法詔書,1898年6月戊戌變法開始的標志 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新知講解1898年光緒帝頒布的上諭1、戊戌變法的內容課堂練習慈禧太后發動政變2、戊戌政變 慈禧在變法詔令頒布的第四天,就威逼光緒帝一天內連發三道諭旨。(2)她把軍權掌握在自己手里,派她的親信榮祿擔任直隸總督,統率北洋軍隊,以控制北京和天津的局勢。(1)先把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的職務免去了,這等于砍掉了光緒帝的左右手;新知講解(4)慈禧還加強警戒,并派人監視皇帝的一舉一動,氣氛一下子就緊張起來。(3)她重新抓住了用人權。社會上紛紛傳說慈禧會利用九月天津閱兵的機會,發動政變,廢掉光緒帝。這情況光緒也察覺到了,他兩次寫密詔給康有為、梁啟超商量對策。康有為、梁啟超看了密趙束手無策,抱頭痛哭。他們商議后認為掌握一部分軍權的袁世凱是唯一可能爭取過來的力量。新知導入維新派把全部賭注押在袁世凱的身上。讓他帶兵進京,保護皇帝。那么,袁世凱是否不負所托呢?新知講解維新派依靠光緒帝以慈禧太后為首(掌握實權)想爭取袁世凱保護光緒帝袁世凱統帥新建陸軍投靠頑固派新知講解——袁世凱是個看風使舵的老狐貍,他出賣了維新派。接到密報,慈禧趕回皇宮,在9月21日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宣布重新“親政”。百日維新最終失敗。3、戊戌變法的結果新知講解“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弟、楊深秀、康廣仁.譚嗣同殉難新知講解4、 百日維新的原因資料 變法極大地觸犯了封建頑固勢力的切身利益,如“廢八股取士”堵住了他們的入仕之道;“取消多余衙門和無用官職”將一部分舊官僚失去官職,另一部分沒有官職的舊官僚也會產生反應。分析為什么會失敗?歸納總結(1)19世紀90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僅僅是初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不夠強大。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維新派勢力太小。相比較,封建頑固派勢力就強大得多了。(2)在變法過程有沒有發動人民群眾。相反,他們依靠既無實權也無軍權的皇帝 。新知回顧 1、光緒帝為什么下決心實行變法? 2、變法開始的標志是什么?結束的標志是什么?主要內容是什么? 1898年6月-9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主要內容涉及軍事、經濟、政治、文化方面《馬關條約》簽訂后,中國陷入被列強瓜分的狂潮中,民族危機日益深重,國力衰弱,面臨亡國的嚴重危機,光緒帝也將成為亡國之君。所以他痛下決心實行變法。新知講解3、變法措施為什么會在守舊官員中引起極大的震動?4、戊戌變法為什么會失敗?影響是什么?觸犯了以慈禧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封建頑固勢力的強大。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兩半社會的中國行不通。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課堂總結維新變法運動拓展提高1.假如你是一位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當看到聽到戊戌變法的法令時,你最贊同的是( )A. 設鐵路礦務局 B. 允許官民上書言事C. 取消旗人特權 D. 擴建海軍B拓展提高2. 1898年1月的一天,有一位清朝官員曾用這樣一番話教訓康有為:“你老是變法呀,變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變的!”據此你判斷這位官員應是哪一個派別的代表( )A. 頑固派 B. 維新派C. 革命派 D. 洋務派A拓展提高3.以下不屬于民國政府時期社會習俗方面巨大變化的是( ) A. 廢除科舉制度B. 強令男子剪掉辮子C. 中山裝成為那時最具特色的服裝D. 革除“大人”“老爺”等稱呼A拓展提高4.京師大學堂的設立與下列哪位皇帝有關( ) A. 道光帝 B. 同治帝C. 宣統帝 D. 光緒帝D板書設計維新變法運動(一)瓜分狂潮(二)維新運動興起(1)背景(2)過程及影響(3)主要內容(三)百日維新1、戊戌政變2、百日維新的失敗作業布置完成練習冊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3.1維新變法運動(教案).doc 8.3.1維新變法運動(練習).doc 8.3.1維新變法運動(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