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7年級下冊歷史第18課學習目標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知道冊封達賴和班禪與設置駐藏大臣;知道西北邊疆的鞏固。認識臺灣,西藏,新彊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過填圖,了解清代疆域的四至。搜集和編寫康熙維護國家統一的事跡,用史實說明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意義復習舊知1.1616年()統一了女真各部努爾哈赤2·(),皇太極繼位1635年3,()改國號為清1636年引導清朝時期,中國版圖版圖遼闊,邊疆地區控制自然較弱,統治者該怎么辦?自主學習朝代 區域 區域的設置 重大事件 結果 新課講解清朝對全國的統治清朝統治者進入北京后,以北京為都城,清軍隨后南下,消滅了明朝政權的殘余勢力和各地反清力量條件:在政治上: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維護政治上的大一統在思想上;推崇儒家學說,繼承了歷代文化傳統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名森,表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東寧王朝的開國君王。鄭成功原為中國南明政權的大將軍,因蒙南明紹宗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又因蒙南明昭宗封延平王,稱“鄭延平”。尊稱“延平郡王”、“開臺尊王”、“開臺圣王”等。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后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借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1661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并大力發展生產,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后,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臺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鄭成功觀看視頻,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的過程明朝末年,荷蘭殖民者趁明朝國勢衰敗之機,出兵侵占了我國寶貴臺灣,在臺灣實行殖民統治1661年,鄭成功率領25000名將士,乘坐400艘艦從金門,橫渡臺灣,抵達臺灣鄭氏軍隊vs荷蘭軍隊1662年2月,經過8個月的圍攻,苗荷蘭殖民者長官被投降。至此,被荷蘭侵略者占據38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荷蘭軍隊分水陸兩路反功占據重要渡口,包圍清軍vs鄭氏軍隊清王朝在穩定了對內的統治,決定對臺灣用兵鄭氏軍隊戰敗1683年,臺灣歸入清朝版圖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朝代 區域 區域的設置 重大事件 結果 清 臺灣 臺灣府 鄭成功收復臺灣 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結合以前所學的歷史知識,說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1.三國時期,孫權派衛溫率船隊到達夷州2.隋煬帝時,三次派人去流求3.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4.1683年,臺灣歸入清朝版圖5.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6.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清圣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 。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復臺灣(鄭氏臺灣)、親征噶爾丹、保衛雅克薩(驅逐沙俄侵略軍),以尼布楚條約確保清王朝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控制,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康熙帝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學者尊為“千古一帝”,廟號圣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后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弘歷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弘歷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弘歷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并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弘歷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并拓廣了領土,并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占領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弘歷在位期間,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如京劇就形成于乾隆年。清廷對西藏地區有效管轄皇帝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駐藏大臣1653年1727年1713年平等平等噶廈1751年外交 軍事 轉世活動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中央政府冊封冊封有效的加強了對西藏的管理思考,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根據歷史說明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時,金城公主入藏元朝時設置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西藏政府整個西藏都是都是中國主權范圍內,西藏的一切英國殖民者不為所動中央政府朝代 區域 區域的設置 重大事件 結果 西藏 駐藏大臣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 欽定藏內善后章程 有效的加強了對西藏的管理 鞏固西北邊疆我國西北天山以南的廣大地區稱為“回部”觀看平定準噶爾,了解主要過程在俄國的唆使下,發動叛亂,康熙皇帝親征。平定了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回部形成割據勢力,乾隆時期出兵討伐,設置伊犁將軍康熙帝乾隆時期1771年,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說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唐朝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元朝時設置北庭都元帥府朝代 區域 區域的設置 重大事件 結果 西北 伊犁將軍 平定準噶爾 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雅克薩之戰觀看視頻,了解主要內容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1685年年和1686年,康熙命令清軍兩次進攻大清皇帝欽差分界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索額圖,內大臣一等公都統舅舅佟國綱,都統朗談,都統班達爾善,鎮守黑龍江等處將軍薩布素,護軍統領瑪喇,理藩院侍郎溫達;俄羅斯國統治大俄、小俄、白俄暨東、西、北各方疆土世襲獨裁天佑君主約翰·阿列克歇耶維赤及彼得·阿列克歇耶維赤欽差勃良斯克總督御前大臣費岳多·鄂斯塔斐耶維赤·烏拉索夫,總主教謝門·克爾尼次克,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兩國使臣會于尼布楚城附近,為約束兩國獵者越境縱獵、互殺、劫奪滋生事端,并明定中俄兩國邊界,以期永久和好起見,特協議條款如下:①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于中國,嶺北屬于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額爾古納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于北岸。②雅克薩地方屬于中國,拆毀雅克薩城,俄人遷回俄境。兩國獵戶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則捕拿問罪。十數人以上集體越境須報聞兩國皇帝,依罪處以死刑③此約訂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罷論。自兩國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納,并應械系遣還④雙方在對方國家的僑民"悉聽如舊"⑤兩國人帶有往來文票(護照)的,允許其邊境貿易⑥和好已定,兩國永敦睦誼,自來邊境一切爭執永予廢除,倘各嚴守約章,爭端無自而起。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進行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 尼布楚條約為什么清朝能大敗沙俄?回憶視頻和課本93頁1.這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得到了人們的支持2,清軍決策正確3.清軍對統治者嚴厲的懲罰朝代 區域 區域的設置 重大事件 結果 雅克薩 雅克薩之戰 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進行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 尼布楚條約 西伯利亞蔥嶺太平洋南海諸島巴勒喀什池喜馬拉雅山脈外興安嶺,庫頁島臺灣和附屬島嶼課后練習1.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連橫《臺灣通史》說這句話的是開臺圣王a,鄭和b,鄭成功c,衛溫d,隋煬帝a2,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進行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 尼布楚條約3,康熙帝,設置設置伊犁將軍f朝代 區域 區域的設置 重大事件 結果 臺灣 臺灣府 鄭成功收復臺灣 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西藏 駐藏大臣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 欽定藏內善后章程 有效的加強了對西藏的管理 西北 伊犁將軍 平定準噶爾 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雅克薩 雅克薩之戰 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進行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 尼布楚條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平定準噶爾_標清.mp4 第18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mp4_標清.mp4 部編版7年級下冊18課.pptx 雅克薩之戰_標清.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