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8年廣東高考政治預測專題黃錦強 (2007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優秀德育課教師”雙稱號)(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政治學科帶頭人,高級教師)2007年廣東省高考政治試卷突出反映了新課標理念,命題以基礎與能力并重,引導考生以正確的思維方式觀察和思考身邊的各種重大經濟、政治、文化現象。注重對考生學習和發展潛能的考查,在能力考核過程中,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一、07年試卷特點分析1.各模塊題目分布較均勻,緊扣《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命題,體現高考命題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題型內容單選題共26小題多選題共8小題簡答題共3小題辨析題共2 小題論述題共2小題分值共150分時事政治714經濟生活42132政治生活62129文化生活321133哲學生活62135選修內容27整套試題形式較為豐富,穩中有變、穩中求新,除了把漫畫題設置為簡答題外,尤其注重對圖表題(第9、27、41題)的考查。試卷有單選題、多選題、簡答題、辨析題、論述題等五種題型,與以往試卷結構保持了一定的穩定性,僅在不定項選擇題中作了一些調整。全卷涉及的知識點(含時事)共90多個,涵蓋政治學科四個必修模塊的所有單元,體現了穩定性與變動性的統一。2.強化主干知識,突出能力運用。全卷注重考核考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所考查的都是學科的主干知識。如第8、16、22、23、39等題,就是直接考查課本主干知識。此外還通過選取生活中的實際情景進行設問,考查考生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描述與闡述事物、論證與探究問題的能力, 如第40、41等題。3.關注社會熱點,時代氣息濃厚,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如第10、27、28、29、31、40等題。內容涉及商品房價格、城鄉收入差距、中國入世五周年、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社會熱點。全卷試題大都以現實的社會生活為背景,體現了生活化的特色。4.注重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適度加大了對文化生活的考查力度,著力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課標理念。如第21題,以嶺南特色的音樂曲目為背景,考查考生的人文素養;如第17、19、34等題,分別從人生價值的實現、知識與道德的關系、正確交友等方面,對考生進行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5.注重考查思想方法和綜合能力。如第37題通過對“影視翻拍”文化現象的評價等內容,考查考生運用歷史的、辯證的、階級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比較和解釋有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現象的能力。此外還分別設計了要從政治學、哲學角度對材料進行分析的題目,要求考生根據跨章節的不同知識點來回答,如第38、40、41等題。 二、試卷不足之處1.廣東地方特色稍顯不足。整套試卷只有兩題提到了廣東,一個是第21題: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廣東人民創作了《賽龍奪錦》、《旱天雷》……另一個是第41題:材料l:2001年-2005年廣東省能源消費變動狀況……作為自主命題的省份,僅有兩題顯然是不夠的。2.對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考查不夠。一是沒有專門的探究性題目,在這方面不如江蘇、上海的高考試題出的好。二是考查力度不夠,雖然在第40、41題有所體現,但是沒有系統的考查考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3、部分題目與社會熱點的結合度偏低。如第8、16、23、39等題,由于高考不回避熱點,特別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可以加大對社會熱點的考查力度。三、08年廣東高考命題趨勢預測1.堅持總體相對穩定,但穩中有變的原則,實現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轉變,試題具有較強的區分度,體現選拔性相信明年高考政治試題會在命題思路、題型和風格上基本保持穩定,以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命題基本思路是既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又有利于推進高中新課改。題型和風格不會有多大的變化,同時試題選材將更加典型、立意更加新穎、視野更加開闊、思路更加暢達、設問更加靈巧、邏輯更加嚴謹。今后的試題既能較好地測試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可能突出考查程序性知識,更為重要地是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有力地克服學生死記硬背知識的現象。另外追求區分度,體現選拔性。 2.試題以知識的主干化、網絡化主體,更加注重政治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的考查,凸顯試題的基礎性新課程標準政治科考試注重考查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從廣東卷的命題范圍涉及新課程四個必修和《國家和國際組織》、《經濟學常識》兩個選修的內容,知識內容多,考查面廣。因而試題在知識點的選擇上,必然著重考查主干知識,突出體現試題的基礎性。區分度高不等于試題就一定難,如果試題過難,恰恰沒有了區分度。廣東卷涉及的知識點90個(含時事),涵蓋政治學科四個必修模塊的所有單元,所考查的是學科的所有知識。尤其注重考生對知識體系的掌握情況,要求考生能根據材料和設問跨章節地靈活調用“知識庫”中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重新整合知識點,生成符合要求的答案。因此,試題的基礎性也不等于死記硬背課本知識點。 ?3.試題繼續堅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貼近學生生活,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08年廣東高考政治試題將更加完全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緊密聯系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試卷把理論觀點的考查寓于學生的社會生活之中,貼近學生生活,將繼續保持選材來自學生身邊的生活特點,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識,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引導學生通過關注生活,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和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這種試題既是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考查,又是對生活、實踐的指導和關照。學生從被動的答題者變成了主動的探索者,體現親身體驗的快樂。當然這種對生活的關注還表現在關注經濟生活,關注國家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4.試題仍然堅持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增強探究性,加大開放性力度試卷將在繼承往年高考命題的基礎上,追求高考改革意識與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一致。無論在設問形式上、還是在答案的設置上,都會有一定的探索和創新。力求并加大試題探究性和開放性的力度,是政治高考命題的基本趨勢。開放性試題不僅內容具有豐富性,解法具有探索性,思維具有發散性,答案具有多元性,效能具有創造性,而且考查的目標直接指向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在回答這些探究性和開放性的試題時,以所學知識為依托,發揮豐富的想象,展示自己獨特的個性與視角,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在考試中增進與體驗健康的情感。5.堅持開發地方考試資源,著力體現地方特色,營造親切的地域文化氛圍 廣東試題注意開發廣東的考試資源,大量選取反映廣東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采取的重大舉措和取得成就的素材,利用校本課程特別是研究性學習課程開發的成果,創設情境設計問題。這種設置凸現親和力,會拉近試題與考生的時空距離。可以預料,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展開,校本教材、鄉土教材在教學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地方資源將是命題的重要素材之一。 6.試題堅持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運用圖表設置新情境,力求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科學精神的本質在于求真,即正確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主觀和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人文精神的本質在于求善,即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08試卷將更好地體現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尤其會突出科學發展與奧林匹克精神、眾多民族精神的結合。史料、圖表和漫畫是命題專家設置問題新情境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這樣既可以充分體現政治的學科特色,又可以增加試題的可讀性和形象性。四、對08年高考備考的幾點建議首先要打牢基礎,注重知識整合,提高綜合探究能力。綜合能力測試突出能力目標,但必須以扎實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作為鋪墊。因此,在平時的學習中必須加強對基本概念、原理的準確理解和把握,提高運用基本原理概括、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以此為基點,對內對外發散聯系,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構筑學科內知識體系,以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其次要培養學生關注熱點、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注重與課改精神和廣東地方特色相結合。加強自身的綜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高考試題的題干均運用“新情景”編制,這就要求考生們平時必須要關注時政,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有關理論知識,分析社會生活的現實問題和自己成長中的實際問題,以提高對時事政治的敏感性。如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香港回歸10周年、建軍80周年、十七大的召開、北京奧運會等社會熱點,都要會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因此要特別加強第二輪的復習,將熱點專題進行擴展。 再次要掌握必要的解題方法和技能。在把握扎實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掌握必要的解題方法就尤為重要。平時老師上課是理論聯系實際,而考試則是實際聯系理論。為此,就必須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和技巧。如材料式試題一般要做到以下四點:讀懂材料(包括確定中心、分出層次);讀懂設問(包括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聯系知識(材料與問題所需原理、知識點);組織答案(將課本知識與材料相對照整合出答案)。 最后試卷的答案語言要科學規范。在高考考查的五種能力中,其中一層就是要“恰當使用經濟、哲學和政治術語,條理清楚、邏輯嚴密地予以表述”。學生組織答案的語言只有向教材語言或時政術語回歸,才能避免出現語言不規范、表述不準確等現象。特別是在計算機輔助閱卷的情況下,答題規范顯得尤其重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