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8年高考時事熱點 中俄總理第12次定期會晤和俄羅斯“中國年”閉幕 熱點材料:應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祖布科夫邀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于2007年11月5日至6日對俄羅斯聯邦進行正式訪問。11月6日在莫斯科舉行了中俄總理第十二次定期會晤。溫總理還與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舉行了會見。2007年11月6日晚,“中國年”閉幕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大禮堂隆重舉行,溫總理和俄羅斯總理祖布科夫共同出席。“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合作促進發展。讓我們兩國人民攜起手來,共同開創中俄睦鄰友好關系的美好未來。”溫總理發自肺腑的講話道出了中俄兩國民眾的心聲。由中國音樂家精心奉上的華彩樂章,為歷時一年的俄羅斯“中國年”畫上了圓滿句號。中俄“國家年”雖然結束,但其倡導的“世代友好,攜手共進”精神將世代相傳,它所創造的兩國合作新模式將成為中俄關系的寶貴財富,為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知識鏈接:一、政治學科1、經濟常識:經濟全球化、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必須面向世界。2、哲學常識:一切從實際出發、聯系、發展和矛盾觀點。3、政治常識:國家職能與國家性質、國家利益、建立國際新秩序、和平與發展、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點。 二、歷史學科 1.了解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與中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的社會主義建設有哪些類似之處。2.了解二戰的轉折點出現在蘇德戰場的主要原因。3.了解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的重要意義。4.了解兩國人民友誼源遠流長的歷史。5.能源利用的發展與三次技術革命。6.石油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對國際關系和國際格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7.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石油工業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三、地理學科1.了解俄羅斯的行政區域、人口和自然地理。2.了解中俄兩國交界處的地形、自然資源和氣候特點。3.能源的分類。4.世界主要能源的分布和利用情況,世界能源問題的實質,世界能源消費構成的變化及原因。5.我國主要能源的分布、利用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我國能源的跨區域調配。6.能源利用中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7.俄羅斯的位置、疆域、資源優勢和經濟基礎。8.俄羅斯氣候和經濟的地區差異。創新練習: 2007年11月6日晚,“中國年”閉幕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大禮堂隆重舉行。俄羅斯總理祖布科夫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分別致辭。據此回答1—3題。 1.祖布科夫說,俄中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是為了造福兩國人民,促進世界和平發展與繁榮。俄方愿與中方一道,秉承“國家年”的精神,不斷鞏固和加強戰略協作,使俄中關系成為睦鄰友好的典范。祖布科夫的講話體現的辯證法觀點有 ①事物是相互聯系的,彼此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②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一層不變的事物是沒有的 ③一切從實際出發 ④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溫家寶在致辭中指出:歷時兩年的中俄“國家年”舉辦了500多項活動,加深了兩國政治互信,推進了務實合作,以其豐碩的成果在兩國關系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說明,一個國家的對外關系是由①國家性質決定的 ②國家利益決定的 ③國家力量決定的 ④國家制度決定的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俄羅斯“中國年”的成功舉辦,有利于: ①增進中俄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 ②促進中俄文明的交流借鑒③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發展 ④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鞏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7年11月6日,中國和俄羅斯6日共同發表了《中俄總理第十二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據此回答4—6題4.早在1689年,中俄就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對這個條約表述正確的是因條約不公正,雙方進行雅克薩戰役 ②將外興安嶺劃定為中俄東段邊界 ③乾隆帝同意中國代表團做些讓步 ④這是中俄雙方第一個邊界條約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5.1949年底,中蘇又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所產生的最深遠的意義是A 加強了中蘇兩國的友誼 B 鞏固了中蘇兩國的團結C 有利于中國經濟的恢復發展 D 打破了帝國主義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6.下列事件或活動中,蘇聯對中國歷史起到促進作用的有①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② 第一次國共合作 ③遵義會議 ④ 第二次國共合作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②③④俄羅斯作為中國的友好鄰邦,具有獨特的自然特點。回答7—9題7.下面關于俄羅斯的氣候類型表述正確的是 ①大部分地區處于北溫帶,氣候多樣,以大陸性氣候為主 ②遠東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 ③大部分地區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 ④溫差普遍較小,1月平均溫度為—1℃到-27℃,7月平均溫度為1℃到17℃。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8.俄羅斯與我國東北地區僅一江之隔,又有鐵路相通。歷史上兩國就有密切聯系。“一江”是指A.鴨綠江 B.圖們江 C.烏蘇里江 D.黑龍江9.2007年是俄羅斯“中國年”、十月革命90年。讀圖和資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俄羅斯兩大經濟地帶(以烏拉爾山為界)的基本經濟指標(%)經濟地帶面積人口工業產值農業產值科技力量能源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淡水資源水力資源農業用地東部752120205907080949510西部25798080951030206590材料二:1991年12月27日,前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在德國電視二臺發表談話時表示,對蘇聯的解體感到“羞愧”和“恥辱”。烏克蘭總統克拉夫說:“造成蘇聯今天的局面是誰的錯?誰應該受到責難?蘇聯的解體是從公開性時期開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獨立報》則直接指出:“是的,戈爾巴喬夫造成了蘇聯的混亂,毀壞了這個帝國。” ——摘自王斯德、錢洪主編的《世界當代史》材料三: 中俄互辦“國家年”活動,是雙方為推動兩國關系不斷發展和兩國人民世代友好而采取的重大步驟,目的是深化友誼、密切合作,推動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邁上新臺階。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活動,充分體現了兩國合作健康、快速發展的主旋律。今天的俄中關系堪稱睦鄰友好與相互尊重的典范。俄中關系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兩國的現代化進程。 (1)俄羅斯東部面積大,人口少的原因是什么? (2)俄羅斯東部地帶能源、礦產、森林、水力資源豐富,但工農業產值低的原因是什么? (3)蘇聯解體的原因是什么? (4)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對世界政治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5)中俄之間貿易的互補性有哪些?(6)簡述中俄互辦“國家年”活動的政治經濟意義。參考答案:1、C 2、B 3、A 4、D 5、D 6、C 7、B 8、D9、(1)西部受西風影響,氣候溫和濕潤,適宜農作物生長,東部受西伯利亞高壓影響,氣溫低,夏季無霜期短、不適合農作物生長。俄羅斯是歐洲國家,歷史上人口主要居住在西部。 (2)氣溫低,不適合農作物生長,人口少,工業城市少,多數資源運往西部大城市。 (3)體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長期錯誤得不到糾正,積累了許多矛盾和問題,造成嚴重的經濟困難引起社會、政治危機;共產黨腐敗變質和脫離群眾;戈爾巴喬夫改革,造成蘇聯的混亂;西方的“和平演變”等。 (4)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冷戰格局結束,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發展,現在是一超多強的政治格局。(5)俄羅斯是資源大國,可向中國出口資源,尤其是能源,俄羅斯也是科技大國,可向中國出口先進技術,中國加工業、制造業發達,可向俄羅斯出口家電、服裝、日用品、普通機械產品,以及各類農產品,兩國貿易互補性很強。(6)中俄互辦“國家年”活動,是雙方為推動兩國關系不斷發展和兩國人民世代友好而采取的重大步驟,目的是深化友誼、密切合作,推動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邁上新臺階。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活動,充分體現了兩國合作健康、快速發展的主旋律。今天的俄中關系堪稱睦鄰友好與相互尊重的典范。俄中關系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兩國的現代化進程。“國家年”活動是極為重要、規模宏大、影響廣泛的系統工程,這一舉措將為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相互理解發揮重要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