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加大環境整治力度 共享綠色美麗中國中考命題熱點追蹤材料一、2019年4月14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以及慕尼黑博覽集團聯合主辦的2019中國環境技術大會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的主題是“創新升級產業重塑 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材料二、2019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材料三、2019年2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志第3期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材料四、2018年9月14日《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對外公布。這是未來三年北京大氣治理的綱領性方案。行動方案提出,從2018年至2020年,本市將以細顆粒物PM2.5治理為重點,以精治為手段、共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聚焦柴油貨車、揚塵、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重點防治領域,優化調整運輸結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中考命題觀點提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與大自然做朋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使我們的國家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堅持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綠水青山是指環境、自然價值和生態效益,金山銀山是指發展、經濟價值和經濟效益。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中考命題預測1.什么要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 ①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②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需要;??? ③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 ④可以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護資源和環境;??? ⑤有利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2.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文明不相符合的行為???? ①環境方面:亂排污水,亂放廢氣,亂砍濫伐,破壞植被,隨意焚燒秸稈,亂丟垃圾等;②資源方面:舌尖上的浪費,盲目消費,虐殺野生動物,浪費資源能源等。??? 3.在堅持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中,我們青少年應該怎么做???? ①認識資源環境形勢的緊迫性,宣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及重要意義。提高自己的資源、環境意識;??? ②自覺遵紀守法,參加環保公益行動,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③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節約用水用電,多坐公交,紙張雙面用,愛護花草,不做污染環境的事,守護好我們共有的家園等;? ?? ④自覺與身邊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4.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說明了什么?①我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②我國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③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我國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5.國家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有何意義?①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②有利于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③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④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6.怎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國家:①加強宣傳,提高公民和企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倡導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生活;②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嚴厲打擊破壞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大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力度;③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鼓勵科技創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④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對外合作交流,借鑒發達國家的環境技術,努力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社會:①加強道德和法律知識的宣傳,大力倡導勤儉節約的美德;②提倡健康文明和綠色消費,在全社會形成節約的社會風氣;③發揮輿論和有關部門的監督職能,譴責鋪張浪費的行為。企業:①加快環境科技的研發、推廣和應用;②加強對節能減排措施的科學研究,用新技術、降低能耗,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公民:①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節能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②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③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注重環保購物,倡導綠色消費;④積極參與各種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宣傳活動,積極同各種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作斗爭。7.請你用幾個詞語描繪一下“打好藍天保衛戰,重視生態環境治理”的措施貫徹落實以后我國的未來景象?天更藍、地更凈、水更清;鳥語花香;山清水秀;春光明媚;綠樹成陰、湖光山色;江山如畫、明月清風等。8.你的家鄉在“藍天保衛戰,生態環境治理”中存在哪些不美麗的現象? 亂砍濫伐、亂丟垃圾、浪費水電、白色污染、霧霾天氣等。9.學校生活中存在哪些與“藍天保衛戰,生態環境治理”不一致的現象?浪費水電現象、浪費糧食、亂扔垃圾等。10.“打好藍天保衛戰,重視生態環境治理”的廣告語、宣傳語。打好藍天保衛戰,重視生態環境治理,從我做起;打好藍天保衛戰,重視生態環境治理,人人有責;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利國利民。11.為讓空氣質量全面達標,你有哪些好建議?推廣潔凈燃料;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汽車尾氣無害化排放;控制煙花爆竹燃放和秸稈焚燒;等。12.請你暢想美麗中國的社會圖景。人居環境更加優美、物產豐饒資源豐富、生態平衡、公眾的節能環保意識顯著增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低碳經濟發展、低碳生活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等。13.請為建設“美麗中國“擬定幾條宣傳標語。①山要綠起來,人要富起來。②美麗中國人人共建,中國美麗人人共享。中考命題熱點精練1.2019年4月29日,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將拉開帷幕。它是世界各國園林園藝精品、奇花異草的大聯展。是以增進各國的相互交流,集文化成就與科技成果于一體的規模最大的世界園藝博覽會。我國可以( )①分享中國綠色發展經驗,樹立綠色發展形象②引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綠色生活方式③倡導人與園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④展示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主導地位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國辦印發方案,選擇10個左右的城市,試點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無廢城市”。這體現的國策是( )A.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B.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C.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D.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3.習主席說: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要“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就必須( )①堅持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②杜絕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③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 ④把環境保護作為當前的中心工作來抓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4.北京春季綠化造林即將拉開帷幕。2019年,全市計劃完成新增造林綠化25萬畝。城市外圍的大尺度綠化空間建設是今年造林的一大特點;生物多樣性要求也更加突出,大尺度森林濕地擬限制人類活動的區域,形成近自然的“原始林”。北京市大力增加綠化造林面積說明( )A.我國的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B.保護環境的最主要任務在城市 C.將保護環境作為當前工作的中心 D.堅持人與自然、經濟與環境和諧發展 5.近日,從國家林業局獲悉:我國將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到2035年達到26%、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這一舉措的主要意義是( )①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建設美麗中國②建設生態文明、維護生態安全的需要③為人類的生存和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自然資源 ④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游消費需求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6.2019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考察,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先植綠、后建城,是雄安新區建設得一個新理念。良好生態環境使雄安新區的重要價值體現。“千年大計”,就要從“千年秀林”開始,努力接續展開藍綠交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畫卷。強調“先植綠、后建城”意義在于( )①堅持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基本國策②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貫徹綠色發展理念③加快創建國家智慧城市部署④積極落實“碧水藍天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318國道川藏段從成都直通拉薩,沿途風景優美,被譽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吸引著各地游客驅車前往,但一些自駕游游客在318國道上亂扔垃圾,讓“最美天路”垃圾成災。對此,網友建議這些游客要( )A.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B.踐行綠色理念,自覺保護環境 C.參與法規的制定、修改,堅持依法治理環境 D.提高自身素養,懲治亂扔垃圾的現象 8.據新華社2018年12月7日報道:綠色的奇跡一改革開放40年變遷系列述評生態篇,這40年,中國綠色版圖不斷擴大。從12%到21.66%,森林覆蓋率幾乎翻了一番。這40年,綠色發展理念根植人心-從“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美麗中國成為共識。創造綠色奇跡的原因在于( )A.保護環境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必須堅持 B.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現階段的主要任務 C.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國永續發展根本大計 D.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9.庫布其沙漠是我國第七大沙漠,目前庫布其綠化面積3200多平方公里,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為當地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這啟示我們( )①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②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增強環保意識③沙漠綠化是中心工作④保護改善環境,就是提升發展的質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18年10月15日,在深圳舉行的2018森林城市建設座談會上,我省濮陽市、駐馬店市、南陽市和廣東省深圳市、河北省秦皇島市等27個城市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截至目前,全國國家森林城市”已達165個,我省獲得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的省轄市達到14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一,這表明我省( )A.落實以生態建設為中心 B.堅持綠色發展基本國策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升 D.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11.材料一: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2019年2月,美國航天局根據衛星數據進行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首。在中國的貢獻中42%來自植樹造林,32%為種植農作物。材料二:來自沂蒙山區的全國人大代表李樹睦說:“通過發展林果產業,綠色不斷增多,不僅給荒地蓋上‘綠被子’,還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這是老鄉們重要的幸福來源。”材料三:綠色的校園,環保的種子正在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一張張五彩斑斕的板報堂堂生動有趣的講座,讓我們知道了使命與職賁,更讓我們銘記:相約。(1)根據材料回答,全球變綠的中國貢獻來自什么?(2)中國在全球變綠的貢獻比例居首,得益于我國堅持了什么基本國策?(3)全國人大代表李樹睦的話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4)“守望綠色,是一種執著”,結合學生自身實際談一談如何守望綠色,建設綠色校園?(要求寫出兩種具體做法)12.【踐行綠色理念 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 4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前進道路上,我們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我們偉大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讓人民生活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之中。(1)為什么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2)為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我們中學生能做些什么?13.材料一 2019年3月18日上午,聊城市第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正式開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9年聊城市要強力推進民生改善,共享高質量發展新成果,著力補齊民生短板,不斷提高城鄉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推動幸福聊城建設。(1)假如你是聊城市市長,為更好的解決民生問題,推動幸福聊城建設,你會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材料二 2018年7月12日上午9點在市政府520會議室召開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任務協調會。主要任務是在研究國務院印發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基礎上,確定《聊城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附表中各項工作任務的責任部門及措范。(2)改善空氣質量,建設美麗聊城我們中學生應該怎樣落實環保行動?參考答案1-10 BAADA BBCBD11.(1)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生態文明。(2)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3)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回答出任意兩個方面即可滿分,或者言之有理,符合題意也可酌情給分)(4)不攀折花草樹木,不踐踏草坪;垃圾分類處理;廢舊書紙、飲料瓶變賣;垃圾投放到指定點。12.(1) ①我國面臨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形勢,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2分)②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于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有利于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利于建成美麗中國。共4分)(2)①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履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義務,積極宣傳。②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隨手關燈,一水多用,垃圾分類等。③積極同破壞資源環境的行為做斗爭。(每一要點(2分),共6分)13.(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斷增加丞相居民收入,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繼續貫徹實施科教興國聊、人才強聊戰略,不斷提升我市的創新能力;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切實維護公平正義;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讓人民生活的更舒心;采取有效措施,著力解決醫療、住房、教育等使館百姓生活質量的民生問題。(2)①努力學習有關知識和法規,增強環保和資源意識;(1分)②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積極宣傳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1分)③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培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習慣,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例如: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同污染行為作斗爭等等。(2分)(共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