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8.2早期文明區域 第1課時(課件+教案+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8.2早期文明區域 第1課時(課件+教案+練習)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8.2《早期文明區域》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課題 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單元 第八單元 學科 歷史與社會 年級 七年級下
學習 目標 1、通過地圖閱讀和觀察明確四大大河文明的具體位置,分析理解文明產生于大河流域的原因。 2、通過閱讀交流認識四大區域文明的誕生時間及人們的生活。 3、能夠初步了解人類文明誕生的標志。 4、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重點 四大區域文明的認識。
難點 理解人類文明誕生的標志。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師: 同學們,請觀察閱讀下面的詞語,猜一猜是哪個國家? 北非 沙漠 尼羅河 波斯灣 戰爭 兩河流域 南亞 泰姬陵 印度河 水稻 河姆渡 黃河 (學生各抒己見) 板書課題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 思考問題,展示答案。 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出課題
講授新課 一、認識區域文明 1.觀察課本圖8-17,討論:這些文明的發祥 地在自然環境上有著怎樣的共同特點。(學生各抒己見) 大河流域 的文明發祥地 2.結合圖片,分析大河流域文明發祥地形成的有利自然環境條件有哪些? (1)水源充足;
(2)大河流域的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地相 對肥沃;
(3)北半球,亞熱帶,氣候溫和,適宜人類生存,利于農作物生長。 由此可見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強。拓展提高同學們,你知道它們分別是哪四個國家的象征性建筑? 金字塔-----埃及 空中花園---巴比倫 泰 姬 陵----印度 長城----中國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 1.閱讀課本P103,結合下面圖片,說說兩河流域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學生各抒己見) 地理位置:西亞(今天的伊拉克境內) 自然條件: 氣候:干旱少雨 河流:幼發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河流水量不穩定 2.兩河流域文明的表現 (學生各抒己見) (1)兩河流域的農業生產:兩河流過,依 靠修建灌溉系統發展農業 (2)城市:原始農業出現后,開始有農業聚落,并逐漸發展成早期城市。烏魯克、烏爾 烏爾: 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始建于6000多年前。 人類早期城市之一——烏魯克遺址(5000多年前) (3)階層:社會上慢慢形成靠農夫養活的階層(手工業者、商人、祭司、書吏),國家政權、有組織的宗教、新的社會秩序初入端倪。 (4)文字:蘇美爾人圖畫文字后來演變為楔形文字。 討論:圖畫文字和楔形文字有什么區別? 圖畫文字比較直觀,容易理解;楔形文字比較抽象,但能更加自由地表達而且傳遞的信息更加豐富。拓展提高兩河流域興衰史 前3500年出現城鎮、神廟、宮殿和文字。 前1894年古巴比倫王國建立 前18世紀漢謨拉比統一 前16世紀被外族滅亡 漢謨拉比 是古巴比倫最杰出的國王.他頒布的《漢謨拉比法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系統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銘刻,除序言和結語外,共有條文282條。 三、尼羅河流域 1.閱讀課本P103,結合下面圖片,說說尼羅河流域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東非 尼羅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全長6600多千米。 2.尼羅河流域文明的表現 (1)從這副圖片,你能看出古埃及什么文明比較發達? 農耕文明 A、閱讀材料,分析問題。 材料:每年的6月,尼羅河剛出現泛 的跡象——河水呈綠色,人們就開始喜氣洋洋地聚集在河邊,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每當這時,河面上總有數不清的船只穿梭往來,人們在船上唱歌跳舞。河邊放著尼羅河神的木雕像,身穿節日盛裝的男女老幼輪流來到圣像前,恭敬地低頭表示敬意,祭司則高聲念著禱詞,畢恭畢敬地向河神祈求幸福。到了8月,當河水終于漫過兩岸堤壩淹沒大片農田時,人們還要熱火朝天地慶祝一番。 思考:在人們眼里,洪水泛濫幾乎是災害的同義詞,為什么古代埃及人反而要慶祝尼羅河的泛濫呢? 尼羅河定期泛濫,為人們耕種提供了天然肥 料,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 結合上面的圖文資料分析自然環境對古 埃及農耕文明的出現產生了什么影響? (學生各抒己見) 氣候:氣候溫和,適宜人類居住,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為古埃及農耕文明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河流:尼羅河水源充足為古埃及農耕文明的出現提供了灌溉條件。 地形和土壤:肥沃的土壤為古埃及農耕文明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2)國家的出現和統一距今5500年前后出現了國家,5000年前后國家統一。 (3) 埃及象形文字 同學們,你能猜出下面的象形文字是什么意思?埃及的象形文字產生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它同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一樣,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但這種文字最初僅僅是一種圖畫文字,后來才發展成象形文字——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種符號組成。 拓展提高太陽歷 在公園3000年代,古埃及人根據對尼羅河河水上漲和天狼星的長期觀察,制定出一種方便的歷法。他們把每年一度的尼羅河泛濫日(大約在6月15日,潮頭在孟菲斯)定為一年之開始,這一天在下埃及天狼星和太陽恰恰同時相遇在地平線上。只會的埃及人還根據尼羅河和誰的漲落和作物的生長規律,將一年分為泛濫、播種和收割3個季節,沒已集結為4個月,公12個月,每月30天。年末5天稱為“閏日”,作為節日,如此全年365天。 遺憾的是,這種歷法比現行的陽歷要少6個小時,每隔4年就誤差一天,每隔120多年將有1個月的出入。如此累進,400余年后,將會周而復始。 四、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1.閱讀課本P105,結合下面圖片,說說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 (學生各抒己見) 地理位置:南亞 自然條件: 氣候:溫暖濕潤 河流:定期泛濫 土壤:肥沃 整個南亞次大陸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 2.說說古印度進入文明時代的時間和早期文明狀況? (學生各抒己見) (1)修筑攔河堤壩、引水灌溉農田,培植出棉花 (2)出現了城市國家:摩亨佐·達羅城(現巴基斯坦及國內) (3)合作探究:結合課本106頁文字材料,討論:早期城市與現代城市相比,它們有什么異同? 早期城市與現代城市都具有一定的范圍,但早期城市的規模比較小,城墻作為邊界,而且具備軍事防御功能,現代城市一般沒有城墻。早期城市與現代城市都有公共設施,但是現代城市的公共設施更為復雜。拓展提高3700多年前,摩亨佐·達羅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整座城市變成了一片廢墟,人們稱之為“死丘”。 據推測:一場特大的爆炸和大火摧毀了古城半徑1公里內的所有建筑物,人和動物全部死亡,爆炸源于大氣中電磁場和宇宙射線的雙重作用“黑色閃電”。 五、長江黃河流域 1.討論:結合圖片,說說我國的古代文明的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長江黃河流域 地理位置:東亞 2.文明的表現: (1)大約4000年前(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 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 (2)甲骨文 3.合作探究:我國重要遺址的分布共同點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分布? 共同點:都位于大河兩岸 原因:①大河流域地勢低平,沖積平原上土壤肥沃,易于開墾和耕作; ②地處溫帶、亞熱帶,氣候溫暖,水利資源豐富,具有較好的灌溉條件,適宜發展農業。 探究合作:比較早期文明完成表格內容。拓展提高同學們,你還知道有關我國古代文明的相關資料嗎? 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有力地證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國的存在和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在三星堆文化中,青銅文明的自身文化特點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并且其影響范圍也超出了傳統的古蜀國分布的成都平原,擴散到陜南地區和江漢平原等地。 三星堆遺址及其出土文物有許許多多的神秘之處,世界各國的考古專家爭論了半個多世紀,仍有許多千古之謎至今難以破譯,以致不少外國媒體稱三星堆遺址是來自"外星人"的文化。 小組討論, 展示答案。 查閱資料,回答問題。 討論問題, 小組展示 閱讀材料,思考問題。 閱讀問題,思考問題,學生各抒己見 討論問題, 小組展示 閱讀材料,思考問題。 閱讀課本小組討論, 展示答案 閱讀課本小組討論, 展示答案 閱讀材料,思考問題。 閱讀課本小組討論, 展示答案 課前查閱資料,課題展示 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課外知識。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課外知識。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 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課外知識。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及語言的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 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課外知識。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 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課外知識。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第一課時。了解尼羅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印度河與恒河流域、黃河與長江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區域文明的興衰、交融和變遷,構成了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畫卷。文字的出現(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拼音文字等),階級、等級和國家的形成,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總結全文,整體掌握
板書 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一、兩河流域 二、尼羅河流域 三、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四、長江黃河流域 突出課文重點,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掌握課文內容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8.2《早期文明區域 》第一課時同步練習
一、選擇正確的答案寫在括號里。
1.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的兩河流域是指(  )
A. 印度河、恒河平原 B. 美索不達米亞
C. 黃河、長江中下游平原 D. 尼羅河三角洲
2.世界第一長河所孕育的文明古國是(  )
A. 古代埃及  B. 烏魯克 C. 古代印度  D. 古代中國
3.尼羅河定期泛濫的時間是(  )
A. 每年3~5月 B. 每年7~10月
C. 每年11月~次年1月 D. 1月~2月
4.象形文字最早出現在(  )
A. 埃及  B. 印度 C. 兩河流域  D. 中國
5.古代印度位于(  )
A. 東亞  B. 南亞 C. 西亞  D. 北非
6.兩河流域的居民是(  )
A. 蘇美爾人  B. 瑪雅人 C. 米諾斯人  D. 古埃及人
7.屬于古代尼羅河流域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的有(  )
①象形文字 ②金字塔 ③空中花園 ④摩亨佐·達羅城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8.早期文明區域均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它們的共同點有(  )
①地處大河流域 ②以農業經濟為主 ③地處亞非洲 ④誕生了世界性的宗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大河流域,按文明出現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黃河流域 ②尼羅河流域 ③印度河流域 ④兩河流域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②④③①  D. ②①④③
10.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是(  )
A. 蘇美爾人  B. 古埃及人 C. 河姆渡人  D. 古印度人
二、簡答題。
1.結合兩河流域的自然調節,說說此地農業生產的特點?



2.我國重要遺址的分布共同點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分布?



3.根據世界上幾個早期文明區域所處的大河流域以及文明遺存最早可追溯的時間填寫下表。
文明區域 所 處 流 域 文明遺存最早可追溯距今
古代埃及
美索不達米亞
古代印度
古代中國

四、材料分析
1.“啊,尼羅河,我贊美你,你從大地涌流出來,養活著埃及……一旦你的水流減少,人們就停止了呼吸。”
(1)這是哪個文明古國的人寫的贊美尼羅河的詩句?

(2)為什么該國人民渴望尼羅河涌流而出,定期泛濫?


2.觀察下列兩幅圖片,回答問題。

(1)圖一、圖二分別反映的是哪兩個文明古國所處的地理位置?

(2)試分析這兩個文明古國在地理上有哪些共同的有利于人類生存的特征。


(3)世界上還有哪些與其特點相近的文明古國?通過比較,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3.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及寶貴的傳統文化,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華文明一直延續至今,這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結合所學的知識,說說四大文明古國的發祥地形成的有利自然環境條件有哪些?








8.2《早期文明區域 》
第一課時同步練習答案
一、選擇題。 8. A 9. C 10. D
1.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兩河流域地理位置的了解。
2. A
解析:本題考查的對文明古國出現時間的掌握。
3.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尼羅河定期泛濫的時間的了解。時間是: 每年7~10月。
4.A
解析:主要考察學生對象形文字的了解。
5.B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古代印度位置的了解。
6.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兩河流域的歷史的理解。
7.D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尼羅河流域的文明成果了解。
8. 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早期文明區域共同點的了解。
9. 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大河流域出現的時間先后順序的了解。
時間先后: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長江、黃河流域
10.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最早種植棉花時間的了解。
二、簡答題。
1.答: 兩河流域的氣候干旱少雨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河流水量不穩定 。因此 兩河流過,依靠修建灌溉系統發展農業。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兩河流域農業特點的了解。
2.答:共同點:都位于大河兩岸
原因:①大河流域地勢低平,沖積平原上土壤肥沃,易于開墾和耕作;
②地處溫帶、亞熱帶,氣候溫暖,水利資源豐富,具有較好的灌溉條件,適宜發展農業。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我國古代文明的了解。
3.答:
文明區域 所 處 流 域 文明遺存最早可追溯距今
古代埃及 尼羅河流域 6 000年
美索不達米亞 兩河流域(或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5 500年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河 4 500年
古代中國 黃河、長江 4 000年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個區域文明發展的了解。
3、材料分析
1. (1)古埃及人。
 (2)尼羅河定期泛濫,會為河谷耕地帶來天然的肥料——淤泥。每當河水退卻后,古埃及人在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從而使古埃及成為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明的了解。
(1)材料中尼羅河提示我們,這個估計應該是埃及。
(2)根據課本內容可知尼羅河定期泛濫,為人們耕種提供了天然肥
料,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
2. (1)圖一是古代埃及,圖二是古代印度。 
 (2)共同點:都誕生在大河流域,大河的水資源比較豐富,有利于農業的產生與發展,有利于人類在大河流域定居、生活,從而產生了文明。 
 (3)古代中國。這說明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大都產生于自然環境優越的大河流域。可以看出自然環境對人類的影響很大,當人類弱小的時候,自然環境起了決定作用。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明的了解。
(1)考察學生識圖能力,此圖為兩河流域。
(3)分析兩河流域文明與尼羅河流域文明的共同點,結合課本知識回答即可。
(3)考察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3.答案:分析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大批集中在北半球的大河流域,是因為水源充足大河流域的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地相對肥沃;北半球,亞熱帶,氣候溫和,適宜人類生存,利于農作物生長。由此可見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強。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人類文明的發源地的理解。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8.2 早期文明區域
第一課時
人教版 七年級下冊
埃 及
伊拉克
印 度
中 國
沙 漠
北 非
尼 羅 河
黃 河
水 稻
河 姆 渡
波 斯 灣
兩河流域
戰 爭
南 亞
泰 姬 陵
印 度 河
猜一猜
新知導入
閱讀下面的詞語,猜一猜是哪個國家?
討論:結合圖片說說,這些國家的文明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新知講解
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大河流域 的文明發祥地

北緯40°

北回歸線

1.觀察課本圖8-17,找到早起的幾個文明區域,分析討論這些文明的發祥地在自然環境上有著怎樣的共同特點。
鳥瞰大河流域
新知講解
一、認識區域文明
2.結合圖片,分析大河流域文明發祥地形成的有利自然環境條件有哪些?
新知講解







N400
N300
N200

新知講解
(1)水源充足;
(2)大河流域的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地相對肥沃;
(3)北半球,亞熱帶,氣候溫和,適宜人類生存,利于農作物生長。
由此可見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強。
空中花園
金字塔
泰 姬 陵


同學們,你知道它們分別是哪四個國家的象征性建筑?
拓展提高
埃及
巴比倫
印度
中國




古巴比倫
拓展提高
新知講解
二、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
幼發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地理位置:西亞(今天的伊拉克境內)
1.閱讀課本P103,結合下面圖片,說說兩河流域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古巴比倫
新知講解
氣候:
河流:

自然條件
干旱少雨
幼發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河流水量不穩定

新知講解
2.兩河流域文明的表現
(1)兩河流域的農業生產:
兩河流過,依靠修建灌溉系統發展農業
(2)城市:
原始農業出現后,開始有農業聚落,并逐漸發展成早期城市。烏魯克、烏爾
烏爾: 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始建于6000多年前。
新知講解
人類早期城市之一——烏魯克遺址(5000多年前)
(4)文字:

蘇美爾人圖畫文字后來演變為楔形文字。
(3)階層:
社會上慢慢形成靠農夫養活的階層(手工業者、商人、祭司、書吏),國家政權、有組織的宗教、新的社會秩序初入端倪。
圖畫文字

楔形文字
討論:圖畫文字和楔形文字有什么區別?
圖畫文字比較直觀,容易理解;楔形文字比較抽象,但能更加自由地表達而且傳遞的信息更加豐富。
新知講解




前3500年出現城鎮、神廟、宮殿和文字。





前1894年古巴比倫王國建立



前16世紀被外族滅亡
前4000
前2000




公元元年
前18世紀漢謨拉比統一
兩河流域興衰史
拓展提高
漢謨拉比 是古巴比倫最杰出的國王.他頒布的《漢謨拉比法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系統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銘刻,除序言和結語外,共有條文282條。
《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

太陽神





拓展提高
新知講解
三、尼羅河流域
1.閱讀課本P103,結合下面圖片,說說尼羅河流域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東非
尼羅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全長6600多千米。
新知講解
2.尼羅河流域文明的表現
(1)從這副圖片,你能看出古埃及什么文明比較發達?
農耕文明
材料:每年的6月,尼羅河剛出現泛濫的跡象——河水呈綠色,人們就開始喜氣洋洋地聚集在河邊,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每當這時,河面上總有數不清的船只穿梭往來,人們在船上唱歌跳舞。河邊放著尼羅河神的木雕像,身穿節日盛裝的男女老幼輪流來到圣像前,恭敬地低頭表示敬意,祭司則高聲念著禱詞,畢恭畢敬地向河神祈求幸福。到了8月,當河水終于漫過兩岸堤壩淹沒大片農田時,人們還要熱火朝天地慶祝一番。
思考:在人們眼里,洪水泛濫幾乎是災害的同義詞,為什么古代埃及人反而要慶祝尼羅河的泛濫呢?



尼羅河定期泛濫,為人們耕種提供了天然肥料,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
新知講解
A、閱讀材料,分析問題。
氣候:氣候溫和,適宜人類居住,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為古埃及農耕文明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河流:尼羅河水源充足為古埃及農耕文明的出現提供了灌溉條件。
地形和土壤:肥沃的土壤為古埃及農耕文明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小結
新知講解
B、結合上面的圖文資料分析自然環境對古埃及農耕文明的出現產生了什么影響?
新知講解
(2)國家的出現和統一
距今5500年前后出現了國家,5000年前后國家統一。
獅身人面像
金字塔
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
新知講解



(3) 埃及象形文字
新知講解
同學們,你能猜出下面的象形文字是什么意思?
新知講解
埃及的象形文字產生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它同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一樣,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但這種文字最初僅僅是一種圖畫文字,后來才發展成象形文字——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種符號組成。
太陽歷
在公園3000年代,古埃及人根據對尼羅河河水上漲和天狼星的長期觀察,制定出一種方便的歷法。他們把每年一度的尼羅河泛濫日(大約在6月15日,潮頭在孟菲斯)定為一年之開始,這一天在下埃及天狼星和太陽恰恰同時相遇在地平線上。只會的埃及人還根據尼羅河和誰的漲落和作物的生長規律,將一年分為泛濫、播種和收割3個季節,沒已集結為4個月,公12個月,每月30天。年末5天稱為“閏日”,作為節日,如此全年365天。
遺憾的是,這種歷法比現行的陽歷要少6個小時,每隔4年就誤差一天,每隔120多年將有1個月的出入。如此累進,400余年后,將會周而復始。
拓展提高
新知講解
四、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印度河
恒河
地理位置:南亞
1.閱讀課本P105,結合下面圖片,說說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
氣候
河流
自然條件

土壤
定期泛濫
肥沃
溫暖濕潤
整個南亞次大陸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
新知講解
2.說說古印度進入文明時代的時間和早期文明狀況?
(1)修筑攔河堤壩、引水灌溉農田,培植出棉花
古印度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棉花的地區
新知講解
(2)出現了城市國家
摩亨佐.達羅城富人住宅區示意圖
摩亨佐·達羅城(現巴基斯坦及國內)
摩亨佐?達羅遺址
城市下水道
公共浴池
新知講解

(3)合作探究:結合課本106頁文字材料,討論:早期城市與現代城市相比,它們有什么異同?
早期城市與現代城市都具有一定的范圍,但早期城市的規模比較小,城墻作為邊界,而且具備軍事防御功能,現代城市一般沒有城墻。早期城市與現代城市都有公共設施,但是現代城市的公共設施更為復雜。
新知講解
3700多年前,摩亨佐·達羅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整座城市變成了一片廢墟,人們稱之為“死丘”。
據推測:一場特大的爆炸和大火摧毀了古城半徑1公里內的所有建筑物,人和動物全部死亡,爆炸源于大氣中電磁場和宇宙射線的雙重作用“黑色閃電”。
拓展提高
中國主要史前文化遺址
五、長江黃河流域
1.討論:結合圖片,說說我國的古代文明的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長江黃河流域
新知講解


黃河
長江
地理位置:東亞
新知講解
2.文明的表現:
(1)大約4000年前(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 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
二里頭遺址
新知講解
商朝甲骨文
(2)甲骨文
3.合作探究:我國重要遺址的分布共同點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分布?
共同點:都位于大河兩岸
原因:①大河流域地勢低平,沖積平原上土壤肥沃,易于開墾和耕作;
②地處溫帶、亞熱帶,氣候溫暖,水利資源豐富,具有較好的灌溉條件,適宜發展農業。
新知講解
河流名稱 地理位置 出現文明時間 遺址遺跡 共同點 原因探究
印度河恒河流域 南亞 4500前后 摩亨佐達羅 都產生于大河流域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比較強
兩河流域 西亞 5000前后 烏魯克
尼羅河流域 東非 5000前后 孟菲斯
黃河長江 東亞 4000年前 二里頭
探究合作:比較早期文明完成表格內容。
新知講解
河流名稱 地理位置 出現文明時間 遺址遺跡 共同點 原因探究
印度河恒河流域
兩河流域
尼羅河流域
黃河長江
拓展提高
同學們,你還知道有關我國古代文明的相關資料嗎?
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有力地證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國的存在和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在三星堆文化中,青銅文明的自身文化特點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并且其影響范圍也超出了傳統的古蜀國分布的成都平原,擴散到陜南地區和江漢平原等地。
拓展提高
三星堆遺址及其出土文物有許許多多的神秘之處,世界各國的考古專家爭論了半個多世紀,仍有許多千古之謎至今難以破譯,以致不少外國媒體稱三星堆遺址是來自"外星人"的文化。
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大河流域的文明發祥地 》第一課時。了解尼羅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印度河與恒河流域、黃河與長江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區域文明的興衰、交融和變遷,構成了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畫卷。文字的出現(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拼音文字等),階級、等級和國家的形成,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兩河流域
尼羅河流域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大河流域的
文明發祥地
板書設計

長江黃河流域
上21世紀教育網 下精品教學資源
作業布置
1.課后,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更多關于大河流域的文明的發展。
2.完成同步練習,預習下一節課的知識。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石桥市| 四平市| 成武县| 海门市| 理塘县| 阳谷县| 怀集县| 汪清县| 宁强县| 军事| 罗源县| 札达县| 宁国市| 平遥县| 河源市| 平遥县| 天长市| 青龙| 景德镇市| 阳江市| 桐梓县| 将乐县| 海南省| 太保市| 广宗县| 乡宁县| 肥城市| 淮北市| 遵化市| 策勒县| 田东县| 咸宁市| 宿松县| 错那县| 曲麻莱县| 常山县| 新沂市| 新密市| 禹州市| 竹溪县| 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