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9年教科版小學《科學》新教材教材培訓( 小學科學教材 (3~6 年級) 修訂報告+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內容框架)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9年教科版小學《科學》新教材教材培訓( 小學科學教材 (3~6 年級) 修訂報告+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內容框架)

資源簡介

2019年教科版小學《科學》新教材
培訓研討會資料
目 錄
一、 小學科學教材 (3~6 年級) 修訂報告
二、 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內容框架 (科學知識目標)

一、 小學科學教材 (3~6 年級) 修訂報告
繼一、 二年級教材送審之后, 根據教育部 《小學科學教材修訂送審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 我們對本版 3~6 年級的科學教材進行了全面修訂。
通知中明確, 這次修訂的目的是使教材的質量得到提升, 具體要求是加強整體設計, 遵循兒童發展規律。 遵照這一目的和要求, 我們此次修訂的重點是以課程標準為核心, 調整現行教材的框架結構和相關內容, 提升和改進教學活動的原有設計。
一、 教材框架結構和內容的調整
(一) 調整情況
2017 年頒布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變化, 是在內容標準部分進行了學段劃分, 突出了大概念在學生發展中的作用, 強調了學習進階理論在設計中的地位。 我們清醒地意識到, 雖然我們編寫的教材已經采取了以概念為核心的框架結構, 但如何將大單元的結構方式與課程標準的目標體系更完美地融合, 仍然有許多工作要做。
我們首先將現行 3~6 年級本版教材的教學目標與課程標準4個領域的 207 項學段目標逐一核對, 結果顯示, 兩者的吻合度還是比較高的, 但也發現了與學段目標不夠吻合的部分, 例如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 13. 1-3 目標現行教材是在高年段實現的, 為此我們采取了在三年級下冊增設 “太陽、 地球和月球” 單元的措施。 對個別學段目標的錯位, 我們進行了單元的拆解或合并, 例如 “新的生命” 分別植入 “植物的生長變化” 和 “動物的一生”, “溫度和水的變化” 與 “溶解” 合并為 “水”, 呼吸和消化器官的教學集中在了一個單元。 至于現行教材中存在個別超出學段目標的部分, 則做了刪除處理, 例如 “沉與浮” 單元, 不再進行浮力的比較, 而是指向工程與技術, 更名為 “船的研究”, “我們的身體” 單元主題更明確為 “健康生活”。
經過這樣的調整, 我們達到了如下效果:
?將原 3~6 年級 32 個單元減少為 28 個 (3、 4 年級每冊 3 個單元共計24 學時,5、 6 年級每冊 4 個單元共計 28 學時), 降低了教材難度, 減少了課程容量。
?對大部分的主題和內容進行了原有設計的提升和改進, 使修訂后的教材既具有延續性又提高了質量。
?修訂后的教材全部覆蓋了課程標準 18 個主要概念及下屬的 207 個學段目標, 落實了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四個領域的各項要求, 同時保持了教材大單元設計的原有特色。
調整后的教材框架
物質科學
生命科學
地球與宇宙
技術與工程
1
2
年級
學段目標
觀察、 描述常見物體的基本特征; 辨別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知道常見的力
認識周邊常見的動物和植物, 能簡單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知道與太陽、 月球相關的一些自然現象; 知道天氣、 土壤等對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認識身邊的人工世界; 了解常見的工具, 知道簡單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利用身邊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簡單工具動手完成簡單的任務
單元設置
我們周圍的物體 (一下)
材料 (二上)
磁鐵 (二下)
植物 (一上)
動物 (一下)
我們自己 (二下)
我們的地球家園 (二上)
比較與測量 (一上)
材料 (二上第 1、 3、 6 課)
3
4
年級
學段目標
測量、 描述物體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 描述物體的運動, 認識力的作用; 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初步了解植物體和動物
體的主要組成部分, 知
道動植物的生命周期;
初步了解動物和植物都
能產生后代, 使其世代
相傳; 能根據有關特征
對生物進行簡單分類;
初步認識人體的主要生
命活動
知道太陽、 地球、 月球的運動特征, 知道與它們有關的一些自然現象是有規律的;初步 了 解 地 球 上 的 大 氣、水、 土壤、 巖石的基本狀
況; 初步認識大自然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各種自然資源和能源, 以及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災害
知道人工世界是設計和制造出來的; 意識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確、 便利、 快捷;知道設計包括一系列步驟,完成一項工程設計需要分工與合作, 需要考慮很多因素, 任何設計都受到一定的條件制約
單元設置
水 (三上)
空氣 (三上)
物體的運動 (三下) 聲音 (四上)
運動和力 (四上)
電路 (四下)
動物的一生 (三下)
植物的生長變化 ( 四
下)
呼吸與消化 (四上)
天氣 (三上)
太陽、 地球和月球 (三下) 巖石與土壤 (四下)
物體的運動 (三下第 7、 8
課)
聲音 (四上第 8 課)
運動和力 ( 四上第 7、 8
課)
電路 (四下第 8 課)
5
6
年級
學段目標
初步了解常見的物質的變化; 知道不同能量之間的轉換
初步認識人體的主要生命活動和人體健康; 初步了解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了解生物的生存條件和生物的多樣性
知道太陽系及宇宙中一些星座的基本概況, 知道晝夜交替、 四季變化分別與地球自轉和公轉有關; 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與大氣運動、 水循環、 地殼運動有關的自然現象的成因; 認識人類與自然資源和能源的關系, 知道地球是人類應當珍惜的家園
了解技術是人們改造周圍環境的方法, 是人類能力的延伸, 工程是依據科學原理設計和制造物品、 解決技術應用的難題創造豐富多彩的人工世界的一系列活動; 了解科學技術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文明進程
單元設置
物質的變化 (六下) 能量 (六上)
光 (五上)
熱 (五下)
健康生活 (五上)
生物與環境 (五下)
微小世界 (六下)
生物的多樣性 (六下)
地球表面的變化 (五上) 環境與我們 (五下)
地球的運動 (六上)
宇宙 (六下)
光 (五上第 7 課)
熱 (五下第 7 課)
計量時間 (五上)
船的研究 (五下)
工具與技術 (六上) 小小工程師 (六下)
對調整后框架、 結構和內容的說明
我們編寫的這套教材是按照課程標準四個方面的目標和以概念為核心的課程內容構建體系的。 在整體的結構中突出了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雙螺旋協同發展, 科學態度和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目標作為隱性目標蘊含其中。 根據課程標準中課程設計思路明確的 “ 小學科學課程的設計遵循國家的教育方針, 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 反映國際科學教育的最新成果, 兼顧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的實際情況” 的思想, 在這次送審的教材修訂稿中, 我們繼續采取了大單元的呈現方式。 依據之一是, 基于學習科學的研究成果, 圍繞大概念依據學習進階理論編制教材已成為越來越多國家所采取的課程建設策略。 在這其中, 用模塊 ( 大單元) 的形式將孤立的、 碎片化的事實性知識與科學實踐活動和思維技巧聯系到一起, 被證明最為有效。 因為這可以使教學聚焦于科學與技術的核心概念, 避免膚淺地覆蓋大量主題, 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更深入地探索每一個思想, 獲得對學習內容深入的理解。 另一個重要依據是, 根據國際科學課程建設的這種發展趨勢, 我們從 2007 年起已經在目前使用的本版教材中采取了這種方式。 為了適應我國科學教育的現狀, 我們把單元的規模 (課時數) 縮減為 6 ~ 8 課。 10 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 這種呈現方式已被科學教師和學生所理解和接受。 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 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 選擇教學內容并界定學業水平
修訂版的 3 ~ 6 年級我們一共設計了 28 個單元。 根據課程標準四大領域設置的物質科學單元有 10 個, 生命科學單元有 7 個, 地球與宇宙科學單元有 7 個, 技術與工程單元有 4 個。 每個單元與相應領域的學段目標對接, 同時通過聚焦、 探索和研討板塊描述了各階段學生應該達到的學習進階理論對我們的最大啟發是, 學生要經過多年連續不斷地學習關于科學學科的核心思想, 才能夠發展對這些核心思想的理解, 而一個設計良好的學習進程, 一端需始于學生的前概念和推理能力, 另一端需是對學生學習期望 ( 可評價的學業水平) 的準確描述, 兩端之間則需要提供合理而連續的思想脈絡和實踐活動。 這就決定了教材編寫者必須思考, 各個年級的主題分別應如何呈現才能夠互為基礎、 相互支撐。
我們意識到, 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實際上已為我們描述了學習進程的兩端, 我們的工作重點應是解決中間性的設計。 我們采取的策略是, 分析學科知識對核心思想的貢獻, 并在此基礎上確定這些思想所依賴的思想脈絡和實踐活動。 例如, 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 從一年級的 “ 我們的地球家園” 到三年級的 “太陽、 地球和月球”, 再到六年級的 “ 地球的運動” 和 “ 宇宙”, 逐步擴大的是兒童認識世界的視野。 從三年級的 “ 水” “ 空氣” “ 天氣” 到四年級的 “ 巖石與土壤”、 五年級的 “地球表面的變化” 及 “環境與我們”, 是從地球物質、 四個圈層相互作用的角度引導學生理解發生在身邊的自然現象, 兩條線索共同幫助學生逐步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核心概念。 物質科學從一年級至六年級的編寫思路是從物體、 材料進升到物質; 從常見的力到認識力的作用, 進升到描述物體的運動; 從了解聲、 光、 電等不同形式的能量進升到發現能量的轉換現象。 生命科學的編寫思路是, 從觀察生物的生命特征, 到了解生物的發育和繁殖, 再進升到認識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最后建立生物多樣性的核心概念。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是與知識的獲得、 概念的構建密不可分的。 我們希望從一年級開始, 學生就能夠在觀察實驗獲得大量事實的基礎上發展科學推理和論證的能力。 借鑒美國 STC 課程的設計, 教材修訂版三個年段的發展途徑分別是: 一、 二年級側重觀察、 測量和確定物體的屬性; 三、 四年級深入地認識某一事物 (如空氣、 水) 發現事物的變化規律 ( 如植物的生長變化、 動物的一生); 五、 六年級設計并實現有控制的對比實驗 ( 如生物與環境、 能量)。 我們相信, 借助這一系列有序的探索活動, 能夠逐步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利用大單元的靈活、 包容和綜合特質, 對學段內的目標進行交叉和整合
我們注意到, 課程標準中的 18 個主要概念 75 個學習內容, 分解到四個領域三個學段形成的學段目標是比較豐富的。 例如, 三至四年級物質科學有 37 個、 生命科學有 23 個、 地球與宇宙科學有 21 個、 技術與工程有 11 個, 需要加以組織和編排。 科學教育領域的研究也大力提倡在不同的概念間建立聯系, 以形成兒童對世界的完整認識。 正是出于這些需要, 我們利用大單元的方式對學段目標進行了一定的排列和組合。 例如 “水” 單元, 從水是一種物質的角度整合了主要概念 1、 2、 6 的 10 個學段目標; “環境與我們” 單元, 從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角度整合了主要概念 10、 12、 15 和 16; “微小世界” 單元進行了生命科學、 物質科學和技術與工程領域的概念交叉; “物體的運動” “運動和力” 單元加強了物質科學和技術與工程領域內容的聯系; “太陽、 地球和月球” 單元則做了地球與宇宙、 物質科學和技術與工程領域內容融合的一種嘗試。 我們相信, 這些措施將有利于學生概念的發展和建立概念間的聯系, 促進他們對世界的深入理解。
3.根據不同學段兒童的認知特點, 采取不同的目標達成方式
技術與工程領域是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新增設的一部分內容。 仔細研究標準的這一部分目標為與主題相關的課。 例如, 二年級 “材料” 單元的第 6 課是 “做一頂帽子”, 三年級 “物體的運動” 單元的第 7、 8 課是 “我們的 ‘過山車’ ” “ 測試 ‘ 過山車’ ”, “ 運動和力” 單元的第 7、 8 課是 “設計制作小車”, “聲音” 單元的第 8 課是 “ 制作我的小樂器” 等。 到了高年段, 我們以把技術與工程的相關內容設計成完整的一個大單元的形式為主, 讓學生充分了解技術與工程的特點與要素, 并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活動體驗。 另外, 五年級的技術與工程單元偏重于一個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 例如 “計量時間” “船的研究”。 六年級的內容更側重于從宏觀上、 整體上了解什么是技術、 什么是工程, 以及技術與工程在推動社會發展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為此, 我們設計的兩個大單元是 “工具與技術” 和 “小小工程師”。
4.與相關學科建立協同發展的關系
由于科學課程中會涉及數學等學科的相關內容, 與小學其他學科的目標進行匹配, 是我們在教材編寫時需要十分注意的。 因此, 我們要求編者在活動設計時一定要做相關的調研和確認, 以保證概念發展的一致性。 例如, “物體的運動” 單元 “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 是建立在二年級數學 “方向與位置” 的基礎上的; “ 船的研究” 中船的載重量的探索活動, 是在五年級數學 “體積” 的概念建立之后; “天氣” 單元二十四節氣的內容和對四季植物的觀察與部編小學語文三年級的課文形成了同步; “健康生活” 單元從科學的角度解釋了保護身體器官的必要性, 為道德與法治的 “健康、 安全地生活” 目標提供了依據。
5.讓小學生了解更多的科學家, 學習像科學家那樣思考
在科學教材中體現科學的本質, 一直是我們的追求。 為了增進學生對科學的理解, 我們在這次修訂版的每一冊起始都設置了 “科學家這樣做” 專篇。 三至六年級的八冊教材中, 根據每一冊的主要內容我們共選擇了竺可楨、 童第周、 牛頓、 達爾文等八位中外科學家, 分別以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語言介紹了他們在科學領域的主要貢獻, 描述了他們進行科學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其過程。 我們相信, 這會使科學和科學家的形象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鮮活起來, 促進他們對科學家和科學實踐活動的理解。 其中, 對中國科學家群體的介紹, 更會增進他們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了解, 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 提升和改進教學活動的原有設計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 小學科學教材應體現探究過程, 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 密切聯系學生生活, 注意引發學生興趣。 在修訂中, 我們借鑒了國際科學教育近年來的理論研究成果, 吸納了教材使用過程中來自教學層面的各種信息, 根據課程標準培養科學素養的總目標對 3 ~ 6 年級各冊的活動設計做了提升和改進。
(一) 關于體現探究過程
我們注意到, 科學教育界對科學探究的認識在不斷深入。 2013 年發布的美國 《 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 (NGSS) 中已明確用 “ 科學實踐” 的概念代替了科學探究,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全面和準確地體現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探索活動。 這和我們在教材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十分吻合。 目前我國的部分科學教師對科學探究的理解還停留在動手做的階段, 對教材中設計的探究
活動的過程和目的還缺乏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為此, 在這次修訂中我們著重做了兩個方面的
1. 增強對科學思想和觀念的理解
探究是源于學生自身的認識未知世界的活動, 如果僅僅為了獲得某一問題的答案, 這只是目的的一部分, 并不是科學素養追求的更高目標。 學生在校學習科學的時間是有限的, 教材承載的內容也是有限的。 教材中設計的探究活動需要更加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對各個領域重大科學思想和觀念的理解, 同時滲透科學的方法和精神, 這一切如果在科學教材中能夠具體化和活動化, 就可以廣泛地影響目前的教學實踐。
基于這一認識, 我們在教材修訂中組建了由中國科學院從事不同領域研究的青年科學家團隊, 對原教材探究內容的選擇和過程設計進行了全面研究, 并在多輪討論的基礎上, 對教材活動的原設計進行了改進和提升。
從一個個具體的現象中跳出來
從與科學家團隊的討論中, 我們深切感受到, 小學生對自然界的認識的確是從一個個的現象開始的, 但不能停留在這些具體事物上, 需要引導他們發現與更大概念間的聯系。
例如, “天氣” 部分, 不是為了記錄氣溫而記錄氣溫, 為了觀察風而觀察風, 而是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建立天氣現象與空氣、 水等地球物質以及太陽的聯系, 認識到觀察和預報天氣是人類的一項科學活動。
例如, “環境與我們” 的內容, 不能僅局限于垃圾、 節水、 節能這一類具體話題上, 要讓孩子們知道這些問題來自地球的特殊構造和人類不適當的活動, 知道環境與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形成健康和積極的生活方式。
在不同學段和不同主題間建立起聯系
科學的思想和觀念對學生而言是要靠經驗和認識的積累逐步完成的, 因此教材的探究過程設計需要具有延續性和發展性, 我們有意識地做了這方面的探索。
例如, 我們在一年級上冊編寫了 “ 比較與測量” 單元, 通過重演人類對長度的認識歷史, 促進學生理解長度測量的規則和工具。 而在三年級下冊的 “ 太陽、 地球和月球” 單元, 發展為用數方格的方法比較陸地和海洋面積的大小, 使測量的方法和視角從一維擴展到二維。
又例如, 三年級上冊沿用了一年級下冊 “ 我們周圍的物體” 在比較中認識事物的方法, 而在研究地球物質 “ 水” 和 “ 空氣” 的過程中, 在比較的基礎上, 又增加了猜測和證實。 這樣, 從 “我們的地球家園” “ 天氣” “ 太陽、 地球和月球” “ 地球表面的變化” 到 “ 環境與我們”, 既保持了探究方法上的一致又進行了逐步深入, 使學生認識事物的經驗不斷豐富, 獲得的不僅僅是有關地球的知識, 更深化了對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核心概念的理解。
2. 促進理論與證據的協調
科學思維的本質是理論和證據的協調, 探究活動最終要促進的是兒童在事實和解釋之間的
協調能力和協調愿望。 包括尊重他們親眼所看到的, “意識” 到自己的想法, 愿意通過嘗試和實驗來判斷一個想法是不是正確。 這一過程需要從幼兒階段就開始有所經歷, 因此這是科學教材設計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我們著重在這些方面做了努力。
(1)強調探究過程之間的關系
針對在教材使用中觀察到的只重視事實收集和班級匯報而忽視討論和論證的現象, 我們借 “聚焦” 在于明確探究的問題究竟是什么, “探索” 提供了獲取事實、 呈現事實及初步形成解釋的過程性活動, “研討” 列出了集體論證和辯論的關鍵問題, “ 拓展” 則提出了延伸學習的相關建議。 四個板塊設計的目的不僅在于幫助教師明確每個階段的教學任務, 更重要的在于促進學生理解過程間的關系, 即解決科學問題的過程是一個獲得證據, 合理使用證據建立解釋, 并通過與同伴的討論修正自己看法的完整的科學思維過程, 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經歷的是他們的理論與證據的相互協調, 而這也恰恰與科學家們的研究工作極為相似。
讓探究與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更好地融為一體
在教材使用中我們也觀察到, 科學教育的各項目標是需要精心設計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各個活動才能實現的, 缺乏指導的探究只可能是低效且膚淺的。 在這次修訂中, 我們要求編者對探究活動的關鍵步驟和基本操作要做到具體、 清晰和規范, 用實拍照片呈現觀察和實驗的相關細節, 將探究的關鍵步驟、 基本操作與學生的認知框架結合起來, 與我們想培養的科學思維方法結合起來, 促進學生原有認知與新的信息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
例如, “生物與環境” 單元, 對種子發芽、 綠豆苗生長所進行的觀察和實驗, 教材對什么條件改變了、 什么沒有變、 如何控制變量都做了明確的要求和指導, 這一做法在 “ 電路” “ 聲音” “能量” 等單元中也都有明顯的體現。
(二) 關于尊重兒童和他們的認知規律
為了使修訂后的教材能夠更適合我國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 我們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是, 從 2018 年春季起, 分別在九個省的 51 所小學對修訂后教材的 28 個單元全部進行了試教 (有部分單元試教了兩次甚至三次)。 我們對試教過程也做了明確的要求, 包括觀察的內容和重點、 需要收集的資料以及如何進行前后測。 所有的試教學校都按時完成了試教任務, 并撰寫了試教報告。 這對于我們改進和完善教材, 使教材進一步貼近兒童的需要, 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教材修訂中, 我們采取的具體措施如下。 1. 給兒童充分陳述、 交流他們觀點的機會
因為兒童是帶著他們的認識來到教室的, 不是一塊 “ 白板” 等待我們去涂抹, 他們面對各種現象時也會產生自己的解釋和預測, 同時, 也只有當兒童意識到自己的想法與獲得的新的信息之間存在矛盾的時候, 他們才會產生探索的欲望和修正自己的觀點。 因此, 我們在教材中十分注意提供專門的時間和機會用于陳述和交流兒童自己的認識、 觀點和看法。 比如, 我們設計的每個單元的第一課都幾乎與調動和測查學生的科學前概念有關, 即就單元的探究主題啟發學生陳述自己已經知道了什么, 還想知道什么, 同時用班級記錄表的形式認真地記錄下來, 在后續的學習中引導學生不斷地補充和修正, 并且在單元的最后一課進行整體回顧。
在探索部分, 我們同樣積極鼓勵兒童陳述和交流他們的理論。 繼 “ 聚焦” 部分提出問題之后, 我們設計的第一個活動很多是 “說一說, 畫一畫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在教材設計的探究過程之后還進行反復追問 “你還可以有什么方法?” 并告訴兒童 “你還可以想到更多”。
基于兒童的生活和經驗, 同時對它們進行挑戰
這是教材教學內容選擇和探究活動設計的一項重要原則。 我們在審視現行教材之后, 在這方面進一步做了改進。 例如 “工具與技術” 單元, 對工具與技術的理解, 選擇了兒童所熟悉的砸核桃。 “小小工程師” 單元, 對工程系統性的認識從 “了解我們的住房” 開始。 在 “能量”單元, 對多種多樣能量形式的了解, 是通過引導兒童分析公園的場景, 討論設施帶來的變化,同時調查家里使用的能量展開的。 “物質的變化” 單元的切入點則是 “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
挑戰兒童的已有經驗是超越對兒童低層次、 滿足式尊重的重要一步。 在 “環境與我們” 單元的最后一課, 我們就設置了一個真實的環境治理問題, 并選擇了角色扮演的形式, 讓兒童逐步理解環境問題是復雜的, 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平衡和協調。構建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的教學活動體系
3. 構建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的教學活動體系
在這次修訂中, 為了尊重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 我們對一些單元的內在結構幾易其稿, 經歷了反復修改的過程。 最突出的例子是 “ 物體的運動” 單元。 原設計是按運動和位置、 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速度、 斜面上的運動、 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和我們的過山車的順序安排的。 但經過兩輪試教, 教研員和試教教師提出還是應該將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前置, 因為這更符合在課堂教學中觀察到的兒童的心理需求。 “工具與技術” 單元也是一個經過實踐檢驗后再確認的例子。 開始, 關于杠桿、 斜面和輪軸這三種簡單機械, 編者都設計為通過收集數據, 在對比中進行認識和了解, 但很快就意識到, 必須讓兒童經歷親身體驗的過程, 因此, 在輪軸部分就設計了兒童直接參與的體驗活動。
4. 展現兒童在科學活動中的思想過程
兒童在科學活動中的思想過程包括理論概括、 實驗設計、 假設驗證、 數據解釋、 科學發現等認知過程, 是促進兒童科學思維發展的基本要素。 作為科學教材, 關注兒童是如何設計實驗的, 是如何將事實和解釋聯系在一起的, 是如何描述科學理論的十分重要, 同時還要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給兒童提供支持, 促進他們認知能力的發展。
在這次的教材修訂版中, 我們努力運用大單元的方式, 從連貫的視角出發, 讓兒童不斷經歷上述思想過程, 并積累屬于自己的認知經驗。 例如, 用 “ 你認為物體是怎樣發出聲音的?” “有哪些證據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將兒童對聲音的探索形成一個有機的 “ 鏈條”。 用 “ 如果不停地給杯子里的水加熱, 會出現什么情況?” 使預測成為理論與證據之間的紐帶。 通過 “ 空氣有質量嗎?” 的提問, 讓兒童做出猜測, 并用自己的實驗進行證實。 與此同時, 我們還努力為兒童經歷的思想過程賦予鮮明的兒童特點。 如對空氣有質量的驗證, 設計為用豆子等作為計數標準; 在描述地球的運動特點時, 用橡皮泥和橙子做地球模型; 在解釋日食的發生原因時, 僅通過 3 張紙片進行相關的模擬和發現。
我們還注意到, 兒童的思想過程具有與年齡相稱的一些弱點, 例如他們在利用證據建立解釋的時候, 能力還比較弱, 表現為匹配度不夠高。 針對這一特點, 我們在教材的 “ 研討” 板塊, 注意了引導兒童關注其他小組是怎么想的, 其他同學是怎么想的, 以便在不同意見的基礎上積極展開比較, 并使用班級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各種意見和觀點, 讓兒童意識到, 對同一問題會有不同的視角和解釋, 每個人都需要在社會化的學習中, 促進自己科學思維的發展。
教材的編寫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深入教學實踐, 并不斷進行研究的過程, 上述是我們在本次教材修訂中所做的一些努力, 希望審查委員提出意見和修改建議。
二、 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內容框架
(科學知識目標)
一年級上冊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生命科學植?物
1. 我們知道的植物
7. 1●知道植物都是生物。
3●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其特征。
1●說出植物需要水和陽光以維持生存和生長。
2. 觀察一棵植物
3. 觀察葉
4. 這是誰的葉
5. 植物是 “活” 的嗎
6. 校園里的植物
技術與工程科學比?較與測量
1. 在觀察中比較
16. 1-1●知道植物、 動物、 河流、 山脈、 海洋等構成了自 然世界, 而建筑物、 紡織產品、 交通工具、 家用電器、 通 信工具等構成了人工世界。
16. 1-2●知道我們周圍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設計并制造出 來的。
16. 2●體會生活中的科技產品給人們帶來的便利、 快捷和 舒適。
17. 2●認識周圍簡單科技產品的結構和功能。
17. 3-1●認識常見工具, 了解其功能。
17. 3-2●使用工具對材料進行簡單加工。
17. 3-3●描述肉眼觀察和簡單儀器觀察的不同。
18. 3-1●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 通過口述、 圖示等方式 表達自己的設計與想法, 并完成任務。
18. 3-2●對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進建議。
2. 起點和終點
3. 用手來測量
4. 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
5. 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
6. 做一個測量紙帶
7. 比較測量紙帶和尺子
一年級下冊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物質科學我?們周圍的物體
1. 發現物體的特征
1. 1-1●通過觀察, 描述物體的輕重、 薄厚、 顏色、 表面粗
糙程度、 形狀等特征。
1-2●根據物體的外部特征對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1●觀察并描述水的顏色、 狀態、 氣味等特征。
2●知道有些物質能夠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 如食鹽和白糖等; 有些物質很難溶解在水里, 如沙和食用油等。
1●觀察并描述空氣的顏色、 狀態、 氣味等特征。
2. 誰輕誰重
3. 認識物體的形狀
4. 給物體分類
5. 觀察一瓶水
6. 它們去哪里了
7. 認識一袋空氣
續表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生命科學動?物
1. 我們知道的動物
7. 1●知道動物都是生物。
7. 2●說出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名稱及其特征。 說出動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9. 1●舉例說出動物可以通過眼、 耳、 鼻等感知環境。
2. 校園里的動物
3. 觀察一種動物
4. 給動物建個 “家”
5. 觀察魚
6. 給動物分類
二年級上冊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地球與宇宙科學我?們的地球家園
1. 地球家園中有什么
4. 1●使用前后左右、 東南西北、 遠近等描述物體所處位置和方向。
7. 1●知道動物都是生物。
7. 2●說出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名稱及其特征。 說出動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8. 1●說出植物需要水和陽光以維持生存和生長。
13. 1●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升西落的位置變化。 描述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
13. 2●描述一年中季節變化的現象, 舉例說出季節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13. 3●描述月相的變化現象。
13. 4●知道太陽能夠發光發熱, 描述太陽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著重要影響。
14. 1-1●知道有陰、 晴、 雨、 雪、 風等天氣現象。
14. 1-2●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14. 3●觀察并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著的植物和生活著的動物。
15. 1●說出人類生活離不開動植物的一些實例, 初步樹立珍惜動植物資源的意識。
2. 土壤———動植物的樂園
3. 太陽的位置和方向
4. 觀察月相
5. 各種各樣的天氣
6. 不同的四季
7. 大自然的孩子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物質科學材?料
1. 我們生活的世界
1. 1-1●通過觀察, 描述物體的輕重、 薄厚、 顏色、 表面粗
糙程度、 形狀等特征。
1. 1-2●根據物體的外部特征對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1. 2●辨別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16. 1-1●知道植物、 動物、 河流、 山脈、 海洋等構成了自然世界, 而建筑物、 紡織產品、 交通工具、 家用電器、 通
信工具等構成了人工世界。
16. 1-2●知道我們周圍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設計并制造出來的。
2●體會生活中的科技產品給人們帶來的便利、 快捷和舒適。
2●認識周圍簡單科技產品的結構和功能。
17. 3-1●認識常見工具, 了解其功能。
17. 3-2●使用工具對材料進行簡單加工。
3-3●描述肉眼觀察和簡單儀器觀察的不同。
3-1●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 通過口述、 圖示等方式
表達自己的設計與想法, 并完成任務。
18. 3-2●對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進建議。
2. 不同材料的餐具
3. 書的歷史
4. 神奇的紙
5. 椅子不簡單
6. 做一頂帽子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物質科學磁?鐵
1. 磁鐵能吸引什么
1. 2●辨別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5. 1-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
1-2●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
5. 1-1●列舉生活中常用的不同外形的磁鐵。
6. 5. 1-2●描述磁鐵可以直接或隔著一段距離對鐵、 鎳等材
料產生吸引作用。
6. 5. 1-3●知道指南針中的小磁針是磁鐵, 可以用來指示南北。
6. 5. 2-1●說出磁鐵總是同時存在著兩個不同的磁極。
6. 5. 2-2●知道相同的磁極相斥, 不同的磁極相吸。
2. 磁鐵怎樣吸引物體
3. 磁鐵的兩極
4. 磁極與方向
5. 做一個指南針
6. 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7. 磁鐵和我們的生活
生命科學我?們自己
1. 觀察我們的身體
10. 1●識別眼、 耳、 鼻、 舌、 皮膚等器官。
2. 通過感官來發現
3. 觀察與比較
4. 測試反應快慢
5. 發現生長
6. 身體的 “時間膠囊”
二年級下冊
三年級上冊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物質科學水?
1. 水到哪里去了
1. 4●根據物體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將兩種混合在一起的物體分離開來, 如分離沙和糖、 鐵屑和木屑等。
5●知道有些物體的形狀或大小發生了變化, 如被切成小塊、 被擠壓、 被拉伸, 紙被撕成小片等, 構成物體的物質沒有改變。
1-1●知道冰、 水、 水蒸氣在形狀和體積等方面的區別。
2. 1-2●觀察并描述一般情況下, 當溫度升高到 100℃ 或降低到 0℃時, 水會沸騰或結冰。
2. 1-3●知道冰、 水、 水蒸氣雖然狀態不同, 但都是同一種物質。
2. 2-1●通過觀察, 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質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況。
2. 2-2●通過實驗, 知道攪拌和溫度是影響物質在水中溶
解快慢的常見因素。
6. 3. 2-1●知道一般物體具有 “熱脹冷縮” 的性質。
6. 3. 2-2●知道水結冰時體積會膨脹。
6. 3. 2-3●描述加熱或冷卻時常見物質發生的狀態變化, 如水結冰、 冰融化、 水蒸發和水蒸氣凝結。
2. 水沸騰了
3. 水結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能溶解
6. 加快溶解
7. 混合與分離
8. 它們發生了什么變化
地球與宇宙科學空?氣
1. 感受空氣
1. 1●能夠使用簡單的儀器測量物體長度、 質量、 體積、 溫度等常見特征, 并使用恰當的計量單位進行記錄。
1. 3●知道固體有確定的形狀、 體積和質量; 液體有確定的體積和質量, 液體的表面在靜止時一般會保持水平; 氣體有確定的質量, 但沒有確定的形狀和體積。
3. 1●知道空氣具有質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間, 空氣總會充滿各處。
3. 2●知道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對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3. 3-1●通過觀察, 描述熱空氣上升的現象。
3. 3-2●知道空氣的流動是風形成的原因。
3. 3-3●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形成風的一些方法。
2. 空氣能占據空間嗎
3. 壓縮空氣
4. 空氣有質量嗎
5. 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
6. 我們來做 “熱氣球”
7. 風的成因
8. 空氣和我們的生活
地球與宇宙科學天?氣
1. 我們關心天氣
1. 1●能夠使用簡單的儀器測量物體長度、 質量、 體積、 溫
度等常見特征, 并使用恰當的計量單位進行記錄。
6. 3. 1●描述測量物體或空氣溫度的方法; 知道國際上常用
攝氏度作為溫度的標準單位來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14. 1-1●使用氣溫計測量氣溫, 描述一天中氣溫變化的大致規律。
14. 1-2●利用氣溫、 風向、 風力、 降水量、 云量等可測量
的量, 描述天氣。
1-3●知道氣候和天氣的概念不同。
3●了解臺風、 洪澇、 干旱等氣象災害對人類的影響。
17. 2●舉例說出改變方法和程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7. 3-2●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準確、 便利和快捷。
2. 認識氣溫計
3. 測量氣溫
4. 測量降水量
5. 觀測風
6. 觀察云
7. 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
8. 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三年級下冊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物質科學物?體的運動
1. 運動和位置
1. 1●能夠使用簡單的儀器測量物體長度、 質量、 體積、 溫
度等常見特征, 并使用恰當的計量單位進行記錄。
4. 1●知道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
動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
4. 2-1●知道測量距離和時間的常用方法。
4. 2-2●知道用速度的大小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4. 2-3●知道自行車、 火車、 飛機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圍。
4. 3-1●列舉并描述生活中常見物體的直線運動、 曲線運
動等運動方式。
4. 3-2●比較不同的運動, 舉例說明各種運動的形式和特征。
18. 3-2●在制作過程中及完成后進行相應的測試和調整。
2. 各種各樣的運動
3. 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4. 物體在斜面上運動
5. 比較相同距離內運動的快慢
6. 比較相同時間內運動的快慢
7. 我們的 “過山車”
8. 測試 “過山車”
生命科學動?物的一生
1. 迎接蠶寶寶的到來
7. 1-1●描述7. 1-1●描述生物的特征。
7. 1-2●知道生物與非生物具有不同特點。
7. 2-1●能根據某些特征對動物進行分類。
7. 2-2●識別常見的動物類別, 描述某一類動物 (如昆蟲、魚類、 鳥類、 哺乳類等) 的共同特征。
7. 2-3●列舉我國的幾種珍稀動物。
9. 1●舉例說出動物通過皮膚、 四肢、 翼、 鰭、 鰓等接觸和感知環境。
9. 2●舉例說出動物適應季節變化的方式; 說出這些變化對維持動物生存的作用。
11. 1●舉例說出植物和動物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11. 2-2●描述和比較胎生和卵生動物繁殖后代方式的不同。
12. 2●列舉動物依賴植物筑巢或作為庇護所的實例。
12. 4●舉例說出人類生產、 建筑等活動對動植物生存產生的影響。
2. 認識其他動物的卵
3. 蠶長大了
4. 蠶變了新模樣
5. 繭中鉆出了蠶蛾
6. 蠶的一生
7. 動物的繁殖
8. 動物的一生
地球與宇宙科學太?陽地?球和月球
1. 仰望天空
6. 2. 2●描述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 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
13. 1●描述一天中在太陽光的照射下, 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
13. 3-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
13. 3-2●描述月相變化的規律。
13. 4-1●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 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
13. 4-2●描述月球表面的概況。
4-3●知道太陽是一顆恒星。
2-1●知道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情況。
2-2●知道地球陸地表面有河流、 湖泊等水體類型。
1-1●舉例說出人類生活離不開淡水, 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
17. 3-1●使用和制作簡易的古代的測量儀器模型, 如日晷、 沙漏等。
2. 陽光下物體的影子
3. 影子的秘密
4. 月相變化的規律
5. 月球———地球的衛星
6. 地球的形狀
7. 地球———水的星球
8. 太陽、 月球和地球
四年級上冊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物質科學聲?音
1. 聽聽聲音
6. 1. 1●舉例說明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可以向各個方向傳播。
6. 1. 2●舉例說明聲音因物體振動而產生。
6. 1. 3-1●知道聲音有高低和強弱之分; 制作能產生不同高低、 強弱聲音的簡易裝置, 知道振動的變化會使聲音的高低、 強弱發生改變。
6. 1. 3-2●知道噪聲的危害和防治; 知道保護聽力的方法。
18. 3-2●在制作過程中及完成后進行相應的測試和調整。
2.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3.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4.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5. 聲音的強與弱
6. 聲音的高與低
7. 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8. 制作我的小樂器
生命科學呼?吸與消化
1. 感受我們的呼吸
3. 2●知道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對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10. 2-1●簡要描述人體用于呼吸的器官。
10. 2-2●簡要描述人體用于攝取養分的器官。
10. 2-3●列舉保護這些器官的方法。
2. 呼吸與健康生活
3. 測量肺活量
4. 一天的食物
5. 食物中的營養
6. 營養要均衡
7. 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
8. 食物在身體里的旅行
物質科學運?動和力
1. 讓小車運動起來
5. 1●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摩擦力、 彈力、 浮力等都是直
接施加在物體上的力。
2●舉例說明給物體施加力, 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
也可以使物體運動起動或停止。
6. 1-1●識別日常生活中的能量。
6. 6. 1-2●知道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
2●舉例說出制造技術、 運輸技術、 建筑技術、 能源技術、 生化技術、 通信技術的產品。
2●舉例說出改變方法和程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舉例說出, 一項工程運用到的科學技術和原理, 如
汽車剎車系統的設計中運用到的科學與技術。
18. 2-1●知道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包括明確問題、 確定方案、 設計制作、 改進完善等。
18. 2-2●針對一個具體的任務, 按照設計的基本步驟來設
計一個產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務。
18. 3-1●對自己或他人設計的想法、 草圖、 模型等提出改
進建議, 并說明理由。
18. 3-2●在制作過程中及完成后進行相應的測試和調整。
2. 用氣球驅動小車
3. 用橡皮筋驅動小車
4. 彈簧測力計
5. 運動與摩擦力
6. 運動的小車
7. 設計制作小車 (一)
8. 設計制作小車 (二)
四年級下冊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生命科學植?物的生長變化
1. 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7. 1-2●知道生物與非生物具有不同特點。
7. 3-1●說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7. 3-2●列舉當地的植物資源, 尤其是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植物。
8. 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 莖、 葉、 花、 果實和種子組成,這些部分具有幫助植物維持自身生存的相應功能。
8. 2●說出植物通常會經歷由種子萌發成幼苗, 再到開花、結出果實和種子的過程。
8. 3●舉例說出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態具有不同的特點, 以及這些特點對維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11. 1●舉例說出植物和動物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11. 2-1●描述有的植物通過產生足夠的種子來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過根、 莖、 葉等來繁殖后代。
12. 1-1●描述動植物維持生命需要空氣、 水、 溫度和食物等。
12. 1-2●舉例說出水、 陽光、 空氣、 溫度等的變化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12. 3●列舉動物幫助植物傳粉或傳播種子等實例。
12. 4●舉例說出人類生產、 建筑等活動對動植物生存產生的影響。
2. 種植鳳仙花
3. 種子長出了根
4. 莖和葉
5. 鳳仙花開花了
6. 果實和種子
7. 種子的傳播
8. 鳳仙花的一生
物質科學電?路
1. 電和我們的生活
1. 2●描述某些材料的導電性、 透明程度等性能, 說出它們的主要用途。
6. 4. 1●說出電源、 導線、 用電器和開關是構成電路的必要元件, 說明形成電路的條件; 解釋切斷閉合回路是控制電路的一種方法。
6. 4. 2●知道有些材料是導體, 容易導電; 有些材料是絕緣
體, 極不易導電。
6. 4. 3-1●列舉電的重要用途。
6. 4. 3-2●知道雷電、 高壓電、 交流電會對人體產生傷害;
知道安全用電的常識。
2●舉例說出制造技術、 運輸技術、 建筑技術、 能源技術、 生化技術、 通信技術的產品。
1●知道一些著名工程師、 發明家的研究事跡, 了解他
們的設計和發明過程。
1●舉例說出, 一項工程運用到的科學技術和原理, 如
汽車剎車系統的設計中運用到的科學與技術。
18. 2-1●知道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包括明確問題、 確定方案、 設計制作、 改進完善等。
18. 2-2●針對一個具體的任務, 按照設計的基本步驟來設計一個產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務。
2. 點亮小燈泡
3. 簡易電路
4. 電路出故障了
5. 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6. 導體和絕緣體
7. 電路中的開關
8. 模擬安裝照明電路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地球與宇宙科學巖?石與土壤
1. 巖石與土壤的故事
14. 3-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資源。
14. 3-2●知道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14. 3-3●觀察并描述沙質土、 黏質土和壤土的不同特點;
舉例說出沙質土、 黏質土和壤土適宜生長不同的植物。
14. 4-1●知道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
14. 4-2●觀察花崗巖、 砂巖、 大理巖的標本, 認識常見巖
石的表面特征。
4-3●知道礦產是人類工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源。
1-2●說出人類利用土壤進行農業生產的例子, 樹立保
護土壤資源的意識。
1-3●說出人類利用礦產資源進行工業生產的例子, 樹
立合理開采利用礦產資源的意識。
1-1●區分生活中常見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 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
3. 巖石的組成
4. 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
5. 巖石、 沙和黏土
6. 觀察土壤
7. 比較不同的土壤
8. 巖石、 土壤和我們
五年級上冊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物質科學光?
1. 有關光的思考
6. 2. 1-1●識別來自光源的光, 如太陽光、 燈光; 或來自物體反射的光, 如月光。
6. 2. 1-2●知道來自光源的光或來自物體的反射光進入眼睛, 都能使我們看到光源或該物體。
6. 2. 2-1●知道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
6. 2. 2-2●知道行進中的光遇到物體時, 會發生反射現象,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變化。
6. 2. 3●描述太陽光穿過三棱鏡后形成的彩色光帶, 知道太陽光中包含有不同顏色的光。
18. 3-2●將自己簡單的創意轉化為模型或實物。
2. 光是怎樣傳播的
3. 光的傳播會遇到阻礙嗎
4. 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嗎
5. 認識棱鏡
6. 光的反射現象
7. 制作一個潛望鏡
地球與宇宙科學地?球表面的變化
1. 地球的表面
14. 1●描述霧、 雨、 雪、 露、 霜、 雹等天氣現象形成的原因。
14. 2-1●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陸地、 海洋及大氣之間處于不
間斷的循環之中。
14. 2-2●舉例說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環產生了云、 霧、 雨、
雪等天氣現象。
14. 2-3●舉例說明水在地表流動的過程中, 塑造著地表形態。
14. 5-1●描述地球內部有地殼、 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14. 5-2●知道地殼運動是地震、 火山噴發等自然現象形成的原因。
5-3●說出地殼主要由巖漿巖、 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巖石構成。
3-1●了解地震、 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
知道抗震防災的基本常識。
15. 3-2●說出人類不合理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樹立保
護環境的意識。
15. 3-3●舉例說出人類保護環境的舉措, 能夠針對現實環境問題提出適當建議。
2. 地球的結構
3.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4. 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
5. 風的作用
6. 水的作用
7. 總結我們的認識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技術與工程計?量時間
時間在流逝
2-1●知道重大的發明和技術會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
深遠影響和變化。
2-2●將自己簡單的創意轉化為模型或實物。
3-2●簡單評估完成一個產品或系統的可行性, 預想使用效果。
用水計量時間
我們的水鐘
機械擺鐘
擺的快慢
制作鐘擺
計量時間和我們的生活
生命科學健?康生活
我們的身體
1-1●舉例說出人體對某些環境刺激的反應方式和作用。
1-2●列舉保護這些器官的方法。
3●簡要描述腦是認知、 情感、 意志和行為的生物基礎。
4●舉例說出為保護腦的健康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比如, 人需要充足的睡眠, 需要避免長期的精神壓力, 防止外界的激烈沖撞, 保持愉快、 積極的情緒等。
5-1●列舉睡眠、 飲食、 運動等影響健康的因素, 養成
良好生活習慣。
5-2●列舉噪聲、 霧霾、 污水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養成環保意識。
身體的運動
心臟和血液
身體的 “總指揮”
身體的 “聯絡員”
學會管理和控制自己
制訂健康生活計劃
五年級下冊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生命科學生?物與環境
1. 種子發芽實驗
3. 2●知道空氣是一種混合物質, 氮氣和氧氣是空氣的主要成分。
1●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陽光、 空氣和水分, 并在綠色葉片
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養分。
3●舉例說出動物在氣候、 食物、 空氣和水源等環境變化時的行為。
12. 1●舉例說出常見的棲息地為生物提供光、 空氣、 水、
適宜的溫度和食物等基本需要。
12. 2-1●說出不同動物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 動物維持
生命需要消耗這些食物而獲得能量。
12. 2-2●說出常見植物和動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鏈狀關系。
2. 比較種子發芽實驗
3. 綠豆苗的生長
4. 蚯蚓的選擇
5. 當環境改變了
6. 食物鏈和食物網
7. 設計和制作生態瓶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技術與工程船?的研究
1. 船的歷史
1. 2●觀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 導熱性等性能, 說出它們的主要用途。
5. 1●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觸物體就可以對物體施加引力。
2-1●知道重大的發明和技術會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
深遠影響和變化。
1●知道很多發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能夠說出工
程師利用科學原理發明創造的實例。
2-2●將自己簡單的創意轉化為模型或實物。
18. 3-2●簡單評估完成一個產品或系統的可行性, 預想使用效果。
18. 3-3●從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 環境效益等方面評價某個工程設計, 并提出改進和完善建議。
2. 用浮的材料造船
3. 用沉的材料造船
4. 增加船的載重量
5. 給船裝上動力
6. 設計我們的小船
7. 制作與測試我們的小船
地球與宇宙科學環?境與我們
1. 地球———宇宙的奇跡
15. 1源10. 5-2●列舉噪聲、 霧霾、 污水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養成環保意識。
12. 4-1●認識到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
15. 1-1●了解地球上的海洋為人類生存提供了生物、 礦產、 能源等多種資源。
15. 1-2●知道一些自然資源是可再生的, 一些自然資源是不可再生的, 列舉日常生活中一些可回收或可再利用的資源, 樹立回收或再利用資源的意識。
15. 1-3●樹立保護資源的意識, 說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保護資源的舉措。
15. 2-4●樹立節約能源的意識, 了解開發利用新能源的一些舉措。
15. 3-2●說出人類不合理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15. 3-3●舉例說出人類保護環境的舉措, 能夠針對現實環境問題提出適當建議。
16. 2-2●知道某些科技產品可能對人類生活和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2. 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
3. 珍惜水資源
4. 解決垃圾問題
5. 合理利用能源
6. 讓資源再生
7. 分析一個實際的環境問題
物質科學熱?
1. 溫度與水的變化
2●觀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 導熱性等性能, 說出它們的主要用途。
1-1●列舉日常生活中水的蒸發和水蒸氣凝結成水的實例。 如曬衣服、 霧、 玻璃窗上的水珠等。
2. 1-2●知道溫度是影響水結冰和水沸騰過程的主要因素。
6. 3. 3-1●說出生活中常見的熱傳遞的現象, 知道通常熱從
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
6. 3. 3-2●舉例說明影響熱傳遞的主要因素, 列舉它們在日
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17. 2●認識生活中保溫、 防霉、 防銹等技術的應用。
2. 水的蒸發和凝結
3. 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
4. 熱在金屬中的傳遞
5. 熱在水中的傳遞
6. 哪個傳熱快
7. 做個保溫杯
六年級上冊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生命科學微?小世界
1. 放大鏡
7. 4●說出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
7. 5-1●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7. 5-2●知道感冒、 痢疾是由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
2. 怎樣放得更大
3. 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
4. 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5. 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
6. 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7. 微生物與健康
地球與宇宙科學地?球的運動
1. 我們的地球模型
13. 1-1●知道地球自西向東圍繞地軸自轉, 形成了晝夜交
替與天體東升西落的現象。
13. 1- 2● 知道地球自轉軸 ( 地軸) 及自轉的周期、 方向等。
13. 2-1●知道正午時物體影子在不同季節的有規律的變化。
13. 2-2●知道四季的形成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有關。
2. 晝夜交替現象
3. 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
4. 誰先迎來黎明
5. 影長的四季變化
6. 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
7. 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
技術與工程工?具與技術
1. 緊密聯系的工具和技術
16. 2-1●知道重大的發明和技術會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
深遠影響和變化。
17. 3-1●知道完成某些任務需要特定的工具。
17. 3-2●知道杠桿、 滑輪、 輪軸、 斜面等是常見的簡單機械。
17. 3-3●使用杠桿、 滑輪、 輪軸、 斜面等簡單機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 斜面
3. 不簡單的杠桿
4. 改變運輸的車輪
5. 靈活巧妙的剪刀
6. 推動社會發展的印刷術
7. 信息的交流傳播
物質科學能?量
1. 各種形式的能量
6. 6. 1●知道聲、 光、 熱、 電、 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
6. 6. 2●調查和說明生活中哪些器材、 設備或現象中存在動能 (機械能)、 聲能、 光能、 熱能、 電能、 磁能及其之間的轉換。
15. 2-1●描述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能源。
15. 2-2●知道太陽能是生活中可利用的一種清潔、 可再生能源。
15. 2-3●描述煤炭、 石油和天然氣是目前人類利用規模最
大的能源, 知道它們的形成與太陽能有關。
15. 2-4●樹立節約能源的意識, 了解開發利用新能源的一些舉措。
2. 調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3. 電和磁
4. 電能和磁能
5. 電磁鐵
6. 神奇的小電動機
7. 能量從哪里來
六年級下冊
單元
課題
學段目標
技術與工程小?小工程師
1. 了解我們的住房
1●知道很多發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能夠說出工
程師利用科學原理發明創造的實例。
1●了解一項工程需要有多個系統組成, 如建造住宅需要考慮結構、 供水、 采光、 供暖系統等。
18. 2-1●利用攝影、 錄像、 文字與圖案、 繪圖或實物, 表
達自己的創意與構想。
18. 2-2●將自己簡單的創意轉化為模型或實物。
18. 2-3●根據現實的需要設計簡單器具、 生產物品或完成任務。
18. 3-1●根據設計意圖, 分析可利用的資源。
18. 3-2●簡單評估完成一個產品或系統的可行性, 預想使用效果。
18. 3-3●從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 環境效益等方面評價某個工程設計, 并提出改進和完善建議。
2. 認識工程
3. 建造塔臺
4. 設計塔臺模型
5. 制作塔臺模型
6. 測試塔臺模型
7. 評估改進塔臺模型
生命科學生?物的多樣性
1. 校園生物大搜索
7. 3●對常見植物進行簡單的二岐分類。
11. 3-1●描述和比較植物后代與親代的異同, 如花的顏色, 葉子的顏色、 大小與形狀等。
11. 3-2●描述和比較動物后代與親代的異同, 如毛皮的顏色、 軀體的大小、 外形和外貌等。
11. 4-1●根據化石資料舉例描述已滅絕的生物, 如恐龍、猛犸象等。
11. 4-2●描述和比較滅絕生物和當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處。
12. 4-1●認識到人與自然環境應該和諧相處。
12. 4-2●認識到保護身邊多種多樣的生物非常重要。
2. 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
3. 形形色色的植物
4. 多種多樣的動物
5. 相貌各異的我們
6. 古代生物的多樣性
7. 保護生物多樣性
地球與宇宙科學宇?宙
1. 太陽系大家庭
13. 4-1●知道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 知道太陽系中有八顆
行星, 描述它們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13. 4-2●描述月球、 地球和太陽的相對大小和相對運動方式。
13. 4-3●知道宇宙中有無數星系, 銀河系只是其中的一個。
13. 4-4●知道大熊座、 獵戶座等主要星座; 學習利用北極
星辨認方向。
13. 4-5●了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史, 關注我國及世界空間技術的最新發展。
2. 八顆行星
3. 日食
4. 認識星座
5. 夏季星空
6. 浩瀚的宇宙
7. 探索宇宙
物質科學物?質的變化
1. 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
1. 5●知道有些物體發生了變化, 如燃燒后的紙、 生銹的鐵
等, 構成物體的物質也發生了改變。
17. 2●認識生活中保溫、 防霉、 防銹等技術的應用。
2. 產生氣體的變化
3. 發現變化中的新物質
4. 變化中伴隨的現象
5. 地球家園的化學變化
6. 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
7. 美麗的化學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司法| 哈尔滨市| 个旧市| 鹤壁市| 平乐县| 龙陵县| 石林| 凤城市| 太湖县| 上林县| 西乌| 钦州市| 安徽省| 博客| 靖州| 永和县| 随州市| 兰州市| 泗洪县| 牟定县| 炉霍县| 清河县| 辽源市| 福安市| 新沂市| 巫山县| 会同县| 荥阳市| 金湖县| 望都县| 恭城| 遂溪县| 寿宁县| 米脂县| 临颍县| 拉孜县| 馆陶县| 潞城市| 长兴县| 舞阳县| 吉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