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5張PPT。教科版五年級下冊《船的研究》教材特點與試教體會新目標帶來新定位概述原《沉和浮》對應2001版課標“物質世界”領域,現《船的研究》對應“技術與工程”領域。對標更牢,知識難度明顯降低。新領域帶來新結構新內容帶來新實踐在提升船穩定性、載重量和動力性能的情景中,運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工具,在設計、制作、評測中動手優化工程模型。做中學、做中悟特征更明顯。00以船的材料、構造、動力等演化節點為單元邏輯,呈現工程產品“產生問題——設計作品——完成項目”的完整發展過程,每課時又保持良好的學習獨立性。新目標帶來新定位01依據2017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小學階段不再強調“浮力”概念,也不再具體研究浮力、重力與物體沉浮的關系。只要知道浮力也是一種力的形式0117.技術的核心是發明,是人們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16.人們為了使生產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適,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人工世界18.工程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制作產品的活動16.2.3知道重大的發明和技術會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和變化。17.1.3知道很多發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能夠說出工程師利用科學原理發明創造的實例。18.1.3了解一項工程需要由多個系統組成。18.2.3利用攝影、錄像、文字與圖案、繪圖或實物,表達自己的創意與構想。將自己簡單創意轉化為模型或實物。根據現實的需要設計簡單器具、生產物品或完成任務。18.3.3根據設計意圖、分析可利用的資源。簡單評估完成一個產品或系統的可行性、預想使用效果。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方面評價某個工程設計,并提出改進和完善建議。新目標帶來新定位01新目標帶來新定位:對標牢經歷融合0117.技術的核心是發明,是人們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16.人們為了使生產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適,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人工世界18.工程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制作產品的活動16.2.3知道重大的發明和技術會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和變化。17.1.3知道很多發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能夠說出工程師利用科學原理發明創造的實例。18.1.3了解一項工程需要由多個系統組成。18.2.3利用攝影、錄像、文字與圖案、繪圖或實物,表達自己的創意與構想。將自己簡單創意轉化為模型或實物。根據現實的需要設計簡單器具、生產物品或完成任務。18.3.3根據設計意圖、分析可利用的資源。簡單評估完成一個產品或系統的可行性、預想使用效果。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方面評價某個工程設計,并提出改進和完善建議。新目標帶來新定位點擊輸入標題01新目標帶來新定位:原《沉和浮》屬于2001版《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物質世界”-“運動與力之二:常見的力。沒有進階,也沒有細化要求01新目標帶來新定位:相比原教材難度降低好的老師不難,但有些老師在教才把握、學習材料等遇到困難01新目標帶來新定位:相比原教材難度降低01新目標帶來新定位:相比原教材難度降低01新目標帶來新定位:相比原教材難度降低01新目標帶來新定位:相比原教材難度降低02新領域帶來新結構:單元邏輯緊密依托船演化的重要節點組織課時內容和遞進邏輯,將科技發展的社會需求轉化為一個個具體的工程技術問題,展示了設計、制作、測評和改進一個技術產品的完整過程。大項目構建、小項目推進,單元學習活動和目標結構緊密。02新領域帶來新結構:課時又具獨立性02新領域帶來新結構:課時又具獨立性大項目構建小項目推進03新內容帶來新實踐:項目式學習 在提升船穩定性、載重量和動力性能的情景中,運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工具,在設計、制作、評測中動手優化工程模型。做中學、做中悟特征更明顯。沉材料造船設計、測試03新內容帶來新實踐:項目式學習測試獨木舟制作竹筏制作竹筏測試竹筏新內容帶來新實踐:項目式學習運用數學設計不同規格的船制作交流匯報測試造船艙提高穩定性和載重0303新內容帶來新實踐:項目式學習風力驅動蒸汽驅動蒸汽驅動船舵控制方向螺旋槳驅動形狀與阻力03新內容帶來新實踐:項目式學習測試交流設計方案制作測試03新內容帶來新實踐:項目式學習 綜合多種學習方式,“動手做”解決問題,體驗“做”的成功和樂趣,重現人類運用科學、技術和工程創造豐富多彩的人工世界的典型事例,體會科學技術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04關于材料:易得、不貴04關于材料:易得、不貴04關于材料:易得、不貴謝謝大家!課件16張PPT。動手動腦 有趣有料 玩轉科學——“船的研究”單元試教體悟杭州蕭山跨湖橋8000年前的獨木舟123目錄CONTENTS從材料準備角度詮釋教材文本微視頻:船的歷史材料暴露前概念→船的發展歷史圖片→船的比較模型探究:獨木舟制作獨木舟,知之非難,行之不易演示實驗:比較阻力簡單、易行、有趣,且容易理解第1課 船的歷史01微視頻:船的歷史第1課 船的歷史01模型探究:獨木舟第1課 船的歷史01模型探究:獨木舟第1課 船的歷史01感慨:制作獨木舟,知之非難,行之不易!演示實驗:比較阻力第1課 船的歷史01第2課 用浮的材料造船2取材有講究 拂曉竹優點:節間長短合適;缺點:竹節太凸起,不利組裝??嘀駜烖c:通體平直;缺點:節間太長,一個節間大多超過25厘米。水竹節間長短合適,通體平直,是制作竹筏模型較為理想的材料。拂曉筍苦竹筍水竹筍第2課 用浮的材料造船2下料藏秘密無竹節1個竹節2個竹節 思考:用哪種材料做成的竹筏載重量大?實驗時一定要用2個竹節的材料做竹筏嗎?長約25厘米直徑約1.5厘米第2課 用浮的材料造船2組裝講技巧課堂上制作竹筏,適合用線綁,還是用牛皮筋綁?從STEM理念高度審視單元結構 近年來,STEM教育已經成為很多國家的科學教育政策主導和研究熱點。我國在2017年頒布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新增了“技術與工程領域”課程內容板塊,且明確指出“倡導跨學科科學學習方式。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即STEM,是一種以項目學習、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課程組織方式,它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有機地融為一體,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科學教師可以嘗試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薄按难芯俊眴卧?2以工程設計過程為主導的STEM活動過程(東南大學腦與學習科學系主任柏毅教授): 1.船的歷史 4.增加船的載重量2.用浮的材料造船 5.給船裝上動力3.用沉的材料造船6.設計我們的小船7.制作與測試我們的小船從剪影素材視角觀察理解兒童“船的研究”單元試教剪影03感謝大家的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船的研究》教材解讀.pptx ”船的研究“單元試教體悟.pptx 船的快慢.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